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躁動的心之石韜

盧植等人,還真的是高看了董俷。

以董俷的目光而言,那可能看的那麼深遠?如果是在中原,或許可以根據演義裡面的一些情節推算,可在這西域,董俷所做的,只可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填。

成立鄉學、縣學,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爲了應付將來所面臨的局面。

而之所以重組太學,則是出自蔡邕的主意。目前立足西域的人,都是董俷的班底。

將來總要求個出身。

可是董俷的人馬,大都是出身粗鄙的莽夫,能識文斷字的人,還真沒幾個。

既要照顧這些人的子弟,又要和普通人區分開來,那就只能組建太學來分別授課。

至於更深層次的東西,董俷沒有想過,也想不出來。

按照劃分,董俷所謂的鄉學,就和他上一世記憶中的小學一樣。而縣學,就等同於初中。反正教授的東西又不一樣,只要能處理一些繁瑣的小事,就已經足夠了。

襄陽鹿門山。

悠揚的琴聲在空中飄杳,恰如仙樂。

潺潺溪水,從茅屋繞過,如同玉帶環腰。那溪水的奔流聲,格外的悅耳,和仙樂相和,勾勒出一派寧謐的氣氛。鳥兒停止了鳴唱,在枝頭蹲坐,靜靜的側耳聆聽。

茅廬廊下,一個少年跪坐木榻,修長的十指,輕輕撫弄琴絃。

一旁,有一個青銅小鼎,裡面燃放着松香。伴隨嫋嫋青煙,縈繞在少年的身畔。

在少年身後,端坐着一個老者。

手捻鬍鬚,雙目閉合,輕輕的點着頭,陶醉在那美妙的音律當中。

“老師,老師……”

一陣呼喊聲,驚擾了正在欣賞的老者。

琴聲也嘎然而止,少年微微一蹙眉,晶瑩如玉一般的面頰上,流露出了不快之色。

老者也睜開了眼。

廬屋外,一個青年大步流星的衝了進來。

臉上帶着極爲興奮的表情,“老師,西域有消息了,西域有消息了……武功侯已經攻陷了車師後部,而且還消滅了卑陸國,奪回了高昌壁,實乃我漢室六十年來未有的大捷啊!”

老者臉色一暗,沉吟許久後,輕聲道:“想必又是一番殺戮啊!”

說罷,他站起來,輕聲道:“亮兒,你的琴藝又有增長,假以時日,定能超越爲師。”

少年也隨之起身,躬身道:“卻是老師教導得當,學生纔能有此進步。”

這你一言我一語之間,卻把青年晾在了一旁。

老者轉身進了內室,沒有再說什麼話語。那少年跪坐下來,擦拭古琴,看了一眼青年之後,突然冷笑一聲道:“元直大哥,董俷如今不過是喪家之犬,即便是在西域打了幾個勝仗,又能如何?依我看,也不過是苟延殘喘,你何必掛念在心中。”

青年聞聽,勃然大怒。

“諸葛亮,你休要胡說八道。武功侯是天下第一等的英雄,若非你等宵小暗算,天下又怎會如此混亂。孟子說: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虧你還是讀聖賢書的人,卻連這淺顯的道理都看不出來,他日武功侯,定能重返中原。”

少年冷笑道:“回來又如何?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天下怎會有他立足之地?還不如呆在西域老老實實,說不定能多活幾年。不過遲早,他終究是是逃不脫一死。”

青年不再辯解,只是大笑三聲,轉身離去。

少年也沒有再說下去,進了廬屋。

青年,正是徐庶。

轉眼間,已經在鹿門山學藝六年,當年和他們一同求學的崔州平和孟公威也都已經各自離去。

而徐庶和石韜,仍在孜孜不倦的學習。

其實,生活還不是老樣子?

唯一的變化,就是幾年前諸葛瑾的弟弟被送到了鹿門山,拜師在龐德公的門下。

說起來也真的是奇怪。

諸葛瑾超級崇拜董俷,可是諸葛亮卻好像對董俷一點好感都沒有。

相反,時常會冷言冷語的諷刺一番,偏又生的牙尖嘴利,徐庶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反倒是石韜,經常和諸葛亮斗的面紅耳赤。

徐庶知道,其實出身於世族家庭的諸葛亮,還有崔州平孟公威兩人,對他和石韜沒什麼好感。究其原因,這三人都是嚴格的站在士的立場上說話,對董俷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言語。而龐德公,在大多數時候,對他們的分歧也都是保持着沉默。

也許,老師在後悔吧!

徐庶知道,龐德公對董家的不滿,是從董卓入京開始。

而後對雒陽大族的歷次打擊,更是觸動了龐德公心中的底線。

雖然龐德公對董俷依舊是很欣賞,但是在大方向上面,始終都站在世族的一方。

另外一方面,董俷在朔方的殺戮,也讓龐德公很不滿意。

畢竟在龐德公看來,董俷此舉,有違仁恕之道,殺戮過多的話,才遭致今日的報應。

原本滿腔喜悅,如今卻是有些失落。

徐庶開始討厭這個地方,有好幾次,甚至動了想要離開這鹿門山的念頭。

回到住所,就看見石韜正坐在一顆古槐樹下,正搖頭晃腦的誦讀着韓非子的說難。

嘆了口氣,徐庶在石韜對面坐下。

“元直,怎地這麼不開心?莫非又和那小不點吵架了不成?”

“我才懶得吵……只是覺得呆在這裡,有些不太如意。董大哥在西域辛苦打拼,我等卻只能旁觀,幫不上一點忙。說實話,有時候我倒是羨慕子瑜大哥,想必他現在在西域,一定是非常的開心吧。”

石韜聞聽,眼睛不由得一亮。

“可是武功侯又有消息傳來?”

“恩,我今日去襄陽(荊州治所),聽人說董大哥兵分三路,已經佔領了天山兩麓不少的地方。原本想和老師討論一下,哪知老師不冷不熱的,還被那小不點刺了一頓……想起來就生氣,那小不點又有什麼資格,卻敢對董大哥品頭論足呢?”

石韜猶豫了一句,“誰讓他是琅琊諸葛家族的人呢?”

這一句話,卻道破了一切。

徐庶聞聽,又是一聲長長的嘆息……

“對了,我還聽說,董大哥在西域搞出了一些新鮮玩意兒。”

“哦?”

“董大哥組建了太學,而後有成立了鄉學和縣學。據說,只要年紀夠了,不論出身,都可以免費就學。廣元,這方面你比較精通,卻和我說道說道,有什麼奧妙?”

石韜聞聽之下,先是一怔。

然後又詳細的詢問了關於鄉學、縣學的事情。

徐庶也只是道聽途說,如何能把這兩學之奧妙說的清楚?只能依照着聽到的,大致講述了一遍。

“按照你所說的,鄉學五年之後,若能通過測試,就可以在縣學繼續就讀?”

“我聽那人的話,似乎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縣學較之鄉學的等級,要高出一籌……而後又有太學……慢着慢着,這裡面好像有玄機。”

徐庶聞聽,不禁愕然。

“玄機?這裡面能有什麼玄機?”

石韜沉吟半晌之後,突然鼓掌大笑,“我明白了……元直,你還記得當初武功侯和我們說過的科舉之事嗎?以太學爲誘餌,以鄉學和縣學爲基礎……恩,應該就是如此。”

徐庶不傻,馬上就明白了石韜言語中的意思。

“你是說,董大哥要搞科舉嗎?”

石韜站起來,走到門口,向外看了一眼之後,轉回身坐下,輕聲道:“那有那麼容易,科舉一起,世族將難以繼續壟斷朝綱。西域雖然沒什麼世族,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追隨武功侯前往西域的人,勢必會成爲新生世族。武功侯,這是在鋪路。”

“鋪路?”

“設立太學,應該是爲了安撫麾下將士;按照你說的,進入太學需有人舉薦,那麼這個舉薦人,就如同世族的存在一般。可實際上呢,武功侯卻是悄然把舉薦的作用淡化……畢竟現在進入太學,想要出人頭地,還需要時間。與此同時,武功侯設立鄉學縣學,卻等於把基礎打好。一旦時機成熟,武功侯就可以行科舉之事了。”

徐庶閉上眼睛,沉思半晌,把石韜的這番話消化掉。

許久之後,他突然笑了起來,“我好像明白了……也就是說,到時候董大哥開科取士的時候,即便是有人反對,也不需要擔心無人可用,好似太師在世時的狀況。”

“正是……治理天下,需士人相助。可一旦士人無法威脅到董大哥的時候,爲了各自的利益,子嗣的前程,最終還是會加入其中。如此一來,開科取士,水到渠成。”

所謂科舉,就是一個概念。

如果盧植他們知道有這麼一個概念,自然可以如石韜一般的進行大膽推測。

只可惜,到現在爲止,這個科舉的概念董俷只對石韜和徐庶說過,這也就讓盧植等人,無從着手。

有些時候,一個觀念的領先,就等同於領先了百步,千步。

董俷沒有考慮太多,可是自有人會爲他考慮。當然這先決條件就是,那個人知道那個概念。

二人在屋中輕聲的交談,石韜也越來越激動。

就在這時候,卻見一童子走進來,輕聲道:“二位師兄,老師讓你們過去,有事相談。”

徐庶和石韜一怔,相視一眼後,卻不明白龐德公找他二人有什麼事情。

當下起身,“請回稟老師,我二人馬上過去。”

通知點頭,轉身離去。

徐庶和石韜收拾了一下房間裡的物品,懷着滿腹的疑問,朝着龐德公的書房走去。

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7章 金城破羌(2)第8章 大姐(2)第464章 溫侯(二)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304章 開始吧第67章 斬雷公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160章 韓與馬(二)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456章 兩大錢第13章 殺戮一(下)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10章 獅鬃獸(2)第57章 赴已吾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82章 三醜結義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465章 溫侯(三)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465章 溫侯(三)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81章 漢帝出巡第416章 空城第285章 亂亂亂(二)第7章 金城破羌(1)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418章 相邀第121章 虎女營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28章 狼煙四起第55章 行路難第92章 絞肉機(四)第32 名駒象龍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305章 大生意第59章 古之惡來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89章 絞肉機(一)第7章 金城破羌(1)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303章 大遷徙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0章 獅鬃獸(1)第382章 黑名單第81章 太平亂起第330章 西域二三事(完)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1章 重生(2)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304章 開始吧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174章 故人重逢
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7章 金城破羌(2)第8章 大姐(2)第464章 溫侯(二)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304章 開始吧第67章 斬雷公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160章 韓與馬(二)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456章 兩大錢第13章 殺戮一(下)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10章 獅鬃獸(2)第57章 赴已吾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82章 三醜結義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465章 溫侯(三)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465章 溫侯(三)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81章 漢帝出巡第416章 空城第285章 亂亂亂(二)第7章 金城破羌(1)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418章 相邀第121章 虎女營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28章 狼煙四起第55章 行路難第92章 絞肉機(四)第32 名駒象龍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305章 大生意第59章 古之惡來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89章 絞肉機(一)第7章 金城破羌(1)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303章 大遷徙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0章 獅鬃獸(1)第382章 黑名單第81章 太平亂起第330章 西域二三事(完)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1章 重生(2)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304章 開始吧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174章 故人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