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兩廣

法國人在越南的問題上已經做出了讓步的打算,所以教廷的調解不過是讓雙方在價錢上更快的接近,最後爲越南支付八百萬中國元的價碼讓國內很多人覺得不值,因爲那個地方在很多人心中還是屬於蠻夷之地,不過當得知這筆錢款要分三十年付清大家纔算是舒了一口氣,要是這樣一算數目就沒有那麼可怕了,至於在最南端爲教廷保留的那一小塊土地本來是不算什麼,可是一想到李富貴一直對他信奉的洋教保持着這樣大的熱誠就讓很多人心裡有些不自在了,李富貴這些年開疆拓土大家漸漸的已經不願意再將他視爲一個漢奸了,畢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漢奸,同時他與好幾個國家的洋人都發生過沖突,這也讓大家覺得鎮南王當年肯定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尤其是李富貴統一中國的架勢越來越明顯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是願意往好的方向去度測他,可是李富貴對基督教的態度卻始終沒有多大的變化,在大部分人看來對洋人傳教他一直非常的縱容,最近更是提拔了好幾個中國人做了主教,這一切都讓很多人感到擔心,再聯繫生活上的一些作風似乎表明李富貴是真心信奉基督教的。

在越南的交接十分順利,駐越的很多法國人甚至是渴望早日離開這裡,原來劉永福自從在富貴軍手下吃了一次大虧之後他就轉變了鬥爭的策略,北約仍然是他金錢、物資的來源,但是他對南越的滲透卻更加的靈活,同時劉永福的主要力量則進入了老撾,在乾淨利落的擊敗了當地武裝之後他獲得了在老撾大部分地區自由出入的權力,這給他向南越滲透的行動以很大幫助。

李富貴對於劉永福的行動並非一無所知,不過對這支武裝開始感興趣的他並不介意他們向其他的地區滲透,李富貴甚至對此非常欣賞,所以當暹羅因爲黑旗軍進入他們境內而來南京申訴的時候李富貴表現的有些模棱兩可,他準備更進一步的觀察這支武裝。

南越併入中國版圖並沒有讓李鴻章過分的興奮,因爲在交接後不久一場政治改革風暴就席捲了這裡,甚至在不久之後北越也步上了他兄弟的後塵,完全沒有把李鴻章這些年在這裡傾注的大量心血放在心上,這讓李鴻章很傷心,他一直認爲北越能有今天這樣蒸蒸日上的局面完全是他的功勞。同時李鴻章也沒有想到李富貴敢在這些新附不久的土地上推行他那一套明顯缺乏有效控制的制度,難道李富貴就真的不怕這些地方重新要求獨立?

不管李鴻章理解與否,自從四川被平定之後兩江對兩廣的壓力不斷的增強,在湖北重新投入李富貴懷抱後不久,劉長佑也攜湖南加入了這一陣營,現在的南方除了雲貴這兩個偏遠的省份外就只有兩廣集團還遊離在李富貴的控制之外。最近李富貴向李鴻章透露了他的一個苦惱,那就是由於最近國內一直缺乏有效的清洗,所以他現在已經很難拿出足夠的官職來封賞那些鞍前馬後追隨他的將士了,而且將來因爲官制改革官僚的本地化特色肯定會越來越明顯,這同樣會影響李富貴嫡系的出路,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戰爭來清除掉一批上層的官員,他向李鴻章諮詢清除哪一部分比較合適。

實際上李富貴面臨的問題遠沒有他說的那樣嚴重,在富貴集團中任人唯賢的觀念還是可以得到絕大多數人的理解的,畢竟在這樣一個新興的集團裡很少有人因爲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而害怕競爭,同時兩江的實缺數量一直在增長,這是因爲隨着社會的發展工作不斷的細化創建了許多新的職位,李富貴所說的情況不是沒有,但是遠不是整個體制中的主流。

李鴻章也知道這是李富貴在嚇唬他,但是那裡面所說的道理卻還是讓他有些擔心,如果現在李富貴要清除掉自己那其他人非但不會站出來阻止他,反而很可能會跟着落井下石,現在唯一讓他有些不甘的就是李富貴在這大片疆域中的統治並不穩固,在李鴻章看來把力量收縮在兩江的富貴軍是不可戰勝的,因爲他的每一次出擊都是雷霆萬鈞,但是當他們突然併吞了那樣大的領土就可能有下盤不穩、無處發力的問題,李鴻章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可是他又不敢真的伸手去抓,畢竟這關係到他李氏一門的性命。

猶豫不決的李鴻章把張樹聲請來,對於這位老鄉他現在好生敬重。張樹聲這些年來基本上已經不再過問軍旅之事,他反而對西方的政治經濟非常着迷,刻苦鑽研的同時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試驗可以說頗有成就,李鴻章現在視其爲智囊,說起來張樹聲文武全才現在在兩廣他的地位已經僅次於李鴻章了。

聽完李鴻章的想法之後張樹聲不假思索的就大搖其頭,“少荃兄既然能看到這其中的破綻爲什麼鎮南王會看不出呢?難道少荃也認爲鎮南王是粗人一個,眼光短淺?”

李鴻章當然也跟着搖頭,“鎮南王當然不是粗人,他甚至可以說是我們這些人裡眼光最遠的一個,但是智者千慮也可能會有失,我覺得他這次是有些是算了,眼光看得太遠卻忘了腳下。”

張樹聲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鎮南王推行的那一套統治辦法也被嚇了一跳,他這套東西很古怪,既不是集權也不是聯邦,雖然看起來是民主可是與現在所有的民主政體又都不一樣。不過仔細推演之下卻也有他的一番道理,當然少荃兄現在所慮也有很充分的理由,我華夏自秦漢以來一直採用的是朝廷高度集權的統治方式,若不如此國家必然分裂,鎮南王反其道而行之的確很是危險。”

“對啊,這也是我所擔心的,如果我現在也去追隨鎮南王,但是他所建立的一切卻是沙灘上的城堡那我們最後不是要反受其累,就好像當年秦始皇橫掃六合的時候不也是氣吞萬里,可是一轉眼就灰飛煙滅,或者我們本來可以奮力一擊取而代之卻被他嚇倒豈不是冤枉。”李鴻章現在說到底還是想做皇帝可是卻沒膽子。

“如果內部突然分崩離析強大無比的富貴軍的確可能面臨無從發力的困境,可是我不認爲鎮南王忽視了這個問題。”就張樹聲本身而言他不希望看到李鴻章和李富貴翻臉。

“哦?樹聲是不是看出了些什麼?”

“少荃應該知道我一直對西方的歷史很感興趣,其中對於列國政體的比較狠下了一番功夫。”

“不錯,你那一份策寫的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我實在是佩服。”

“不敢當,”張樹聲笑着搖了搖頭,“在這其中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古代凡是是用民主共和體制的必然是國家比較小的,凡是那些土地廣袤的大國基本上都是帝制,當然反過來說小國也可用帝制,但是大國如果採用民主共和或者聯邦政體統治起來必然很困難。”

“這有一定的道理,”李鴻章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記得你那份策裡說集權統治效率高,小國可以出現一個不是很有效率的政府,可是大國如果缺乏效率就根本控制不住邊疆地區,如果國力衰弱的時候甚至會喪失對於大部分領土的控制。”

“的確如此,所以歷史上幾個有名的大國都是集權。”

“按你這麼說鎮南王放棄集權豈不是大錯特錯,你爲什麼還會贊同他呢?”

“因爲有一個特例,羅馬曾經在疆域非常大的時候仍然保持着共和國的政體,這個特例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究竟怎樣纔算大?”

李鴻章沉吟了一會,這個問題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最後他決定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不管這個標準怎麼定我華夏都是絕對的大國,如果鎮南王建立新的朝代他的疆域可能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

“對,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認爲中國大大的變小了?”

“樹聲就不要和我打啞謎了。”李鴻章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秦漢邊疆叛亂的信息傳到京城再快也要三四天,軍隊從出發至到達怎麼說也要一個多月,可是現在如果鎮南王能夠完善電報網和鐵路網,信息傳遞幾乎不用任何時間,而把兵力輸送到最遠的地方也不過需要四五天,您不認爲我們這個國家變小了嗎?根據這樣的計算羅馬之所以能夠長久的保持共和國的狀態是因爲地中海爲他們提供了發達的海運,雖然他們的疆域已經很大了,從信息傳遞和交通上來看還沒有突破極限。”

這個分析讓李鴻章有些沮喪,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張樹聲說的很有道理,“難怪現在好些國家領土如此巨大卻可以採用很鬆散的統治方式,你覺得這裡面一點機會都沒有。”

“我看以鎮南王的精明他必然會讓駐守在各地的軍隊不要與地方走得太近,這樣強大的富貴軍就會成爲一隻威懾力量,同時也不會給別人可乘之機,即便是有人能夠煽動某個城市暴動也不能給富貴軍實質性的傷害,反而立刻要面對精銳軍團的報復。”

“這麼說出了交出軍隊就真的沒有別的路可走了?”李鴻章喪氣的說道。

“對中國這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了。”張樹聲從來不希望看到內戰的爆發。

終於下定了決心的李鴻章決心和李富貴好好的談一談價錢了,於是廣州和南京之間特使、電報往來不斷。讓李鴻章很吃了一驚的是李富貴在價錢的問題上咬的很死,李富貴給他開出的價錢是如果想做地方官那就是一任的江蘇省省長,任滿之後就要參加競聘,如果要進中央可以選一個部長作一任,這當然是李鴻章不能接受的,他怎麼說也是天下第二,雖說江蘇省長相當於現在的直隸總督說起來好像比他這個兩廣總督要大,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如此,在李鴻章看來他就算撈不着一個當朝首輔也不能僅得到一個尚書,最終還是李富貴做出了讓步李鴻章將領總理銜同時兼任一任的部長,本來李鴻章對國防部長很是垂涎但是一想到手下都是跟隨李富貴出生入死的捍將他又覺得這個位子不好做,最後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權力同樣很大的外交部長。李富貴對此在心裡很有些不舒服,不過考慮到這位中堂大人在廉潔上的名聲同樣不大好,所以把工商交給他也讓李富貴感到不放心,至於其他缺少實權的單位李鴻章肯定又不答應。所以反覆考慮之下李富貴還是答應了李鴻章的這個要求,同時決定把郭嵩燾調回來作他的副手,這樣李鴻章就是想賣國也沒那麼容易了。

當李鴻章宣佈他將遵從新的政體交出手中的兵權和政權時已經沒有人還看不清天下大勢了,議會裡關於政權更迭的提案已經吵上了天,這裡已經成了對滿清進行攻擊的大本營,說到底議會是一個對利益最爲敏感的組織,對於推翻滿人統治這樣一個既無危險又收穫巨大的行動他們當然是最熱心的,北伐的呼聲日益高漲。而這個時候北京的統治者們也不能再對這種敵意熟視無睹了,認爲李富貴本質上還是忠於大清的觀點被定性爲一廂情願,雖然在此之前這種一廂情願也帶有很多無奈的成分。

同時北京在屠刀下逃生的滿族貴裔對李富貴爲麒祥皇帝提親的事情感到莫名其妙,幾位皇帝的長輩一商量覺得這肯定是李富貴的一個陰謀,雖然他們看不出這陰謀究竟藏在何處但是這隻能證明陰謀肯定不小,甚至可能關係到大清王朝的氣數,誰知道這個日本女人代表着什麼,唯恐夜長夢多的他們立刻爲麒祥迎娶了僧格林沁的女兒,在滿清所有的皇帝大婚當中可能這次是最草率的,這使得麒祥非常的不滿,實際上他根本就不喜歡自己的這位皇后,雖然他實在不能把想要立醉紅樓的頭牌如煙爲後的話說出口,可是他仍然不喜歡那些老頭子爲他包辦的婚姻。

心煩意亂的麒祥找來東方勝商量,看看能不能再殺掉幾個叔叔伯伯,東方勝及時制止了他的這個想法,“皇上您現在在北方的權威完全依靠蒙古人的軍力,若是不娶一個蒙古郡主爲後您力量的基礎恐怕就會動搖了。”

“朕娶了蒙古郡主又有什麼用,難道蒙古人打得過李富貴嗎?”

“這個,恐怕不可能,若是蒙古人能打的過李富貴也就不會有八里橋慘敗了,但是獲取蒙古人的忠誠還是能留一條後路的,萬歲想必知道將來我們如果退到關外東北肯定是保不住的,在那裡李富貴可以從南路、東路和海路向我們發起進攻,而滿人根本就沒辦法拿起武器,遇上富貴軍恐怕和待宰的羔羊沒什麼兩樣,不過蒙古就不一樣了,他們那裡的牧民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而且距離又遠,路也不好走,李富貴未必會窮追猛打。”

麒祥哀嘆一聲,“要我一輩子待在那片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還不如殺了朕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方勝看着這個皇帝心中不禁冷笑了一聲。

“你說李富貴想給朕說個日本媳婦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個的確是很難猜,李富貴做的事情一向讓人看不懂。”不僅僅是北京,兩江也沒有一個人搞的清李富貴這樣做的原因。

“日本女人好看嗎?”麒祥本人並不反對娶一個日本女人因爲他的確很討厭自己的這位皇后。

“聽說腿比較短。”東方勝在得知李富貴爲麒祥說媒之後就去了解了一下日本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麒祥又是長嘆一聲,“看來朕這一輩子算是完了。”

“萬歲爺有沒有想過和李富貴接觸一下?”東方勝說這話的時候有些擔心,雖然他並不害怕這個皇帝,但是這個人畢竟是他巨大權力的基石。

“和李富貴接觸一下?”麒祥一下子愣住了,“他可是想要朕的皇位。”

“可是他未必想要萬歲爺的命,李富貴這個人行事總是出人意料,談一談說不定能有些收穫呢?想想當年蜀後主劉禪的日子其實不是也還不錯嘛。”東方勝知道這位小主子喜歡什麼。

麒祥雙手一拍,“有道理,你是知道的,我做這個皇帝作的很沒味道,他要是真的想作皇帝就讓給他也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他能讓我自由自在的過好日子就成,反正誰也不能說祖宗的這份基業是被我敗掉的,不過你一定要跟他說好不能把我關起來,我已經被關了十八年了,也該放我出去飛一飛了。”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七十八章第179章 神蹟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206章 競選第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三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六十六章第73章 增兵第183章 新舊交替第七十三章第24章 扶清滅洋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八十一章第三十八章第209章 彈劾第53章 捻子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108章 無限忠誠第49章 活在北京第63章 禁毒第94章 歸國華僑第194章 東北軍區第28章 凱瑟琳(上)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五章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14章 容閎第一百零一章第112章 黃昏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七十三章第108章 無限忠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106章 赤子第六十一章第六十八章第十四章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176章 妥協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34章 菲律賓第135章 合議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八十六章第18章 三座大山第五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45章 交易(下)第十二章第122章 和平(下)第48章 政變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88章 壬戌事變第一百一十四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166章 外交第111章 李府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128章 陝甘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58章 友好使團第194章 東北軍區第七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31章 侵略者第三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一百六十四章第182章 禪讓詔書重逢作者文海第二十二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一百一十七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一百一十七章第79章 勝海舟第15章 國策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一百五十七章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67章 戰爭輿論
第七十八章第179章 神蹟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206章 競選第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三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六十六章第73章 增兵第183章 新舊交替第七十三章第24章 扶清滅洋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八十一章第三十八章第209章 彈劾第53章 捻子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108章 無限忠誠第49章 活在北京第63章 禁毒第94章 歸國華僑第194章 東北軍區第28章 凱瑟琳(上)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五章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14章 容閎第一百零一章第112章 黃昏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七十三章第108章 無限忠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106章 赤子第六十一章第六十八章第十四章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176章 妥協第77章 和平的曙光第134章 菲律賓第135章 合議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八十六章第18章 三座大山第五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45章 交易(下)第十二章第122章 和平(下)第48章 政變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88章 壬戌事變第一百一十四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166章 外交第111章 李府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128章 陝甘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58章 友好使團第194章 東北軍區第七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31章 侵略者第三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一百六十四章第182章 禪讓詔書重逢作者文海第二十二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一百一十七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一百一十七章第79章 勝海舟第15章 國策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一百五十七章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72章 一瓶好酒的賄賂第67章 戰爭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