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梓幾乎已經算是成爲了衆人的焦點,就算是那些寧宣寧啓不太熟絡的皇子王爺們沒有和蘇梓有過接觸,但是那些傳言都已經傳開了,蘇梓的模樣他們或多或少都是聽人說起過,今日一見果然是和傳言一模一樣。
面對那些偷偷斜過來的眼神,蘇梓也是不以爲然,時不時的和墨夜談笑風生,兩個人看起來伉儷情深,倒是和寧宣沒有半點意思。
而此時的寧宣卻也是一臉淡然,要麼自斟自飲,要麼和寧啓說上兩句話,從始至終寧宣的眼睛沒有沒有往蘇梓身上瞄過。
那種冷漠的表情,看起來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思,這也不得不讓衆人奇怪了。
聽說九王爺對失蹤的九王妃用情至深,自從九王妃失蹤以後,他就極度頹廢,把自己關在寢宮中沒有出來過。
這一次是大皇子回來,九王爺是肯定要出面的,不過他居然連看也不看一眼那個女子,倒是着實有點讓衆人奇怪了。
畢竟,那張臉雖然一樣,就算不是本人,寧宣看上一眼也不礙事吧,他這樣冷漠,難道就是心中恐懼,或者怕自己看到以後一發不可收拾?
衆多猜測在那些人的心中流轉,但是衆人也只是敢在眼神之間交匯,誰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說上一句話。
不過,偏偏鸞妃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更何況今日皇上在大皇子回來的宴席上把她也叫來了,正是彰顯了對她的寵愛。
聖上的寵愛,就是給了鸞妃最大的權利,所以說出話來,鸞妃也是毫無顧忌了。
鸞妃的目光在寧宣和蘇梓的身上流轉片刻,隨即哼聲一笑,卻也是讓底下的人安靜了下來,衆人都知道她這是要說話了。
對於底下的反應,鸞妃也是很滿意,“各位,今日即是歡迎大皇子回來的宴席,又是皇上的家宴,本宮在這裡看着,也是很高興的,大皇子,本宮敬你一杯。”
所有的王爺和皇子加起來一共要有四十多人,所有人都是一臉奇怪的看着鸞妃,不知道她這葫蘆裡面到底賣的什麼藥。
若是要論敬酒,是怎麼也輪不到鸞妃的。
其一,就是大皇子是皇后的兒子,且不說皇后還沒有敬酒,鸞妃和皇后之間的關係也是不容小覷的,皇后雖然沒有表態,但是鸞妃一直都是和她針鋒相對的,這樣的事情早就在後宮之中傳開了,鸞妃敬酒,很容易換來大皇子的反感。
其二,那就是那些王爺和皇子們的敬酒了,雖然大家和他之間客套了不少,可是,皇上雖然說隨意,但是總要有一個走場,皇上和皇后敬酒之後,才能讓鸞妃敬酒的。
不過,既然鸞妃端起了酒杯,大皇子是肯定不會拒絕的,畢竟,大皇子爲什麼會離開皇宮,衆人都是心中皆知,誰也沒有說出口而已。
當年,前皇后暴斃而死,死因在十五年前突然被一封從天而降的布帛落到了皇上的手中,上面清清楚楚的寫着,前皇后的死就是現皇后造成的,現皇后就是爲了當上皇后,所以才命人在前皇后的飯中下毒。
不過,這件事情只單單憑着一張布帛就當真而廢黜皇后,有點太過牽強,但是那個時候正值前皇后的祭日,這件事情也是拿捏的非常準當,正是在皇上給前皇后一訴衷腸的時候出現,其中而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
皇上藉着給現皇后洗刷清白的由頭命人仔細的調查此事,還口口聲聲下令,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徹查到底,其中到底是有幾個意思,也就只有那些負責調查此事的人才能知道了。
表面上說是爲了給現皇后洗刷冤屈,其實就是在到處蒐羅現皇后的證據。
而王公公和陳平年也抓住了這個機會,把他們多年來搜尋到的證據全都呈了上去,雖然那些證據都是有些晦暗而不完全,但是皇上的心裡也是跟明鏡似的,早就看出了前因後果。
但是,最終這件事情還是因爲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而不了了之了。
平白無故的讓現皇后蒙上了這樣一層不白之冤,皇上也是必須要給一個說法,所以,皇上當中全朝文武百官的面,問皇后,“你覺得冤屈嗎?”
皇后理應寬宏大量,當着滿朝文武,她更是不會說出什麼來,“臣妾不覺得冤屈,姐姐的死是臣妾心中一輩子的痛,臣妾當真願意一輩子爲她祈福,願她早登極樂。”
能在朝廷當官的,又有哪一個是傻子呢,誰都能聽得出來皇后這樣說無非是爲了彰顯自己的賢惠,好換來更多的追隨者。
而當時,就連太后都來到了朝堂之上,因爲那天早朝的時候,皇上就說了要把這件事情弄清楚。
對於前皇后,太后和她的感情很深,甚至好似親生女兒一般的對待她,前皇后死了,太后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在皇上對她的疏於照顧之上。
那時候,皇上幾乎每日都躲起來不敢出來,就是怕遇到了太后換來一片指責。
所以,當皇上說出前皇后之死和現皇后沒有任何關係的時候,太后說不氣憤也是假的。
於是乎,當現皇后說自己想要爲先皇后祈福的時候,皇上還沒有說話,太后先站出來了,“謹修,爲難你還能有這樣一份心,哀家這就命人在你的寢宮之中修建一座廟堂,讓你每日爲靜德日日祈福。”
太后話中的意思,其實就是明明白白的說清楚了,她就是確定靜德皇后之死肯定是和謹修皇后脫不了關係,就算是沒有證據又怎麼樣,太后的權利是要在皇上之上的,滿朝文武是要聽皇上的,可是皇上還是要聽她這個親孃的。
謹修皇后怎麼也沒有想到太后居然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說出了這樣的話,那不就等於讓她默認了靜德皇后的死是因爲她嗎。
太后的話,謹修皇后不能反駁,但是這滿朝文武當中肯定是要有幾個和皇后有關係的,就算皇后不能說,那些官員們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
當即便有人站了出來,說太后此法不可,謹修皇后身爲一國之母,怎麼能在自己的寢宮中修建廟堂呢,那話中的意思,就好像是在說這樣做是在丟東武的臉。
同樣的,太后當然猜到了那些官員爲什麼會這樣說,不過太后也是有自己反駁的理由,當今皇后居然都被人扣上了毒害前皇后的帽子,她還有什麼臉面再當皇后呢。
按照太后的意思,沒有把這個名聲不正的皇后廢黜掉,已經算是對她的寬恕了。
爭執不下,而謹修皇后則是站在一邊不言不語,看起來大有要讓這件事情越鬧越大的樣子。
最後太后還是把目光轉向了謹修皇后,她這樣一言不發,不就是想要趁機讓自己把剛纔的話收回去嗎。
但是太后早就看出了謹修皇后的狼子野心,如果再不約束她,恐怕整個後宮乃至天下都要發生大的變動了。
所以,太后很是嚴肅的詢問謹修皇后,她剛纔所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在欺騙衆人,還有自己?
太后把自己也拉進去了,其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所以皇后若是想要敷衍了事,恐怕太后首先第一個就不會放過她。
對於謹修皇后還有大皇子墨夜,太后都是不喜歡的,畢竟,謹修皇后當初會嫁給皇上,也是因爲一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原因。
當初皇上還是王爺的時候,靜德皇后就是正王妃了,非常得太后的喜歡,也是因此,在先皇立儲的時候,太后也是全力舉薦皇上爲太子。
也是因此,皇上對靜德皇后在恩愛的同時,還有一份感激,但是也因此,太后對皇上施加的壓力,也是讓皇上有些喘不過氣來了。
因爲,太后是因爲靜德皇后而舉薦的皇上,若是皇上將來冷落了靜德皇后,肯定是會換來太后的不滿,而且太后也是言辭激烈的囑咐皇上,一定要對靜德皇后好。
所以,在這重重壓力下,皇上雖然對靜德皇后的心沒有變,但是多少也不像以前那樣親切了。
而這個時候,謹修皇后出現了。
可以說,謹修皇后的出現,還是因爲靜德皇后,她算得上是謹修皇后的一個遠方表妹,兩個人年紀相仿,如今靜德皇后得勢,她的家人自然也是希望能夠沾光了。
謹修皇后容貌美麗,卻也是有一張巧嘴,第一天見面,就讓靜德皇后對她很是喜歡,這樣一來,更是想要留她在身邊了。
其實,當時所有人都是想着,讓靜德皇后爲謹修找一個王爺嫁了,這樣好歹也是一個王妃,將來也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畢竟,靜德皇后和皇上之間伉儷情深,衆人也是有目共睹,謹修如果嫁給了皇上,以後估計也還是落得一個黯然神傷的後果。
偏偏,在謹修第一次見到皇上的時候,就已經動了心。
畢竟,謹修是一個非常自負的女子,有心計,有容貌,有野心,能夠配得上她的人,只有稱霸天下的皇上。
當時,皇上的呼聲最高,而且也是渾身上下也已經散發了一股子王者風範,於是,在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花園中,兩個人就心動了。
幾乎是整整三天的時間,皇上和謹修瞞着所有人都在一起,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
當這件事情被擺在明面上的時候,謹修已經懷孕了。
難道要讓皇上把親骨肉打掉嗎,當然不會,但是太后是絕對不會接受謹修的,不顧皇上的反對,太后將錦繡關進了暗房中,已經下了命令,如果皇上想要皇位,那就不能要謹修,如果要謹修,那就要放棄一切。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什麼能和皇位相比較呢,而且當時皇上也是想,如果他當上了皇上,那想要立謹修爲妃,還不是輕而易舉嗎。
把自己的打算偷偷告訴謹修之後,皇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而謹修則是被關在了暗房中,沒日沒夜的等待着她生產的那一天。
結果,太后根本就沒有想過讓謹修把孩子生下來,在皇上登基爲皇的那一天,太后也命人給謹修偷偷灌下了墮胎藥,謹修是生是死也無人管理,直接將她扔到了京城之外的小樹林中,不管不顧了。
當皇上追問謹修的下落時,太后只說了句死了,便一了百了。
皇上氣憤難當,卻也無可奈何,他剛剛登基,根基不穩,一切都要靠太后的黨羽扶持,如果現在惹太后生氣,那他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
新皇登基,都是要接受百姓朝拜的,當皇上出現在衆人面前的時候,謹修也抱着一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夾在人羣之中。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謹修居然還活着,而且那個孩子也沒有死。
最後謹修還是進入到來皇宮,當皇上追問她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她也只是推說有人想要暗中加害於她,她心中害怕,就偷偷從皇宮溜了出來。
太后也是找過謹修,把那次的事情解釋成有人想要討好自己,所以纔會想要趁機毒害謹修,謹修也沒有多說什麼,反而還勸太后不要放在心上。
那個時候,太后對大皇子也是極爲的喜愛,因爲一出生的時候營養跟不上,孩子長的又黃又瘦,可是在進入皇宮之後也是日漸的長開了,那一雙漆黑的大眼睛到處亂看,喜的皇上每日下朝必定是先往謹修的宮中來。
但是,饒是如此,晚上的時候皇上必定是會去靜德皇后的宮中,在皇上登基的時候,靜德皇后付出了很多,甚至還賭上了自己的全家乃至整個家族的勢力。
靜德皇后曾經說過,皇上是她的夫君,夫君如天,如果夫君倒了,那她的天也就塌了。
那個時候,謹修也是發現了,在她失蹤之後,皇上不僅沒有派人尋找她,更是連命人打聽她的消息都沒有。
而當她再次回到皇宮,皇上也完全不像是以前那樣對她非常體貼關心,之所以還會來到她的宮中,只不過是因爲大皇子的緣故而已。
當初的誓言,所說的話,皇上全都忘於腦後了。
甚至在立定皇后的時候,謹修只是得了一個妃子的身份,甚至連一個貴妃都沒有。
人們都說母憑子貴,就算是她出身不夠好,有一個大皇子怎麼也要是貴妃吧。
卻偏偏在那個時候,靜修皇后懷孕了,看到太后對靜修皇后的多加照顧,而皇上更是很少來到她的寢宮,謹修心裡不恨也是騙人的,尤其是靜德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