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節 神箭探天第一招

山東武定府惠民縣皁戶李莊的一片鹽鹼地上,一羣國防軍軍人在三個月之前就把這塊地方給圍了起來,一堵高高的圍牆把這塊方圓八百多畝的鹽鹼地給圍得風雨不透,高牆塔樓鐵絲網,讓周圍的村民不住的猜測這裡是不是要關押死刑犯啊,不然至於防守的如此嚴密嗎?不過政府沒有欺負老百姓,按照良田的價格給的補償,而且不管從哪裡再賣地耕作都減免無五年的皇糧國稅,這政策可以說厚道的讓土裡刨食的農民都沒有些不敢想象。等領到了補償的中元和選土地的憑照,纔算踏實了,涉及三個村的遷移居然沒有一點阻礙,連幾戶村民的家墳也是自己遷移的,用村民的話說“人家官老爺都厚道待人,咱們可不敢學那刁民撒潑的德行,不就是請先人搬到個山清水秀好陰宅嗎?這等好事,只怕先人也是要拍巴掌贊成的,還給官府添什麼亂啊。”在淳樸的鄉民們的支持下,一條臨時道路和八百畝土地以及周圍二百畝的警戒圈都在一個月就拿下來了。

因爲各處的沿海地帶都在建設海航和標準航空隊的野戰機場和永備機場,所以武定府這一屬於中國內線防禦圈的小小的國防工程就沒有受到間諜們的關注,這一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在武定府的黃河故道灘塗上聳立起一座航天城的時候,各國才愕然發現,中國的航天事業竟然是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發展起來的。

這個不足千畝的小場地當然不是未來的航天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片荒涼的還殘存着棉杆茬子的土地上,中國航天邁出了他的第一步。探空火箭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運載工具,它只攜帶科學儀器進行亞軌道飛行。探空火箭一般都是無控制火箭,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發射方便等優點。它更適用於臨時觀察短時間出現的特殊自然現象如極光、日食、太陽爆發等和持續觀察某些隨時間、地點變化的自然現象如天氣等。不過,在這個簡易發射場上即將騰飛的那枚直徑不到五十公分的小火箭唯一的用途就是進行火箭推進劑的驗證和氣動外形的測試,簡單點說就是放一個大號鑽天猴來看看未來要脫離地心引力還需要做多少工作才行。

探空火箭是在近地空間進行探測和科學試驗的火箭。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探測大氣各層結構成分和參數,研究電離層、地磁場宇宙線、太陽紫外線和X射線、隕塵等多種日-地物理現象。探空火箭比探空氣球飛得高、比低軌道運行的人造地球衛星飛得低,是30~200公里高空的有效探測工具。而且有了制導系統並且改變了飛行軌跡的探空火箭就會變成日後威力巨大的彈道導彈,這也是中國軍隊今後裝備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所以不管從那個角度講,熟悉日後導彈對於軍事重要性的吳宸軒都會大力發展對火箭的研究工作。

就算是單純的探空火箭,所獲取的資料也可用於天氣預報、地球和天文物理研究,爲彈道導彈、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等飛行器的研製提供必要的環境參數。探空火箭還可用於某些特殊問題的

試驗研究,如利用探空火箭提供的失重狀態研究生物機體的變化和適應性,利用探空火箭進行新技術和儀器設備的驗證性試驗等。發射無控制火箭有一些特殊技術要求,主要是:保證飛行穩定,達到預定的探測高度和減少彈道頂點和落點的散佈。後世第一枚專門用於高空大氣探測的火箭是美國於1945年秋研製成功的“女兵下士火箭”。它能將11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到70公里的高空。此後,美國和蘇聯利用繳獲的V-2火箭發射了一批探空火箭。50年代的國際地球物理年活動大大推動了探空火箭的發展,許多國家開始了探空火箭的研製。到80年代,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發展或使用了探空火箭。探空火箭的年發射量高達數千枚。

探空火箭系統由有效載荷、火箭、發射裝置和地面臺站組成。有效載荷大多裝在箭頭的儀器艙內。儀器艙的直徑有時可大於箭體直徑。有效載荷採集到的信息通過遙測裝置發送到地面臺站接收處理,或者在火箭下降過程中將有效載荷從火箭內彈射出來,利用降落傘等氣動減速裝置安全降落到地面回收。有效載荷的重量和尺寸取決於探測要求,一般爲幾公斤到幾百公斤,最大可達幾噸。火箭包括箭體結構、動力裝置、穩定尾翼等。大多數探空火箭爲單級或兩級火箭,也有爲3級、4級的。動力裝置通常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簡化和縮短髮射操作時間。探空火箭對火箭姿態和飛行彈道的要求不象導彈和運載火箭那樣嚴格,一般不設控制系統,僅靠穩定尾翼或火箭繞縱軸旋轉來保證飛行穩定。需要精確定位和定向時才設置控制系統。發射裝置通常用導軌和塔式發射架,使火箭獲得足夠大的出架速度。無控制火箭的飛行彈道受風的影響較大,爲了保證達到預定的高度和減小彈道散佈,探空火箭發射時尚需根據發射場的高空風資料採用風補償技術來調整和確定發射角度。大多數探空火箭從地面以接近垂直狀態發射(也就是發射塔),也有從移動式發射車發射的,根據需要還可從艦船或升在空中的氣球上發射。地面臺站主要包括接收測量信息的地面接收設備、跟蹤火箭的定位測速設備(如雷達)和電子計算機等。雷達跟蹤方式有反射式和應答式兩種,應答式比反射式的跟蹤距離更大。地面接收設備接收的遙測數據直接輸入電子計算機處理,實時給出探測結果。

共和十三年深秋,皁戶李莊的靶場不分晝夜燈火通明,山東大學工業學院的師生們正在緊張地進行“山大系列”火箭發射準備工作。10月8日,代號爲“山大-1號”的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垂直聳立在發射場,下午兩點,一切準備就緒。隨着操作員按下電鈕,第一級火箭立即點火、起飛,伴隨着轟隆隆的巨響和大量煙塵的撲面而來,火箭拖着數米長的火舌,帶着紅亮的尾光,如同東方巨龍騰飛而起直衝雲霄,消失在天幕裡。幾分鐘後,在靶場遠處傳來第二級火箭落地的“轟隆”聲,整個發射過程表明:火箭系統飛行正常,達到設計要求。這一次成功的發射

向世界宣告,中國研發出了世界第一枚探空火箭。二級固體探空火箭“山大-1號”發射成功的消息被傳了出去,不過國際上的反應並不熱烈,在大國看來這種大號的煙花還不如讓主力艦的主炮口徑大上5釐米來的重要。

當天下午4時,科研人員又發射了第二枚二級火箭,再次告捷。這兩枚二級探空火箭由山東大學工業學院的師生髮射成功,從而拉開了國人走向空間時代的序曲。

山東大學工業學院承擔這一重任也並非偶然,在總座夫人王蘊寧的關心下,山大工業學院已經從世界上引進了大量的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方面的大牛,尼古拉斯特斯拉都經常在王蘊寧研究中心的研究之餘,到山大工學院講課,俄國的那些流亡學者也是王蘊寧研究中心的長期僱員,沒有辦法拒絕主母讓他們到山大講課的邀請,加上留學歐美的華人學者的迴歸,山大工學院和化學院、醫學院、材料學院等理科學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解放思想、鼓勵創新和“二五國家科研發展規劃”的鼓舞下,山大工學院的師生們決心攀登新技術高峰。他們首先計劃研製一種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能把25千克的有效載荷送上100千米的高空,用於氣象或高空探測。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爲了能夠在尖端武器研製上爲國家做出貢獻,另一方面是爲了能夠更好地建設導彈專業,豐富師生的理論與實踐水平,掌握導彈設計的基本知識。依託工學院物理專業、機械專業和棗林軍事學院炮彈專業(涉及內、外彈道、飛行理論)和火藥專業(涉及固體推進劑理論)的專業優勢,有固體火箭燃料試製成功的基礎,以錢之楠博導爲代表的教授帶領師生們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火箭研製的科研會戰之中。“山大系列”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作爲一個重大的導彈項目,研製代號爲“991”,寓意即使是失敗九十九次也要追求那一次的成功,因此又稱“991探空火箭”。

在這歡呼的人羣中有一位帶着眼睛的江西男生並不引入注意,不過他今後的成就將是中國物理界的第一座高峰,而他的弟子楊寧、李遵道更是中國物理學的兩大巨擘,他就是來自江西高安的博士生吳有訓,今年也是他在山大學習的最後一年,明年他就將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隨康普頓教授從事物理學研究,直到六年後獲芝加哥大學和山東大學的雙博士學位。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參與了康普頓教授領導下的X射線散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使他在國際物理學界一舉成名。

不過這一切還都是遙遠的未來,而在萬里之外的萬佛之城曼谷,中日和談再次不溫不火的陷入了僵局,但是雙方頻頻共同發佈的聯合公報讓世界各國都認爲中日之間將會和平相處,最少是在往和平的方向努力,但是無論是國防軍還是日本的軍部裡都是外鬆內緊,中日兩個已經成爲列強國家的遠東大國,最終將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決一雌雄?或許只有那個在珍珠泉邊晨練的吳大官人才能告訴人們答案。

(本章完)

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九十一節 江浙齊魯攜手進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四百四十五節 七大原則定國策第四百一十四節 北嶺殺賊入三韓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五百八十一節 美利堅的國恥日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四百七十一節 刀光血影星期五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百五十一節 中國崛起的信號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五百六十一節 血肉磨坊山地戰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二百八十九節 共和萬象千里行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四百一十二節 鐵翼擊鯨戰扶桑第四十三節 堅守大觀援兵至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二十一節 濟南商會初長成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封推感言第五百四十六節 日本的收縮戰略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一百一十一節 救難商會菩薩心第一百四十八節 日露戰爭顯端倪第五十七節 京城埋伏釣金鰲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二百九十八節 喬宋分道另立黨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九節 靈藥救命又一村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四百六十三節 驚天血案的波瀾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二十一節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二百零二節 船中論戰到東瀛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四百一十五節 東線攻勢戰吉州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六十三節 智擒日寇奏凱歌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五百三十一節 美國宣戰入盟軍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二十八節 承包軍營初合作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一百一十節 總會來人勘實情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四百四十六節 肇始中華新帝國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五百二十九節 被逼無奈向東看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五百六十六節 莫斯科戰役前奏第三百七十節 紅色革命的餘波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九十二節 電影教育造人才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一百四十二節 喬大炮豪禮送上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二百七十三節 聯軍入關定三秦第四百八十節 德奧合併策源地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一百一十八節 洋大人登門獻寶第五百五十四節 日美添油奪瓜島第九節 靈藥救命又一村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六十三節 智擒日寇奏凱歌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十節 大興土木開工廠第三百六十三節 天兵蒞臨布達拉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
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九十一節 江浙齊魯攜手進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百九十二節 我們已經被出賣第四百四十五節 七大原則定國策第四百一十四節 北嶺殺賊入三韓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五百八十一節 美利堅的國恥日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四百七十一節 刀光血影星期五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百五十一節 中國崛起的信號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五百六十一節 血肉磨坊山地戰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二百八十九節 共和萬象千里行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四百一十二節 鐵翼擊鯨戰扶桑第四十三節 堅守大觀援兵至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二十一節 濟南商會初長成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封推感言第五百四十六節 日本的收縮戰略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一百一十一節 救難商會菩薩心第一百四十八節 日露戰爭顯端倪第五十七節 京城埋伏釣金鰲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二百九十八節 喬宋分道另立黨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九節 靈藥救命又一村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四百六十三節 驚天血案的波瀾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二十一節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二百零二節 船中論戰到東瀛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四百一十五節 東線攻勢戰吉州第三十四節 暗流涌動上海灘第六十三節 智擒日寇奏凱歌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五百三十一節 美國宣戰入盟軍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二十八節 承包軍營初合作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一百一十節 總會來人勘實情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四百四十六節 肇始中華新帝國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五百二十九節 被逼無奈向東看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五百六十六節 莫斯科戰役前奏第三百七十節 紅色革命的餘波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九十二節 電影教育造人才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一百四十二節 喬大炮豪禮送上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二百七十三節 聯軍入關定三秦第四百八十節 德奧合併策源地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一百一十八節 洋大人登門獻寶第五百五十四節 日美添油奪瓜島第九節 靈藥救命又一村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六十三節 智擒日寇奏凱歌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十節 大興土木開工廠第三百六十三節 天兵蒞臨布達拉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