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工農聯動

經濟轉型之下,自然繞不開東非第一大產業,也就是農業,工業化不是拋開農業,而是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

爲此恩斯特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說道:“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生存和一切生產的先決條件。所以在整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們依然要重視農業發展問題,重點在於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尤其是推動農業多元化發展,盡最大努力發揮東非農業的優勢,實現農業和工業之間的聯動發展。”

在此之前,恩斯特是不會說什麼農業和工業聯動發展的,因爲以前東非工業規模都不如手工業規模大,現在終於攢出一些家底,纔有底氣推動農業和工業之間的共同發展。

“什麼是農業多元化?它又和我們東非的農業有何關係?農業多元化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比如主糧方面,我們東非的兩大主糧分別是小麥和水稻,但是我們要知道東非的土地,在玉米,小米,高粱,大豆等糧食作物方面的種植天賦遠大於世界上其他國家。”

當然,後面這些糧食作物很容易在東非高產,但是口感方面很難超越小麥和水稻,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總能找到其適宜人羣,所以東非人的食譜從一開始就是多元化的。

“農業首先解決的是吃的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對農業的第一印象,但是農業如何爲工業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很容易被忽視。”

“就拿紡織業爲例,紡織業的主要原材料,棉花,麻類,生絲等等,都由農業生產活動中而來,而在19世紀,紡織業就是世界第一大工業。”

“英國作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其早期工業化可以說完全是由紡織業推動的,包括美國黑奴貿易,也是棉花種植園對勞動力的需求刺激下發生的。”

“19世紀,農業爲工業提供了絕大部分的生產原材料,第二才能輪到採礦業。”

未來隨着科技進步,還有化工產業,但是化工業依然離不開農業和採礦業,來提供最基礎原料,其本質是對原材料屬性應用的拓展。

在東非,農業和採礦業都比較興旺,但是算不上發達,因爲在生產效率上依然達不到歐美國家水平,當然,這裡面不包括沙俄等東歐國家。

說實話,沙俄這種國家發展農業比東非還要困難,這是氣候上決定的,不管從產量,品類,還是面積上都是如此。

沙俄無非是擁有全世界最大面積的優質黑土耕地,但是除了這項以外,沒有任何優勢,黑土地最肥沃,但是水熱條件太差,一年只能達到一季生產。

而且沙俄有效國土面積比東非少的多,比較有效國土,東非是世界第一,第二是美國,然後是遠東帝國。

東非的耕地主要由幾大高原提供,自然無法和北美連片的大平原相比,僅僅是剛果雨林和沙漠就佔去東非近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但是美國西部也有龐大的落基山脈,一下佔據了美國面積的三分之一,而且美國國土面積也比東非小的多。

當然,東非的農業條件也有自己的劣勢,那就是土地質量,不過土地質量主要看後期治理和改良,二十一世紀很多土地靠的就是化肥和科學的耕作方式,而且再怎麼說東非的土地質量整體上要優於遠東帝國。

等東非拿下莫桑比克,東非還能擁有自己的黑土地,雖然莫桑比克的黑土地面積小了很多,但是也補齊了東非土壤上的一個空白。恩斯特接着說道:“所以你們要看到農業和工業之間的相關性,農業部和工業部應該多交流溝通,簡單點說,原來農業部和外貿部打交道更多,因爲我們主要以最基礎的糧食出口爲主,但是現在工業部參與進來,就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這樣再出口就能獲得更大的價值,同時延長產業鏈。”

“就比如罐頭這種產品,我們東非的水果罐頭產業,在沙俄是非常受歡迎的,同時解決了水果不耐放,不易儲存這個問題,打開了其銷路,而相關工廠又解決了部分國民的就業問題。”

“亦或者是我們的劍麻產業,這些年東非的劍麻產業發展很迅速,但是以前東非的劍麻加工廠效率低下,產能也小,通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現在東非劍麻加工終於擺脫了對外部依賴,像麻繩,麻布等多種工業產品,我們都可以滿足客戶需求。”

恩斯特喋喋不休的說道,主要還是爲了給下屬們開竅,畢竟整天坐在辦公室,是發現不了商機的。

“最後就是畜牧業的問題,畜牧業是東非農業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目前東非農業主要就分爲三大塊,分別是經濟作物種植,糧食作物種植,最後就是畜牧業。

“畜牧業除了解決肉食,乳製品,皮革,等原料問題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爲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所以畜牧業擴充問題依然要繼續。”

蒸汽機這種傻大笨粗的東西,東非很多地方都是用不起的,而且也不好移動,不要說東非就是歐洲也是如此。

現在農業的主力軍依然是人力和畜力,除了工農業生產需求之外,交通物流上也極其依賴畜力。

所以擴大畜牧業規模對當前東非很重要,是提高東非生產力的重要部分之一。

畜牧業和經濟作物種植業,對東非的經濟的貢獻率實際上都比糧食作物種植業要大,當然糧食問題是基礎,吃不飽也沒資格談發展。

東非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糧食種植業滿足國內需求同時還能出口之上,這就涉及到農業在工業化初期的一個重要作用,也就是原始資金積累。

早期東非的軍費,國家建設資金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糧食種植業,而經濟作物種植的培養週期比糧食作物種植要長一些,就比如茶葉,橡膠,咖啡等等都需要東非長達七八年的發展,纔開始產生收益,而規模也是近幾年才達到能和國際競爭水準。

這個道理很簡單,東非開發本土的第一步,自然是解決移民的吃飯問題,所以早期農業必然以糧食作物種植爲主,等解決溫飽問題後,才能把精力放在利潤更高的經濟作物種植和畜牧業發展上。

“總而言之,農業發展才能推動工業發展,農業是東非的優勢產業,東非的工業部門要積極和農業部門對接,把農業優勢進一步傳導爲工業發展的優勢,多部門協作也是大型國家治理的必然選擇和未來趨勢。”恩斯特最後強調道。

第137章 補丁第525章 血清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444章 到家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73章 消化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449章 野心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608章 會面第598章 新年第78章 奧匈帝國第3章 在柏林第10章 各國反應第320章 雙標第536章 間諜第711章 歸國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32章 雙輸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304章 調停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431章 居所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36章 間諜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09章 聖誕節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25章 血清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37章 戰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31章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318章 朱壩鎮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31章 兵城第154章 發“貨”第43章 行政區劃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46章 船隊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46章 許可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494章 假情報第417章 炊事車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19章 繳獲第696章 油井第617章 行動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316章 萊茵盾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82章 抉擇第228章 留學生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
第137章 補丁第525章 血清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444章 到家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73章 消化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449章 野心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608章 會面第598章 新年第78章 奧匈帝國第3章 在柏林第10章 各國反應第320章 雙標第536章 間諜第711章 歸國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32章 雙輸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304章 調停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431章 居所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36章 間諜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09章 聖誕節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25章 血清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37章 戰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31章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318章 朱壩鎮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31章 兵城第154章 發“貨”第43章 行政區劃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46章 船隊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46章 許可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494章 假情報第417章 炊事車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19章 繳獲第696章 油井第617章 行動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316章 萊茵盾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82章 抉擇第228章 留學生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