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海軍發展

所以潛艇技術在東非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比較獨立的,而水面艦艇方面的發展則正好相反,東非一直都是追趕的一方。

也就是近些年,東非的造船業框架才初步擺脫對歐洲的依賴,這主要得益於九十年代,東非對船舶製造業的重點投入。

在九十年代,也就是南非戰爭以後,東非獲得西海岸安哥拉地區的一些重要港口,這使得東非兩洋格局徹底形成,與之對應,東非中央政府在西海岸和東海岸同時建設大批船舶製造企業,形成獨立的船舶製造業格局,再加上之前六,七,八十年代,二十多年的積累,東非船舶製造業才能發展的相對成熟。

不過在造船業領域,東非現在也只能算大國,而非強國,引領世界造船業發展的國家還是英國,目前德國造船業發展速度也比較快,並且因爲德國海軍的側重點不同,在軍工造船業領域和英國形成了競爭力。

至於其他,包括東非在內,造船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軍艦方面,但是想達到英,德水平,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卡因馬思:“而今我國海軍只能尋求技術上的突破,不像其他國家,通過大量建造或者引入軍艦,來瘋狂擴充海軍實力,巴加莫約號證明,目前我國海軍軍艦製造,已經徹底擺脫對歐洲技術上的依賴,並且水面艦艇製造技術也處於世界前列。”漢唐尼奧說道。

“其中,包括遠東地區的日本,在九十年代末提出了所謂的六六艦隊計劃,而今這個國家在海軍方面甚至有超過我們東非的趨勢,所以我國海軍的國防壓力空前增加,尤其是太平洋地區的防務,幾乎難以爲繼。”

日本的六六艦隊,即以六艘主力萬噸以上戰列艦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爲核心,使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噸位達到十三萬噸。

再加上輔助艦艇,日本海軍的實力將超過遠東地區其他國家海軍力量的總和。除了十二艘主力戰艦外,六六艦隊計劃還包括十艘輕巡洋艦,三十多艘雷擊艦及魚雷艇和衆多輔助艦艇,整個計劃中新建和外購的軍艦達一百零三艘,合計排水量達十五萬三千噸。

而東非目前主力戰列艦,加上剛剛下水的巴加莫約也不過才四艘,所以在近年來,日本海軍在規模上已經超過東非海軍。

“而且近些年來,海軍艦艇的發展是讓人看不懂的,幾乎每年都在變革,技術更新迭代相當快,使得海軍競賽日益激烈。”

“這種技術更新迭代其實並沒有根本性變化,各國在軍艦技術上不斷加碼,造成比較嚴重的資源浪費,也不知道日本這種窮國是如何完成的。”

不要看東非水面軍事艦船建造速度彷彿比其他國家慢,但是東非在技術上的突破一直在穩定增長狀態,並且隨着每年東非科學技術領域的蓬勃發展,對東非軍工造船業實現了有力推動。

而巴加莫約號之前的三艘戰列艦,看似沒有根本性變化,但是細節上的調動是比較大的,這也爲巴加莫約號誕生積累了豐富經驗。

卡因馬思之所以拿日本海軍舉例,那是因爲日本海軍已經發展到了東非也不得不重視的程度。

在遠東海戰之前,日本海軍和東非的差距是比較大的,現在則已經成爲和東非同一水平,甚至稍微強一點的海軍強國。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東非海軍沒落,而是兩國海軍發展路徑不同,就拿目前日本海軍主力戰列艦來說,基本都是從國外訂購,前四艘從英國引進,後兩艘從德國和法國引入。

而反觀東非的四艘戰列艦都是本國設計建造,而且日本六六艦隊計劃目前還沒有徹底完成。

而東非同樣會在一五計劃期間繼續建造一到兩艘實驗性戰列艦,如果正常情況下,等到1905年,東非主力戰列艦數量應該和日本齊平。

不過,前世因爲沙俄的送菜,導致日本俘虜了大批俄國艦艇,所以1905年以後,日本海軍可能獲得一批新裝備,就比如前世日俄戰爭中原俄國戰列艦“勝利”號被日本海軍俘獲,重新命名爲周防號。

當然,東非再怎麼說也不至於被日本比下去,即便在一五計劃期間,東非的主要精力放在工業建設上,軍隊發展相對緩慢,但放在全世界也是不差的。

光從海軍軍費角度而言,東非海軍軍費依舊處在上升階段,而東非又沒有參與海軍競賽,所以這些經費大多用於軍事裝備技術提升領域。

而日本爲了本國的“六六艦隊計劃”,光是海軍經費就佔到國家發展預算的百分之五十左右,這還沒有算上陸軍的開支。

所以日本比歷史上更加輕兵黷武,而軍費佔比如此之高,對於日本經濟的影響是肉眼可觀的。

當然,日本這種做法符合其特殊國情,因爲當前日本政府的想法就是通過對外侵略擴張,從而彌補財政虧空,並且獲得本國工業發展的資源。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日本擁有一支可以滿足日本侵略需求的大艦隊,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這也是“賭博”,畢竟靠着戰爭來實現自己的野心,不確定性是極大的,任何一場戰爭都有可能打斷日本的國運。

就比如說前世日俄戰爭,有人估算這次戰爭導致日本和俄國的發展都被嚴重拖累,俄國海軍損失了近半,民族自尊心嚴重受挫,沙俄政府最終垮臺,而日本沒有從俄國手中獲得戰爭賠款,戰爭開支十分巨大,至少導致日本經濟近二十年沒有緩過氣來。

當然,日本屬於有得有失,日俄戰爭奠定了其列強地位,而且日本經濟被嚴重拖累,那也要看和誰比,如果是和歐洲國家相比,那日本喪失了發展的一個時代機遇,可日本所處的地理位置是遠東,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在遠東區域內幾乎沒有什麼對手。

當然,這些和目前東非海軍都沒有任何關係,東非海軍的發展路徑比較獨立,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後,徹底轉入本土開發大潮之中。

雖然東非在太平洋有數塊殖民地,但是當前時代的經濟價值都不大,所以暫時不需要強大海軍來維護,就算暫時丟失對東非影響也不大,而東非本土海軍暫時也不需要強大紙面數據保持威懾力。

再者說,軍事領域除了看當前實力以外,還要看軍工潛力,兩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的軍事數據都不算亮眼,可憑藉強大工業潛力,能迅速擴張到讓敵人絕望的程度。

東非目前同樣是這個道理,東非海軍隨時都可以進行大規模擴充,只不過這樣會影響到東非經濟的發展,所以還不如先將本國工業發展起來。

側重點不同,不代表實力上的差距,如果受到外部威脅,依照目前東非工業和人口,隨時可以組織起來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

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713章 不畏戰第850章 移民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695章 納塔爾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300章 掠奪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章 擴大生產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35章 休整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483章 新民族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65章 電燈第925章 造船業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96章 鐵路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640章 工地第1008章 分析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24章 海洋第840章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96章 鐵路第151章 在法國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736章 第九旅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555章 羞辱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49章 王位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780章 追蹤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6章 西北悲歌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38章 換血第953章 新家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215章 交涉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7章 登陸第802章 爭論第243章 70式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37章 颱風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968章 分歧第222章 體面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60章 安排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
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713章 不畏戰第850章 移民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695章 納塔爾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300章 掠奪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章 擴大生產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35章 休整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483章 新民族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65章 電燈第925章 造船業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96章 鐵路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640章 工地第1008章 分析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24章 海洋第840章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96章 鐵路第151章 在法國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736章 第九旅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555章 羞辱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49章 王位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780章 追蹤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6章 西北悲歌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38章 換血第953章 新家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215章 交涉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7章 登陸第802章 爭論第243章 70式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37章 颱風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968章 分歧第222章 體面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60章 安排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