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狗咬狗

第二天。

英國駐喀布爾總督面色鐵青的看着昨天收攏過來的英軍屍體,僞軍數量更多。

“昨天死了多少人?”

“我們的人只死了三百八十五人,傷亡總計是兩千四百零七人,阿富汗政府軍死了二百多,傷亡大概是五百多人。”

“我們的損失怎麼比阿富汗政府軍多那麼多?”總督驚詫道。

要說阿富汗政府軍死多少,他都不心疼,可是大英帝國將士,死這麼多人他就頭疼了,而且阿富汗政府軍竟然傷亡比英軍少?

知道總督的疑惑,同時急於甩乾淨責任的英軍將領急忙說道:“總督閣下,很明顯阿富汗政府軍沒有出工出力,他們作戰時可能是因爲同情那些恐怖分子武裝,亦或者是怕死,所以打仗也不盡心盡力。”

這一點是肯定的,畢竟政府軍現在在阿富汗是人人喊打的僞軍,協助英國人鎮壓阿富汗,當然,這些政府軍士兵也是混口飯吃,沒必要爲了英國的霸業浴血奮戰。

喀布爾總督嘆了口氣道:“這次我們損失了那麼多人,幸好喀布爾沒有丟掉,不然國內恐怕都不好交代!”

死了三百多人,對於英軍來說絕對是一場大敗,要知道前世祖魯戰爭英國人才陣亡一千三百多人,而且接下來各地的阿富汗抵抗組織恐怕都會蠢蠢欲動,傷亡數字還會攀升。

“總督閣下,叛軍和政府內部人員勾結,導致我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多士兵因爲反應過來,而且我們人數上優勢並不明顯,阿富汗政府軍又演戲,只能靠我們自己人和恐怖武裝分子作戰,所以才導致這次傷亡數字過大。”

喀布爾的英軍兵力其實不多,因爲阿富汗並沒有被英國完全征服,中央政府投降了,地方勢力未必和中央政府一條心,大部分選擇觀望。

甚至一些偏遠地區勢力揚言阿富汗中央政府賣國,所以是非法政府,選擇自立門戶,這就導致英軍主力必須分散在各地,來威懾阿富汗反對勢力。

如果英軍主力集中在喀布爾,給木提拉十個膽子也不會選擇喀布爾作爲目標。

英國人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在混亂之後,迅速完成集結,進入戰鬥狀態,纔沒有讓喀布爾陷入敵手,不然駐喀布爾總督麻煩就大了。

實際上現在自己的麻煩已經大了,所以英國駐喀布爾總督開始頭疼善後問題,同時要迎接更大的風暴。

不過英國駐喀布爾總督要是知道另外一個時空的自己被喀布爾起義軍殺死,不知道心裡會不會有些慰籍。

“現在馬上對城內的可疑分子進行排查,同時全城戒嚴三天,不配合者全部抓捕,我不想昨天的事重演。”

雖然昨天戰鬥結束後,英軍就已經對全城排查過一次,但是經歷過刺殺後的駐喀布爾總督還是心有餘悸。

突然好像是想起了什麼,他又說道:“對了,昨天喀布爾市長英勇就義,讓他家族挑選一人補上吧!”

做了替死鬼的喀布爾市長不知道會不會爲駐喀布爾總督還記得他感到欣慰,至少駐喀布爾總督還算厚道,沒有忘記擋槍之情。

“通知各地軍隊,加強防範,不要被阿富汗抵抗組織鑽了空子,還有昨天那羣匪徒的身份確定了麼?”

“已經確認了,他們的頭目叫做木拉提,是以前喀布爾城內的一個宗教頭目,我們佔領喀布爾後他就消失不見了,沒想到加入了恐怖武裝組織。”

“一定要把這個叫木拉提的恐怖分子抓住,我要把他吊死在喀布爾城牆上。”

……

喀布爾的消息瞞不住,畢竟死了那麼多人,還是發生在喀布爾,而且起義這種事,只要有人開了第一槍,那就會有其他人跟進,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果然不出意外,阿富汗南部發生了許多暴動,讓駐阿富汗英軍極其頭疼,而且阿富汗的地形導致英軍很難施展,暴動區域不能及時鎮壓下去,阿富汗瞬間烽火四起,大好形勢直接逆轉。

駐喀布爾總督不得不向國內求援,召集更多兵力,畢竟阿富汗都已經吃到嘴裡了,再吐出來,那也太丟人了,而且也不甘心,英國只能選擇繼續跟進。

唐寧街10號。

本傑明政府也不得不把目光收攏到阿富汗,去年在東非手底下吃了虧,要是阿富汗再按不下去,那還搞什麼殖民。

本傑明本來就是殖民主義推崇者,年中阿富汗和英國簽訂《甘達馬克條約》是他當前任期內最大的政績之一,這還不到兩個月時間,政績就想重新溜走,自然不可能放手。

“阿富汗現在形勢怎麼樣?怎麼會突然急轉直下?”

“首相閣下,阿富汗當前局勢還在控制之中,但是因爲喀布爾大暴動的惡劣影響,許多貓貓狗狗又重新跳了出來,駐喀布爾總督向我們報告說阿富汗地形破碎,加上面積也大,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確保穩定當地。”

“哼,他還有臉說?當時他就應該被叛軍擊斃!”

“首相息怒,他也是沒有辦法,就阿富汗而言,那裡確實不好統治,要不然叛軍也不會得到武器支援。”

“嗯,說到武器支援,叛軍的武器是哪裡來的?”

“我們認爲最大的嫌疑人是俄國,他們距離阿富汗最近,而且之前還是阿富汗的盟友。”

“你確定?那我們之前進入阿富汗的時候俄國人爲什麼不阻止,反而在我們佔領阿富汗後才這麼幹?”

“首相閣下,你忘了,當時俄國人要應對奧斯曼人,自然要討好我們,現在則不一樣了,俄國和奧斯曼帝國僵持住了,雙方很有可能妥協,而且俾斯麥還想從中調和,俄國人說不定已經開始和德國人接觸,打算結束這場戰爭,而有了空閒時間的俄國人自然要找我們的麻煩。”

“這會不會只是你的猜測?”

“我們的人在收繳叛軍武器時發現了一點,那就是阿富汗叛軍的武器來源很豐富,甚至我們的武器都搞到不少,偏偏沒有多少俄國武器,這一點很反常,所以很有可能是俄國人暗中支持阿富汗,但是因爲俄土戰爭還沒有結束的原因不太想得罪我們,所以只能背地耍小花樣。”

本傑明仔細一想,還真有這種可能,俄國人肯定是不爽英國輕鬆佔領阿富汗的,但是因爲自身原因,又不能全力支持阿富汗,所以偷偷摸摸給阿富汗本地人提供支持。

“伱說的可能性很大,既然如此我們不能讓俄國人太悠閒,他們一閒下來就給我們找麻煩,這個時候他們要是真的在阿富汗摻上一腳,說不定我們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那我們怎麼辦?”

“聯繫奧斯曼帝國,破壞掉和談的機會,我們給奧斯曼提供一些幫助,讓他們繼續和俄國消耗,只要把俄國定死在戰爭狀態,他們也就沒有閒心狗拿耗子了。”

本傑明又吩咐道:“至於阿富汗,從印度多召集一些印度人部隊,開普敦陸軍也分散一部分進入阿富汗作戰,絕對不能讓阿富汗出大亂子。”

在英國商談給俄國找麻煩的時候,伊利亞的喀布爾大起義報告也發往了國內,畢竟作爲策劃和指揮者,他的功勞可是很大的,當然,作爲光桿司令,他在阿富汗抵抗組織中其實沒有多少話語權,只能給木提拉提提建議,不過這不影響他給本國報告中誇大自己的作用。

而沙俄政府也很快回復了伊利亞,加大力度,繼續給英國人找麻煩,而且還提供了一批武器支持伊利亞在抵抗組織中的話語權。

英俄兩國在東非的幫助下,提前開啓了狗咬狗的日子,甚至開普敦用來對付東非的一部分軍隊都被調走,短時間內英國是不可能找東非麻煩了。

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06章 後悔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91章 “偷國”第676章 摩托第56章 平衡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82章 渡河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619章 繳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86章 咖啡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444章 到家第99章 岸防炮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6章 應許之地第369章 送別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7章 地圖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47章 登陸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304章 調停第76章 應許之地第228章 留學生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64章 肉類第474章 討論第607章 迂迴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556章 氣吐血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711章 歸國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73章 消化第104章 飲食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704章 底氣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418章 學徒第34章 動員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2章 激戰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732章 雙輸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28章 談論第539章 鄰居論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86章 “三線”計劃
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06章 後悔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91章 “偷國”第676章 摩托第56章 平衡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82章 渡河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619章 繳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86章 咖啡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444章 到家第99章 岸防炮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6章 應許之地第369章 送別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7章 地圖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47章 登陸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304章 調停第76章 應許之地第228章 留學生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64章 肉類第474章 討論第607章 迂迴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556章 氣吐血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711章 歸國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73章 消化第104章 飲食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704章 底氣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418章 學徒第34章 動員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2章 激戰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732章 雙輸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28章 談論第539章 鄰居論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86章 “三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