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

既然確定了地標選擇,東非很快就從歐洲設計師手中徵集到了方案,並且從中挑選最符合父子倆人最順眼的。

“文明燈塔,有零有整一百米,這樣的高度足夠使得印度洋上的絕大多數船隻看到他,同時以和平女神作爲雕像作爲塔尖,下方塔身鐫刻四面獅子雕塑,作爲東非元素,以地球作爲最高點,未來可……”

看了設計圖,反正恩斯特對這個作品很滿意,高度方面沒有什麼寓意,或者說一百米本身就是個不錯的寓意,難度也不大,同時這個時代,百米建築本身就是一種突破。

目前世界最高建築胡夫金字塔才一百多米高,等到明年纔會被德國科隆大教堂所取代。

和平女神像,德意志人肯定很喜歡這個元素,勃蘭登堡門上就是和平女神像。

獅子和地球,這樣東非和世界元素都有了,可以讓文明燈塔更加名副其實。

……

南邊疆省。

東非和開普敦的國境線。

猶如日常一樣劍拔弩張,東非邊防兵漢斯和查理又開啓了巡查之路,防止敵人滲透入東非國土。

“嘿,漢斯,最近英國那邊好像人數減少了,他們這是放鬆警惕了!”

查理並不知道開普敦英軍支援阿富汗戰場的事,這種頂級軍事機密,只有東非的大人物才知道。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秘密,但是東非邊防士兵是沒有渠道獲知的,但是查理還是通過肉眼發現邊境英軍人數減少的事實。

“想那麼多幹什麼?反正我們也沒有接到入侵開普敦的作戰計劃,對面人數減少或者增加對我們來說都不重要。”漢斯有些驕傲的說道。

漢斯說這些話明顯有些凡爾賽,當然,作爲德意志人,而且處在東非國防軍這種多年沒有敗績的軍隊裡,尤其是陸軍方面的自信就越加強烈。

德國陸軍天下第一,那東非陸軍自然是非洲第一,這個時代德意志人整體榮譽是以民族而非國家存在的。

因爲德意志國家數量太多,而德意志民族只有一個,德國陸軍天下第一,東非的德意志人自然有與榮焉。

“你說的也是,不過這些英國佬也是夠煩人的,他們一定是遇到了什麼麻煩,嘿嘿。”查理有些不厚道的笑出聲來。

笑聲順着鐵絲網傳到對面英國人萊塔耳朵裡,他沒好氣的看着對面放肆的德意志人。

作爲英國陸軍,他自然知道開普敦陸軍爲什麼會減少,他的很多戰友都去了阿富汗鎮壓起義。

看到對面萊塔的面色難堪,這讓查理笑的更開心了,實際上大家都是老熟人,如果不是不會英語,說不定查理還會和萊塔聊上幾句。

“哈哈哈……”

比東非邊防士兵笑的更開心的是剛剛達成交易的邊境商人。

“麥克斯先生,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杜金點了點手上的英鎊,對這次交易相當滿意,而麥克斯要追求更高的利潤,所以從東非倒賣物資到開普敦,能賺更多錢也很愉快。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顯然英國商人沒有這個覺悟。

上次東非吞併德蘭士瓦共和國,就要從東非對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邊境貿易開始說起。

吞併奧蘭治自由邦後的英國人自然也從逃到奧蘭治自由邦的原德蘭士瓦共和國布爾人那裡知道這個情報。

加上英國本來就對東非適應經濟制裁,自然而然的禁止本國商人做東非的生意。

但是在開普敦和東非,禁令就像一張白紙,東非和英國商人都選擇性看不見。

尤其是中央鐵路開通後,東非和開普敦的貿易量比幾年前翻了三倍多,東非的商品直接換成英鎊,作爲東非國庫裡的一部分。

英鎊是相當穩定的硬通貨,雖然東英之間不能正常貿易,但是這些英鎊,東非有的是辦法花掉,換成自己想要的物資。

英國本土實際上沒有多少東非需要的資源,反而是英國的殖民地,很多原材料,東非需要進口,當然絕大部分原材料不是東非沒有,而是英國更有性價比。

就比如東非沿海城市從印度進口煤炭,鐵礦和木材等大宗商品,作爲工業發展的原材料,反過來又通過桑給巴爾商人向印度傾銷鋼鐵等工業產品。

東非和印度的貿易額年年增長,英國對東非的制裁沒有起到一點作用,反而讓英國本土企業喪失了不少東非的訂單。

英國限制印度的工業發展,使得印度的經濟依賴於原材料的出口和英國的工業產品。

印度的經濟依賴於原材料出口,所以英國殖民地官員爲了創收必不可免的多出口一些原材料,以前是沒有買家,而東非這個印度洋區域附近東非這個消費能力水平最高的國家出現後,二者自然“郎情妾意”勾搭在一起。

而東非憑藉低廉的商品價格,向印度輸入工業品,這些官僚又轉手賣給印度富人羣體,二者實現了完美閉環。

至於制裁法案,那是英國的制裁法案,和我大印度有什麼關係,印度女皇是維多利亞?那好吧!還是有關係的。

但是當白花花的鈔票流入印度官員的腰包後,他們就心安理得了,至於賣國,那是不存在的,畢竟英鎊上印的可是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皇。

印度殖民地官員是典型的兩頭賺,東非進口印度礦石和資源的大頭流入資金流入他們的口袋,而向印度人販賣東非的工業品,又能從印度人手裡榨乾一筆財富。

而付出的代價無非就是印度人的血汗,而印度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所以這種好事上哪去找?

東非和德國,美國可以說是英國工業發展最大的敵人,前者靠着和英國殖民地貿易發展順風順水,後兩者靠着山寨產品偷英國的背身。

而英國人力成本又比較高昂,島國物價也比較高,其實英國物價並不算太高,但是明顯無法和大陸國家相比。

所以英國工業被後發工業國家超越是一股不可逆的潮流,還不如大力發展金融業,畢竟現在世界的商業渠道在英國手中。

東非之所以可以偷家印度還是吃了位置上的紅利,英國雖然是印度的宗主國,但是這改變不了,英國本土距離印度的距離是東非的兩倍左右,而距離印度最近的工業國家就是東非。

而印度又是英國殖民版圖中最大的一塊經濟實體,所以東非自然不可能對印度市場的存在視而不見,想盡辦法開發印度市場。

在交通優勢和成本優勢的雙層進攻之下,印度和東非的進出口貿易成爲東非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可能超過東非對遠東帝國的貿易量。

第295章 拒絕第183章 到達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52章 過往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451章 人口(續)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15章 狗咬狗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83章 到達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2章 戰場間隙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1章 煤礦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章 各國反應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75章 大逃亡第162章 打魚第389章 易手第220章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51章 坦噶港第556章 氣吐血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696章 油井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37章 補丁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58章 方針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03章 “大殺器”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299章 預判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471章 漏洞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06章 後悔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30章 多多馬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0章 蒙巴薩第255章 五五開第62章 激戰第504章 借人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487章 太特城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53章 借款第581章 “火車頭”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499章 建交熱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704章 底氣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章 穿越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01章 走馬上任
第295章 拒絕第183章 到達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52章 過往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451章 人口(續)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15章 狗咬狗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83章 到達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2章 戰場間隙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1章 煤礦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章 各國反應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75章 大逃亡第162章 打魚第389章 易手第220章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51章 坦噶港第556章 氣吐血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696章 油井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37章 補丁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58章 方針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03章 “大殺器”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299章 預判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471章 漏洞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06章 後悔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30章 多多馬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0章 蒙巴薩第255章 五五開第62章 激戰第504章 借人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487章 太特城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53章 借款第581章 “火車頭”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499章 建交熱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704章 底氣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章 穿越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01章 走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