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

至正十三年,縱觀整個元朝,形式一片大好,雖然到處都有紅巾軍,但是,都已經被分割包圍,尤其是威脅最大的劉福通,已經在擴廓帖木兒和李思齊的聯合打壓下,逐步縮小了地盤,而朱元璋所部,也被圍在了滁州,無力南進,南方的徐壽輝所部,雖然攻下了杭州,但是在行省的掌控之中。農民起義已經陷入了低潮。

趁着這個時期,張陽在做一件事情:積蓄實力。

雖然仇恨蒙古韃子,但是,打韃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長期的戰略目的,在有足夠的實力之前,偶爾和韃子妥協一下,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所有的起義軍首領,除了陳友諒,或多或少都和朝廷有過接觸。

龍之潛,乃龍之必騰。

幾大鹽場,是張陽主要的財政收入,精鹽銷售到了整個行省,以及遠銷大都,解決了張陽的燃眉之急。有了充足的收入,張陽的隊伍,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擴充,每個營已經發展到了四千人。

四個千人隊,其中有一個騎兵隊,全部裝備天闕銃,戰馬,以及一種用精鋼打製的騎兵刀,這也是張陽結合近代騎兵刀的特點研製的,有點像日本的武士刀,刀背很窄,重量輕,騎兵隊擔負着全軍突擊的重任,經過訓練之後,都可以在馬上開槍,他們主要還是從遠距離殺傷敵人,儘量不陷入肉搏,騎兵刀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的,因爲在飛馳的馬上想裝刺刀是個極富挑戰性的技術動作。

兩個全部裝備天闕銃的千人隊,這兩個隊都是步軍,主要承擔城池防禦,進攻主力。是部隊的中堅力量。

剩下的一個千人隊,算是雜牌軍,有五個長矛百人隊,他們很少承擔進攻的作戰任務,主要用來保護要害場所,萬一被韃子近身之後,而天闕銃又沒有子彈,這個時候,長矛陣就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長矛隊都是從天闕銃的訓練中淘汰下來的,既然無法做到準確命中目標,那他們就只能回去使用長矛,淘汰是無情的,也是必須的,戰場上,不能講感情。

還有三個百人隊的炮兵,他們主要負責操縱裝備給部隊的火炮。

自從得到了焦玉這個人才之後,在加上焦玉一直都在刻苦鑽研,終於在火炮研究上取得突破,目前裝備的,就是兩種不同的火炮。

一種口徑一尺半,炮管長十二尺,底部有方形底座,呈四十五度放置,前膛裝藥,主要用來射散彈,靠面狀的彈雨消滅大片敵人。射程比天闕銃稍遠,五百步左右,只是精度不高,優點則是比較輕,只有一百斤,打仗的時候,可以由四人小組操作,兩人負責移動和瞄準,兩人負責裝填和點火。這種火炮,叫做散花炮。

另一種,則口徑仍然爲一尺半,但是炮管有二十尺,身管約爲口徑的十三倍,這種火炮從後膛裝彈,因此,焦玉反覆研究了炮尾的密封問題,設計了特殊的門栓,炮身後粗前細,簡化重量,但是,仍然有四百斤重,所以,這種火炮是裝在兩個輪子上的,輪子上還帶了簡易的升降裝置,用來改變仰角,最爲重要的是,炮膛內部刻了膛線。

到現在爲止,炮膛內壁的拋光,已經交由蒸汽機帶動砂輪來完成了,但是,膛線仍然需要手工刻制,所以,這種火炮的產量非常緩慢,總共才裝備了二十多門。

口徑統一,都爲一尺半,這是因爲採取了藥包式發射藥,每次發射時,不需要將火藥搗實,而是提前已經將火藥搗實了做成也爲一尺半圓周的發射藥包,從而減少裝填時間。

雖然口徑不大,但是,提高了身管長度,就提高了出炮口的初速,而刻有膛線,則大大提高了炮彈的飛行穩定性,提高了精度,所以,這種火炮的有效射程,足足有十里地而且,鐵質的炮彈威力也很大,再堅固的城牆,也經不起這種鐵丸以極高的速度衝撞。

這種火炮,被命名爲戰神炮。雖然笨重了一些,但是可以用兩匹馬拖拉,伴隨野戰部隊前進,功城略地,所向披靡。

除了裝備野戰部隊,還用來裝備戰船。

剩下的兩個百人隊,就淪落爲徹底的後勤隊了,裝備了腰刀,以及馬車。

幾個營的防守任務,也沒有太大變化,士義的第一營,主要守衛鹽場,湯和的第二營,守衛泰州,呂珍的第三營,守衛興化,卞元亨的第四營,守衛高郵湖,剩下的大本營,守衛高郵府。

這幾個營之中,只有卞元亨的第四營編制是不同的,他已經將隊伍提高到了五千人,也蒐羅了許多船隻,蒸汽機驅動的大船有五艘,爲每個千人隊的旗艦,其餘的,就是各種運輸船,以及漁船了,打仗的時候,還是以天闕銃的射擊爲主。

而張陽的大本營,除了有兩個千人騎兵隊,三個千人天闕銃隊之外,還有一個千人短銃隊,這支隊伍,主要負責張陽的貼身護衛,短銃更容易對付近處的目標。

短小的火銃也已經在基地開始少量製造,銃口變短,雖然威力減小,可是卻更加容易操作,方便攜帶,作爲張陽的親衛,用這種火銃更加具有優勢,這種火銃命名爲武鋒銃。

除了裝備張陽的親衛,就是配發給百夫長以上的官員。

還有一種少數裝備的射程更遠的狙擊銃,主要配裝給每個千人隊中的神槍手。

張陽麾下的這支兵馬,只有兩萬多人,但是,裝備這樣一支部隊,可已經算是血本了,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私鹽販子,張陽也有些肉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部隊拼命地訓練,確實讓裝備的火器發揮出威力來。

夏糧收穫之後,張陽在高郵和泰州,收回了近五百石糧食,因爲他免除了三年賦稅,所以地租一分沒有,但是,如果百姓想要賣糧,只能賣給他,即使是市場價,百姓們也不願意賣糧,過慣了窮日子,突然發現,糧倉滿了,他們在感激張陽的恩德之餘,都想守着自己的糧食過日子。這種小農思想,張陽是比較瞭解的,現在,他主要的手段,就是買糧。

張陽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遙遠的南岸。在揚州路的南面,是江浙行省的平江路,平江城(即蘇州城)張陽去過,那高大巍峨的城牆,還有那城外廣袤無垠的良田,整個江浙行省,都是朝廷的米倉,糧倉,北方的糧食,主要來自江浙行省,通過水路,運過去的,而高郵府,正在漕運的水道上。

誰控制了江浙行省,誰就控制了天下最富裕的地區。

就在張陽虎視眈眈,已經將目光投向了平江路的時候,興化城裡,發生了一件喜事:劉若寒生了。

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更勝於兩者的,就是自己的下一代呱呱墜地,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初爲人父的感覺,是最享受的。

劉若寒快要臨盆的時候,張陽就已經回到了興化城,高郵府在施耐庵的治理下,一切政務都是井井有條,而那些關入籠子中的蒙古兵,早就喪失了鬥志,得過且過了。偶爾有上面的公文下來,就叫來李普,該寫什麼就寫什麼,再回奏上去,就算是完成了。

同張陽一起回到興化城的,還有親衛一個千人隊。

七月的天氣,已經異常煩熱,張陽在臥房外面,聽着裡面劉若寒痛苦的喊聲,焦急地走來走去。

在這個年代裡,沒有產房,沒有專業的產科醫生,更沒有剖腹產手術,唯一有的,就是經驗豐富的接生婆,但是,接生婆再厲害,也不能和產科醫生比,因爲難產而死的比例非常高,張陽聽着若寒一陣接一陣的喊聲,心頭捏了一把汗。

他想撩開簾子進去,但是,卻被母親一把推了出來,這種場面,就算是親丈夫,也不適合看。

“哇然,房間裡面傳來一個嬰兒的哭聲。

“生了,終於生了。”裡面已經傳來丫鬟的聲音。

“若寒”張陽再也按捺不住,撩開簾子,走了進去。

裡面,熱氣朦朧,一大鍋的熱水,已經端了過來,產婆正在用熱水給給若寒擦拭下身。

曹氏看到張陽進來了,立刻喊道:“已經當爹了,還這麼心急,先出去,等到給孩子清洗完了之後,再抱給你看。”

若寒蒼白的臉色,在張陽的眸子裡閃了一下,就被母親趕了出去。

在這個時代生孩子,根本不像電視裡面演的那樣,一生出來,護士就抱起來給孩子的父親看:真可愛,是個男孩。那純粹就是扯淡。

生的時候會有許多羊水及污血涌出,甚至小便或大便也會禁不住拉出,污染下身,進而污染從產道出生的嬰兒。所以要準備熱水,嬰兒一出生就要立即把他身上的污物簡單快速擦洗一下,然後再包起來。

而產婦的下身爲避免感染,也必須消毒,這些也得用熱水晾涼了再做,所以,張陽進去的時候,看到幾個丫鬟在忙活着,就是在搞清潔工作。

而新生的嬰兒,根本不可能用兩手舉着胳膊舉起來。新生嬰兒的頸部是脆弱的,那樣做的結果,是脖頸立即折斷。必須用布包起來,再用一手託着腦袋,一手拖着屁屁,纔可以抱起來。

又等了一會兒,張陽才獲准進了臥房,裡面,劉若寒已經睜開眼睛,看着旁邊的孩子了。而臉色,卻是白得可怕。

“恭喜老爺,是個男孩。”產婆說完,就準備下去了。

“多謝王婆婆。”張陽說道:“這五兩銀子,你拿去吧。”

“老爺,這我可不能收,能夠給娘娘接生,那是老生的榮幸。”產婆說着,就告退了。

娘娘?這算是什麼稱呼,我老婆是娘娘,我不就是皇上了?這些愚民,可別給我找麻煩,以後得強調一下。

張陽不知道,他在這裡實行的政策,讓百姓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老百姓的心裡,他已經是高高在上的皇上一樣的人物了,大家也都親切地稱劉若寒爲劉娘娘。

“若寒,你辛苦了。”張陽心疼地說道。

“不辛苦。”劉若寒笑了:“我很擔心,萬一是個女兒的話,你會不會輕看我,這下好了,是個兒子。”

“生男生女都一樣。”張陽說道。

“那你每次提起來,都說我肚子裡的兒子怎麼怎麼樣了,”劉若寒說道:“那個時候起,人家就擔心死了,萬一是個女兒,你不知該怎麼生我氣呢。”

張陽笑了,生男還是生女,和你沒關係,那得看是什麼樣的小蝌蚪游過去呀。

當然了,這個時代的女人,是不知道這個道理的,自己生的是女兒,那可就沒臉做人。

張陽溫柔地撫摸這若寒的腦門,感覺着她身體的溫度,心中卻是一陣愧疚,這麼長時間以來,總共呆在若寒身邊的,都不到一個月,自己一直都在四處奔波,現在,自己的事業越來越大,家,卻依舊是顧不上,也許,這就是宿命吧。

而通情達理的若寒,從來都沒有要求過自己什麼,一直都默默地呆在自己身邊,默默地奉獻着。這裡,就是家的港灣,不論在外面,遇到什麼大事,只要一想到家,想到已經有了一個新的生命誕生,心中就是充滿溫暖。

外面星光暗淡,晚風吹來,一股溼熱的氣息。

施耐庵走出了府衙,今天,又工作了一整天,先是處理了範水寨的一樁盜竊案,接着又會見了幾個來自寶應的“農民代表”,希望在寶應也實行分田地的政策,又巡視了一圈城頭的防務,回到衙門,接收了一封上面下來的公文,這一天的行程,密密麻麻。

“先生,該回去休息了。”羅貫中走了過來,和施耐庵說道。

“貫中,還有許多事,我們得未雨綢繆啊。”施耐庵說道。

“先生,什麼事啊?” ωwш¤тt kān¤¢ O

“我們佔據高郵,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了,可是,揚州那邊一直也沒有什麼動靜,我很有一種預感,將會有一場大風暴。”

“先生,即使是揚州守軍前來,我們也不怕啊,現在,高郵湖上,有我們的水軍,而且,單是高郵城裡,就有四千多軍隊,而且,城頭上還有許多門散花炮,就是韃子想來,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再說了,現在主公還是行省的縣尹兼州尹呢,行省沒有理由對我們動手吧?少字”

施耐庵點了點頭:“現在我們的力量,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主公的身份雖然對我們有利,可是,我也怕這個身份將主公限制住了。”

限制住了?羅貫中不懂。

“現在有如此兵力,理應接着擴大地盤,尤其是南面的江浙行省,富裕程度遠超過我們現在的淮南江北行省。可是,主公沒有用兵的理由,就是攻打高郵府,也得借了那個豬腦子達魯花赤的瘋狂行刺舉動。就算是這樣,行省也提防得很,立刻派了兩個新的府尹和達魯花赤來。還好大哥當機立斷,到手的,絕對不會再讓出去。我們現在很被動,兵力充裕,卻沒有接着擴大地盤的藉口,除非我們和行省撕破臉皮,再次舉起反旗。”施耐庵憂心忡忡。

在高郵府,能有多大出息?得接着向南發展,纔是正途。而且,南方水網遍地,韃子的騎兵根本施展不開。韃子的大軍都被擋在北方,先將南方的土地收過來,基礎雄厚了,再北滅韃子,纔是正途。

羅貫中說道:“先生,主公深謀遠慮,恐怕早就在打江浙行省的主意了,這段時間以來,他找過我好幾次,瞭解常州路和平江路的詳情,我已經派出幾十名探子,前赴這幾個地方打探情報。”

施耐庵放下心來,自己沒有選錯主公,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南方。

“貫中,大都的情況怎麼樣?”

“大都裡面很正常,我們的人藉助販糧的掩護,已經成功地在大都裡潛伏下來,目前,能夠打探到的,還只是一些外圍的消息,我們的人正準備混入宣政院使哈麻的家中,已經與管家有了接觸,可以給安排個家丁的差使。”羅貫中說道。

做生意,本來就是相互利用的。何照依利用張陽的精鹽,大量賺取白花花的銀子,張陽也利用何照依,將自己庫存的精鹽銷售一空,現在,鹽場都在加班加點,曬制海鹽,只是這幾天總是陰天,鹽場的產鹽量下降,李善長已經在鹽場發狠了。

何照依利用敏敏爲掩護,成功地將精鹽夾帶在糧食中,有敏敏撐腰,糧食就可以賺一筆,而精鹽,更可以賺個盆鉢滿體。而張陽利用保護何照依的合理要求,成功地將自己的人安插到了大都,預先鋪下了棋子。

“主公這次回興化,聽說是大嫂要生了?”羅貫中問道。

“是啊,希望是個龍子。”施耐庵說道。

只有兩人在場,兩人又是師徒,有些話說起來便沒有顧忌,他們現在幫張陽打天下,就是想輔佐他登上九五之尊,這恐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羅貫中點點頭,希望如此吧

突然,“轟”一聲巨響,漆黑的夜空裡,燃起了高達數丈的火光,伴隨着巨大的爆炸聲。

兩人同時臉色一驚:軍火庫炸了?

第60章 旁敲側擊第18章 回家第154章 幹掉跟屁蟲第41章 進攻芙蓉寨(三)第331章 弘文館第64章 運鐵礦石第354章 炮轟第130章 戰場混亂第321章 出城反擊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251章 高郵府大火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161章 挖戰壕第32章 紅巾軍乾的?第229章 天闕銃的系列化及萬能的原動力第371章 誰更陰險第337章 造船廠(三)第123章 發兵第138章 訂婚(二)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207章 高郵府的對策第376章 陳友諒跑了第103章 峰迴路轉第48章 拍賣鹽引第347章 遭遇第324章 練兵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81章 另闢蹊徑第39章 進攻芙蓉寨(一)第351章 逃跑第193章 水上戰鬥第35章 拉到壯丁了第6章 屍骨未寒第111章 純屬意外第187章 何家風波第94章 改進,改進!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366章 水軍交鋒第82章 製作手榴彈(一)第73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208章 攻城計劃第31章 殺人港(四)第102章 闖軍營第173章 出擊鹽場第222章 專一第144章 暫住殺人港第325章 投毒第293章 浴血奮戰第136章 我很忙第169章 抓活口第63章 芙蓉村倖存的村民第267章 殲滅韃子第290章 夜間進攻第290章 夜間進攻第279章 向高郵府進軍第260章 泰州保衛戰第244章 獲救第184章 攻打丁溪場(三)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307章 下泰興(一)第261章 進軍高郵府第247章 回祖墳安葬第112章 如此解釋第3章 殺人償命,血債血還第286章 首次交鋒第133章 開會第188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86章 回濠州第304章 安撫第16章 天下大勢第334章 新的生意第346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5章 傷口發炎了第370章 聯合第204章 初會沈家第142章 何照依的憤怒第13章 泰州城(二)第326章 計中計第29章 殺人港(二)第214章 說服第299章 營救第51章 酒館定大計(一)第121章 考覈第348章 大醉第179章 平靜的一天第138章 訂婚(二)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31章 殺人港(四)第232章 高郵府的新府尹和達魯花赤第242章 回揚州第333章 商業稅?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13章 泰州城(二)第91章 天價賣鐵第357章 進攻應天府第326章 計中計第183章 攻打丁溪場(二)第244章 獲救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
第60章 旁敲側擊第18章 回家第154章 幹掉跟屁蟲第41章 進攻芙蓉寨(三)第331章 弘文館第64章 運鐵礦石第354章 炮轟第130章 戰場混亂第321章 出城反擊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251章 高郵府大火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161章 挖戰壕第32章 紅巾軍乾的?第229章 天闕銃的系列化及萬能的原動力第371章 誰更陰險第337章 造船廠(三)第123章 發兵第138章 訂婚(二)第190章 偷襲得勝湖第207章 高郵府的對策第376章 陳友諒跑了第103章 峰迴路轉第48章 拍賣鹽引第347章 遭遇第324章 練兵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81章 另闢蹊徑第39章 進攻芙蓉寨(一)第351章 逃跑第193章 水上戰鬥第35章 拉到壯丁了第6章 屍骨未寒第111章 純屬意外第187章 何家風波第94章 改進,改進!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366章 水軍交鋒第82章 製作手榴彈(一)第73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208章 攻城計劃第31章 殺人港(四)第102章 闖軍營第173章 出擊鹽場第222章 專一第144章 暫住殺人港第325章 投毒第293章 浴血奮戰第136章 我很忙第169章 抓活口第63章 芙蓉村倖存的村民第267章 殲滅韃子第290章 夜間進攻第290章 夜間進攻第279章 向高郵府進軍第260章 泰州保衛戰第244章 獲救第184章 攻打丁溪場(三)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307章 下泰興(一)第261章 進軍高郵府第247章 回祖墳安葬第112章 如此解釋第3章 殺人償命,血債血還第286章 首次交鋒第133章 開會第188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86章 回濠州第304章 安撫第16章 天下大勢第334章 新的生意第346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5章 傷口發炎了第370章 聯合第204章 初會沈家第142章 何照依的憤怒第13章 泰州城(二)第326章 計中計第29章 殺人港(二)第214章 說服第299章 營救第51章 酒館定大計(一)第121章 考覈第348章 大醉第179章 平靜的一天第138章 訂婚(二)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31章 殺人港(四)第232章 高郵府的新府尹和達魯花赤第242章 回揚州第333章 商業稅?第210章 游擊戰術第13章 泰州城(二)第91章 天價賣鐵第357章 進攻應天府第326章 計中計第183章 攻打丁溪場(二)第244章 獲救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