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教育

奧地利商人的打算是拉着東非的學生到奧地利去當工人,這種反差其實並不奇怪,就像前世很多菲傭擁有大學學歷一樣,加上東非本身推廣了中學層次義務教育,但是本土都消化不掉,很多還要從事農業,所以到奧地利當產業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像東非這種有學歷,有一定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講德語的中學生,只要稍微培養就能成爲優質產業工人,而且價格上肯定比奧地利本土的同層次學歷人才低,性價比高,所以這很合理。

“克拉尼斯市長,我想問一下,你們東非所有城市都和摩加迪沙一樣,實現了對這種城市的義務教育普及麼?”奧地利商人特來爾還是不太相信東非有能力在全國普及中學層次的義務教育制度。

因爲摩加迪沙市再小,也是東非一個行省的省會,所以地位上和一般城市大爲不同,所以有所中學也不奇怪。

摩加迪沙市市區人口才不到一萬人,確實是座小城,所以一所中學就足夠了。

而東非東部十年前左右的第一次嬰兒潮,再過四五年差不多就應該到了這批新生代上中學的年紀,到時候東非的中學生數量還會迎來質的飛躍。

摩加迪沙市倒是不會受影響,因爲東非吞併和開發北方省的時間比東部要晚的多,內陸和南部那些地區更是如此,比摩加迪沙市還要晚上一些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東非全國中學生數量也不少,現在就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大約十二到十七歲年齡段),比一些小國的人口還要多,每年畢業的大約在三十萬左右。

東非吸納中學生主要是幾個方面,一是繼續深造,本土幾所大學招不了多少人,在校本土大學生數量至今沒有破萬,僅有三千多人,走的學校一個年級招生僅百人左右整個學校才數百人,除此外每年還有四千留學生,加在一起也才七千多人。

這個數量並不算少,要知道1871年德國統一時全國高等學歷學生數量才一萬三千多人,到1880年德國的大學生數量也才發展到兩萬多人,東非能攢下這麼多家底已經相當不容易。

這還是沾了東非作爲德意志國家的光,要不然就是想派留學生都沒有門路,像德國,奧地利,瑞典等君主制國家都是東非留學生重要目的地。

像日本每年只能向歐美派出上千留學生,價格還不便宜,而東非有幾個友好關係國家的留學生合作,成本方面就大爲節省,名額也多。

二是軍隊,海軍是大頭,其中海陸軍軍校,即黑興根軍事學院和斐迪南海軍學院佔有一定份額,屬於軍隊系統。

三就是工廠,工廠吸納一部分,但是像摩加迪沙這種沒有什麼工業的地區,所以也沒有相關需求,普通低學歷,甚至不需要學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內羅畢,姆貝亞等工業城市吸納程度就高的多。

克拉尼斯倒是沒有多想,只是針對特來爾的問題說道:“這是自然,東非的義務教育普及力度很大,而且時間也比較早,雖然沒有你們奧匈帝國的發達地區相比,但是比那些落後地區就要強很多了,基本上每座東非城市都普及了中小學義務教育。”

奧匈帝國的義務教育,比東非成熟的無非就是奧地利,捷克等地區,至於匈牙利稍微差一點,其他經濟更落後的區域,普及度就更無法和東非相比了。

“那東非普及中學層次義務教育的城市有多少座?”

“當然是全部,可能一些偏遠地區,亦或者是我們未開發地區,尚未來的及普及義務教育,但是很多稍微有點年份的城市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每座城市建設都會馬上修建學校,所以東非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中學存在。”克拉尼斯也不知道如何同特來爾解釋東非行政市和歐洲城市之間的區別,因爲東非城市和前世遠東帝國一樣,手底下還代管着一大批地域,包括鄉鎮和村落,而歐洲的城市和鄉村之間分的很清,涇渭分明。

正是因爲如此,克拉尼斯也不知道東非有多少城市,不過按照歐洲標準,數量肯定也不下於五十座,畢竟光是省會城市就有二十多個,有些省發展的好,城市數量也會多一些,就比如中央省,城市數量就有六座。

而且東非的行政區劃時常變動,就拿高原省來舉例,高原省包括原來的高原省,乞力馬紮羅省,南大湖省,(舊)霍亨索倫行省,大區時代的草原區。所以如今高原省內就有五座城市做過省會亦或者是大區首府。

不過行政區劃時常變動,也說明東非國家的自我調節能力目前處於健康狀態,畢竟東非是新國家,而且國土經常擴張,原有行政區劃也會跟不上時代發展。

特來爾想問的卻不是這個,而是東非的具體城市數量,他好推算東非有多少中學生數量,但是他下意識忽略東非存在農村中學這個問題。

雖然參觀了摩加迪沙市第一中學,但是摩加迪沙市大小是個省會城市,還是個古城,所以有中學並不讓奧地利人感覺太意外。

但是,克拉尼斯之前所說在全國普及中學層次義務教育,特來爾就不太相信了,哪怕是參觀了摩加迪沙市第一中學之後。

這就是歐洲人的偏見,東非雖然自稱德意志國家,但是這一點並不會影響德國和奧地利等傳統德意志國家對東非的刻板印象,那就是東非就是塊殖民地,即便現在面積大了,無非就是塊大點的殖民地。

畢竟像奧匈帝國這種頂級列強都沒有完全普及小學層次的義務教育,你東非一塊殖民地如何能更進一步在全東非全國推廣中學層次的義務教育。

這一點其實說的也有道理,東非算不算推廣中學層次的義務教育確實有待考證,至少從歐洲標準來說,東非的中學只能算是半成品,東非的中學層次義務教育支出並不比小學層次義務教育多多少,無非就是再準備五年的課本,教師數量翻一倍。

克拉尼斯要是知道特來爾的心理活動,那肯定要好好反駁一下,東非經濟上自然比不過奧匈帝國,但是政治上奧匈帝國未必比東非強到哪去。

就拿義務教育而言,並不完全考慮經濟問題,同時是政績性工程,十分考驗國家政府的資源調配能力,在這方面東非就比國內吵吵嚷嚷的奧匈帝國強的多。

可以設想,如果東非和奧匈帝國同時進行全國性動員,那東非完勝如今的奧匈帝國,不管是效率還是規模,因爲現在兩國人口已經處在同一水準。

而東非又注重標準化,包括電報,鐵路,道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反觀奧匈帝國,光是鐵路軌距就五花八門,各種電報公司也是各自爲戰,也就是東非國土太大,可能會拖累東非這方面的運行機制。

但是反過來說,國土面積又給了東非極大的安全感,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間換取時間,這一點沙俄肯定深有體會,就是兩國搞公路,鐵路建設上比其他國家要困難一些,畢竟工程量更大。

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499章 建交熱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30章 蓄水池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32章 稻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488章 情報戰第803章 威脅第1156章 軟刀子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789章 態度第925章 造船業第1099章 鋼鐵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850章 移民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51章 人口(續)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30章 蓄水池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472章 備戰第417章 炊事車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9章 岸防炮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02章 妥協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672章 危與機第564章 貴人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76章 開始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008章 分析第82章 麪粉廠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89章 佔領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938章 換血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11章 送行第1145章 機遇第379章 黃金葉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30章 客人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732章 雙輸第472章 備戰第1236章 敖德薩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676章 摩托第758章 331師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930章 漢薩省第308章 滲透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
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499章 建交熱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30章 蓄水池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32章 稻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488章 情報戰第803章 威脅第1156章 軟刀子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789章 態度第925章 造船業第1099章 鋼鐵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850章 移民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51章 人口(續)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30章 蓄水池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472章 備戰第417章 炊事車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9章 岸防炮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02章 妥協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672章 危與機第564章 貴人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76章 開始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008章 分析第82章 麪粉廠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89章 佔領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938章 換血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11章 送行第1145章 機遇第379章 黃金葉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30章 客人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732章 雙輸第472章 備戰第1236章 敖德薩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676章 摩托第758章 331師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930章 漢薩省第308章 滲透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