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土豆種植
1866年12月16日。
卡拉圖,北部高原區首府。
卡拉圖西北方向就是著名的塞倫蓋蒂大草原,真正的動物世界。
目前,東非殖民地每個地區,除了上濱海區經過徹底的大清洗,其他地區基本上都是野獸的地盤。
哪怕是人口相對於移民而言比較多的土著,在東非數量龐大的動物羣面前都顯得渺小,不值一提。
這些充足的動物資源,讓這些土著只需要依靠打獵就可以過上富足的日子。
每天狩獵完畢後也就唱唱歌,跳跳舞,天黑就睡覺,沒有其他煩惱,畢竟動物是真的打不完,完全不必爲明天的食物來源發愁。
而作爲來非洲種地的移民,自然不能學習這些土著去靠狩獵過日子。
他們的思想觀念受到千百年農耕文化的薰陶,講究的是勤勞致富,像土著這種只考慮當下,不用思考未來的生活態度,移民暫時是感受不到的。
其實人的觀念是社會性狀賦予的,就比如土著沒有發展出國家,但非洲的環境使得在最原始的部落制度下,他們反而生活的很好,一但進入相對高級的社會制度,反而發展的半死不活。
畢竟幾百萬年前走出東非的人類,都面臨着生存問題,所以主動學會了種植和養殖。
比如埃及那種茫茫沙漠,不靠尼羅河來搞點種植業,活命都是個問題,走出非洲的人類最後都走上了“卷王”之路。
在百萬年後,歐洲人回來直接將這些非洲土著部落“卷”死。
……
東非殖民地的移民每到一個新地點就要先清理一遍當地的野獸,和那些有威脅的土著部落。
爲了防止意外發生,移民是集體勞作和活動,避免有漏網之魚襲擊移民。
卡拉圖附近草木茂盛,但是在旱季基本處於枯黃狀態,黃色的藤蔓和雜草鋪墊厚厚的一層土地。
初來到此地的移民先是用火燒掉枯黃的草木,在大火過後,留下一層淺薄的草木灰積澱在土地上。
然後使用鐵鍬和鋤頭清理埋在土壤中的植物根莖,土壤翻開後,淺紅色的土壤映入眼簾。
所以卡拉圖的移民居住區和修整後的土地都是耀眼的紅色,搭配上四周枯黃的植被,強烈日照下朦朦朧朧的低矮天空,顯得有些壓抑。
卡拉圖地區的降水比較少,因爲處於內陸和高原地形影響,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汽都很難深入這裡。
在卡拉圖東西各有兩座大湖,其中西部的埃亞西湖,是一個季節性的淺內成鹽湖,東部曼雅拉湖也是一個鹹水湖。
二者都是東非大裂谷帶上形成的湖泊,在這兩個湖泊上可以看見成羣結隊的火烈鳥和其他水鳥。
卡拉圖以北就是羅戈羅恩戈羅山區,羅戈羅恩戈羅是高原火山,卡拉圖位於羅戈羅恩戈羅山區的南部邊緣地帶。
恩戈羅恩戈羅是一片非常獨特的地區,集中了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澤等各種生態地貌,無數種類的野生動物在這裡生存,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生態鏈系統。
羅戈羅恩戈羅在非洲土著語的意思就是“大洞”。
馬尼亞拉湖是進入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自然保護區的門戶,前世海明威曾把這裡描述爲“非洲最可愛的地方”。
非洲著名的馬賽族就居住在羅戈羅恩戈羅的火山口附近區域,過着遊牧生活。
在旱季火山口積水湖泊成了附近動物們的水源地,成羣的動物在這裡棲息生存。
作爲東非殖民地新設立的大區首府,卡拉圖絕對算不上出衆,未來的發展潛力也比不上其他大區的首府。
之所以被單獨劃分出來作爲北部高原區首府,還是因爲地裡位置影響,這裡位於北部高原區的中心。
在非洲像姆萬紮,基戈馬都是自然條件優越,多多馬是交通優勢突出,東部的第一鎮是殖民地最早起家的地方,
只有卡拉圖和下濱海區的羅恩羅達是因爲恩斯特隨意在地圖上勾畫出來的圓圈,而成爲大區的行政中心。
在東非殖民地,所有的城市基本上都在同一起跑線,都是從零開始,所以未來卡拉圖和羅恩羅達的發展還是要看兩個首府能不能將先發優勢發揮出來。
卡拉圖降水比較少,所以在農作物選擇上沒有選擇水稻和小麥,而是選擇了土豆這種作物。
土豆是典型的懶人作物,和劍麻一樣不需要精細打理。
土豆喜冷怕熱,而卡拉圖地區海拔高,溫度在十幾度到二十度之間。
高原地區的光照條件基本上是最適合作物生長的,大氣稀薄,雲層淺,光照強。
同時土壤偏酸性,在開墾前加入草木灰的原因,呈弱酸性。
卡拉圖的土質也比較疏鬆,不粘黏,方便土豆後期根莖膨脹。
土豆生長所需要的水,也不用擔心,雖然降水偏少,但是河流中的水足夠用了。
移民用工具將土壤翻開,然後起壟,將發芽的土豆莖塊按照每兩個芽爲一組分割好,每二十到三十公分左右的距離,將土豆芽朝上插入翻耕的土壤裡,最後撒上肥料,就初步種植好了。
在經濟作物的選擇上,卡拉圖依舊選擇的是劍麻。
在羅戈羅恩戈羅山區森林資源相對豐富,這爲卡拉圖的建設提供了便利。
房屋搭建多用木製結構,同時方便打造一些生產工具,比如水車和風車磨盤等。
卡拉圖移民目前只活動在羅戈羅恩戈羅山區的東南部,沒有深入羅戈羅恩戈羅山區的內部。
所以整個北部高原區的西北方向,主要是塞倫蓋蒂草原區域,沒有東非殖民地勢力進入。
反而往西就是大湖區,大湖區移民人口僅次於上濱海區,而大湖區和塞倫蓋蒂草原之間沒有天然屏障。
所以塞倫蓋蒂草原就被劃分到大湖區,但是塞倫蓋蒂草原的動物,那可是真正的動物天堂。
前世紀錄片中,上萬頭的角馬過河就是塞倫蓋蒂草原上的景象,那條河流叫做馬拉河,是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兩國之間的河流,每年角馬和其他動物,在肯尼亞地馬賽馬拉和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之間遷徙。
這麼一大塊土地,前世坦桑尼亞都沒有得到有效開發,而是當做國家公園,東非殖民地也不會頭鐵去開發塞倫蓋蒂。
這麼多野生動物確實很難解決,而且東非殖民地早期是一定會野蠻發展的,其他地區的野生動物已經遭了殃。
不如把塞倫蓋蒂草原留下來,也好給東非的野生動物留下一塊淨土,現在東非殖民地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而且還可以向北,向西發展。
所以塞倫蓋蒂雖然面積不小,但是對東非殖民地的影響十分有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