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烽煙滾滾

看到大漠亂成一鍋粥的呂布不顧一些大臣的反對,毅然放棄了原先制定的出兵大漠的計劃。

有些人很不解,尤其是兵部的一些官員更是十分糊塗,他們不明白,爲什麼呂布要放棄這麼好的機會。

曹*的探子很厲害,呂布的公開決策根本瞞不過他們的耳目,呂布不出兵大漠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許昌。

先鋒部隊在征伐淮南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極大進展。正打算率領大軍前往淮南,會合孫策、劉備的部隊,一舉解決袁術的曹*不由得有些猶豫。他在得知大漠大亂的消息時,終於鬆了一口氣,他認爲呂布一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一定會出兵大漠。這樣一來,自己就可以全力對付袁術,同時解決荊州和江東的威脅,徹底佔領淮南。可眼下呂布一方面在聚攏部隊,一方面又不肯出兵大漠,他打的是什麼主意?難道目標是自己嗎?一想到成千上萬的鐵騎在自己的領地內奔馳,曹*就不寒而慄。

沮授很惱火的道:“難道呂布真的會在我們收拾袁術的時候對許昌下手嗎?如果那樣的話,人都會因此而反對他,各地的諸侯都會因此而攻擊他,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會因此而拋棄他,他即使有百萬雄兵,沒有好的將才,又有什麼用呢?”

郭嘉沉吟片刻道:“很有這個可能。因爲一旦袁術倒臺,稱王的呂布一定會成爲衆矢之的,他不會看不到這一點,他手下的謀士也不會看不到這一點。所以他不會容忍我們輕易攻佔淮南。他的兵馬太多了,可以同時應付幾條戰線,他的軍糧也充足,他們可以宰殺牲畜,以彌補軍糧的缺陷,而不像我們,只能靠糧食過活。”

荀攸點頭道:“如果不計算軍費的話,呂布可以徵調百萬大軍。主公的策略是該改變一下了。更爲可怕的是,呂布已經意識到對待胡人的策略。進攻只會讓他們更團結,遠不如讓他們內耗得的實惠多。”

荀彧搖頭道:“恐怕不行,且不說江東孫策一直對淮南虎視耽耽,單說劉備,一直想報徐州之仇,如今他手下帶甲十萬,佔據宛城,虎視天下,他還不夠強大,需要壯大自己,他需要的土地從哪裡來?無論是江東還是荊州,都沒有他發展的空間,而益州山高路險,更不是一時半刻可以佔領的。他唯一的出路,只有和主公爭奪領地,佔據一塊可以讓他發展的地盤。”

郭嘉沉吟片刻道:“主公,其實只要不讓孫策佔據淮南,他就對您形成不了威脅。”

荀彧沉吟片刻道:“孫策怕是不會答應。他不佔據淮南,又能佔據哪裡呢?江東之地,可以說偏安一隅,如果不過長江,終身難以有作爲。孫策驍勇善戰,野心勃勃,怎會看不到這一點?況且我曾聽人說,袁術玉璽,本是孫策之父孫堅藏匿之物,他不得已以此爲質,抵押於袁術。此行他必然有心謀奪,怎肯輕易放棄?”

沮授緊接着道:“孫策如若攻打荊州,必然和劉備遭遇,如果不出什麼變故,我們正可以從中取利。可如果呂布出兵牽制我們,在我們身後,必然會多出一個的敵人。”

曹*點頭道:“正是如此,我們如果任由孫、劉發展,我們身後必然會多出一個強大而恐怖的敵人,這對我們來說,是最不願意看到的。他們可能和我們聯合嗎?現結論還太早,如果他們不和我們聯合呢?我們將腹背受敵,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郭嘉微笑道:“主公何必如此憂慮?孫策的實力不如我們,呂布雖然兵力強盛,但他這些年窮兵黷武,兵費浩大,即使和我們開戰,也不會出動太多的兵力。淮南我們必須佔領,否則我們將沒有發展的空間。荊州劉表闇弱,又怎麼是劉備和孫策的對手!如果我所料不錯,劉表久後必然爲二人所代。我聽人報說呂布派遣張遼、高順等人入侵漢中,此時怕是已經得手。如果我所料不錯,他的目標應該是攻掠益州,效仿當年秦人,以此爲根基,稱霸中原。”

荀彧眼睛一亮,有些驚訝的道:“何以見得?”

郭嘉微笑道:“其實呂布並不太難對付,他爲人剛愎自用,好色貪婪,貪小利而忘義,否則他不會爲了兩個女子,就出動天下聞名的‘暗箭’了。他現在所依仗的,不過是疆域廣大,人口衆多,兵精糧足罷了……”

曹*再也忍不住了,他有些惱火的打斷了看上去有些一發不可收拾的郭嘉,略帶急切的道:“奉孝,呂布既然如此強大,我們還怎麼抵擋……”

郭嘉一愣,隨即笑道:“呂布雖然看上去十分強悍,但在我看來,他不過是外強中乾罷了。他疆域廣大,表示他邊境線極長,需要大量士兵駐守,分散了力量。他統治下人口衆多,固然可怕,但他目無君父,是國之逆賊,百姓心中不服,且他鼓勵百姓逐利,使人心離散。他兵精糧足,不過空費國力,無善用之人,不過是一堆廢鐵罷了,如若交戰,一戰可定。”

曹*勉強點了點頭,他也知道,郭嘉這是在寬慰他,他猶豫了好一會才道:“依奉孝看,我們應該……”

郭嘉堅定的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主公大軍已經集結,沒有緩和的餘地了。嘉願駐守許都,沮則注駐守豫州,以待丞相凱旋。”

曹*沉吟良久,憤然而起道:“如此,有勞則注、奉孝了。整備兵馬,來日出兵……”

孫策這次表現得有些急燥,他太想收拾袁術了,他要把自己在他那裡受到的痛苦,受到的屈辱十倍、百倍的償還給那個混蛋。爲了這次戰爭,他準備得很充分,除了最精銳的部隊“越甲軍”外,他還出動了三萬步兵,五千騎兵,以及艨艟鉅艦百隻。爲了這次戰鬥,他幾乎調動了江東所有的騎兵。

程普爲先鋒大將,蔣欽、周泰二將爲副手,率領一萬人馬先行,逢山修路,遇水搭橋,搶佔要害之地。孫策自監中軍,以虞翻爲參軍,韓當、陳武、董襲、凌*、太史慈爲將,將兵二萬五千,隨後策應。以黃蓋爲糧官,朱然、潘璋、丁奉爲副將,總督各路糧草,率領水軍往來接應。又任命周瑜爲水軍大都督,總攬江東軍事,任命張昭總督江東政事。

周瑜似乎有些擔心,一直送到江邊,還是不肯回轉。

孫策知道他的心意,微笑道:“公瑾不必擔憂,想我孫策征戰沙場數年,大小戰七十餘場,未嘗一敗,此去大軍聯結,實力雄厚,又怎麼會有危險呢?”

周瑜輕輕苦笑道:“主公何必瞞我呢?你此去明裡是討伐袁術,暗裡卻是要和曹*、劉表爭奪淮南之地。劉表還好說,爲人老朽懦弱,不復當年之勇,但曹*卻是世之,有虎狼之姿,手下精兵強將衆多,不可等閒視之。我軍雖然驍勇善戰,但多擅舟車,在平原之地,怕是不能抵擋北方的精銳。主公此去,當小心行事,萬不可因小失大。”

孫策點頭道:“公瑾之言,我豈不知,但我江東地廣人稀,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雖然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說,但北方羣雄逐漸消亡,情勢已十分明朗,二十年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太奢侈了。我們等不起。淮南之地,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是的基業,只有奪取並佔領他,我們纔有和北方諸侯對抗的資本,否則,我們只能是一方蠻夷,成不了什麼大氣候。”

周瑜搖頭道:“主公此去,不可莽撞行事。我觀曹*、劉備、劉表互有心病,何況還有呂布在一旁虎視耽耽。淮南之地,富庶甲天下,誰佔有那裡,就等於有了和天下人抗衡的實力。曹*等人莫不是野心勃勃之輩,又怎會容忍你得到那裡的。況且袁術也不是簡單人物,這場仗的結局還很難說。”

孫策傲然道:“我想要哪裡,不需要曹*答應。”

周瑜輕嘆道:“伯符,你驍勇善戰,英雄無雙。但你可知道,你是統帥三軍的大將,不是一名不聞的小卒,你的安危關係到全軍的勝敗。你每次戰鬥,必然衝鋒在前,你又怎麼能讓我放心呢?”

孫策大笑道:“你放心好了,我雖然不敢說天下,但也絕不會弱於呂布。淮南,我要定了。曹*即使打敗了袁術,他也元氣大傷,又怎麼是我的對手呢?你就放心好了。”

周瑜嘴脣動了動,想要說什麼,最終放棄了,沒有說出口。

劉備接到劉表的信後,十分無奈,籌備兵馬,準備和蔡瑁一同出兵,討伐袁術。

張飛十分憤怒的道:“大哥,劉表雖然是荊州之主,但也沒有權利命令於您,您爲什麼要聽從他的指派,用兒郎們的性命,去做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的事情呢?我雖然爲人莽撞、愚笨,但也不會做這樣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

劉備微笑道:“三弟長進了,居然也知道百害而無一利。可我們在危難之時,受劉荊州救助之德,不可不報啊。”

關羽插口道:“兄長此言差矣,現在曹*忙於討伐袁術,許都必然空虛,我們正應趁此機會,率領大軍攻佔許都,救天子於爲難,怎麼能因爲小義而背棄大義呢?”

劉備也不動怒,只是看了關羽一眼,笑道:“如果我不出兵,曹*必然心存疑慮,提防我。如果我率人馬前去,吸引曹賊德注意力,而二弟率領大軍偷襲許都,三弟守城,大事可定。”

關、張二人大喜,同時道:“大哥果然厲害。”

張繡插嘴道:“主公三思,如果我們攻佔豫州,佔領許都,必然要面對強大的呂布,我們現在的實力,似乎還不足以和呂布抗衡,還請主公三思……”

劉備微笑道:“俊義(張繡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呂布之所以能有今天這等局面,可謂因人成事。但他爲人貪婪好色,好武事,少謀略,重武備,輕文治,雖然擁有天下膏腴之地,卻不知道合理利用,休養生息,積聚國力。這樣的人,又怎麼能是我的對手呢?他不過是一個項羽一般的罷了,我一戰就可以擊敗他,就可以俘虜他,根本不用把這等蠢賊放在心上。”

張繡無語,諾諾而退。

劉備率領軍馬一萬,以張繡爲副將,會合蔡瑁率領的五萬人馬,奔赴淮南。

卻說袁術在淮南,大興宮室,不恤百姓,驕奢淫逸,種種惡行,不可歷數。聞知曹*大軍將至,張勳等將連敗數陣,不由得勃然大怒,召集羣臣,商議迎戰之事。

長史楊大將出班道:“陛下,曹*興兵十餘萬,劉表之兵六七萬,孫策之兵三五萬,合兵達二十餘萬,且都是百戰之師,非我軍能敵。爲今之計,莫不如據城堅守,拖延日久,賊人糧草不濟,而後我軍趁勢追擊,可獲全勝。”

袁術大怒道:“敵人遠來疲敝,正好趁勢攻擊,未戰先守,可以用怯懦來形容。”遂不聽楊大將之言,令大將橋蕤引兵五萬作先鋒,陳蘭、雷薄爲副將,支援張勳,於壽春界口迎戰曹軍。

張勳連敗數場,知道曹軍驍勇,不可力敵,於壽春界口立定營寨,變營爲壘,打算堅守不出。忽然手下:橋蕤引兵五萬來助。慌忙出營迎接。

二人入帳,張勳備言近日之戰,稱曹軍極其勇猛,淮南兵馬,不是他們的對手。

橋蕤得袁術賞識,正是意氣風發之時,聞言變色道:“將軍何出此言?爲什麼如此怯懦?陛下讓我來此,正是要挫動曹軍銳氣,斬將立功,待我明日出戰,斬將奪旗,以彰顯我軍之威。”

張勳聽聞橋蕤言下之意,是說自己無能,一敗再敗,不由得怒道:“曹軍勢大,只宜堅守。”

橋蕤大怒道:“將軍莫不是怕我奪了你的功勞不成?”

張勳憤然道:“你何出此言?須知此軍中,我是大將。你初來乍到,怎知曹軍之勇?如若失利,壞了自家性命是小,挫動我軍銳氣是大。”

橋蕤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將軍雖爲統帥,但仍需服從陛下的命令。我率軍前來助戰,陛下特意吩咐出戰,難道將軍想要違抗陛下的命令不成?”

張勳狠狠的盯着橋蕤,過了好一會才道:“既然有陛下的命令,我也不攔你。你明日自去出戰便是。”

橋蕤方纔歡喜而退。

張勳部將私下裡詢問道:“將軍,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將軍身爲主帥,爲何讓橋蕤這賊囂張?”

張勳冷冷的道:“他自去尋死路,與我等何干?”

手下心生寒意,諾諾而退。

與此同時,呂布軍秘密調動的部隊,基本上達到了指定的地點。各地混戰隨着淮南戰爭的深入而產生着不可琢磨的變化。

ps:感謝一直以來大家的支持,飛將即將結束,以後一週到兩週解禁一章,謝謝大家支持,歡迎大家加羣。

《br》

-------------

-------------

第168章 窘境第92章 家大業大也犯愁第102章 大耳賊,我和你沒完第171章 龍騰虎躍第32章 京亂第106章 戰?!不戰?!第35章 暗箭傳說第8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8章 雍、司攻略(三)第3章 出山第147章 來,喝酒,都是朋友,都是朋友第161章 貴霜的希望第134章 前進,決戰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133章 休養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116章 抉擇第106章 戰?!不戰?!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110章 悲歌(三)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第127章 最後一戰(十)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驅之第45章 春夢了無痕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1章 喜悅還是憂慮第96章 幣制改革第141章 雛鷹第151章 彆着急,慢慢來第106章 戰?!不戰?!第151章 彆着急,慢慢來第106章 戰?!不戰?!第64章 逃亡第132章 你們不累嗎?第168章 窘境第143章 異鄉的土地,我來了雪峰第一次答讀者問及飛將後續情節 批露第126章 最後一戰!?(九)第160章 殘酷第157章 撲朔迷離第3章 出山第13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孫策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驅之孫策第156章 誰說必須做羔羊?第101章 現在後悔也晚了第148章 艱難的第一次較量第41章 幽州之戰(四)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5章 築基第21章 豪氣第120章 最後一戰(三)第77章 形勢明朗中第64章 逃亡第6章 狼騎第97章 怎麼收拾他呢?第122章 最後一戰!?(五)第96章 幣制改革第168章 窘境第12章 愛情第72章 烽煙滾滾第179章 大秦盛世,傳承第81章 何去何從第68章 商紂王還是秦始皇?(上)第62章 劫持第145章 圍城第117章 戰爭前的準備第146章 遠方的來客第28章 辯駁第158章 爲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第134章 前進,決戰第153章 冷兵器時期的閃電戰第120章 最後一戰(三)第146章 遠方的來客第59章 第二次改革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111章 憋屈啊憋屈第159章 是螳螂,還是黃雀第10章 鐵血精騎第62章 劫持第89章 割須棄袍第97章 怎麼收拾他呢?第131章 利字當頭第145章 圍城第155章 屠殺?要俘虜有什麼用?第102章 大耳賊,我和你沒完第81章 何去何從第8章 黃巾第96章 幣制改革第102章 大耳賊,我和你沒完第25章 緩和第176章 脣槍舌劍,爭一線生機第80章 一個朝代的終結第51章 雍、司攻略(六)第61章 拒婚第75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三)第62章 劫持
第168章 窘境第92章 家大業大也犯愁第102章 大耳賊,我和你沒完第171章 龍騰虎躍第32章 京亂第106章 戰?!不戰?!第35章 暗箭傳說第8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8章 雍、司攻略(三)第3章 出山第147章 來,喝酒,都是朋友,都是朋友第161章 貴霜的希望第134章 前進,決戰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133章 休養生息,不代表安分守己第116章 抉擇第106章 戰?!不戰?!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110章 悲歌(三)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第127章 最後一戰(十)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驅之第45章 春夢了無痕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1章 喜悅還是憂慮第96章 幣制改革第141章 雛鷹第151章 彆着急,慢慢來第106章 戰?!不戰?!第151章 彆着急,慢慢來第106章 戰?!不戰?!第64章 逃亡第132章 你們不累嗎?第168章 窘境第143章 異鄉的土地,我來了雪峰第一次答讀者問及飛將後續情節 批露第126章 最後一戰!?(九)第160章 殘酷第157章 撲朔迷離第3章 出山第13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孫策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驅之孫策第156章 誰說必須做羔羊?第101章 現在後悔也晚了第148章 艱難的第一次較量第41章 幽州之戰(四)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5章 築基第21章 豪氣第120章 最後一戰(三)第77章 形勢明朗中第64章 逃亡第6章 狼騎第97章 怎麼收拾他呢?第122章 最後一戰!?(五)第96章 幣制改革第168章 窘境第12章 愛情第72章 烽煙滾滾第179章 大秦盛世,傳承第81章 何去何從第68章 商紂王還是秦始皇?(上)第62章 劫持第145章 圍城第117章 戰爭前的準備第146章 遠方的來客第28章 辯駁第158章 爲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第134章 前進,決戰第153章 冷兵器時期的閃電戰第120章 最後一戰(三)第146章 遠方的來客第59章 第二次改革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111章 憋屈啊憋屈第159章 是螳螂,還是黃雀第10章 鐵血精騎第62章 劫持第89章 割須棄袍第97章 怎麼收拾他呢?第131章 利字當頭第145章 圍城第155章 屠殺?要俘虜有什麼用?第102章 大耳賊,我和你沒完第81章 何去何從第8章 黃巾第96章 幣制改革第102章 大耳賊,我和你沒完第25章 緩和第176章 脣槍舌劍,爭一線生機第80章 一個朝代的終結第51章 雍、司攻略(六)第61章 拒婚第75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三)第62章 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