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富貴的上海之行不僅僅要和外國人談判,這裡還有大量的官員需要他安撫,這次鬧兵變上海可是重災區,先是李富貴親自動手又是殺又是抓的,在後來的佈置中富貴軍也重點關照了上海,這裡的官員級別不高不過油水不少,又是風暴的發源地,當然不能放過他們。現在李富貴出來了對這些傢伙也該有個交待,所以李富貴以個人名義宴請上海的各級官員算是賠罪。

那些老爺們收到這場鴻門宴的邀請時都是一陣心驚肉跳,尤其是那些在吳建彰處斬後又被李富貴抓進大牢的那些傢伙,實際上在這場風暴中他們反而是吃虧最小的,端華審查這個案子並不是只針對李富貴,而是所有的有嫌疑的官員統統審查,所以並沒有把他們放出來,這樣那些鬧事的富貴軍自然不會再去打擾這些身陷囹圄的傢伙,富貴軍騷擾的對象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絕大多數是事先擬定好的,那些人要對付那些人不能得罪都有一個名單,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出現在這兩張名單上,對於那些無足輕重的人物李富貴並沒有給於什麼關注,這也是後來勒索小組爲了爭取超額完成任務開始騷擾那些候補官員的原因。

這些人在牢裡也沒受到什麼罪,實際上那些牢子們對於一下子抓進來這麼多官員也感到很緊張,而且這些官員的級別大部分不很高很多都屬於現管一級的,進了牢房反而比大員們吃得開。等到他們被放出來的時候已經風平浪靜了,可是現在李富貴這個瘋子又跑來請客你說他們怎麼會不害怕,這段時間凡是有點關係的都在走動門路希望調離兩江,在太平軍和李富貴之間受夾板氣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

雖然賓客的心裡都在戰戰兢兢,不過這些官場上的老油條倒沒有在臉上把這種情緒給縣露出來,只是看到李富貴拿番菜招待大家讓這些老爺們頗感彆扭,幸好菜雖然是番菜不過吃飯的傢伙還是中國式的,所以倒不至於出醜,只是東西送到嘴巴里個人的感受不同罷了。牛排雖然被切得很細,不過那血裡呼拉的還是看着很嚇人,倒是李富貴拿着刀叉坐在主位上風捲殘雲縣的胃口極好。其實李富貴並不喜歡吃帶血的牛排,他只不過想給這幫軟蛋們一個下馬威,這個茹毛飲血的形象今晚一定要樹立好。

“實不相瞞這次請大家來是要向大家賠罪的,”李富貴端起酒杯,“這次李某行事莽撞,御下不嚴,讓各位大人受苦了,富貴自罰三杯。”

立刻下面一片謙讓之聲,“李大人太客氣了。”“些須小事大人不用總放在心上。”“事情已經過去了,大人也不必太過自責。”

“這件事可不能就此算完,李某出來以後就聽說我手下的那些猴崽子搶了大家的東西,這個一定要賠給大家,等一會酒喝好了還請大家到那邊登個記,留個數目,以便李某償還。”

聽到這話衆官都是發自內心的一片稱頌之聲,同時大家也都表示這錢不需要李富貴還了。

“不過李某也有個難處,再下讓手下人把這次搶來的錢上繳,數目雖然不少,不過比起被搶的錢估計還是差了很多,這裡頭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明白,這件事兄弟也不好一查到底,說到底他們捨生忘死的跟着兄弟不也就是爲了幾個錢嗎?這次他們爲了我不惜擔上作亂的名頭,各位說說兄弟又怎麼好對他們太過嚴厲。”

聽到這話諸位大人剛剛還火熱的心一下子又涼了半截,也只好就坡下驢表示不需賠償的語氣也就更加堅定了。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怎麼能不賠,我手下的兵做下的事我這個當司令的自然要擔當,只是希望各位大人寬限一些時日,我先把收繳上來的錢按照各位大人出的多少按比例分還給大家,至於剩下的部分大家也不必着急,反正落在兄弟身上,將來讓兄弟慢慢的還。”

有錢賠總比沒有好,大家自然是一片附和,同時對李富貴袒護下屬的習性牢牢的記在心裡。

李富貴接着又倒了一杯酒走到上海縣的面前,“這次吳建彰私通長毛,李某因爲形式緊急沒有仔細審查就把老兄捉了起來,實在是得罪,還請諸位大人原諒。”說着深深一揖。

上海縣和那些被李富貴關起來的官員急忙還禮,口中連聲的“不敢不敢。”“那時局勢危如累卵,原怪不得大人。”

這一杯幹過之後,李富貴又把杯子加滿,“李某在這裡還要向各位大人賠個罪,不過這個罪卻不在過去,而在將來,這次欽差大人目光如炬,查出各位大人和長毛毫無瓜葛,欽差大人的話兄弟自然是深信不疑,所以給各位大人賠了罪,不過”說到這裡李富貴的聲音逐漸拔高,”諸位大人應該知道兄弟與長毛有不共戴天之仇,凡是牽涉到長毛兄弟的眼裡就不能揉沙子,對於私通長毛兄弟的政策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以後如有得罪,這裡先行謝過。“說到最後已經是聲色俱厲。

等到宴會結束後,這些老爺們都是帶着鼓鼓的腰包兩腿抽搐的離開的,“有殺錯,沒放過”這句格言也從這個酒席上飛速的傳遍了兩江及其周邊地區,所有的官員心中都打着一個念頭,那就是離這個李天殺越遠越好,還出現了一個傳聞說這李富貴是黑旋風李逵的後人,天殺星轉世,李富貴成軍前後的種種殺人手段也被傳得越來越神,“東有李天殺,西有曾剃頭”這句歌謠不脛而走。

雖然衆人都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就是爲李富貴準備的,可是現在這狡兔不是還沒死嗎,不但沒死反而有越活越精神的趨勢,所以沒有人願意在這之前去招惹李富貴這隻瘋狗,“惹不起還躲不起”的信條也不斷地被搬了出來。

李富貴的無罪開釋讓南京的翹首企盼的衆人大失所望,所以這一次御前會議就沉悶了許多。“大家這是幹什麼?沒看到富貴小妖的腦袋失望了。”楊秀清看到衆人無精打采的樣子故作輕鬆,“我對這件事的看法倒和你們不一樣,這次雖然清妖沒有殺富貴小妖,但是他們的矛盾已經被擺到桌面上來了,清妖不是不想殺富貴小妖,只是他們殺不了,或者說當前的形勢逼得他們忍了下來。但是這件事我看不會就此結束,富貴小妖和清妖的決裂不會太遠了,你們看我們該做些什麼讓這個決裂提前呢?”

東王的話讓大家精神一振,“東王殿下說得不多,李富貴與清妖之間的猜疑的確已經很大了,只是現在迫於外部的威脅他們還必須抱在一起,我想我們可以想辦法離間他們。”石達開說道。

“怎麼離間呢?我們和清妖一直毫無聯繫,上次不也是想要出力卻使不上勁嗎?”

“這個離間倒不一定非要用說的,如果我們佯敗幾場,清妖和富貴妖就會覺得沒有共同的敵人威脅到他們了,那時說不定他們就會窩裡翻。”

“日剛這個建議不錯,不過這佯敗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目前曾妖雖然恢復了一些元氣,但是仍然很謹慎,佯敗即要想做得像還必須損失不能太大,這就需要敵人配合,若是我們演獨角戲看起來就不像了,急切之間恐怕不易辦好。”石達開作了補充。

“這的確是個辦法,可以先準備着,如果有機會不妨試試,不過此舉有損天國聲威,而且會大大助長清妖的氣勢,暫時我還不想使用,剛纔昌輝說我們在清妖那裡使不上勁,這話不假,不過我們這裡倒是有個富貴小妖的熟人,你說是不是啊?附天侯?”

洪仁玕這段時間在天國待的可不算痛快,他雖然負責新式工業但是楊秀清給他安排的手下處處掣手,本來洪仁玕對這些東西就一知半解,現在辦起實業來就更是難施拳腳。這次會議楊秀清點名要他趕回天京參加會議他還不知道究竟是爲了什麼,不過現在他對楊秀清的意圖可算是一清二楚了。

“東王千歲莫不是想讓我去和李富貴碰碰頭,聯絡一下。”

“仁玕就是聰明,一點就透,你可以和富貴小妖說些好話,比如說咱們識英雄重英雄,或者說基督徒不打基督徒,也不是要你勸他投靠我們,只是讓他感覺我們沒有惡意,到那時候他就有膽子和清妖幹了。”

“啓炳東王,李富貴雖然膽大妄爲,但是看他這次的作爲並不是很想要造反,我們這一招還需慎重,若是貿然讓附天侯前去只怕有危險。”

楊秀清掃了賴漢英一眼,天王的人顯然不願意看到洪仁玕去冒險,沒想到洪仁玕反而對此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我認爲李富貴此舉是用來試探清妖的,就我對李富貴的瞭解此人狂妄之極,他絕對不是一個願意臣服在清妖腳下的人物,”洪仁玕這次把他對李富貴的看法毫無保留得倒了出來,上次他有很多想法也沒有足夠的把握而不敢說出來,經過這次兵變事件洪仁玕已經對李富貴的行爲脈絡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說起來他可能是富貴集團之外最瞭解李富貴的人了。“我覺得現在分化李富貴和清妖正是時候,而且此舉也與我們現在用兵東南的方針相和。”

“仁玕說的有理,即便他不想造清妖的反,但按照仁玕的說法只要不去碰它的地盤富貴小妖並不是很想與我們爲難,想來他也不會反對與我們達成一個默契,只要這個默契達成我們就可以扇風點火,像蔣幹盜書之類的手段也是很簡單的。只是要煩勞仁玕走一趟,實在有些危險。”

洪仁玕對危險倒是沒有放在心上,這時更是作出一派英勇無畏的樣子,“東王說哪裡話來,爲了天國的大計,仁玕就是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爲了表示善意,我還給李富貴準備了一些禮物,等一會大家也看看都開開眼,這東王府庫裡的東西可不是尋常能看到的。”

李富貴了結了上海的事情開始投入精力準備一場輿論大戰了,進行海關協商是楊文定以私人身份求他做的,所以協商出結果後他也只是向楊文定遞了個話,真正出面談判他可不做,當然他不失時機的勸楊文定把這件事的起因推到吳建彰的頭上,於是兩個人又英雄所見略同了一把。

這次的輿論攻勢李富貴把重點放在西北和西南的諸省上,吳建彰在廣東兩江都幹過很長時間,所以東南這一帶的士人打死也不相信他會是民族英雄。而西部消息閉塞總是謠言的重災區。李富貴派出一批手下帶了錢去收買那些反裡最爲得力的士林領袖,使者掏出銀票之後嚴明這只是定金表達了希望這些人繼續猛力的鞭撻李富貴的要求,這一下就引起了這些人中大部分的警覺,讀書人一向對政治特別敏感再聯想到最近官府傳出來的一些消息,這一場政治風暴的氣息已經很明顯了。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看到不順眼的罵上兩句寫上幾筆倒不是什麼大事,可是如果因此被捲入政治漩渦那可不是鬧着玩的,自己過得好好的爲什麼要爲這幾兩銀子被人當槍使。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還是很乖的,滿腦子的忠君思想,一旦察覺了朝廷的指導思想總是會緊跟時代步伐,倒是等到茶館裡都貼上莫談國事的警告之後,大家反而喜歡誹謗起朝政來了。於是很多人立刻偃旗息鼓,不但自己絕口不提李富貴還約束朋友弟子不要再涉足這件事。當然也有一些嗅覺不那麼靈敏的要錢不要命的傢伙很高興的笑納了這筆錢然後更加賣力的抨擊李富貴,不過等到他們收到第二筆錢的時候發現銀票居然是假的,這一下可都被氣得不輕,偏偏不知道這幕後的主使究竟是誰,一腔的怨氣無處發泄,但是卻再不肯說上李富貴一句壞話了。經過這樣一番動作再加上朝廷的壓力,終於市面上漸漸的稱讚李富貴的言論佔據了上風,不過這已經是半年多以後的事情了。

這半年裡李富貴爲了自己的形象可是破費了一番心思,這士林對他的敵視態度由來已久,倒不僅僅因爲他打了那些官員,其實這主要還是因爲他的二鬼子身份讓那些夫子們看不上眼。李富貴總想來場表演來表現自己的風骨,最好還能表明自己不是和外國人穿一條褲子。這腦筋動多了自然就有靈感,這天李富貴忽然想到一件往事——滿清以後軍閥混戰的時候有過這麼一件事,不記得是吳佩服還是馮國章,反正是個直系的軍閥,也不知道怎麼了被一個外國女人看上了,好像是個德國女人吧,也不知道她是哪根筋搭錯了,也沒見過面就萬里迢迢的跑道中國來向這個軍閥示愛,沒想到被斷然拒絕,好像說的是:老妻在家不忍遺棄吧。李富貴想到這些嘴角不覺露出一絲微笑,“我要是相信這個故事我就是個十足的白癡,不過真是個好故事啊,天下白癡多的是,尤其是那些儒生,這個故事正好投他們所好,四夷來朝,還是洋妞,國人風骨,不肯遷就。想一想就爽,就讓他們爽一把吧。”

“這事要辦就得快,到哪裡去弄個洋妞呢?香港太近了,弄不好就會穿幫,從本土來說是美國最近,但是要論殖民地的話還是歐洲各國值得考慮,問題是這件事又不能讓他們撒網似的去辦,到時候給我弄來一堆洋妞向我求愛那也太假了。”最後李富貴決定這件事交給張文革全權去辦,自己只需要把意圖給他講明白就行了,現在李富貴的軍令通行於江蘇、安徽、浙江、山東和河南,正是整合地方的好時機,他哪裡有精力去管這件事。李富貴自從被放出來每天都有成堆的命令下達到各處,他的地盤上所有的人不管願意不願意都動了起來,鄉會現在更是不得了了,自道臺以下在沒有誰敢不給鄉會會員的面子。就在鄉會把手越伸越長不斷抓取地方行政權力的時候,李富貴又組建巡迴軍事法庭來對司法權開刀了。名義上李富貴這次是因爲兵變而痛定思痛,所以才組建這種法庭來約束各地的士兵和士兵的家屬,不過這些巡回法庭一到下面就什麼案子都審,根本不把地方官當回事,當然地方官也沒有膽量去幹預他們的行動。這些法庭不但不在乎地方官連刑部他們也不放在眼裡,他們的死刑都是軍法從事根本就不和北京囉嗦。這裡畢竟是戰區刑部雖然知道李富貴在下面胡來,但是也無可奈何,現在沒有誰會在這些小事上找李富貴的不自在,端華一回北京就罷了軍機,這萬歲爺的心思已經很明顯了。

第20章 海外命案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七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104章 勸進第三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六十七章第三十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三十七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63章 禁毒第一百一十章第50章 北京條約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一百四十八章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一百八十二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三十六章第九十二章第9章 諸世紀II第七十七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57章 清洗第九十七章人己問對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一百六十四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十五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九十章第七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一百五十九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三十九章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14章 亞洲第一百零二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71章 化學戰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六十八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47章 入京第120章 和平(上)第四十七章第14章 容閎第90章 科舉第43章 決戰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137章 輸誠第五十一章第1章 張家莊、漣河鎮第3章 印度起義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十四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十五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一百三十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137章 輸誠第95章 突襲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三十二章第127章 山西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43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章第87章 背主做竊第9章 諸世紀II第135章 合議第22章 皇權第145章 代議制電視劇本湘水悲歌棋局作者文海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七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35章 合議
第20章 海外命案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七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104章 勸進第三十三章第二十二章第六十七章第三十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三十七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63章 禁毒第一百一十章第50章 北京條約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一百四十八章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一百八十二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三十六章第九十二章第9章 諸世紀II第七十七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57章 清洗第九十七章人己問對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一百六十四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十五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九十章第七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一百五十九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三十九章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114章 亞洲第一百零二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71章 化學戰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六十八章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47章 入京第120章 和平(上)第四十七章第14章 容閎第90章 科舉第43章 決戰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137章 輸誠第五十一章第1章 張家莊、漣河鎮第3章 印度起義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十四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十五章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一百三十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137章 輸誠第95章 突襲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三十二章第127章 山西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43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章第87章 背主做竊第9章 諸世紀II第135章 合議第22章 皇權第145章 代議制電視劇本湘水悲歌棋局作者文海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七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35章 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