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

八月。

達累斯薩拉姆。

今天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同往常一樣熱鬧,雖然大多數船隻選擇從蘇伊士運河直接前往遠東,對東非沿岸戰略地位造成嚴重挑戰。

但是蘇伊士運河也縮短了歐洲直達東非沿岸的距離,加上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旗下的船隻紛紛下水,使得東非沿岸航道繼續保持繁榮。

藉助遠東,中東,地中海,中東歐,東非這五個支點,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已經發展成爲世界首屈一指的大航運公司。

糧食,工業原材料,工業品以及移民四大大業務支撐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成爲德意志乃至世界第一大航運公司,擁有獨立大型造船廠四家(包括的裡雅斯特造船廠,漢堡造船廠,威尼斯造船廠,以及剛剛投產的巴加莫約造船廠),旗下遠洋輪船七十三艘,帆船二百五十四艘,單叢噸位上來說就超過絕大多數國家。

雖然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應該拆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屬於德國,一部分屬於奧地利,但是其真正服務對象是東非。

東非民用船隻領域基本爲零,所以黑興根王室企業一家獨大,屬於超前發育的特大型壟斷組織。

世界上絕大多數壟斷企業纔剛剛成型,就比如去年成立的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徹底爆發則是在原歷史1873年經濟危機之後,黑興根財團則因爲獨佔東非,同時壟斷德意志地區對遠東貿易成爲當前最獨特的存在。

其實黑興根財團還有一個前輩,那就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和黑興根財團比較相似,但是黑興根財團更加全面罷了。

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從成立到如今,實際上沒有賺多少錢,有時甚至是虧本的,一方面是不斷投入資金造船和收購船隻,一方面因爲東非的移民需要,經常賠本運營。

但是,毫無疑問的,沒有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就不會有今天的東非王國,甚至東非能在遠東成爲德意志商業領袖也是因爲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

大批德意志商人通過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和遠東政府搭線,德意志資本在遠東北方迅速發展。

畢竟黑興根財團還有一個東非本土要開發,主要精力也是放在東非,而遠東市場遲早會淪陷,那不如自己人來掌握市場。

其中奧地利商人是最積極的,想到這裡恩斯特就來氣,當初要他們去東非投資,一個個扣扣搜搜,北方工業帶就投資了幾個小廠,還主要分佈在蒙巴薩,只有一家中等規模的紡織企業入駐內羅畢,東非幻想的由奧地利帶動北方工業帶計劃基本名存實亡,最後接手的還是黑興根財團自己。

但是對遠東,他們的態度立刻就轉變了,誰都知道遠東是塊好地方,但是奈何奧地利政府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和意願支持本國商人在遠東發展。

所以當東非在遠東站穩腳跟後,許多奧地利商人就匯聚到了黑興根財團左右,當他們需要官方支持的時候,也會首先選擇東非大使館,畢竟自家公使待在日本,連他的的影子都看不到。

德國人也是如此,德國雖然重視遠東,但是其在遠東利益太小了,所以難以同英法美,甚至荷蘭競爭。

在遠東德國人很多都是原德意志北部邦國,力量分散,也就是現在德國統一了,他們纔算成爲一個整體。

這也是黑興根財團在遠東成爲三國商業領袖的原因,淮海經濟區內的外國注入資本也是三國商業羣體共同出資。

黑興根財團實際佔比不足百分之二十,其中遠東政府及其民間羣體佔比百分之四十,剩下的則由奧地利和德國刮分,大約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光奧地利商人就獨佔了百分之三十多,是淮海經濟區最大投資羣體。

洋務運動下,遠東政府也是積極投資官營企業,但是基本集中在長江沿岸和東南沿海地區,北方則在東非王國的逼迫下不得不搞了個“淮海經濟區”。

實際上北方條件最好的是直隸地區,經濟,人口,交通都比淮海經濟區更有優勢,但是王畿重地,現在連英法都不可能擠進去。

……

隨着城市改造竣工,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煥然一新,雖然因爲世界主航道變動,許多商船不再經過達累斯薩拉姆,但是因爲消費慣性,一些印度洋沿岸活動的水手和商人依然會選擇在達累斯薩拉姆消費,甚至會呼朋喚友的到達累斯薩拉姆市消費。

這裡除了優美的環境,最主要的基礎設施最完善,達累斯薩拉姆賭場更是以公平公正的口碑贏得了賭徒的一致叫好,在這裡賭錢可以避免被黑吃黑,同時因爲警察局的負責態度,保證絕大多數贏家的人身安全。

個人需求也能得到極大滿足,日本歌舞廳,洗腳城,比比皆是,至於正不正規就不好說了。

唯一缺憾是這裡不銷售精神違禁品,不過水手可以自行攜帶,只要在對外商業區(原開放區)範圍內,且不向東非人傳播,那就沒有人管。

前世有句話說:“最賺錢的行當,都寫在憲法上。”達累斯薩拉姆一次就沾了兩個最賺錢的行當。

除了以上行當,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理髮行業是印度洋一絕,恩斯特覺醒後,深感歐洲理髮行業的落後,所以專門研發了手動理髮推子,這也是唯二由恩斯特本人註冊的專利(吉利剃鬚刀)。

而東非每天都要對登岸的移民進行清理,消毒等措施,其中就包括對頭髮的打理。

所以東非的理髮師經驗充足,加上先進工具的加持,讓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的理髮行業非常發達。而印度洋上的水手們,每次來東非消費,都會專門到理髮店打理頭髮和鬍鬚。

達累斯薩拉姆的理髮師已經成了印度洋水手公認的世界一流託尼老師,專業程度遠超歐美。

同時,達累斯薩拉姆也是印度洋沿岸的商品之都,這裡匯聚種類齊全的商品,衣食住行樣樣俱全。

法國馬達加斯加殖民地,英國開普敦殖民地,葡萄牙莫桑比克殖民地以及桑給巴爾蘇丹國等周邊區域和國家的人,都會選擇到達累斯薩拉姆市或者蒙巴薩購物。

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餐飲和旅館,酒店服務也是整個印度洋沿岸最頂級和優質的。

彙集東西方的美食,全歐式風格建築,齊全和頂配的居住環境,優雅的服務,吸引着衆多阿拉伯富商和殖民地高官匯聚在這裡。

酒館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受歡迎的場所之一,白酒,黃酒,紅酒,還有東非特色的香蕉啤酒等。達累斯薩拉姆的白酒既有寒帶地區的伏特加,也有東方的汾酒,花雕酒(女兒紅,狀元紅)等,更有白蘭地和威士忌……紅酒主要供應的是奧地利和南德意志品牌,啤酒種類則較少。

酒類齊全,酒館衆多,使得達累斯薩拉姆市成爲印度洋沿岸名副其實的酒水之都。

不過這也加大了東非警察的出警頻率,和東非衛生保障員的工作量,隨地的酒鬼和酒瓶,酒桶也算達累斯薩拉姆的特色。

來達累斯薩拉姆市消費的遊客,素質普遍偏低,隨處可見的垃圾池無人問津,果皮,酒瓶等垃圾就往大街上扔,東非城市公共廁所密度世界第一,但是隨地大小便屢禁不止。

因爲是對外商業區的原因,東非政府也不好強行制止,畢竟都是來爲東非經濟做貢獻的,只要肯花錢,那就是“爺”,所以只能辛苦辛苦衛生保障人員了。

好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沿海,路面都是用大石板筆直平鋪的道路,道路兩邊修築了完善的排水系統,只要一場大雨,污漬和灰塵就會順着排水系統流入大海。

所以街道上不會殘留什麼氣味,空氣清新纔是常態,加上城市綠化做的好,即便遊客素質低,達累斯薩拉姆市依然成爲了印度洋沿岸的花園城市。

除了這些,達累斯薩拉姆市還是印度洋沿岸的通信中心,主要服務對象就是西印度洋的歐洲人,在達累斯薩拉姆市可以藉助電報,更快和更便宜的和歐洲家人取得聯繫。

最離譜的就是莫桑比克殖民地也通過東非的電報系統,同葡萄牙本土聯絡,雖然電報費很貴,但是相較於靠海船通信,還是便宜不少,也更加便捷。

以上諸多優點只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一部分,就比如它還是印度洋沿岸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

以上條件綜合,使得常住人口僅有八萬多的達累斯薩拉姆市成了印度洋沿岸最發達的城市。

而達累斯薩拉姆市成爲印度洋沿岸最發達城市,離不開其地理位置優勢。

就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市最主要競爭對手是蒙巴薩,相較於蒙巴薩,達累斯薩拉姆市對岸就是桑給巴爾蘇丹國,阿拉伯商人都比較富裕,消費能力突出,而東非王國以南的各個歐洲國家殖民地也距離達累斯薩拉姆市最近,他們的消費也集中到達累斯薩拉姆市。

達累斯薩拉姆市可以說是整個撒哈拉以南唯一的世界性商業城市,同時是東非政府的財稅重地。

第207章 換牌第200章 分裂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16章 萊茵盾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680章 緩衝區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32章 雙輸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261章 威脅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58章 密謀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15章 清倉第42章 移民熱潮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438章 倒計時第695章 納塔爾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37章 戰爭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83章 引入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53章 土豆種植第700章 龍騎兵第487章 太特城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488章 情報戰第168章 餐具第658章 方針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676章 摩托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3章 “大殺器”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261章 威脅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2章 激戰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13章 野望第404章 暴富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449章 野心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295章 拒絕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383章 引入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01章 城市化第119章 農忙第633章 “故”人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93章 入關!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504章 借人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487章 太特城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295章 拒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83章 新民族
第207章 換牌第200章 分裂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16章 萊茵盾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680章 緩衝區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32章 雙輸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261章 威脅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58章 密謀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15章 清倉第42章 移民熱潮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438章 倒計時第695章 納塔爾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37章 戰爭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83章 引入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53章 土豆種植第700章 龍騎兵第487章 太特城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488章 情報戰第168章 餐具第658章 方針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676章 摩托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3章 “大殺器”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261章 威脅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2章 激戰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13章 野望第404章 暴富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449章 野心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295章 拒絕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383章 引入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01章 城市化第119章 農忙第633章 “故”人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93章 入關!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504章 借人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487章 太特城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295章 拒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83章 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