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

對於捻軍的反彈李富貴並不是沒有準備,他雖然上回進京的時候走山東過了一次,不過那只是走馬觀花,並沒有很深入地去了解山東,這次駐紮在這裡他才發現山東人並不完全是他印象中的那種彪悍、耿直的樣子,實際上這次讓他印象深刻的竟然是他發現山東人身上有一種特有的精明,不過和江浙的那種精明又明顯不同,如果除去感覺只談實質上的東西的話,那大概就是這種精明之中包含着信義,在李富貴的心中山東人可能是他所接觸的中國人中最講信用的。

精明而又講信用,這正是李富貴心中最理想的商人形象,而山東這裡也的確手工業很發達,雖然沒有上海附近那樣的規模,不過還是顯現出了很濃厚的商業氣息,很多村莊都有自己的各具特色的作坊,在洋貨的衝擊之下努力地尋求着生存與發展的方向。洋布的衝擊曾經使吳淞一帶大量的紡織工人下崗,到目前爲止這可能是改革產生的最大陣痛,李富貴雖然也多方消化不過蘇南畢竟不是他投資的重點,山東這裡的土布雖然也受到了洋布的衝擊,但是情況要好得多,這個時候就顯出船小好調頭的優勢,總的來說如果沒有捻軍與土匪這裡的商業環境還算是不錯的。

既然這裡商業氣息濃厚,那麼或許可以在捻軍與工商界之間搭一座橋樑,通過交納一定的保護費來換取捻軍不來騷擾他們,這樣應該能讓那些單細胞生物明白留下母雞生蛋遠比直接吃了它們更划算。

花點錢擺平捻子的想法讓曾望顏大感意外,倒不是這個主意有什麼出格的地方,實際上這些年地方官對捻軍一直是剿撫兩手的,所以用錢來收買捻軍並不是很奇怪,可是這話從李富貴嘴裡說出來就讓人有些難以想象了,捻軍的戰鬥力並不算很強,當年勝保在這裡的時候趕得捻軍到處跑,所以很難想象李富貴面對這些人會如此的軟弱,他的提議甚至不是招安,而是交保護費,如此示弱實在不應該是李富貴能做出來的。

“大人,自從您來到山東之後羣小懾服,這時正應當一鼓作氣將他們剿滅,而如果花錢買平安,不但大失百姓之心,也會讓捻子們的氣焰復起,那時只會更亂。”雖然曾望顏本來已經打定主意不去和李富貴硬頂,可是這個想法實在太過荒唐,所以實在無法附和。

“我這也是先禮後兵,”曾望顏心想:你一個堂堂的兵部侍郎和一羣捻子來什麼先禮後兵,倒是對我們這些地方官總是先兵後禮。“捻子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麼好對付,我在西邊打,他們就會跑到東面,等我到了東邊,他們又不知道跑哪去了,每次這樣一跑就是一番大肆搶掠,你們就受得了嗎?更何況我現在必須時刻盯着北方,對捻子我也騰不出手,等到我走了,他們肯定又要鬧事。”

“既然如此,大人在這裡一天就鎮壓他們一天,也比資敵要強得多啊。”曾望顏本來也沒有指望李富貴能真的幫他把捻軍剿滅,可是既然這樣好吃、好喝、好拿地盡力招待你了,總得幫着做點什麼吧,就算什麼都不做只是利用李富貴的軍威嚇唬嚇唬捻子也好,怎麼能這個時候還出錢供養捻子呢?

“這不能算是資敵,捻子一直是流寇,這讓我們很頭痛,如果他們能從地方上得到供奉就會變成坐寇,這樣事情就會變得好辦起來,”曾望顏在心裡哼了一聲,要是這樣那些流寇都坐到我們山東來了,也不知道這怎麼就變得好辦了。“到時候爲了爭奪地盤他們內部就會產生矛盾,我就可以選擇性地打擊一些聲望不好、不守規矩的捻子,然後把那些溫順馴服的捻子招安過來,剩下的那麼一些一方面成不了什麼氣候,另一方面他們已經習慣了在一處坐吃,跑也跑不動了,那個時候也就好收拾了。大人想想,水泊梁山何等的興旺,可是還不是天天指望着招安,你數數歷史上哪有坐寇能成事的?”李富貴知道坐寇成事的也不是沒有,不過這些人一般都被稱爲太祖。

曾望顏對水泊梁山的例子不屑一顧,什麼八百里水泊、十萬人馬,那全都是施耐庵胡編的,這種東西也能信?不過想想李富貴的文化程度,他能從《水滸》裡面總結出這樣的道理也算是難能可貴了,他所說坐寇不能成事的說法聽起來倒也有那麼幾分道理,可是總讓人覺得心裡不踏實。“兄弟無能,做了這山東巡撫連一些流寇都解決不了還得仰仗李大人鎮壓,實在是慚愧,可是要我讓那些商戶拿錢出來向捻子買平安,這讓兄弟怎麼開這個口。”

“我並沒有打算讓大人去勸說士紳們交保護費,我只是和大人打個招呼而已,商戶那邊我去做工作,這只是樹立一個潛規則,又怎麼能讓大人出面。”李富貴仍然希望利用自己在商人中的威望來促成這件事。

當李富貴聚集起濟南幾家大商號的東家商討保護費的事情的時候大家也是被驚得目瞪口呆,接下來衆人都是沉默不語。要說這些人的心中對李富貴都還是懷有感激之情的,自從李富貴來到山東之後,山東的商人們很明顯地感到生意變得好做了,幾條大道上的關卡都被富貴軍給拆了,捻子們也一下變得老老實實,就連各個山頭上的土匪都收斂了許多,可是這舒心日子還沒過上幾天怎麼又鬧出這麼一出。按照李富貴的建議這筆錢的數量倒不是無法承受,但是實在有些窩囊,衆人都眼巴巴地看着李富貴。

“這陣子捻子不來鬧事,這是給李某面子,咱們江湖上混飯吃的最講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咱們一點規矩都不懂那就顯得太不開面了,所以呢我想各位老闆就此機會與捻子們溝通溝通,大家一回生、兩回熟,將來就是我走了,相信捻子也不會再對你們怎麼樣。”

李富貴的道理聽起來雖然還說得過去,但是他這樣滿嘴的江湖口氣讓這些老闆們聽着實在彆扭,“難道大人就不能把捻子一勞永逸地給除去嗎?以大人的赫赫戰功,對付這些毛賊還不是輕而易舉的嗎?”實際上山東的商人一直對李富貴抱有很大的幻想。

“苗先生太擡舉李某了,李某這幾年打的那些勝仗一半是因爲運氣好,贏得十分僥倖,另一方面也是江湖上的朋友見愛,讓着我的。”

這話說過之後幾位老闆的下巴差點掉下來,他們實在不知道這些話是從何說起,那些血流成河的戰鬥居然被說成是謙讓的結果,難道成千上萬的殺戮之後也可以一抱拳,說一聲“承讓”嗎?

“可是如果真的這樣做,那朝廷的體統又置於何地呢?”白老闆性格比較火爆,直接頂了起來。

“朝廷和這事又沒有關係,就是我也是以私人身份來勸說各位的,爲什麼一定要大家放血呢?主要是因爲我的力量要用在直隸,沒有辦法太多地與捻子糾纏,何況現在捻子又很老實,讓我也沒有下刀的地方,可是如果我離了山東他們就未必肯繼續這樣老實下去,所以我才勸大家未雨綢繆,大家一團和氣我進京以後也放心,是不是?”

“如果他們得隴望蜀怎麼辦?那些傢伙可都是屬狼的。”衆人都在捻軍身上吃過苦頭,所以根本無法信任這些人。

李富貴哈哈一笑,“各位難道還信不過我嗎?狼是可以變成狗的,咱們可不止有蜜棗,手裡的大棒也要握緊啊。”

幾個人心裡都有點嘀咕,要說以前他們的確對李富貴非常信任,可是現在就有些說不準了,不過既然李富貴做了保證他們也就勉勉強強地答應了下來。這事情需要聯絡山東的所有商人,所以肯定要耗費不少時日,李富貴也要聯繫捻軍來準備討價還價。

一八五八年的冬天李富貴就這樣在山東度過,青陽寨已經被他改建成一個正規的軍事基地,通往江蘇的道路也被整修了一番。在這個冬天裡李富貴的地盤上各處運轉基本上還算正常,只是發生了一件讓李富貴感興趣的事情,那就是江蘇的漁民因爲捕魚和日本漁民發生了一些衝突,這邊的船大那邊的人多,打了幾場各有死傷,說不上誰吃了虧。考慮到這是國際事件黃明就上報李富貴,請示該如何處置。

自從富貴集團開展捕鯨業務以來海上的收入就節節上升,捕魚業也是非常紅火,尤其是自從去年開始引進先進的漁船和捕魚設備之後已有超越捕鯨業的趨勢,從北海道一直到舟山,到處都有中國漁船的影子。現在富貴軍的肉食供應主要就是鹹魚,士兵們吃得罵娘不說,營地周圍還總是有野貓活動,現在他們要是吃回豬肉就跟過年了一樣。李富貴卻不去理他們,有這麼好的魚吃還不滿意,這幫兔崽子們就是被慣壞了,看來要找機會整一整他們了。李富貴對這些魚就很感興趣,他以前做夢也想不到世界上還有這樣大的帶魚,最寬的地方竟然超過一揸,當然李富貴並不會頓頓吃魚。

在這種形勢下和日本漁民發生一些衝突自然在所難免,本來這種事情鬧過也就算了,不過現在有的中國人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響把我們溫良恭儉讓的優秀傳統一下子就丟到腦後去了,居然跑到海軍衙門要求水師爲他們報仇。這還真讓黃明犯了難,因爲沒有先例可循所以就請示到李富貴這裡。李富貴看了之後也不客氣,立刻一封電報把黃明叫到濟南來。

“這件事怎麼辦還需要問我嗎?”李富貴的語氣有些不快。

“司令,這事以前沒遇到過,所以……”黃明急忙爲自己辯解。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們的海軍好像是在海盜的基礎上擴展來的,是不是海鶯去做月子你們就把老本行給忘了。”

這一下黃明立刻知道該怎麼辦了,“我這就派人去把他們好好地教訓一頓。”

“先不要驚動日本政府,只管把他們的漁船全部抓回來。”

“是。”

“你們海軍以後要更積極一些,花那麼多錢養你們不是讓你們在長江裡玩一玩就算了,就算是對上西方列強的艦隊也要保證有理、有利、有節,至於其他的國家,你們看着辦好了。”

“是。”

每次收到日本的消息總能撥動李富貴的神經,“這幫傢伙還能出海打漁,真是豈有此理。”在李富貴的記憶裡日本的明治維新是由西南諸藩組成的倒幕軍來推動的,好像有薩摩還有長州。李富貴掰着手指頭怎麼也數不出四個,他手頭又沒有日本的地圖,所以另外兩個藩他記得不太清楚,“如果事先給西南諸藩一些打擊,削弱他們的實力,或許他們就沒有這個力量去動搖幕府的統治了,目前看來最有把握的方法就是海盜,是不是找幾個人讓他們回去做老本行。”

雖然手上沒有日本地圖,但是李富貴也知道如果使用裝備精良的海軍陸戰隊對這些沒有什麼縱深的大名做很簡單的攻擊就足以要他們的命,他原先有些擔心這樣做會驚醒日本,不過現在這種擔憂已經煙消雲散了。江北的工業已經漸漸地形成體系,而蘇杭地區雖然李富貴並沒有直接插手,但是這裡被譽爲是天下膏腴,在江北的帶動下也已經滑上了轉型的軌道,通過不斷從全國各地吸收資金,同時又把大量的商品輸送回去,在這樣一個循環的作用下日本即便覺醒也無法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

而且隨着留英學生的回國,各個工廠的技術力量更加雄厚,馮子銘和劉雲飛現在是甩開膀子大幹,他們生產出來的棉布表面上和英國貨一模一樣,而價錢卻要比英國貨便宜上三成,李富貴無論如何也弄不懂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畢竟機器是英國的、原料是英國的,他們究竟怎麼能夠把成本壓得這麼低?當然一分錢一分貨,這種布在耐用性上與正宗的英國貨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在他們看來無關緊要,最重要的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必須一樣。目前因爲產力的原因還只能有少量這樣的棉布被混在正品中發往內地,可是等到兩座新工廠開工以後,這種局面就會大大地改觀。

就李富貴所知,現在馮子銘和那幾個從英國回來的溫州夥計天天膩在一起研究如何仿製各種洋貨,大到槍炮軍艦小到鐘錶皮鞋,都在他們仿製計劃之列,有幾種樣品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甚至尤有過之,比如說他們生產的座鐘就比西方來得重,讓人一擡起來就覺得質量好,其實不過是在裡面用不着的地方加了些鐵塊而已,對於他們的這種熱情李富貴也是十分地欽佩,所以說學之者不如好之者,這些傢伙似乎天生就有這樣一種癖好,李富貴決定再組織一批溫州商人子弟出國。

現在這些仿製品已經開始要求打開海外市場,日本已經不在話下,東南亞的市場也逐步地打開,美國西部也有少量的出口,那些牛仔們也多半沒見過什麼世面,很容易就被這些表面光的東西給騙了過去,李富貴還準備這次如果能在北京抓住機會就要用朝廷的名義壓朝鮮打開市場。

開春之後,雖然天氣還並沒有轉暖,額爾金就迫不及待地調動人馬尋求與清軍決戰,而肅順也秉承咸豐的遺志打着爲先帝復仇的旗號準備與侵略者決一死戰,戰爭終於又一次滑入了李富貴希望的軌道。勝保仍然希望通過小規模的騷擾與遊擊來達到與英軍周旋的目的,不過現在軍隊的最高指揮已經不是他了。僧格林沁的氣焰比天都高,經過一個冬天的準備,清軍也算是有備而來,僧格林沁這次的計劃可以說是北塘的翻版,雖然上一次他吃了敗仗,但是取得的戰果卻也擺在那裡,現在他的手中有了更多的部隊、火炮、zha藥,他相信只要事先準備充足,這一次的結局肯定會不一樣的。

經過勝保的苦勸僧格林沁終於勉強同意把預定的戰場後移到廊坊,而在這一路上廣設疑兵來騷擾英法聯軍,勝保把阻擊的任務交給了謝子澄。謝子澄得到這次將功贖罪的機會之後變賣家產激勵民團的士氣,這一個冬天這些已經經過戰場考驗的戰士又被加以嚴格的正規訓練,同時武器也已裝備到位,所以這幾千人可以說是京畿地區最具戰力與活力的中國部隊了。

第136章 死士第127章 山西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37章 營救計劃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章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91章 辯論會第64章 新風氣第111章 李府第三十一章第212章 遠航第一百零七章第45章 交易(下)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5章 官與商兩廣總督葉名琛第七十六章第18章 三座大山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九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五章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九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86章 叛變的羅大剛第50章 北京條約第八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35章 外交禮儀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50章 聯軍第一百二十五章第212章 遠航第58章 友好使團第十七章第一百八十章第110章 浙江第一百零七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七十九章第三十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一百二十三章第201章 海戰第五十章第73章 增兵第179章 神蹟第65章 變法第201章 海戰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27章 遠行第六十一章第五十七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八章第七十二章第79章 勝海舟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62章 羅馬第97章 合圍(下)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35章 外交禮儀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203章 太平洋第九十七章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45章 交易(下)第一百零五章關於湖南人第一百五十五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一百一十八章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136章 死士第127章 山西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37章 營救計劃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章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91章 辯論會第64章 新風氣第111章 李府第三十一章第212章 遠航第一百零七章第45章 交易(下)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5章 官與商兩廣總督葉名琛第七十六章第18章 三座大山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九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五章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九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86章 叛變的羅大剛第50章 北京條約第八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35章 外交禮儀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50章 聯軍第一百二十五章第212章 遠航第58章 友好使團第十七章第一百八十章第110章 浙江第一百零七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七十九章第三十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一百二十三章第201章 海戰第五十章第73章 增兵第179章 神蹟第65章 變法第201章 海戰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27章 遠行第六十一章第五十七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八章第七十二章第79章 勝海舟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62章 羅馬第97章 合圍(下)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75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35章 外交禮儀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203章 太平洋第九十七章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45章 交易(下)第一百零五章關於湖南人第一百五十五章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一百一十八章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