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明主條件

彭脫戰死,讓黃巾大軍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有聰明的將領發現情況不妙,立刻招呼着本部人馬,想要撤離出戰場。一個人這麼想,很快就影響到了其他的人。所有人都無心再戀戰下去,紛紛向四下裡逃竄。

近十萬大軍,就這麼潰散了!

而董卓大軍則軍心振奮,一個個紅着眼睛,奮力的追殺。

天邊,已經出現了魚肚白的光亮。宛縣城下依舊火光沖天,漫山遍野的黃巾軍被董卓大軍追的亂跑。有的士兵想要退回宛縣,卻又被華雄等人聯手阻擋在城門外。

事實上在這樣的情況,誰都能看出來,宛縣已經守不住了。

潰軍逃竄,跑出去了幾裡地後,從左右殺出兩支人馬,清一色的秦胡兵,一邊是韓猛帶隊,另一邊是成蠡領軍。趁勢一陣掩殺,把潰兵殺了七零八落方纔收兵。

繼續潰敗,遠遠的看到了淯水。

潰軍長出一口氣,知道只要過了淯水,他們就算是安全了。

天已經亮了,陽光下,突然有一陣梆子響,滿天的利矢如飛蝗過境,遮天蔽日的令日月無光。

數不清的潰軍當場就被射翻在地,緊跟着一支人馬從蘆葦蕩中出現。

爲首兩員大將,一個是陳到,另一個是董鐵。二人指揮巨魔士攔在了淯水河畔,大盾,長刀,在日光下閃爍着迫人心神的光寒。端的是殺氣騰騰,令人膽戰心寒。

“投降!”

陳到在馬上厲喝一聲,一千巨魔士同時高呼:“投降,投降!”

潰軍大都是一夜未曾休息。眼見如此狀況,那裡還有心情再打下去?數萬潰軍呼啦啦跪在了地上,扔掉兵器大聲的叫喊:“將軍饒命,我等降了,我等願意投降!”

天已經大亮,一場大戰也停止下來。

宛縣城外,臨時搭起了一座座簡陋地俘虜營。由兩千巨魔士負責看管,陳到和裴元紹、董召三人同時擔任俘虜營的主將,嚴密的監視着那些戰俘的一舉一動。

戰事雖然已經結束了,可並不代表着就可以鬆懈下來。

修繕宛縣。歸攏百姓,這些事情董卓可以不去考慮。畢竟他只是箇中郎將,而非南陽太守。但俘虜如何處理?戰利品怎麼分配?董卓卻不得不爲這些事情發愁。

一戰下來。足足有四五萬的俘虜。

按照董卓和李儒的想法,這些俘虜都應該被斬首示衆,用他們的鮮血把淯水染紅。

可董俷卻不同意這樣做!

雖然說斬殺戰俘,株連九族之類的事情在這個時代時有發生,可並不代表董俷會接受這樣的事情。

他帶着董鐵和成蠡登上了宛縣的城頭,腦海中卻浮現出當日他在宛縣血戰時地情形。大哥他們現在如何了?說是撤出了宛縣,可是董俷在南陽轉了個遍。也沒發現他們的影子。

當日在淯水河畔。郭嘉發現了有黃巾軍在旁虎視眈眈,立刻生出了戒心。

宛縣其實無需太費周折。只需要董卓大軍抵達,破城也只是在早晚。可那些散佈在南陽各地地反賊卻不能不考慮,如果不能儘快消滅之。一旦宛縣之敵被殲滅,那些反賊就會立刻成爲流寇。到時候想要收拾起來更麻煩。薰俷和郭嘉都怕麻煩。

沸再加上那一支神秘的黃巾軍在旁邊窺視,郭嘉就生出了尋機殲滅之地想法。

騰轉戰南陽,數日之間連破十一個城鎮,俘虜反賊共兩三萬人。可是那支神秘的黃巾軍卻遲遲不見蹤跡,讓郭嘉也頗感到有些擔心。同時,薰俷想要尋找典韋等人蹤跡的希望落空,漸漸的也就是失去了再打下去的慾望。星夜迴轉宛縣,卻正好遇到董卓遭遇埋伏。

文想起了郭嘉,董俷心中不禁一陣黯然。

學拳頭輕輕的敲擊着城垛,暗歎了一口氣,郭嘉臨別時的那些話,在耳邊迴響起來。

那是昨日正午,郭嘉決定和董俷分別。

說實話,董俷很想讓郭嘉留下來幫助他。雖然相處時間不長,可郭嘉在,董俷就會覺得心裡面很安定。

一直把郭嘉送到了西鄂精山下,郭嘉突然停下了腳步。

“小師弟還是不要再送了!”

薰俷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師兄,你爲什麼不能留下來呢?”

郭嘉那張很秀氣地臉上,浮現出一抹奇怪地笑意,“你還是把這句話問出來了……呵呵,我還以爲你不會問呢。小師弟,你對天下大勢可有什麼看法?我是說,此次大亂之後的形式。”

又是這種很惱人地問題!

薰俷頭疼的看着郭嘉,不知道該如何說。

能感覺出來,郭嘉是真心實意的在詢問他,或者說是在考校他。回答,還是不回答?

薰俷自然知道,這黃巾之亂只是一個導火索。

猶豫了片刻,他下定決心道:“亂……會非常地亂。”

郭嘉滿意的點點頭,“不錯,小師弟的眼光不差,不愧是被老師所看中的人。其實這也算不得什麼秘密,有點眼光的人都能看出這裡面的玄機。此次大亂,不過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也許會有些短暫的平靜,可皇上一旦……則整個天下必然大亂。”

薰俷一怔,愕然的看着郭嘉。

按照評書裡的記載,三國之亂不就是從靈帝死後正式開始。

小心翼翼的向兩邊看了看,只有成蠡和董鐵跟在後面,數百名巨魔士距離大約幾十步外擔任警戒。

郭嘉看着天空,“其實從高祖皇帝開始,我大漢王朝始終都伴隨着幾個大問題。太后、閹寺、外戚……桓帝起,閹寺專命於上,布衣橫議於下。當官的愛錢。要名的則依附權貴。朝中官吏,出於私門,清流名士,卻定義於橫巷之中。由是戶異議,人殊論;無常檢;事無定價;長愛惡,而朋黨興……如此下去,又如何不亂?”

薰俷似懂非懂,不過大致能明白郭嘉的意思。

太后、外戚、閹寺、世族、朋黨……

乍聽起來,這大漢帝國地問題,還真的是非常多。非常多啊。

郭嘉說:“小師弟,在這亂世即將到來的動盪中。你想如何選擇?我欲尋求大道,能令天下大治。小師弟你勇武。性情剛直,我甚愛之。可是你至今白身,即便是將來入朝爲官……請恕我說一句不敬之言:令尊在,則小師弟你永無出頭之日。”

薰俷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瞪着郭嘉,有些不太高興。

郭嘉卻笑道,“小師弟。我再說明白一點吧。我依附你。你能給我什麼?是官位,還是施展才能。令天下大治的地方?這聽起來似乎很容易,但你要符合幾個條件:名望、才能、土地和馳騁天下的雄兵猛將。這四個條件之中,你有幾個呢?”

才能。可以去學……

雄兵猛將,可以去訓練……

可名望和土地……董俷沉默了。他意識到,郭嘉並沒有說錯話,老爹在,他無出頭之日。

名望,或許他日靠着努力能夠賺取。可他的身上打着六郡良家子後裔的烙印,一輩子休想擺脫。想想當年涼州三明,那個不曾著書立說,披着士大夫的名號?可在那些真正的士大夫眼中,他三人還是武夫。想要名望,就必須要得到士大夫地承認。

這一點,很難,很難!

至於土地,董俷曾想過臨洮。但,那終究是老爹的財產,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就說唐周、陳到,一開始跟隨他,不也是看中了老爹地官職嗎?

薰俷擡頭向郭嘉看去,“師兄,我該怎麼辦?”

郭嘉搖搖頭,“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的話,我早就自己去做了。小師弟,知道我爲什麼要幫你這一次?”

薰俷再次搖頭,“我不知道。”

“文若和長文,都不看好你。或者說,他們不看好令尊……所以,你沒有當家,他們是不可能依附與你。哪怕他們明知道,在亂世中,依附一個豪強地好處很多。你我也算同出一門,文若的意思是,讓我隨你走這一趟,以了你我同門的情意。”

薰俷吃驚的張大了嘴巴,他總算是明白了當時荀彧離開時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似文若他們這種世家子,考慮的要比我複雜。家國家國,家永遠在國之先。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家族地利益,其次纔是國家。而我出身寒門,沒有太多地掛念。可就像我剛纔給你說的那些,你能有哪些呢?小師弟,想明白了再來找我吧。”

薰俷輕聲問道:“師兄,那你以後……”

“我會先去遊歷天下,看看這大亂後地漢家江山究竟是什麼樣子。小師弟,如果你將來有了能夠讓我施展才華的本領,而我又沒有找到一個值得依靠的明主,我一定會去找你。”

薰俷眼睛一亮,“真地?”

“一言爲定!”

郭嘉說罷,翻身上馬,“小師弟,好好努力吧。只望有朝一日,全天下都在流傳你的名字。那時候,我定會不遠萬水千山前來找你。而在此之前,你定要多保重。”

“師兄保重!”

薰俷向郭嘉深施一禮,目送他瘦弱的背影遠去。

而這一席話,對董俷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該何去何從?他必須要有一個決斷。

“主人,主人!”

薰鐵雖然已經脫了奴籍,可還是習慣性的稱呼董俷做主人。

從沉思中清醒過來,董俷這才醒悟到了剛纔的失態。強笑一聲,“小鐵,有事嗎?”

“你看,那是不是華將軍!”

薰俷順着薰鐵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見華雄帶着一隊秦胡兵,氣勢洶洶的向城門外跑去。

“文開將軍!”

薰俷大聲叫喊,“這是要去哪兒啊?”

華雄聽到董俷的聲音,勒住馬擡頭看了看,扭頭對身後的副將說了一聲,縱馬從馬道衝上了城頭。

“公子,怎麼在這裡?沒去休息嗎?”

薰俷笑了笑,“這大白天的,我難不成要日夜顛倒嗎?對了,你急匆匆的,要去哪兒?”

“主公有令,讓我去做事!”

“做事?”

薰俷看了看華雄,又看了看城頭下的秦胡兵,眉頭一皺,彷彿想起來了什麼似地,厲聲道:“難道你要去殺俘嗎?”

“我,噓……”華雄連忙做出噤聲的手勢,“公子,別這麼大的聲音。”

薰俷厲聲道:“我不是和父親說過,請他不要這樣做嗎?我自然會想出解決的辦法。”

華雄面色尷尬的說:“公子,這不是沒辦法嘛……宛縣的糧食本來就不多,我們隨軍攜帶的糧草也僅夠維持一兩天。如果把這些俘虜算進來的話,每個人只有一天的口糧。給俘虜吃,我們的軍心會不穩;不給俘虜,他們肯定要鬧事。再說了,他們都是反賊,遲早都躲不了當頭的那一刀。與其這樣,不如給他們一個痛快。”

薰俷一皺眉,“不行!”

對於這種殺俘虜的事情,董俷是非常的反感。可他也明白,華雄說的並沒有錯。

其實,殺不殺俘虜,完全要看個人的選擇。

評書裡的曹操不就沒有在青州殺俘虜嗎?相反,他可是靠着那些黃巾軍組成的青州兵起家。

既然曹操可以靠黃巾軍起家,我爲什麼不可以?

不得不說,郭嘉臨別時說的那些話語,對董俷來說,有着非常重大的影響力。

“文開將軍,請在這裡稍候,我去向父親說明情況!”

“這個,公子您最好快一些,雄亦拖不了多長時間啊。”

薰俷知道,這也是華雄看在他的面子上,能做出的最大努力。當下一點頭,拱手道:“文開將軍,多謝了!”

說完他命董鐵牽來象龍,翻身上馬衝下了城頭。

華雄看着董俷的背影,對一旁的成蠡苦笑道:“咱們這個俷公子啊,我可是一點都看不明白。不就是一點反賊嘛,遲早都是要死的,何必要對他們如此的上心呢?”

成蠡笑了笑,心道:其實,我也看不明白。br

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441章 千里草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52章 再戰黃巾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下)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53章 追悔莫及第54章 分道揚鑣第321章 大決戰(四)第419章 煮酒(一)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460章 科舉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417章 議和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452章 張任露崢嶸(一)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298章 鏖戰(一)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45章 巨魔士(二)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250章 漢安軍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121章 虎女營第10章 獅鬃獸(1)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490章 野望第74章 飛燕南行第460章 科舉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300章 鏖戰(三)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15章 偃師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6章 伏波遺寶(2)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49章 太平教徒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244章 曹孟德躍馬汜水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3章 天生力王(2)第57章 赴已吾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9章 太平教徒
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441章 千里草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52章 再戰黃巾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下)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53章 追悔莫及第54章 分道揚鑣第321章 大決戰(四)第419章 煮酒(一)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460章 科舉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417章 議和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452章 張任露崢嶸(一)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298章 鏖戰(一)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45章 巨魔士(二)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250章 漢安軍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121章 虎女營第10章 獅鬃獸(1)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490章 野望第74章 飛燕南行第460章 科舉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300章 鏖戰(三)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15章 偃師第343章 名士之殤(二)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6章 伏波遺寶(2)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49章 太平教徒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244章 曹孟德躍馬汜水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3章 天生力王(2)第57章 赴已吾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9章 太平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