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

港口建設需要很長時間的籌備,短期內還會影響運營,所以英國人的計劃暫時也行不通,而且他們苦苦建設馬普托港,恩斯特很不厚道的想着最後會不會便宜東非。

同理,英國和葡萄牙也反過來想着東非的港口最終變成自家資產,反正風險都挺大的。

……

1880年伊始。

東非的人口普查工作繼續進行,同時東非大致人口數據也有了底,1879年東非移民及新出生總人口在三千四百七十二萬左右,而黑人數量一千九百六十二萬。

兩者相加,東非的全部人口就在五千四百萬上下,這個數量超過美國,德國等一干國家。

當然,東非黑人一般不算做人口,但是東非黑人對東非建設絕對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點是無法磨滅的。

東非人口(包括黑人)超過五千萬級別,這符合前世人口大國定義,同時也是僅次遠東帝國,大英帝國,沙皇俄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

如果去掉黑人,東非的總人口也超過日本,和奧匈帝國總人口相當,比德國略低,現在東非人口數量足以和世界主要國家形成競爭力。

“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人均壽命是比較短暫的,全世界的人均壽命大約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我們東非雖然積極發揮作用給人口持續減壓減負,但是人均壽命也僅僅達到三十五歲左右標準,基本上是世界平均水準。”衛生大臣貝爾萊德向政府彙報道。

“造成東非人口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主要還是疾病,這一點我們衛生部最有發言權,尤其是東非的移民人口,很多早年間積累了一定的暗傷,等到了東非又會經歷海上的折磨,最後還可能染上瘧疾等疾病,所以短命之人確實很尋常,不過這一點我們和其他國家沒有區別。”

“我們缺乏醫療資源,尤其是醫生,相當匱乏,不過一些統一標準的必備藥物準備比較充分,就比如奎寧,消炎類藥物等。尤其是中醫藥爲東非早期國家建設提供了大力支持,滿足了基層醫護人員和看病需求。”

“東非的人口出生率也創下新高,不過伴隨的也有高夭折率,好消息是東非的氣候穩定,一般生孩子時不會有太大變故,壞消息則是我們缺乏兒童類疫苗等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

這一點貝爾萊德就有些貪心了,世界上絕多數國家都沒有這個條件來爲新生兒提供這種保障,更不用說東非這種極度缺乏醫藥人才的國家。

“東非的人口整體上是年輕的,比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要更優越,尤其是黑人數量,分擔了國家重要工程的大部分損耗,這是保證東非社會穩定和公民健康的一大前提條件。”

“不過黑人數量下降趨勢也放緩,一是我們許多重要工程實施,截留了相當一部分黑人人口,二是外部需求的下降,經過長期經濟危機的洗禮,許多國家的消費水平下降。”

“近幾年黑人人口實際上是減少了四百多萬,要知道我們去年佔領了部分葡萄牙領土,按照正常規律,黑人人口應該增加,但是東非黑人數量總體依然是大大減少,不過這和以前我們直接採用戰爭等方式驅趕和減少黑人相比,效率還是變低了的。”

“現在東非對黑人的需求變大了,尤其是全國性的工程,我們想在短時間內開發全國土地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拿人命往裡面添,這個人命不可能是你或者我,更不可能是東非民衆,所以只能是黑人。”“所以這一批黑人很多都不可能被賣掉,而是直接死在東非的土地上,所以我們也要爲此做好準備,尤其是火化等程序必不可少。”

這也不算是銷燬證據,畢竟東非普通民衆死後也是要火化掉的,這都是衛生部門強制要求的。

“全國農業人口占比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工商業,軍事,交通運輸等人口總和不足五百萬,這說明東非依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

“去年農業稅收佔政府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隨着人口增加,內陸開發,農具改良,生產效率提高,東非農業稅收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在國家財政收入,尤其是外向型經濟中,熱帶經濟作物出口貢獻佔比超過百分之六十,不過相應的,我們也遇到一些問題,一個是物流,一個是儲存,許多經濟作物尤其是果蔬類需要更短的時間,更優良的儲存和保鮮技術。”

“在1879年的國民經濟統計數據中(不包括黑興根財團)全國工業中,重工業佔比達到百分之七十五的份額,尤其是鋼鐵和鐵路貢獻極高,同時帶動了採礦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輕工業發展速度平緩,仍然以傳統手工業小作坊形式爲主。”

東非彷彿也走上了蘇聯的老路,不過當前環境下沒有任何負面效果,重工業佔比只是在東非工業佔比中表現過大,而實際上東非是一個農業國,東非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過程只要還存在,那一切就都在掌控範圍之內。

“所以綜上所述,東非經過長達十五年的發展,國家邁入了新階段,我們已經算是一個正常國家,人口短板已經補齊,但是我們也遇到了新的問題,那就是東非作爲一個落後農業國積極尋求向工業國轉變的問題。”

東非所謂正常國家也就是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這一點東非走了十五年時間,奴隸制雖然依然存在,但是未來二三十年內這個問題一定可以得到解決。

除了東非的各項舉措之外,最主要的是東非黑人不可能活那麼長時間,黑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多,不到三十歲,所以即便現在東非什麼都不做,二十多年後黑人也會自然消亡。

事實證明人的下限是會不斷降低的,當初恩斯特還比較稚嫩,想着把黑人送出東非,死也死在其他國家,現在東非爲了發展的人口紅利需求,算是拋下了大半個遮羞布。

死在東非黑人數量正在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設,幾乎全部依賴人力完成,而醫療等又跟不上,所以黑人死亡率維持在較高水平。

但是邁入世紀之末,恩斯特還想在給東非的黑人加加擔子,尤其是一些惡劣地區工程開發和建設,需要這些黑人用血汗堆積出來。

就比如黑森省等山區的交通等工程,現在利用廉價的黑人來完成,未來就可以省去一大部分時間。

有些工程那就必須靠人工來完成,所以趁着現在東非人力成本最低的時候把大部分基礎設施安排上,未來只需要查缺補漏和日常維護就好了。

第471章 漏洞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284章 連環計第39章 利薩海戰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418章 學徒第647章 準備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08章 歷史課第57章 探險隊第189章 佔領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5章 休整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315章 清倉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539章 鄰居論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494章 假情報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609章 提升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58章 331師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88章 情報戰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711章 歸國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54章 電報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496章 交戰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766章 集結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56章 平衡第672章 危與機第103章 “大殺器”第160章 革新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713章 不畏戰第98章 遊歷第332章 稻種第230章第298章 香蕉園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572章 停火線第345章 援助團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596章 壓迫感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
第471章 漏洞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284章 連環計第39章 利薩海戰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418章 學徒第647章 準備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08章 歷史課第57章 探險隊第189章 佔領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5章 休整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315章 清倉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539章 鄰居論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494章 假情報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609章 提升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58章 331師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88章 情報戰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711章 歸國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54章 電報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496章 交戰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766章 集結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56章 平衡第672章 危與機第103章 “大殺器”第160章 革新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713章 不畏戰第98章 遊歷第332章 稻種第230章第298章 香蕉園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572章 停火線第345章 援助團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596章 壓迫感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