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戰事爆發

何照傑心中一喜,自己的機會來了。

“是,大人。”何照傑答道。

“你怎麼知道高郵府發生的事情?怎麼會去救李普和怯不花?”

“大人,在下雖然只是一介平民,但是皇恩浩蕩,自幼就想報效國家,如今反賊當道,好男兒,自當憂國憂民。”何照傑一邊說,一邊看偰哲篤的臉色,看他越來越沉不住氣,時刻就能發作一樣,知道自己說這些往臉上貼金的話讓對方很反感。

何照傑不敢多說閒話,接着說道:“在下是鹽商,但是,高郵府那邊的生意最近非常不好,在下就知道,高郵府裡恐怕有別的事情,所以,就親自打探一番,沒想到,狂妄的張士誠,居然扣押了府尹大人和達魯花赤大人,自己做了高郵府的土皇帝,還說什麼替天行道,反元復宋之類的宣傳,在下沒有別的能力,只好悄悄將二位大人救出來,沒想到,怯不花將軍還是遇害了。”

好容易有機會和行省左丞這樣的一品大員說話,何照傑當然要添油加醋了,他恨不得行省可以立即發兵,將那個該死的張士誠幹掉。順帶誇獎誇獎自己,留個好印象,對自己的前途非常有利。

果然,這麼一說,旁邊的其他人,都已經露出了欣賞的眼神,這個何公子,沒有看出來,除了是個鹽商之外,還是個如此愛國之人。前段時間揚州府尹吃錯藥了,還故意找何照傑的麻煩。

“高郵府的情況,你熟悉嗎?”。偰哲篤問道。

“大人,高郵府情況非常複雜,如今,張士誠佔據了高郵府,勢力更加擴大,據我觀察,高郵府裡至少駐紮了幾千人的部隊,在城外,還有一個水軍大營。如果再放任下去,張士誠恐怕會更加猖獗,不把行省放在眼裡。”

說完,何照傑就後悔了,如果自己誇大了張士誠的勢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怎麼辦?行省要是害怕,不去圍剿怎麼辦?

果然,偰哲篤臉色非常不悅:“何公子憂國憂民,深爲行省的榜樣,我會替你上書朝廷奏功的,現在,沒你的事了,先下去吧。”

只是,何照傑不知道偰哲篤爲啥不高興,何照傑將張士誠刻意誇大,算是點了偰哲篤的痛處。

要不是念着這個人有救了李普的功勞,偰哲篤就要發怒了,放任張士誠,他這不是在說自己嗎?當初將張士誠招安,不是自己同意了的嗎?作爲行省左丞,偰哲篤並沒有什麼真本事,只是因爲賄賂了皇上身邊的紅人哈麻而已。偰哲篤打仗不怎麼在行,官場上的一切倒是非常精通。

同樣,趙鏈也非常反感這個何照傑,招安的計劃,可是他制定的。

何照傑聽到已經在攆自己了,只好告退。

“大人,我們立刻起兵,把張士誠捉拿來治罪。”福壽說道。

“此事急躁不得,請出徵滁州的右丞回來再說。”偰哲篤說道:“大家立刻回去,整頓軍隊,準備開徵高郵”

衆人面面相覷,左丞大人這是怎麼了?就一個張士誠而已,派達識貼睦邇去,就可以將張士誠剿平了,用的了這麼大張聲勢嗎?根本就不用通知右丞相。

偰哲篤當然有自己的想法。從他的眼光看,這個張士誠,是個頭疼的人物,鹽場,泰州,興化,高郵府,這些地方,如今都落到了張士誠手中,如果他乖乖地守着那些地方就算了,可是,現在李普跑回來了,行省不能不重視,而且,得相當重視,不出則以,一旦出動,必須將張士誠給消滅掉,

捫心自問,偰哲篤根本就沒有勇氣再派軍隊前去圍剿,這副爛攤子,就交給右丞來抉擇吧,反正行省裡面,右丞比自己的官職要大,而且,他那麼威風,又跑去滁州圍剿朱元璋。至於右丞怎麼抉擇,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回來進攻高郵,那就等於放過了滁州的的朱元璋,這個朱元璋也是個不安分的主,沒準會搞出更大的動靜來。萬一朝廷怪罪下來,都是右丞的失誤,和自己沒關係。

滁州的戰事陷於膠合狀態,餘闕心情非常沉重。

自古以來,順從朝廷,纔是臣子的本分,而造反的賊子,都不會有好下場,至正三年,餘闕被任命爲監察御史,後調入淮南江北行省當行省右丞,正趕上行省內郭子興舉起反旗,領軍出征,從此征戰四方,雖然是文人,用兵也是一絕,幾路人馬合圍濠州,只能怪蒙古軍的戰鬥力太弱了,所以,他一直都在注重隊伍的訓練,經過他的努力,手下的幾萬人已經成了一支精兵。

只可惜,朱元璋也不是個容易對付的人,在這山林之中,到處都是障礙,到處都是陷阱,如果大隊人馬,可以平安地走過,而小隊人馬,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是人馬打到了滁州城下,可是沒有補給,根本無法攻打滁州城,無奈之下,餘闕只能派人扼守住入口,不讓這股紅巾軍向東出來,東面就是揚州了,可不能有閃失。

“大人,揚州有緊急公文前來。”突然,帳外的傳令兵喊道。

“拿進來。”

打開公文,看了幾眼,餘闕頓時皺起了眉頭,真是多事之秋啊。

揚州城北面,是高郵府,東面,是泰州城,南面,是長江,西面,是滁州。

如今,滁州已經被朱元璋拿了下來,自己和他正在相持之中,東面的泰州,已經給了張士誠,沒想到,張士誠太過分了,連高郵府也不放過,真是得寸進尺,絕對不能容忍

扣押了行省派去的府尹和達魯花赤,這可是抄九族的大罪,這個張士誠,連這種事情也做了出來,根本就沒有把朝廷放在眼裡,這次絕對不能放過他了,否則,揚州城就陷入兩股反賊勢力的包圍之中,非常危險。

那麼,這邊的事情怎麼辦?朱元璋也不是個好對付的主

餘闕沒有別的辦法,高郵府的事情一旦傳開,後果不堪設想,朝廷一定會震怒,還得由行省解決,無論如何,也得將這個麻煩解決掉。

而行省現有的兵力根本不足,也就是說,自己的這次圍剿滁州的行動,得暫時停下來,率軍回援,據說張士誠的部下裝備了犀利的火銃,這場仗,會是硬仗。而且,既然要打,那就要全面開花,將張士誠徹底打回原形

留下一萬部隊,守住主要的要道,不讓朱元璋出來,他想要南下,那就是江浙行省的事了,別在淮南江北行省搗亂就行了。

回師,剿滅張士誠派人,從北面的行省,再借一部分兵馬,務必解決掉這個麻煩

餘闕下了決心。

三天之後,餘闕的大軍,開始回揚州。

滁州與揚州只有幾天的行程而已,餘闕已經在做着戰鬥部署。一條條的命令,從行軍途中發佈出去,一待到了之後,休整之後,就前去掃蕩張士誠。

平章政事達識貼睦邇,率領五萬士卒,從淮安出發,南下高郵,包圍高郵城

親王完者禿,率領兩萬士兵,進攻泰州

平章政事福壽,率領兩萬士兵,進攻興化。

淮西宣慰副使也先不花,率領兩萬士兵,進攻興化東面的鹽場這部分軍隊,是從淮西借來的。

而自己親帥五萬軍隊,向北進攻高郵,爭取在兩路大軍之下,將高郵府拿下。

這些軍隊,已經算是將整個行省的家底都掏光亮,連揚州城,只剩下一千守軍而已。分做五路大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將張士誠的勢力粉碎

這一戰,勢在必得。

而且,餘闕也在請示朝廷,請朝廷派兵協助。

所有的目標中,高郵府是重點,高郵府是反賊張士誠的老窩,也是他所佔據的最大的城池,只要將高郵府拿下,其餘的地方,肯定就是望風而逃了,而想要拿下高郵,肯定會和張士誠做劇烈的爭奪,部署十萬重兵,顯示了餘闕非常看重高郵府這塊地方,高郵府丟失,這是重大的失職,因爲,高郵府可是漕運所在,張士誠佔據了高郵,等於掐住了朝廷的脖子,必須要把高郵府奪回來

各個部隊,都在緊張有序地調動着,離得比較遠的達識貼睦邇,甚至已經開始出發了。

“大哥,滁州的韃子已經開始回撤了。”高郵府內,羅貫中匆匆地來報。

張陽非常重視情報工作,撥給了羅貫中大批的銀子和人手,只有掌握了準確的情報,才能以最合適的手段,打擊敵人。經過半年多來的努力,羅貫中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覆蓋整個行省的情報網絡,並且向南和向北逐步發展。雖然還沒有在韃子的核心領域滲透人員,但是,韃子部隊的調動,已經瞞不過羅貫中的耳目。按照張陽的指示,對內部的調查也在展開。

“嗯,這麼說,我們就將面對大批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韃子了。”張陽說道:“雖然滁州沒有打下來,可是據說這批韃子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連朱元璋都不願意在正面戰場和他們陷入戰鬥。”

“主公,這樣也有好處,我們將這些韃子全部消滅掉,那麼,整個行省,我們就沒有敵手。”施耐庵在一旁說道。

“各部分韃子的動向,可否知曉?”張陽接着問道。

“到目前所知,韃子的大部隊還沒有回來,揚州城裡的韃子也還沒有出動,估計想一起行動,不過,在我們的北方,倒是發現了新的情報,在高郵府的北面,淮安方向出現大批的軍隊,正在向我們這邊移動。”

淮安方向?張陽眼光一亮,雖然自己一直都在準備向南發展,但是,北方的一切,也得注意。高郵府的北面,就是淮安路,淮安路一直都比較平靜,北面氣勢很兇的劉福通,一直都在向北發展,沒有進入淮安路,而南方的義軍,都在向南發展,準備佔領富庶之地,淮安路是行省的邊緣地帶,一直也沒有什麼大規模的軍隊,這些軍隊怎麼來的?是北面的韃子騎兵南下了嗎?如果真是那樣,就得嚴加防範了,尤其是北面有個叫做擴廓帖木兒的,很能打仗,要是他來了,得小心應付。

“是哪裡的軍隊?”張陽問道。

“大部分是漢軍,據說是行省的平章政事達識貼睦邇召集來的,有五萬人馬,只有少量韃子騎兵,大部分都是步軍。因爲行軍速度慢,所以他們先出發了,除了四萬人走陸路之外,還有一萬人據說是水軍,分乘幾十條大戰船,從北面的白馬湖,進入高郵湖,可能是想從水面上封鎖我們。”羅貫中說道。

韃子百分之九十九的都不會水,因此,水軍很少,招來的漢軍,總要組建一部分水軍,至少也得將關鍵的漕運保護好。淮安路,也在漕運線上。

幾十條大戰船?張陽眼睛亮了,現在他最缺少的,就是戰船。

想要更多的戰船,只有進軍平江之後,佔領了那裡的造船廠,獲得了大批的工人之後,才行,而現在,自己的船,主要靠繳獲。現在,有送上嘴的肥肉,不吃,就太對不起他們了。

“既然韃子敢來,我們就給他們個終身難忘的教訓。”張陽說道:“命令元亨的水軍,北上壁社湖,將這些韃子幹掉。”

高郵湖分成兩部分,北面的叫壁社湖,南面的叫新開湖,高郵府的西面就是新開湖。

“他們可都是漢軍。”羅貫中突然說了一句。

“在我的眼中,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漢人,只要是爲朝廷賣命的,都是敵人。”張陽問道:“他們會不會因爲我們是漢人而放過我們?要不你去和他們說說,咱們都是漢人,不要來攻打我們?”

羅貫中搖了搖頭,不可能。

“各爲其主,這是他們的選擇,既然站到了我們的對立面,那就是敵人,我們需要消滅敵人,才能發展我們自己,這就是戰爭。”張陽說道。因爲對方是漢人而仁慈,那麼在戰鬥中是非常危險的,他們是漢人,可是,他們是朝廷的軍隊,是來攻打自己的,那就是自己的敵人。

羅貫中也明白過來:“主公,我知道了。”

“那就好好幹吧,打探清楚他們的動向,通知卞元亨,這是第一仗,一定要旗開得勝。”張陽說道。

雖然那是一萬人,而卞元亨的水軍只有五千人,但是,張陽根本就不擔心,他們不是一個級別的,小孩練過五年跆拳道,也打不過大人,弓箭再厲害,也抵不住火銃,消滅掉這一股水軍,將會極大地打擊對方的士氣。

“貫中,讓你調查看守城門的士兵,可否有進展?”張陽問道。

“主公,這件事情,正在進行之中,暫時內奸還沒有浮出水面,我正在加緊調查。”羅貫中說道。

“這件事,越早查出來越好,馬上要打仗了,如果在戰鬥中內奸臨陣倒戈,可能會給我們致命一擊。”張陽說道。

“是,主公,我會加緊的。”羅貫中說道,內奸的危害,自然是巨大的。

“貫中,交代你的另一件事,辦好了沒有?”張陽問道。

羅貫中心領會神,這另一件事,自然指的是那件大事了。“主公,這件事,正在積極籌備之中,但是,訓練需要一定的時間,恐怕還得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實用。”

張陽皺了皺眉頭,“最好在半個月之內能完成,等到戰鬥打響之後,我們非常需要。”

“是,主公,我一定盡力而爲。”羅貫中答道。

這些問話,將施耐庵問糊塗了,可是,主公沒有明言,他也不好意思問,萬一是主公有意瞞着自己呢?不過,羅貫中是自己的學生,如果真瞞自己,恐怕也瞞不住吧?少字

羅貫中出去之後,張陽纔回過頭來,看着施耐庵那副表情,連扇子都扇得無精打采,就知道肯定是在納悶剛纔自己和羅貫中的對白了。

“施先生,我讓貫中乾的事情,你不知道?”

“這個,還請主公明示。”施耐庵說道。

張陽心中高興,這證明在羅貫中心中,已經有了更強的紀律觀念,不該說的,不說,更加像個情報人員了,要是那種沒事就愛說三道四的老大媽子,什麼秘密都藏不住。

“施先生,我們現在信息的傳遞,太落後了。”張陽說道:“我們現在主要靠快馬來傳遞公文,這樣的話,慢不說,在戰場上,還容易被人襲擊,導致命令傳遞不過去,貽誤戰機。我們原來佔領的地方比較少,這個缺點還沒有凸顯出來,而現在,我們已經有高郵,興化,泰州,鹽場,這些比較重要的地方,快馬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以後,還會擴大地域範圍,就更加難以快速地傳達重要公文了,所以,我採取了一種新手段。”

施耐庵非常感興趣,因爲傳令兵被敵人幹掉,結果導致貽誤軍情,甚至兵敗身亡的事情發生。而如果採用了新的方式,絕對有重大的意義。

“什麼方法?”施耐庵問道。

張陽沒有說話,指了指天上。

施耐庵擡頭看天,頭頂是房頂,什麼也沒有啊?

“主公,是什麼?”施耐庵問道。

“是鴿子,”張陽說道:“我讓羅貫中從高郵的人家裡面,找一些喜歡玩鳥的紈絝子弟,把他們的鴿子都收集起來,再找一些對鳥有研究的人,專門餵養和訓練,因爲鴿子不夠,也在訓練其他的鳥兒,但是其他的鳥難度比較大,好多不認家。”

施耐庵恍然大悟,用信鴿來傳遞情報,在以前也有,但是,要想建立一個遍佈全國的信鴿系統,成本特別大,縱觀全國,恐怕只有沈萬三那個大財主有這個本事。

張陽也知道耗資巨大,因爲,養鳥那是有錢人,而且無所事事的人的玩意。但是信鴿的價值,那是不言而喻的,早幾個時辰將情報傳遞過去,很可能會對戰事起到關鍵的作用。美軍爲啥能稱霸全球?人家軍隊的信息化程度是最高的,情報的價值,怎麼高估都不爲過。

由小及大,逐步發展,現在只需要在高郵,興化,鹽場,泰州,這幾個地方建立信鴿系統。每個地方只需要有四隻鴿子,包括一個備用的,也就五隻,就足夠了,以後地方越多,需要的數量就會越大。

得到張陽的命令,卞元亨非常興奮,水軍經過半年來的發展,早已經是一支利劍了。而今,這利劍,即將出鞘,將敵人斬得落花流水。

水軍基地,除了一個千人隊的留守部隊,巡邏高郵湖之外,其餘的四個千人隊,盡皆出動,航行在最前面的,就是那冒着濃煙的蒸汽機船。

第37章 運勞力回基地(二)第378章 動亂江州第134章 喜歡張公子第285章 大戰序幕第191章 夜人得勝湖第29章 殺人港(二)第328章 進入杭州第287章 激烈戰鬥第38章 芙蓉寨第277章 前奏第176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一)第107章 幫朱元璋的忙第37章 運勞力回基地(二)第338章 造船廠(四)第157章 納速剌丁第16章 天下大勢第266章 回回炮和牀弩第368章 攻上城頭第17章 收租第286章 首次交鋒第39章 進攻芙蓉寨(一)第274章 出軍第347章 遭遇第326章 計中計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206章 大都第369章 戰船入役第1章 送鹽第362章 陳友諒第88章 逃跑第340章 大都風雲(一)第256章 戰神炮,射擊第350章 渡口戰鬥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第300章 朱元璋下集慶第369章 戰船入役第133章 開會第230章 紛紛暮雪進大都第235章 請君入甕(三)第76章 劉若寒的財政大權第76章 劉若寒的財政大權第319章 進軍杭州第383章 稱帝第63章 芙蓉村倖存的村民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111章 純屬意外第319章 進軍杭州第375章 宜興水戰第141章 訂婚(五)第384章 白災第311章 過江第386章 常遇春進攻大都第193章 水上戰鬥第1章 送鹽第303章 小明王立大宋第209章 趙鏈進泰州第44章 淮左名都第195章 又間火銃聲第331章 弘文館第298章 失控第307章 下泰興(一)第384章 白災第298章 失控第104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一)第302章 南進!第266章 回回炮和牀弩第187章 何家風波第62章 海市蜃樓第177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二)第57章 基地開工第196章 帶隊支援第116章 會見何照仁第366章 水軍交鋒第239章 帶焦玉回基地第130章 戰場混亂第199章 回白駒場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165章 追擊第376章 陳友諒跑了第107章 幫朱元璋的忙第142章 何照依的憤怒第36章 運勞力回基地(一)第252章 血腥之夜第333章 商業稅?第234章 請君入甕(二)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32章 紅巾軍乾的?第146章 和我回揚州第313章 懲罰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138章 訂婚(二)第312章 三百騎兵下常州第328章 進入杭州第75章 要儘快開始鍊鐵第346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1章 殺人港(四)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232章 高郵府的新府尹和達魯花赤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
第37章 運勞力回基地(二)第378章 動亂江州第134章 喜歡張公子第285章 大戰序幕第191章 夜人得勝湖第29章 殺人港(二)第328章 進入杭州第287章 激烈戰鬥第38章 芙蓉寨第277章 前奏第176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一)第107章 幫朱元璋的忙第37章 運勞力回基地(二)第338章 造船廠(四)第157章 納速剌丁第16章 天下大勢第266章 回回炮和牀弩第368章 攻上城頭第17章 收租第286章 首次交鋒第39章 進攻芙蓉寨(一)第274章 出軍第347章 遭遇第326章 計中計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206章 大都第369章 戰船入役第1章 送鹽第362章 陳友諒第88章 逃跑第340章 大都風雲(一)第256章 戰神炮,射擊第350章 渡口戰鬥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第300章 朱元璋下集慶第369章 戰船入役第133章 開會第230章 紛紛暮雪進大都第235章 請君入甕(三)第76章 劉若寒的財政大權第76章 劉若寒的財政大權第319章 進軍杭州第383章 稱帝第63章 芙蓉村倖存的村民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111章 純屬意外第319章 進軍杭州第375章 宜興水戰第141章 訂婚(五)第384章 白災第311章 過江第386章 常遇春進攻大都第193章 水上戰鬥第1章 送鹽第303章 小明王立大宋第209章 趙鏈進泰州第44章 淮左名都第195章 又間火銃聲第331章 弘文館第298章 失控第307章 下泰興(一)第384章 白災第298章 失控第104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一)第302章 南進!第266章 回回炮和牀弩第187章 何家風波第62章 海市蜃樓第177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二)第57章 基地開工第196章 帶隊支援第116章 會見何照仁第366章 水軍交鋒第239章 帶焦玉回基地第130章 戰場混亂第199章 回白駒場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165章 追擊第376章 陳友諒跑了第107章 幫朱元璋的忙第142章 何照依的憤怒第36章 運勞力回基地(一)第252章 血腥之夜第333章 商業稅?第234章 請君入甕(二)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32章 紅巾軍乾的?第146章 和我回揚州第313章 懲罰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138章 訂婚(二)第312章 三百騎兵下常州第328章 進入杭州第75章 要儘快開始鍊鐵第346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1章 殺人港(四)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232章 高郵府的新府尹和達魯花赤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