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倒幕之爭

巴黎公社失敗之後國際上的各種反動勢力立刻展開了對工人階級的瘋狂反撲,俄國和奧地利都發生了流血慘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自認爲繼承了他伯父亞歷山大一世的衣鉢,飄飄然的開始以歐洲的保護者自居起來,東歐的一些小國立刻就感受到來自東面的壓力,因爲在外交上總是受到傷害所以這些東歐國家的內部一直有很強的革命傾向,雖然其中大多數是民族革命,不過俄國佬可不管這個,他們現在自認是世界憲兵,不管是什麼革命他們都想插手。這讓俾斯麥很是頭疼,因爲俄國這樣做當然會傷害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利益,兩大集團如此接近讓他明白想要維持三皇同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國人這次對亞歷山大的舉動出奇的寬容,他們已經明白在可預見的未來笨拙的俄國人不會成爲妨礙英國平衡歐洲的力量。

當一八七二年日本的強藩和朝廷日漸對立的時候李富貴真的沒想到俄國人會跳出來指手畫腳,因爲不管怎麼看日本和他們似乎都沒有什麼關係,而西方國家中在日本具有最大影響力的英國卻一直保持沉默。英國人雖然仍然保持了對西南強藩的支持,但是他們在這個時候沒有能力過多的干涉日本的內部事務,而且在德川的統治區英國人同樣有很大的經濟利益,對於那一部分他們同樣也不願意喪失。俄國人自認他們爲干涉日本的內部事務找到了一把無比鋒利的尚方寶劍,他們指責德川家茂是**,在西方的政壇上這可是一個極大的罪名,當然俄國人也的確找到了不少證據,他們把江戶實行的改革和巴黎公社實行的政策加以對比,的確從中找到了不少相似的地方。

李富貴這個時候只好站出來主持正義,畢竟說德川家茂是**那簡直是天大的冤枉,俄國佬的這種憲兵妄想狂也該有個譜。雖然俄國人找到了不少證據,不過想要反駁他們也並不難,要說充斥着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的日本實行的是社會主義恐怕最先站出來反對的就是共產國際,他們也的確開始撰文駁斥俄國的謬論,經過研究他們還給日本下了一個“國家奴隸社會”的定義。

在日本他們並不關心國際上如何爲他們定位,以勝海舟爲首的幕臣正在全力的推進統一日本的戰爭,自從李富貴結束西北的戰事之後他們幾乎每個月都會派使節到南京來尋求援助,把李富貴弄的不勝其煩,這些人之所以如此心急火燎是因爲德川家茂快死了。幕臣們非常清楚經過這麼多年不懈的宣傳這位將軍在民衆當中已經有了相當崇高的聲望,如果他一死將會給江戶一派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雖然將軍有自己的子嗣,而且也的確是和宮親子內親王生的,但是畢竟只有三歲,想要繼承將軍的位子恐怕不容易,到時候自己這一邊的內部又免不了會有一番爭鬥,說不定就會讓那些強藩趁虛而入,所以他們都希望在德川家茂死之前完成日本的統一大業,對此李富貴也勉強同意了,他只是擔心要是這個大業進行到一半那個短命鬼就死了該怎麼辦,不過這個麻煩是日本的,對他來說關係不大,畢竟日本不管統一不統一他都可以對付。到現在爲止李富貴也沒有減免多少日本的友好支援金,他對日本的支持更多的是在技術層面上的,不過日本人對此事絕無怨言,在他們看來學來的知識才是真正的財富。

這場決定日本未來命運的戰爭在一八七二年的夏天爆發,西方各國基本上保持了中立,李富貴也遵守了當年向英國人許下的諾言沒有直接去幹涉,俄國人嘴上雖然說的厲害不過這裡畢竟不是他們的勢力範圍,在戰事剛開始的時候亞歷山大二世把他的太平洋艦隊調到了江戶的海面上妄圖嚇唬一下幕府,不過在這件事情上李富貴的態度相當堅決,富貴水師聽聞這個消息後立刻出動與俄國艦隊遙相對峙。

在克里木戰爭中俄國的龐大艦隊幾乎被徹底摧毀,這十幾年來雖然他們一直在努力重建海上力量,但是衆所周知沙皇的口袋裡總是比較缺錢,所以進展緩慢,而這支遠離歐洲的艦隊這些年來不但沒有增添一艘艦船,已有的那些船隻也缺乏保養,也只有亞歷山大二世才認爲他們還能嚇住中國人,俄國艦隊司令在權衡了一番之後只好掉頭離開。

在遠東的各國使節都認爲這個結果是再正常不過的,要知道俄國艦隊不但實力不濟、狀態也不好,而且在戰場周圍可以說都是中國人的勢力範圍,一旦開打他們根本就無法獲得補給和修理,而中國人的艦船則可以隨便靠岸得到幫助。可是亞歷山大二世現在正是自信滿滿的時候,他可不能容忍自己的艦隊在一羣黃種人面前居然不戰自退,他差一點就要派出波羅的海艦隊到東方去教訓一下那些冒犯他的人,亞歷山大二世相信僅憑新下水的鐵甲艦彼得大帝號就可以橫掃中國所有的船隻了。不過最終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俄國海軍的力量還很弱小,同時歐洲也需要它們,因爲日本就和中國開戰似乎有點小題大做,反覆權衡之下他決定在中俄邊境上更加積極一些,目前看起來中俄之間還有很多緩衝,現在一方面要儘快地把這些緩衝吃進肚子,另一方面也的確要準備應付中國的挑戰了。

日本的南北戰爭一開始雙方都比較謹慎,手中的王牌都被隱藏了起來,德川這一邊糾合了一支相當龐大的原始軍隊,這是舊時代的遺產,這些軍隊雖然裝備簡陋,不過在經過多年的洗腦之後戰鬥力比起以前倒是有了不少的進步,這支軍隊從大阪南下在姬路與倒幕軍遙遙相對。

勝海舟親自坐鎮,雖然內心急切的渴望日本早日統一,但是他在這裡卻表現的不慌不忙,面對倒幕軍的數次挑釁他穩穩的守住自己的陣腳。這樣一幅高深莫測的樣子讓長州來的木戶孝允和伊藤博文感到深不可測,勝海舟這些年在日本乾的不錯,再配上他們特有的喜好誇張的性格現在已經被吹的天上有地下無,所以倒幕軍中可沒有人認爲他是一個不敢出戰的懦夫,加上聲威赫赫的二八聯隊完全沒有一點消息,這不能不讓大家感到擔心。

實際上勝海舟之所以採取守勢是因爲他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現在他統率的這支軍隊缺乏攻擊力,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社會化變革幕府已經能夠高效率的調動所有資源了,也就是說他們在應付這樣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時組織和後勤都不會出什麼大問題,這就意味着如果比賽拖延對手一定會輸的,因爲倒幕聯軍是由多個大名聯手組建的,雖然在軍事上算是統一接受了長州武士的號令,現在作戰正是他們發揮最大力量的時候,但是在其他方面倒幕聯軍就不存在統一的指揮了,他們甚至必須自己負責糧食的補充,如果拖下去的話很快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浮出水面。

一直讓木戶孝允擔心的二八聯隊並不在姬路這個戰場上,在最初制定平叛計劃的時候幕閣就意識到他們必須兩線作戰,這當然是一個不利因素,但是如果處理得當又能將這種兩線作戰的劣勢轉換成內線作戰的優勢,這就是爲什麼阪本龍馬和小慄忠順率領二八聯隊向北開進的原因,北方參與叛亂的諸侯一方面力量較弱而且立場也很不堅定,幕閣打算利用手中最強有力的武裝先將他們徹底降服,這樣既可以免去兩線作戰的危險又能大大的鼓舞自己這一方的士氣。

在得知北線爆發了激烈戰鬥之後木戶孝允立刻明白了勝海舟的意圖,同時他也知道這是擊敗幕府的機會,因爲最讓他擔心的那支力量遠在千里之外。於是猛烈的攻防戰也在南方展開。面對幕府軍堅強的防守倒幕聯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他們使用的武器要比幕府軍強,倒幕軍的武器大多是在南北戰爭後從美國購置的,而幕府軍的火器主要是來自富貴軍的淘汰裝備,所以說幕府這一邊大致落後了有十年,雖然都裝備了一定比例的現代武器但是在姬路對峙的實際上並不是兩支現代化軍隊,這個時候整個日本只有幕府的二八聯隊和長州由英國人幫助建立的鐵帽隊纔算得上現代軍隊,前者正在日本的北端而後者人數還不到千人,很難形成什麼戰力,當年聯軍征討日本的戰爭中長州損失太大,現在能夠弄出這樣一支軍隊已經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了。

在這樣一場保持着古代風格的戰爭中武器領先的優勢並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幕府軍zhan有人數上的優勢,不過在指揮的將領上他們略遜一籌,勝海舟手下的將領比起羣星閃耀的長州武士們確實差了一個檔次,這使得倒幕軍取得了大多數正面衝突的勝利,但是當他們耗盡了向前的動能之後距離戰略目標仍然非常遙遠,勝海舟成功地將南方的諸侯拖入到一場消耗戰中來。

雖然在南方勝海舟完成了他的戰略部署,不過在北方板本龍馬的進展卻並不理想,北地好漢們的防守十分英勇,二八聯隊必須一座接一座的攻克那些城市,他同樣也被拖在了這塊戰場上,短時間內無法南下支援勝海舟,這樣在經過短暫而猛烈的戰鬥之後暫時的僵持出現在日本,在七二年剩下的時間裡板本龍馬終於平定了北方,而勝海舟則把倒幕軍拖入了巨大的困境當中。

李富貴在一八七二年開始把他的那一套接近完備的官僚體系向各地推廣,實際上在試點的安慶地區這套新的選拔制度並沒有展現出它應有的威力,畢竟只有一年的時間,還看不出什麼效果,不過倒是積累了不少官員競選的經驗,算是一件不小的收穫,李秀成現在在參謀部撈到了一份優差,怎麼說都比做個富家翁要強。

有趣的是這次李富貴推行新的選拔制度並不是在他自己的地盤上進行的,就和試點選在安慶一樣,推廣的區域包括了受兩江控制的所有地區,而兩江本身爲了保持統治的穩定它的改制將會在下一輪也就是五年後展開。在這場改制當中鬧的最厲害的就是浙江,在王有齡退休之後新派的官員開始大肆排擠那些老古董,這次競聘上崗無疑將是一場徹底肅清老式官員的戰役,而且剛剛轉換軌道的浙江還保留了滿清官場上的一個特有現象,那就是仍然有很多候補的官員擠在這裡,現在政府把缺拿出來競聘對他們也算是一個機會,所以這裡的爭奪的確是非常的激烈,議會不得不把一些胡亂叫價的搗亂者從拍賣會上踢出去,有些人根本就不瞭解綜合指標是如何計算的,他們也沒有什麼施政綱領,只是因爲已經候補到眼睛發綠,一聽說只要報個數字就能補缺,這些傢伙就一窩蜂的涌了進來,因爲這些人實際上已經可以算是無產者所以他們沒有任何負擔,到了拍賣現場看到有肥缺掛出來立刻把自己能想到的最大數字報了出去,甚至出現了把整個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帶入計算都不夠的情況。

這次競聘的是縣一級的職位,所以對新任的巡撫吳臺榭並無什麼影響,他要到後年纔會面臨競聘的壓力,這個時候主持競選是他的主要工作,他必須把那些參選人員的真實資料提交給議會,這樣議會才能更快的分辨出誰是來參選的誰是來搗亂的。這一切如此的混亂實在是他沒有想到的,尤其是那些被清出場的人往往非常的激動,甚至有人打算在議會外自殺,這讓他實在是非常頭疼,舊勢力的最後一擊的確很有威力。

因爲議會制已經在全國推開,所以理論上說任何一個知府願意進行這樣的改革都可以辦到,結果陸陸續續的湖南、廣東、福建、山東、河南都有州府通電接受新的體制,在很多人的眼裡李富貴的稱帝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所以這個時候搶先投靠必然能得到一個更好的前程,而且在很多維新官員的眼裡兩江的政體非常對他們的胃口,這些少壯派自信心可不是一般的強,這種充滿競爭的機制也的確在吸引着他們。

這種繞開頂頭上司直接向鎮南王輸誠的做法是李富貴一手導演起來的,他這次非常明確的表明了推廣新體制的決心,然後一些本來就在他控制之下的外省州府高調跟進,還有幾個好事的通電全國,很快就有些原本不是李富貴派系的人看出了門道,這樣的做法當然會引起本省巡撫的不滿,不過這個時候李富貴聲勢如此之盛誰都看得出來他的興致很高,去惹他可不是一件聰明的事。各省督撫現在就看着李鴻章了,畢竟也只有他還能和李富貴叫叫板。

李鴻章對雙方的力量差距還是看的很清楚的,他很明白實際上這些年兩廣與兩江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越拉越大,但是天下第二的頭銜對他來說也是可以得意一下的,這次李富貴弄出來的改革李鴻章倒不是非常反對,但是韶州府的背叛讓李鴻章覺得李富貴撈過界了,既然其他督撫對李富貴這樣做都有些不滿那麼他代表這些人出來講講道理李富貴恐怕未必能怎麼樣。

爲了既能造出聲勢又不至於過度的刺激李富貴,李鴻章就這個問題寫了一篇文章發在了羊城日報的頭版,指責李富貴這樣做是干涉其他省份的內務,是非常嚴重的霸權行爲,希望鎮南王趕快回到和平共處的軌道上來,末了李鴻章還特別強調這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既然北京的皇帝都可以被隨便的議論,那對鎮南王提出一些意見自然也不應該大驚小怪。

李富貴看着這篇社論笑的前仰後合,“這個少荃還真是有創意,他有沒有對韶州採取軍事行動的跡象?”

“沒有,”韋昌輝很乾脆的回答,“到現在爲止除了這份報紙還沒有什麼特別的動靜。”

“很好,雖說這次官缺拍賣已經很熱鬧了,不過如果李鴻章想玩論戰的話我倒也願意奉陪,他說的不錯,言論自由嘛,要是能夠不用武力威脅那自然是最好,中國的兩大巨頭在報紙上脣槍舌劍一番肯定會非常精彩,不過我這人寫文章不是很在行。”李富貴用手指敲了敲太陽穴,“兵家理論研究室好像有幾個傢伙在哲學上的造詣不錯,想必能用深入淺出的道理把這些主權、法統講明白,那樣的話李鴻章這種八股體就不是對手了。”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198章 光復吉林第206章 競選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127章 山西第六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32章 平局第114章 亞洲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206章 競選第126章 西北第50章 北京條約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34章 菲律賓第十五章第一百六十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九章關於湖南人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一百二十五章第128章 陝甘第八十二章第1章 刺殺第1章 刺殺第一百五十章第八十章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85章 天國的黃昏第154章 謀議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六十一章第十三章第九十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零六章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二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十九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17章 廷議第65章 變法第131章 演習第一百三十七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七十章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67章 戰爭輿論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125章 新海軍第四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15章 國策第180章 兩廣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九十三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六十九章第212章 遠航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111章 李府第七章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126章 西北第七十五章第十四章
第115章 籌備水師第198章 光復吉林第206章 競選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127章 山西第六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32章 平局第114章 亞洲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206章 競選第126章 西北第50章 北京條約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34章 菲律賓第十五章第一百六十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九章關於湖南人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一百二十五章第128章 陝甘第八十二章第1章 刺殺第1章 刺殺第一百五十章第八十章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85章 天國的黃昏第154章 謀議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六十一章第十三章第九十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零六章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二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十九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17章 廷議第65章 變法第131章 演習第一百三十七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七十章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67章 戰爭輿論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125章 新海軍第四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15章 國策第180章 兩廣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九十三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六十九章第212章 遠航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111章 李府第七章第5章 漕幫、王猛、罷工第126章 西北第七十五章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