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朱元璋下集慶

折廓很直白,看問題也非常清楚,伴君如伴虎,既■皇上臨陣易帥,將太師給擼下來,肯定沒好事,太師若是回去了,恐怕有性命之憂,如今,大都裡面有一批高官被抓了,這是一場政治風暴。

擴廓還知道,現在的元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全靠太師在這裡撐着,如果太師倒了,那麼,元朝的末日就要到了。哈麻一夥上臺,他們搞些陰謀陽謀還行,治國,他們沒這個本事。

一定要保護好太師!這是擴廓最直接的想法,至於其他別的·他沒想那麼多。

脫脫就不一樣了,如果他要是想反抗,早在軍營裡面就反抗了,他知道,是大都的皇上聽信了讒言,他要回去,和皇上解釋清楚。即使皇上還要治自己的罪,自己也不怕,幾起幾落,他已經看開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脫脫要做忠臣,要做天下的表率。

“擴廓,你目前最要緊的,就是到寶應城,收攏所有部隊,打敗張士誠。”脫脫說道;“只要你能夠將高郵府拿下來,那我的安危纔有保障。”

擴廓七尺男兒,這時也有些慨然;“太師,您先到我的軍隊裡,看着我打敗張士誠,我們再一同回大都!”

脫脫堅定地搖了搖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要我回去,我不能耽擱,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我們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本分。”脫脫回到了車內;“軍情緊急,你當以國事爲重·不要再耽擱了。”

擴廓咬了咬牙;“撤!”爲今之計,只能先拿下高郵府再說。

軍隊再次踏上了南去的道路,擴廓走出了幾裡,總是覺得心裡不安,他調出一個千人隊·再次返回,悄悄跟在脫脫太師的車隊後面,要是脫脫太師有什麼不測,也好有個照應。

第二天,擴廓到達了寶應城外圍,卻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困境。

寶應城內的官軍,已經消失得無影亢蹤!

自從脫脫太師被抓,數十萬大軍失去了主心骨,已經無心作戰。泰不花和雪雪並不能壓制衆人·再加上反賊的突襲,寶應城內部全部亂了套,潰兵遍地,一泄千里,寶應城,再次插上了張士誠的大旗。

擴廓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機會,沒有了那些剩餘的官軍,只憑自己現在的人馬·想要攻打寶應城,都是不現實的,和張士誠的軍隊硬磕,受傷的只能是自己。

思量再三,擴廓決定,再次回到自己的駐地,和父親商議之後·看看大都的情況如何,再做決定。自己的這些兵力,絕對不能平白無故地消耗在這裡。

寶應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張陽站在寶應城的縣衙內·望着四周的天空,陷入了沉思。

這次戰鬥,已經徹底結束·從今以後,韃子再也沒有能力對自己構成太大的威脅,而且·恐怕用不了多久·韃子就會派人前來和自己議和。

因爲,大都人是需要吃飯的·張陽佔據了高郵府,就在運河上面插下了一個樁子,隔斷了朝廷與南方的聯繫。

雖然他們可以靠其他的方式來運輸南方的糧食,但是,成本一定會很高,大都糧價會大漲。朝廷和自己議和,或者說,朝廷來招安自己的話,自己是答應還是不答應?自己該提些什麼要求?自己當行省左丞?還是要得再多點?

此時,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地方,或者說,一個分岔口,自己的這次勝利,會在全國造成巨大的影響,自己是趁着這次勝利,一下打到大都去,徹底埋葬韃子,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向,先向南發展?

“主公。”耳邊傳來一個聲音。

張陽知道,是施耐庵來了,外面也有喧囂聲傳來,應該是當初分散出去的百姓,再次搬回了寶應城。

“施先生,百姓們安置得怎麼樣了?”張陽問道。

“主公,百姓們都已經安置妥當,得知這次我們又打了個打勝仗,他們都在歡慶勝利呢。”施耐庵說道;“我們這次,以少擊多,打敗了朝廷的大軍,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前來參軍的人,絡繹不絕。”

張陽點點頭,這次雖然勝利了,但是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不足;幾經擴軍,軍隊的規模還是不夠,想要轉戰全國,沒有個幾十萬的軍隊,根本不行,他已經打算,再進行一輪招兵,將軍隊的規模,擴充到十萬人。

但是,以行省一地,擴充得人數太多的話,留下種田的人就少了,自從自己發佈了均田地的措施之後,而且免去了三年賦稅,百姓們都喜歡種地,盼望着好日子的到來。

“施先生,韃子這次大敗,北方恐怕會空虛了吧?”張陽問道。

“主公,韃子雖然大敗,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韃子仍然有很大的實力,北方的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率領的兩路軍隊,就非常難對付。而且,北方是劉福通的勢力範圍,他趁着這個機會,一定會再次復出的

聽到張陽的話,施耐庵就知道,主公恐怕是動了心思想北上了,這與原來定的計策是相違背的,先南下,搶佔大片的富裕之地,纔是正確的選擇。

“而就在我們的正南方,平江路這些地方,還在韃子的統治範圍之下,那裡的百姓,等待着我們去解救,而那裡韃子的勢力,不是很強,藉助着這次兵威,我們應該渡江南下·佔領那些地區。”

施耐庵侃侃而談;“江南士子很多,主公一直都想招攬人才,到了那裡,一定會有收穫,那裡的大戶多以經商爲主,田產爲輔,只要我們採取恰當的措施既均田地,又不對他們構成太大的損害,就能夠獲得他們的支持,畢竟江南的士子,大部分還是想着趕走韃子還我漢人河山的。”

張陽一想,不錯,軍隊要發展,需要強大的經濟爲自己注血。現在居高郵府一地,雖然自己有精鹽這個大買賣,但是要養一支強大的軍隊,還有一定難度,到了南方,商業發達,只要徵收一定的商業稅就能夠有足夠的收入,雖然這個時代不興收商業稅,但是,自己會爲他們建立起這一套規章制度來的。

至於那些人手中的田產,完全可以捶.照對待沈家的方法來解決。

打下北方,雖然有更鮮明的政治意義,卻拿不到更多的好處,還是先打南方,鞏固自己的基ˉ礎爲妥。

想要打天下有一個堅固的根據地,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隨着這次勝利,大大小小的各路起義軍都會冒出來,在張陽的記憶中,最大的兩股勢力就是朱元璋與陳友諒。

朱元璋,自己已經和他打過交道本來以爲這個後世的明朝開國皇帝有做皇上的器量,可是,實踐證明,這個人已經是地址道道的小人,根本不光明磊落,後世的史書記載一定有誤!想想也是,關於他的歷史是明代的學者編寫的,誰敢說他句壞話?錦衣衛還不得殺了他全家。

而陳友諒,則是個亂世梟雄這個人沒有半點仁義道德。他參加了徐壽輝的紅巾軍,卻把提拔他的一個個人踩在腳底下殺他的好友,企圖篡位的倪文俊。殺害天完將領趙普勝·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

之後殺徐壽輝,自立爲帝。建國號大漢,改年號爲大義。可見他藐視一切道德倫理,弒′君奪位的人。居然把自己的年號叫做大義!

以後,自己肯定會和這兩個人發生衝突,雖然站在反元大業的角度上,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但是,在這個時代,若是真心實意地和這種人爲伍,那麼,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吃得連渣都不剩。

既要與他們一起抗元,又要時刻提防他們。

北方是元朝的基本,而且,北方水路不多,騎兵非常容易縱橫馳騁,所以,在自己的騎兵力量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是不去招惹他們爲好,自己的優勢在於水軍,在南方,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反正在哪裡都是打韃子,自然是先去打南方的韃子爲妙。

“等這裡安頓下來,我們就回高郵府,商議南進之事。”張陽說道。

“主公英明。”施耐庵說道。

突然,羅貫中急匆匆地趕來。

“主公,有緊急軍情。”羅貫中說道。

緊急軍情?難道韃子還沒有被自己揍怕,又來了?張陽問;“是韃子又出動了嗎?”

“不是,是西面的朱元璋。”羅貫中說道。

“朱元璋?”張陽問道;“朱元璋能有什麼軍情?”

“主公,就在我們這幾天和韃子軍隊打仗的時候,朱元璋趁着江浙行省兵力空虛,已經率軍攻下了集慶。”羅貫中說道。

這個朱元璋,還真會挑時候啊,張陽想到,這個人,也是個梟雄,有着常人難以企及的戰略眼光,他將集慶打下來了,那就說明,他也要向南方發展了?

“拿地圖來!”張陽說道。

此時的地圖並不是後世那樣,有各種圖例,按比例畫出的地圖,只是一種隨意畫出,而且會有各種錯誤的草圖。

真正打仗的時候,一定要詳細勘察一番才行。

張陽對着眼前的地圖,看了半響,目光越來越冷峻,原來的時候,他並沒有看清集慶在什麼地方,現在,他終於看明白了,這個集慶,就是後世的南京。

也就是說,在這裡,朱元璋打下了之後,會成爲他以後的老巢,他以此爲基地,東征西討,最後建立了大明朝。

沒想到,自己在這裡肚子抵抗朝廷的百萬大軍,這個朱元璋,就趁機追討勝利的果實了,打韃子沒見他怎麼出力,搶地盤也倒當仁不讓。

當初朱元璋攻打滁州,恐怕就是意在此處了,他也早就看到,江南的那些富饒之地了。

看來自己也得快速行動,不能讓朱元璋這樣佔了自己的便宜。

(由於張陽的穿越,發展到這裡,又和歷史有了很大的出入·在歷史上朱

元一直到了|353年,第三次攻打的時候,纔拿下了慶而且是先攻打了上游的採石,纔打到下游的集慶,因爲,朱元璋缺乏水軍,這也成爲了他以後發展的主要障礙,而現在,由於張陽的出現·脫脫調集了大部分江浙行省的兵馬,最終導致朱元璋第一次攻打集慶,就順利地拿了下來。)

“留下張天琪的部隊守衛寶應,其餘的,立刻返回高郵府,十日之內,攜帶充足彈藥,準備南下!”張陽說道。“命令卞元亨的水軍,檢修戰船‘十日之後,準備南下。”

藉着此次勝利的餘威,向南方進軍,先拿下平江路再說,看誰敢阻攔!張陽興致勃勃。

“同時,嚴密注視北方的動靜,若發現韃子還有南下的動向·立刻用信鴿緊急傳遞軍情。”自己這次南下·不可避免地要帶走大隊的經驗豐富的戰士,萬一韃子要是再來殺個回馬槍,自己搞不好還真會中招。

不過,在這個時代裡,即使是急行軍,一晝夜也就推進一百里·和後世的機械化部隊大規模進攻,有天壤之別,只要北方守住了寶應城·以寶應城爲依託·若是有韃子南下,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飛鴿傳書到高郵府之後,會爭取幾天的緩衝時間,到時候,高郵府早就準備好了,韃子已經在高郵府前面磕得頭破血流幾次了,還會有不長眼的拿手下的性命來硬攻嗎?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其實,估計這個朱元璋,拿下集慶之後,也暫時沒有力量接着攻城略地,總得休整一番吧?

張陽猜得不錯,此時的朱元璋,雖拿下了集慶·也只能暫時在集慶,讓疲憊不堪的士兵進行休整。

此戰,雖然勝利,朱元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初在安豐路,在濠州,在定遠,朱元璋的軍隊都得不到太大的發展,因爲,這裡土地貧瘠,不足以供養他的大軍,所以,想要發展,只能跨過長江,到達江南,那裡的太平,蕪湖,都是盛產稻米的地方,只要能夠越迂長江,就是另一番天地。

而在濠州,與那幾支不思進取的紅巾軍在一起,永遠也不會有發展,所以,朱元璋帶着自己的人馬,打下了滁州,在滁州抵擋了幾個月的行省兵馬,終於,東面的張士誠開始鬧事了,這個時候,朱元璋開始抓住機會,準備拿下南岸的集慶。

但是,中間還隔着長江,朱元璋的部下,有步軍,有騎軍,就是沒有水軍。

沒有船隻,只能望江興嘆。

正在大都的兵馬氣勢洶洶地圍攻高郵府的時候,朱元璋還在發愁之中,恰好有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大喜,親自處理合並事宜。

事不宜遲,朱元璋立刻命令軍隊整軍備戰,就在脫脫抵達高郵府城北的時候,巢湖水軍千餘隻戰艦,載着朱元璋的步馬軍,向江南進發了。

徐達和猛將花雲各率一萬精兵,爲整個軍隊的前鋒,分兩個方向,向集慶撲去。

此對,集慶城內的守軍,只有一萬。

但是,集慶易守難攻,挨着長江天險的一方,是用巨石壘起的高大的城牆,想直接從這面攻上集慶,那就得在垂直的城牆上面攀爬,根本不可能。

更爲重要的是,雖然朱元璋比較重視火器的發展,但是,焦玉跑了,他的火器研發陷入了停頓,雖然裝備着火銃,威力不是很大,也有火炮,射程只有幾十丈,對於那堅固的城牆,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高大的城頭,視野非常良好,他們遠遠地拋射弓箭,給朱元璋的部隊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連攻兩日,收效甚微。

此刻,徐達和花雲改變了戰術,他們不再直接進攻那高不可攀的臨水城牆,而是兵分兩路,從上游和下游二十里處悄悄上岸,在守軍不知覺的情況下,抵達了東西兩面的城牆。

第二日,朱元璋率主力在水路上吸引守軍的注意力,韃子畢竟有一個相當大的劣勢;兵力不足,他們以爲像往常一樣·對方還會在水上和他們交鋒,他們只需要遠遠地放箭,就可以阻檔對方的靠近。

誰知,東西兩面卻悄悄摸上來了兩隊士兵,直到他們爬上城頭,才被僅有的一個百人隊的守軍發現,此刻,一切都太遲了。

徐達也在爬上去的第一隊之中,他手握一柄長槍,將靠近雲梯的韃子,全部挑翻在地,源源不斷的士兵涌上城頭,他們終於成功了。

蹬上城牆之後,他們就立刻向北城牆撲去,雖然韃子驍勇,但是,他們看到已經衝上來的士兵,就知道·大勢已去。

有的韃子兵開始抵抗,有的韃子兵已經溜下城頭,準備從南門逃出城去。

易守難攻的集慶城,就這麼落入了元璋的手裡。

江南的大好河山,也盡收他的眼中。(

第153章 跟蹤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387章 進攻皇城第77章 鍊鐵(一)第314章 平江路第204章 初會沈家第336章 造船廠(二)第211章 總攻之前第280章 火藥助推式弓箭第152章 詳談第128章 人肉盾牌第19章 劫糧(一)第323章 苗軍第70章 朱元璋的隊伍(一)第236章 奔襲滁州第330章 暫緩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61章 找到硝石和硫磺第379章 常遇春攻城第77章 鍊鐵(一)第150章 說服第373章 佈置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149章 夜宿平山堂第216章 下一個目標:興化城第2章 我是張九四第248章 祖墳風波(一)第215章 怯不花的鬱悶第109章 進攻橫澗山(二)第251章 高郵府大火第124章 封鎖第367章 趙普勝進攻第353章 事態擴大第232章 高郵府的新府尹和達魯花赤第69章 朱元璋自立門戶第289章 收兵第77章 鍊鐵(一)第174章 湯和的進攻第217章 攻打興化城第321章 出城反擊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330章 暫緩第324章 練兵第356章 向朱元璋,開戰!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272章 應對第99章 手榴彈雨第354章 炮轟第220章 基地風韻第267章 殲滅韃子第385章 北伐第52章 酒館定大計(二)第353章 事態擴大第5章 自己做火藥,炸魚第382章 美人歸第224章 大婚(二)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318章 再次招安?第101章 找朱元璋算賬第339章 回杭州第136章 我很忙第362章 陳友諒第245章 重逢第254章 戰事爆發第83章 製作手榴彈(二)第365章 進逼應天第108章 進攻橫澗山(一)第67章 基地的支柱產業第377章 江州第222章 專一第24章 得勝湖第339章 回杭州第300章 朱元璋下集慶第26章 三號基地的第一頓飯(一)第66章 視察基地第262章 夜戰第282章 進入高郵第290章 夜間進攻第103章 峰迴路轉第304章 安撫第86章 回濠州第373章 佈置第343章 士信被抓?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30章 殺人港(三)第260章 泰州保衛戰第118章 天闕銃的刺刀第139章 訂婚(三)第33章 拜見達魯花赤第62章 海市蜃樓第216章 下一個目標:興化城第217章 攻打興化城第208章 攻城計劃第248章 祖墳風波(一)第66章 視察基地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384章 白災第350章 渡口戰鬥第348章 大醉第85章 離島
第153章 跟蹤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387章 進攻皇城第77章 鍊鐵(一)第314章 平江路第204章 初會沈家第336章 造船廠(二)第211章 總攻之前第280章 火藥助推式弓箭第152章 詳談第128章 人肉盾牌第19章 劫糧(一)第323章 苗軍第70章 朱元璋的隊伍(一)第236章 奔襲滁州第330章 暫緩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61章 找到硝石和硫磺第379章 常遇春攻城第77章 鍊鐵(一)第150章 說服第373章 佈置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149章 夜宿平山堂第216章 下一個目標:興化城第2章 我是張九四第248章 祖墳風波(一)第215章 怯不花的鬱悶第109章 進攻橫澗山(二)第251章 高郵府大火第124章 封鎖第367章 趙普勝進攻第353章 事態擴大第232章 高郵府的新府尹和達魯花赤第69章 朱元璋自立門戶第289章 收兵第77章 鍊鐵(一)第174章 湯和的進攻第217章 攻打興化城第321章 出城反擊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330章 暫緩第324章 練兵第356章 向朱元璋,開戰!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272章 應對第99章 手榴彈雨第354章 炮轟第220章 基地風韻第267章 殲滅韃子第385章 北伐第52章 酒館定大計(二)第353章 事態擴大第5章 自己做火藥,炸魚第382章 美人歸第224章 大婚(二)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318章 再次招安?第101章 找朱元璋算賬第339章 回杭州第136章 我很忙第362章 陳友諒第245章 重逢第254章 戰事爆發第83章 製作手榴彈(二)第365章 進逼應天第108章 進攻橫澗山(一)第67章 基地的支柱產業第377章 江州第222章 專一第24章 得勝湖第339章 回杭州第300章 朱元璋下集慶第26章 三號基地的第一頓飯(一)第66章 視察基地第262章 夜戰第282章 進入高郵第290章 夜間進攻第103章 峰迴路轉第304章 安撫第86章 回濠州第373章 佈置第343章 士信被抓?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30章 殺人港(三)第260章 泰州保衛戰第118章 天闕銃的刺刀第139章 訂婚(三)第33章 拜見達魯花赤第62章 海市蜃樓第216章 下一個目標:興化城第217章 攻打興化城第208章 攻城計劃第248章 祖墳風波(一)第66章 視察基地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384章 白災第350章 渡口戰鬥第348章 大醉第85章 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