366.第363章 成仙

在孟青鱗統帥大軍縱橫馳騁的時候,丹鼎當中的朱瞻埈也已然將自己的一口清靈之氣推演到了極致,讓自己來到了金丹九轉的最後一轉。

若是凡人修煉,到這一步便是複本返元,褪去肉體凡胎的紅塵俗氣倒返先天,成就堪比傳說中先天道體的修行資質!

更能將自己一身修爲盡數精煉,無論法力還是根基都打磨的盡善盡美,成道根基圓潤無瑕堪比九轉金丹,在修行路上再無任何瑕疵不足,只差最後臨門一腳渡劫成仙。

若是還在修仙界,這金丹九轉的法門就是當世第一等的修行之法,因爲它能夠幫那些先天不足、修行路上磕磕絆絆導致根基有缺的修行者補足缺失與遺憾,同時還能讓人更近一步成就完美的道基,就連渡過天劫的機會都要大上幾分。

可想而知,這將對小門小派的修行者還有那些沒有好的傳承的散修是何等誘惑!他們修行不足,不就是因爲法力駁雜、法門有缺導致根基不穩,成道之基也難以完整無缺嗎?

如果讓他們知道了朱瞻埈手上有這等逆天改命的法門,怕不是要把腦袋磕破來求他傳法!

可以說光是憑這個,朱瞻埈就能成爲修仙界一等一的存在,成仙做祖開宗立派只是等閒而已。

至於像朱瞻埈這樣已經渡劫成仙的,則可將一口清靈之氣推演到極致,另自己的仙體更加完美,同時將自己的一身法力、神魂盡數洗煉,改換成最純粹的仙氣。

甚至如同現在的朱瞻埈一樣,直接跳過人仙之境,一躍成就地仙之境。

人仙、地仙,雖然都還是煉神返虛的境界,但一者初入、一者精深,這修爲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修行境界上的差距,前者只能算是成仙了,而後者則是找到了自己的道,可以向着煉虛合道的得道真仙繼續邁進!

其中的差距之大,遠不是單純的修爲上的差距,又或者是法力上的不足。

對於朱瞻埈而言,他便是隻要完成金丹九轉的最後一轉,便能夠奠定自己煉虛合道所要走的路,成就自己踏入真仙之境的道途了。

雖然不是一蹴而就成爲真仙,但卻也明晰大道,距離成道也就只是差了對自己的道的感悟與理解,到這一步已經不是任何苦修或者丹藥之類的外在東西能夠起作用的了,需要的就只有對道的感悟了,也就是所謂的悟道。

悟到了便能夠成道,自此得道真仙逍遙自在,不死不滅不受牽絆。

悟不到便是得其門也不得而入,難成大道。

只是對於自己金丹九轉的最後一步,朱瞻埈卻在猶豫不決。

倒也不是別的,就只是朱瞻埈在遲疑自己所要走哪條路成道。

這對於別人來說,或許根本不是問題。

因爲他們一路修行上來,根基和修行法門都是一脈相承,不存在中途改換的問題。到了成道這一步也沒什麼其他選擇,修煉的法門有成道的可能便可以繼續成就真仙,不然地仙便已經是到頭了。

但朱瞻埈就不太一樣了,當年他所拜師的門派雖小,所傳下的修行之法卻是能成仙的,只是創派祖師自己都沒能成就真仙,自然也就沒法指望後來者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出什麼新成就。

雖然這條路不是不能走,但一切都得朱瞻埈自己去開拓,尤其是這條路走不走的通也是未知的,所以並不是什麼好選擇,只能是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無奈才選這條路。對於朱瞻埈而言,雖說他確實是靠着這門修行之法才走上修行之路的,可他卻並不需要走這條路成道。

別的不提,光只是金丹九轉本身就是成道之法,朱瞻埈完全可以以此爲基成就自己的真仙大道。

就更不用說他當年收集了大量的秘傳和各種修行之法了,其中並不缺乏可以成就真仙大道的法門。

所以該選何種法門成道,就成了朱瞻埈此刻一種頗爲幸福的煩惱。

畢竟別人就一兩種選擇,他這至少有好幾種選擇,確實算是一種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的幸福煩惱。

不過雖然可供選擇的方向很多,但卻也不是所有的都是好選擇。

雖然條條都是成道之路,但就如同修行法門有三六九等,這成道也有高下之分,雖然都是成道,但剛好夠到成道門檻的崎嶇小路,和一路坦途的康莊大道,無論是成道的難度還是成道之後的成就那都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對於朱瞻埈來說,他真正能夠賴以成道的選擇其實也就三種。

其一自然是金丹九轉,這種他自己開創出來的修行之法雖然在凡俗階段修行起來需要及其深厚的積累,但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天下間最一等一的成仙得道之法,真就突出一個只要積累夠雄厚豬都能成仙。

以此爲基礎成道,雖然進境可能慢了一點,但成就是絕對的穩。

其二則是氣運之法,雖然這種法門對氣運依賴極大,但只要氣運足夠深厚那便能夠一日千里進境神速。

唯一的問題也就是當氣運衰落之時,修行者也會隨之一同修爲倒退,甚至有隕落之危。

朱瞻埈要走這條路的話,就得把自己和大明國運深度綁定,國運昌隆他仙福永享,國運衰敗他身死道消。

至於第三種則是九轉化龍訣,這門龍族的鎮族法門自然是可以成道的,那些龍宮的老龍王無一不是以此法成道,才撐起龍族偌大的場面。

當年朱瞻埈沒有學全,只學了成仙之前九轉化龍的那一部分,至於成就真龍之後的修行法門,尤其是渡劫成仙之後的部分,朱瞻埈是不會的。

不過好在孟青鱗會,她也早已經幫朱瞻埈補全了這一部分,就連只是龍族口口相傳的秘傳部分,她也都教給了朱瞻埈。

所以對於朱瞻埈來說,選擇這條路成道也是可行的,而且無論成就進境都不存在什麼問題。

三條路擺在面前,朱瞻埈在一番猶豫之後,終於做出了決定,邁出了那一步,開始了自己金丹九轉的最後一轉。

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54章 修運河第29章 死馬肉第41章 絕天地通第292章 巨蟒第22章 皇帝召見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第250章 笑看風雲343.第340章 治理黃河第78章 城門口第281章 重塑肉身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81章 魚和熊掌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148章 種水稻第81章 魚和熊掌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10章 慶功第139章 徐濱第174章第78章 城門口第156章 李褆造反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9章 天命變了第56章 籌措資金第97章 真龍之血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263章第114章 彈劾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92章 親叔侄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70章 氣運羅盤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169章 檢地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71章 氣運之說第60章 戶部衙門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258章 鑄九鼎第214章 恢復第93章 上架感言第83章 疲兵之策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37章 騎馬第185章 加九錫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請假條第108章 尚服局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240章 兩京制第117章 敕封鄭王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請假條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183章 還朝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5章 袖裡乾坤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21章 都家班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37章 開爐煉藥第189章 分歧第297章 飛回大明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265章 選秀女第97章 真龍之血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192章 龍女傳法第20章 亡國之禍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186章 我回來353.第350章 羣魔亂舞355.第352章 誅神第169章 檢地第199章 掏袖子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110章 着爲永例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313章 佛道兩門
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54章 修運河第29章 死馬肉第41章 絕天地通第292章 巨蟒第22章 皇帝召見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第250章 笑看風雲343.第340章 治理黃河第78章 城門口第281章 重塑肉身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81章 魚和熊掌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148章 種水稻第81章 魚和熊掌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10章 慶功第139章 徐濱第174章第78章 城門口第156章 李褆造反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9章 天命變了第56章 籌措資金第97章 真龍之血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263章第114章 彈劾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92章 親叔侄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70章 氣運羅盤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169章 檢地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71章 氣運之說第60章 戶部衙門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258章 鑄九鼎第214章 恢復第93章 上架感言第83章 疲兵之策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37章 騎馬第185章 加九錫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請假條第108章 尚服局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240章 兩京制第117章 敕封鄭王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請假條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183章 還朝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15章 袖裡乾坤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21章 都家班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37章 開爐煉藥第189章 分歧第297章 飛回大明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265章 選秀女第97章 真龍之血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192章 龍女傳法第20章 亡國之禍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186章 我回來353.第350章 羣魔亂舞355.第352章 誅神第169章 檢地第199章 掏袖子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110章 着爲永例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313章 佛道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