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人才召回

德國,柏林。

格萊林紡織工廠。

格萊林紡織工廠是德國的一家中小型民辦紡織企業,在1875年,經濟危機中時險些破產。

隨後在黑興根銀行的考察中,被評爲優質企業,進而獲得資金注入,得以繼續維持。

在八十年代更是得到飛速發展,成爲柏林的優質紡織企業之一,這裡也是黑興根財團重要的人才實訓基地。

而格萊林紡織工廠能被黑興根財團青睞的重要原因,就是格萊林家族對技術的重視,還有嚴格的企業管理模式。

格萊林家族本身是容克土地貴族轉資產階級貴族,所以工廠也實現了全面的軍事化管理。

因爲軍事化管理的原因,廠房內各項生產程序,井然有序,工人各司其職。

第三車間的技術維護人員威爾斯正在辦公室裡處理文件,大多是一些機械圖紙。

咚咚咚……

敲門聲響起,威爾斯依然埋頭處理文件,沒有細看來人,他下意識認爲是機器又出現了故障。

“威爾斯先生,格萊林先生叫你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好像是有什麼大人物找你。”

威爾斯放下手中的筆,問道:“找我?不是廠長麼?”

“看起來是一個陌生人,不過應該是大人物,格萊林廠長對來人挺恭敬的。”

聽到這裡,威爾斯心裡有了底,所謂的大人物恐怕是東非官方人物了。

威爾斯把桌子上的物品都放置好,拿起書籤夾在還沒完工的草紙裡,然後把鋼筆收好,放進口袋,然後出門向着廠長辦公室方向而去。

格萊林早就已經等待在這裡,他旁邊的沙發上已經坐着一位西裝革履的人。

“威爾斯,你來了,我記得你是東非人對吧?”格萊林笑呵呵的對着威爾斯詢問道。

“是的,格萊林先生。”

“你在這裡工作幾年了?”

“總共是八年時間,我是在1878年下半年到格萊林紡織廠工作的,當時剛剛從學校畢業不久。”

“嗯,這位是你們東非的約翰李德斯先生,也是黑興根銀行柏林米特街道支行的總經理,他今天來主要是安排你到東非工作,具體情況就由他來和你談談。”

約翰李德斯:“威爾斯先生伱好!”

“你好約翰李德斯先生!”威爾斯客氣的說道。

約翰李德斯說道:“之前負責和你聯絡的塞爾瓦先生退休了,所以我來接替他的工作,現在國家需要你們這些年輕人爲國家建設出力,所以我們只能讓你回國了。”對於迴歸祖國,威爾斯早就有心理準備,畢竟這是當初出國協議裡早就寫明瞭的。

威爾斯:“約翰李德斯先生,我想知道國家要我回去是繼續從事相關專業工作麼?”

“是的,目前有三個選項供你選擇,分別是內羅畢,布拉瓦約還有基桑市,這幾個城市前兩個是東非重要的紡織業城市,最後一個則是準備大力發展紡織業的城市。”

“內羅畢和歐洲城市相比,各方面都不差,當然,我說的肯定不是柏林或者慕尼黑,以內羅畢市的人口體量放在德國應該是斯圖加特,杜塞爾多夫這樣的大城市,至於布拉瓦約也不差,但是因爲起步晚的原因,城市上升空間很大,尤其是紡織業是該市重點發展方向。”

“至於基桑市,它的紡織業基礎最薄弱,只有三十多家紡織廠,不過國家準備重點投資基桑市,現在去的話機遇很大,甚至有可能直接成爲管理層的一員,至少不比你在德國的待遇差,且上限更高。”

畢竟威爾斯待在德國也不可能取代格萊林成爲廠長,像威爾斯這種高學歷平民人才,頂多成爲高級打工人,要麼去創業,但是作爲混血創業,且沒有什麼人脈和資金是相當困難的。

去哪都是打工,還不如回東非打工,當然,這只是東非政府方面的想法,對於已經在德國發展不錯且不是太重要的人才,東非也是捨得放手的。

當然,更多的東非留學生肯定是要回國的,畢竟家人都在東非,除非連家都不要了,學習前世那些“潤”人,這種人東非也不敢用啊!

“約翰李德斯先生,回國自然是我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畢竟我也有好幾年沒有見過父母了,就是不知道這一去東非,是不是還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威爾斯問道。

約翰李德斯從桌子上拿出一個檔案袋,交給威爾斯道:“你家的情況早就變了,現在你又多了一個妹妹,都在這裡,想必你父母還沒有來的及發電報到這裡來,不過現在你可以直接回去看看了。”

東非有管理留學生的專門機構,所以對他們家庭情況一清二楚,每年都會記錄在案。

威爾斯打開牛皮紙檔案袋,上面着重記錄着他的個人信息以及家庭情況,威爾斯留學和務工德國的這段時間的經歷都詳細記錄在案。

“你父母身體健康,而且今年還給你添了一個妹妹,算上你一家總共都六口人了,現在他們照顧幾個小傢伙都忙不過來,主要還是擔心你在德國過的怎麼樣,不過這邊也有你的親人,我估計你已經和他們見過面了吧?”

東非是人口“貔貅”,整體上只進不出,普通人想要出國千難萬難,所以很多到東非的移民,只能通過電報和親人聯繫,遠東移民更慘,很多人都是流民或者家裡早就失去聯繫了,只能好好在東非生存,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纔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有小塊田地,可以用來安身立命都屬於“富農”階層,用歐洲標準也就是自耕農。

像東非這種雖然土地多,但是隻有使用權,且服從國家安排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應該算農業工人或者是“農奴”,畢竟東非人也是被戶籍限制在土地上的,包括城市和鄉村都是如此。

“等你選擇職業地點以後,我們是可以對你父母工作進行調整的,所以不用擔心相關的問題,而且這幾個地方的條件都不算差,就是最差的基桑市,等到明年黑森鐵路開通,基桑市也就徹底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你們這一代人可算是趕上好時候了。”約翰李德斯說道。

不過這件事威爾斯也要仔細考慮一下,內羅畢他是聽說過的,因爲在他離開東非的時候,內羅畢就是東非的五大城市之一,而且是東非的紡織業中心。

至於布拉瓦約,還有基桑市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不過按照約翰李德斯的描述,這兩個城市在東非應該也挺重要。

實際上,這三座紡織業城市,都是依託東非棉花種植而形成相關產業的,當然,這三座城市是先上車後補票,先有東非城市建設,後來纔有紡織產業佈局。

東非還有其他的紡織業中心,不過以棉紡織業爲主的城市就是這三座,比如坦噶市和塔波拉市是麻紡織業中心,新漢堡港市是毛紡織業中心,盧薩卡市是絲織品生產中心。

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的紡織業也佔有重要地位,其他城市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佈局。

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81章 國禮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04章 借人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17章 過剩第357章 索加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7章 探險隊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766章 集結第563章 熱心腸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30章 客人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98章 和談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94章 迎接第766章 集結第55章 到東非去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27章 艦隊第163章 年底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60章 安排第154章 發“貨”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61章 威脅第513章 抉擇第351章 過往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735章 廓爾喀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37章 戰爭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472章 備戰第446章 災情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388章 換師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6章 應許之地第474章 討論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斐迪南大公第43章 行政區劃第315章 清倉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24章 幸福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206章 “收破爛”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66章 《東桑條約》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82章 抉擇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23章 誘拐第168章 餐具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64章 一日政治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752章 軟柿子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464章 勸說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609章 提升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447章 趣談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
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81章 國禮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04章 借人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17章 過剩第357章 索加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7章 探險隊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766章 集結第563章 熱心腸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30章 客人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98章 和談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94章 迎接第766章 集結第55章 到東非去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27章 艦隊第163章 年底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60章 安排第154章 發“貨”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61章 威脅第513章 抉擇第351章 過往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735章 廓爾喀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37章 戰爭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472章 備戰第446章 災情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388章 換師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6章 應許之地第474章 討論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斐迪南大公第43章 行政區劃第315章 清倉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24章 幸福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206章 “收破爛”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66章 《東桑條約》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82章 抉擇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23章 誘拐第168章 餐具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64章 一日政治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752章 軟柿子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464章 勸說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609章 提升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447章 趣談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