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縱橫捭闔

葉名琛看到自己的族弟給他帶來一隊全副武裝的富貴軍時不覺一愣,他從來沒有與英國人大打出手的想法,在廣東這麼多年他又怎麼會不知道西洋軍隊的利害,所以他還沒有想過要藉助李富貴的軍事力量,畢竟李富貴可不是省油的燈,讓他把腳伸進來想再挪出去就難了。不過略一思索他就明白了葉伯仁此舉的意思,他這個族弟腦子特別好使,凡是他做的事葉名琛總是會想一下他到底有什麼深意,以防範洋夷爲名義建立一支小型的軍隊,這個想法出現在他的頭腦中,通過這些人進一步拉進與富貴軍中高層的關係,葉名琛知道李富貴的性格變化多端,和他打交道總有那麼一點不放心。不過他的手下就不同了,從葉名琛傑出過的幾個使者來看他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李富貴的手下相當的利害,而且處事也很穩當,所以他早就覺得與這一級進行一些交流很有必要,而這個劉銘傳是富貴軍中的一個團長,這個職位說高不搞,說低不低,但是一見之下葉名琛立刻對劉銘傳的前途大爲看好,這個時候的劉銘傳就過這兩年的磨練與學習已經漸漸顯露出他的鋒芒,不過令葉名琛對他刮目相看的是他對目前國際形勢的分析。

對於李富貴給的忠告葉名琛並沒有聽進去,他雖然向李富貴尋求幫助但是他並不認爲形式如李富貴所說的那麼危險,英國人在廣東地面上鬧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上次搞得那麼大聲勢,連廣州都攻破了,最後不還是乖乖的撤走了嗎,自己反而從中得到了一個收復失土的功勞。他只是希望英國人不要總盯着廣東,福建、江蘇、直隸那邊他們也可以經常去走走,這樣才公平嘛。

劉銘傳見到葉名琛後在把官面上的馬屁拍完之後就當前廣州的局勢給葉名琛作了一番分析,結果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都是認爲英國人現在正在虛張聲勢,同時劉銘傳對葉名琛一貫奉行的以民制夷的政策也擊掌叫好,聽的葉名琛相當的高興,在他看來一個領會上司精神的手下是非常難得的,而如果是不謀而合那就更少見了。他們兩個你一言我一語的很快就把對付海外封鎖的對策給想了出來,在這個計劃里加強城防的工作被放到了後面,因爲經費的緣故所以那些原來召集來對抗英國人的民團將被裁撤一部分,但是將從中抽選一些素質好的團練由劉銘傳幫助訓練,按照劉銘傳的說法雖然英國人不大可能大舉進攻,但是總是需要做出防範的姿態,而一隻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神出鬼沒的小隊伍遠比一幫烏合之衆更能讓洋人害怕,前者雖然不能正面抵擋外國人但是會給洋人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而外國人面對後者時只需要加強炮火就可以了,在劉銘傳的印象裡大清國裡還沒有哪支軍隊能夠長時間的抵擋大炮的轟擊,而外國人的持續炮擊的能力在他們眼裡一向是被當作無限的。

葉名琛並不認爲劉銘傳訓練出來的團練能夠擋住英法聯軍,同樣他也不認爲有這個必要,他的目標在另一個方面,不過表面上他對劉銘傳的觀點卻是頻頻點頭。

工兵們非常盡責的開始指導廣東本地的清軍加固他們的炮臺,雖然這些炮臺在以往的戰鬥中已經被證明無法有效的抵抗英軍的炮火。劉銘傳乘坐小船偷偷的看了一眼英法聯軍的封鎖,艦隊的規模讓他咂舌,富貴軍的艦隊曾經讓這個土包子無比的自豪,可是現在一相比較他就知道了爲什麼大帥對洋鬼子那麼的忌憚。而岸上的清軍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可能也是因爲經常發生這種與外國人的衝突,廣州成立並無多少戰時的氣氛,士兵們無聊地坐在那裡聊着天,他們的長矛看起來並不比農夫的叉子更有威脅,廣東兵本來就瘦小,如果再加上神情萎靡看起來實在讓人不舒服,劉銘傳看着這些懶洋洋的士兵他很懷疑如果有什麼突發事件他們是不是能在第一時間拿起自己的武器。

民團的精神相對來說好一些,畢竟他們是自發組織起來的,雖然供給的不足也開始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但是畢竟要比那些清軍要好一些。不過劉銘傳對這樣的隊伍可是太熟悉了,這樣完全沒有經過訓練的隊伍在戰局順利的時候或許真的能爆發出很強的戰鬥力,但是如果面對強大的敵人那絕對將是一場災難。劉銘傳曾經在特訓營地呆過一段時間,對如何應付洋人倒有一定的經驗,把敵我雙方的情況看了一下之後也就有了計劃,雖然花費肯定不會少,但是應該能起到一些作用。

李富貴的出兵印度的好意在英國駐印度總督那裡博得了一笑,雖然印度的局勢很糟糕,但是藉助中國人來進行戰鬥在他們看來實在是太滑稽了,即便在東方真正瞭解富貴軍戰鬥力的外國人也並不是很多。李富貴對於會被拒絕多少有些心理準備,所以他也有第二手方案。

阿三,你們印度有不少人在中國吧。

是的,在香港和上海有很多我們的同胞。阿三放下手中正在收拾的茶具恭敬的回答。

你們是怎麼看待印度被英國統治這件事情的呢?

阿三的神情有些低落,這也沒有什麼,反正印度人總是被別人統治。

李富貴對於印度人這種善良恭順、與世無爭的性格有一定的瞭解,所以他並沒有對阿三的回答太過於驚異,難道就沒有對此不滿的印度人嗎?印度暴動的事情你聽說了吧?

沒有用的,大英帝國太強大了。

李富貴到沒想到他這麼識時務,你們在中國的印度人中難道就沒有一些暗中對英國人不滿的組織嗎我有些事情想找這樣的人幫忙。看到阿三實在不上道李富貴也只好把話照直說了,對於自己這個僕人的忠誠李富貴並無懷疑。

沒有,大人您想要什麼呢?

我很同情你們印度人的遭遇,想要給那些起義者一些幫助。

我想他們並不需要,印度人的出路並不在抵抗。

李富貴不禁感到氣沮,他實在無法理解這些順民們的心態,不試試您怎麼能知道呢,印度有那麼巨大的人口,如果大家心往一處使不見得不能成功,李富貴在心裡自嘲:原來自己說服人的手段也不外乎如此,什麼叫心往一處使,這個前提永遠都不可能實現,偏偏這句話從古至今不知道騙了多少人。印度西北方的阿富汗你知道嗎?他們就曾經打得大英帝國全軍覆沒,如果出現一個天才將領什麼都有可能。

阿三雖然沒有被李富貴說服,不過作爲僕人他還是非常尊重主人的意思,所以他表示可以幫助李富貴聯繫一下這些反英的義士們,在中國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我們雖然也對英國人有些不滿,但是我們不會站起來反抗,這個世界自從被梵天大神創造出來之後就是這樣,而且就算我們趕走了英國人不過是換了穆斯林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而已,大人如果想要聯絡那些反英的義士恐怕要到穆斯林裡去找。

聽到穆斯林李富貴不覺暗自皺眉,這穆斯林恐怕也應了自己總結出來的那個越強調什麼就越沒有什麼的規律,近代以來很少有哪個民族想穆斯林那樣強調武力的,可是偏偏他們打仗卻打得最糟。如果和他們合作那這個前景恐怕並不能讓人看好。

雖然對這次合作的前景感到有些擔憂,但是輸出革命來拖住那些侵略者的步伐已經是李富貴的一條既定方針了,在這個計劃中東南亞半島無疑是最理想的地點,當年越戰中的游擊戰可是讓人心潮澎湃。從戰場上走出來的李富貴當然知道游擊戰意味着什麼,軍人躲藏在人民的身後,道義上的東西就不去說它了,即便只是從利益得失上那巨大的損失也讓人難以承受,所以李富貴對大規模的游擊戰十分的排斥,在他的心中除非面對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否則他是不會做出這種選擇的,不過如果這場游擊戰在其他國家的國土上進行那又另當別論了。

連雲港的賭場法律也在這個夏天正式開始實行,經過三個月的前期宣傳廣大市民已經對這套法律的思想與規律有了很好地瞭解,正如李富貴所知限期自首的昭示相當有威懾力,本來連雲港作爲一個港口城市,而且多種文化交雜,城市的治安是比較混亂的。但是這套法律一加頒行風氣立刻爲之一整,這也難怪,各種犯罪的懲罰都被加重了許多,不過是民對此的抱怨倒不是太多,一方面是因爲雖然認贓的手續非常繁瑣,而且還是分期支付,但是畢竟給了人們一個想頭,就好像自己的東西是被巡捕房保管起來了一樣,有拖沒欠。不過立法委員會的一條新規定讓李富貴有些納悶,有人提出既然違法者已經把它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做出了賠償,並且交納了相應的懲罰性賠款那就沒有道理再讓他坐牢,有些人則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認爲如果危害社會的行爲只處以經濟懲罰,那就會造成有錢人肆意枉法,中間派則覺得對於那些完全可以用金錢來定量的案件前者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但是對那些難以完全用經濟來衡量的案子則仍然需要真正的刑法。這個官司一直打到李富貴這裡,看完了他們的觀點李富貴對中間派的意見比較滿意,只有危害社會安全的嚴重罪行也就是暴力罪行才需要動用暴力機關,這無疑會大大減輕監獄的壓力,自從他看過監獄的條件之後李富貴一隻對把人投入到那裡有些於心不忍。至於這種制度的壞處,李富貴倒不擔心有錢人在這種法律體系下隨意違法,因爲在這宗法律體系下違法的人都是在爲社會作貢獻,但是如果這樣一來那些神偷、千王們只要他的成功率高過平均水平的兩、三倍豈不就是完全不受法律的威脅了,這也算是一種人才激勵機制啊,以後做賊還真是越來越需要技術含量了。李富貴笑着搖了搖頭在文件上籤上了他的名字。

自從李富貴與洪仁玕達成口頭協議之後雙方基本上做到了相安無事,李富貴也以此爲藉口放鬆了盤查,大量的違禁品源源不斷的運抵南京,這其中奢侈品的比例居然節節攀升,這多少讓李富貴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太平軍現在開始把力量向南調動,在江西與湖南和湘軍又一次打在一處,這一次太平天國的將領們明顯感到仗不那麼好打了,從滅亡邊緣又一次站起來的湘軍從指揮藝術上看成熟了許多,不過總的來說太平軍還是佔有一定的優勢。楊秀清對於李富貴把浙江劃入他的範圍嗤之以鼻,不過暫時他也不打算大舉進軍浙江來打草驚蛇,只是既然他是這麼一個態度,太平軍的行動在浙江附近就不是那麼認真地遵守協定了,富貴軍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也需要太平軍來威嚇浙江的地方官。

趙文翔回京之後交上去一份哼哼哈哈、毫無內容的奏章,咸豐把趙文翔宣來結果得到一大堆模棱兩可的回答,趙文翔的樣子明顯見老,說話前言不搭後語,把這位帝急得抓耳撓腮的卻沒有辦法。雖然趙文翔看起來沒有很好地完成佈置給他的任務,但是咸豐仍然決定按計劃行事,兵部尚書勝保已經上書請求外放去打捻子,咸豐準備把這個位子空上半年來營造氣氛,最好能讓李富貴自己覺得除了他就沒人能當兵部尚書。

李富貴作爲各方關注的焦點除了舉辦了一個戲曲文化節之外在這個夏天他還推出了一項推廣蒸汽機的計劃,兩淮煤礦現在已經開始量產,如果一個人從空中俯瞰着兩個地方的話就會發現這裡的土地到處佈滿了兔子洞,把那原來堅實的大地打得像一塊奶酪,雖然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破壞,但是這裡的煤炭產量已經超出了當時中國的任何一個省份,甚至連山西也無法與這座被半機械化武裝起來的煤礦相比。這裡生產的優質煤炭甚至銷到了南京,兩江、浙江和山東所有大城市中的工業和生活用煤恐怕有七八成都來源於這裡。即便如此仍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苗頭,李富貴知道煤和鐵是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兩項資源,所以他死都不願意減慢這個煤礦的發展速度,只要有人想投資開礦他總是一路綠燈。這就意味着他必須替這些煤找出路,他的工業專家們現在對蒸汽機已經基本上能夠掌握了,這兩年隨着煤炭供應的充足也的確有一些商號開始使用蒸汽機來替代人力,的確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現在李富貴準備親自上陣向各界推薦蒸汽機。

老王,你看看你,養這麼多工人幹什麼,制磚這種簡單的機械勞動最適合蒸汽機來做了,現在煤又是價格便宜量又足,而且也能請到中國技師來開蒸汽機了,薪水可比那些洋鬼子要低多了,聽我的沒錯,上蒸汽機,現在正是時候。

老劉,你這個碼頭怎麼還用人來扛麻袋,你看看這幾年我從一個扛麻袋的一直做到了太子少保,你怎麼能一點進步都沒有,裝一條傳送帶吧,可神了。

好久不見啊,老李,什麼?你還在做刺繡的買賣,這個行業沒有前途的啦,你還是換一個能用蒸汽機的行當好一些。

實際上不僅李富貴這樣賣力的推銷蒸汽機,他的手下也都被李富貴半真半假的佈置了任務,所以他們每天都要向不同的人宣傳蒸汽機的好處。

蒸汽機帶來了煤炭產量的革命,而大量供應的煤炭又有力的推廣了蒸汽機,這可真是一個很好的循環。李富貴知道這就是現代文明的物質自激的發展軌道,按照我們的傳統思想這條路是走不得的,因爲世界的物力有限如果這樣不斷的自激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世界上的資源耗光,我們的傳統思想是通過克己來達到天人的和諧,以便於長久甚至永恆的生存下去。一想到這個李富貴就不禁好笑,看看黃河就知道我們這種克己並不怎麼成功,看看印度吧,人家那才真的叫天人合一,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想變成那樣,當然如果把每隔兩、三百年就會出現的大屠殺、大災難造成的人口銳減也算作農耕文明自我調節的話李富貴就無話可說了。李富貴不知道西方文明在一千年後會不會因爲能源枯竭而滅亡,但是他知道如果沒有工業文明中國再這樣發展個一千年估計逃脫不了因爲環境破壞而衰落,就像其他的那些古文明一樣,農耕文明對環境的破壞雖然比工業文明要小,但是它是不可逆的,而工業文明在破壞的同時得到了巨大的力量,這使得他有機會掉過頭來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第九十四章第三十章第六十章第148章 宣判第108章 無限忠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44章 交易(上)第109章 青幫第四十四章第28章 凱瑟琳(上)第154章 謀議第一百八十六章第28章 凱瑟琳(上)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76章 大阪府第六十一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一百七十四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39章 營救第39章 營救第一百二十七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九十九章第84章 南北戰爭第14章 容閎第25章 天津(上)曲線救國的結束語第58章 友好使團第91章 辯論會第100章 高考第二十九章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六十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106章 赤子第11章 蘇區第120章 和平(上)第六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48章 政變第一百七十二章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37章 營救計劃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五十八章重逢作者文海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二章第31章 侵略者第18章 三座大山第202章 賞櫻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86章 帝王第一百八十章第三十七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205章 歸國第202章 賞櫻第一百二十五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144章 李叔的身世第128章 陝甘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九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32章 平局第179章 神蹟第137章 輸誠第110章 浙江第159章 遠征第65章 變法第205章 歸國第100章 高考第十二章第27章 遠行第47章 入京第一百七十七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六十九章第七十八章第188章 攻克奉天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208章 繼承權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8章 三座大山第十九章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150章 聯軍
第九十四章第三十章第六十章第148章 宣判第108章 無限忠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44章 交易(上)第109章 青幫第四十四章第28章 凱瑟琳(上)第154章 謀議第一百八十六章第28章 凱瑟琳(上)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76章 大阪府第六十一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一百七十四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39章 營救第39章 營救第一百二十七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九十九章第84章 南北戰爭第14章 容閎第25章 天津(上)曲線救國的結束語第58章 友好使團第91章 辯論會第100章 高考第二十九章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六十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106章 赤子第11章 蘇區第120章 和平(上)第六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48章 政變第一百七十二章第93章 布爾溪之戰第37章 營救計劃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五十八章重逢作者文海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二章第31章 侵略者第18章 三座大山第202章 賞櫻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86章 帝王第一百八十章第三十七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205章 歸國第202章 賞櫻第一百二十五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144章 李叔的身世第128章 陝甘第168章 中亞的混亂第九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32章 平局第179章 神蹟第137章 輸誠第110章 浙江第159章 遠征第65章 變法第205章 歸國第100章 高考第十二章第27章 遠行第47章 入京第一百七十七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六十九章第七十八章第188章 攻克奉天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208章 繼承權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8章 三座大山第十九章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150章 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