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遙遙領先

人工干預自然河流可能會引發一些生態環境破壞,以及改變河流性狀造成不可預估的災難。

這種事確實有真實案例發生,不過恩斯特可不這麼認爲,這就是一個取捨問題,如果通過人工干預獲得的好處大於壞處,那這件事東非政府就必須去做。

在自然條件下,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河流總是彎曲的,但是河流的彎曲程度不會一直持續放大下去,當彎度達到一定程度,河流的流速會變慢,泥沙很容易沉積,那麼自由河曲如果被人爲裁彎取直,河流會產生什麼變化?

因爲河道修直了沒有緩衝,容易發生水災,河道裁彎取直減少了流域面積,也就減少了河水的利用率。本來飲用地上水,利用地上水澆灌的地方,不得不使用地下水,而流域面積的減少,又減少了河水的向下滲透,使土壤涵水降低,會使很多地方缺水,對動植物和人類的生存影響很大。

其次,這也很容易促使水體富營養化現象的發展,河牀的渠道化常伴隨潛水位下降,導致自然環境中溼生植物普遍減少。隨後,沿河一些與河流相關的自然環境也逐漸消失了,如沖積土上的森林演變爲硬木林。天然河曲被人爲取直後,仍然還會逐漸變爲河曲的。

這種二十一世紀的論調恩斯特是很認同的,但是這種問題又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就猶如道家倡導“無爲而治”一樣,普通人認爲很有道理,一些人卻只關注“無爲”二字,你要是真的選擇“無爲”,什麼都不做,那纔是真的又蠢又笨。

關於這些問題,恩斯特的解決方式是順應自然,在整體規律上改造東非,使得東非變得更加宜居。

身在歐洲談生意的恩斯特抽空給東非沿海平原河流改造制定了大體上的幾個方向,並通過電報傳達給康斯坦丁:

“一,河流改造,要在原有河流的基礎上修改,比如裁彎取直我們要做,但是河流整體不能脫離河道原本位置,防止地下水源有過大變動。”

“二,拓寬河道寬度,勢必會侵蝕河流兩岸的植被,在拓寬河道的同時,在河岸兩邊要同時移植新的植被,防止河流對沿岸水土的侵蝕,泥土淤積新河道。”

“三,改造河道過程中,要儘量避免對原河牀的破壞,儘可能減少對河流內魚類等生物的捕殺。”

“四,城市下水道應該避開直接向河流等內陸自然水體排污,而是建設新的管道直接引入大海。”

“五,對於河流裁彎取直後減少的溼地,我們應該在沿線多修中小型水庫,用來調節河水流量,同時有利於保障農業用水。”

“六,儘量不破壞河網,因修建運河和改變河道勢必會阻斷一些溪流同大河之間的聯繫,本着對未來負責的態度,要重新打通,避免雨季雨水無法匯入河道流向大海。”

總共六點,算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指導性意見,爲此康斯坦丁特地打開電話詢問:“恩斯特,你六點建議,是不是有些多慮了!”

康斯坦丁無法理解也很正常,這個時代人的思維大多是這樣,不存在什麼生態和污染的概念。

恩斯特:“父親,這種事只要照我的意思辦就行了,不要求十全十美,能辦個七八成就不錯了,我也只是提提意見,沒有下死規定。”

覺得還是有些空洞,所以恩斯特就開始找例子來說服康斯坦丁。

“當今時代的工業是粗獷發展的,沒有多少人重視環境問題,那是因爲人們沒有意識到環境被破壞的危害,我們歐洲,最典型的就是倫敦。”“倫敦是當前世界工業發展程度最高城市之一,但是工廠排出的黑煙和污水對倫敦環境的破壞是肉眼可見的,黑煙還好說,風一來也就吹到全世界了,可即便這樣,倫敦依然是“霧都”,可見大自然的力量也無法直接淨化倫敦的空氣,這些黑煙被人體吸收,必然是有害的,雖然我拿不出什麼科學論據,但是生活在污染最嚴重區域的工人,他們的壽命和疾病是騙不了人的。”

“其次是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泰晤士河,整個泰晤士河就是一個大號的臭水溝,而倫敦很大一部分生活用水都取自泰晤士河,這種水喝着能好麼?尤其是工業區排污口附近的土地更是寸草不生,連草都活不下去,更別說人了,而且這些含着各種雜質的污水沒有受到任何管理,直接污染沿岸土地,土地恢復是非常困難,甚至難以恢復的。”

“再者說,城市發展必須以人爲本,而目前歐洲的城市,環境遠遠比不上鄉村的,這一點我相信你從黑興根和斯圖加特對比會有很直觀的感受。”

“東非當然不是拒絕工業化,而是可持續的長效發展,我們從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好,未來付出的治理成本和修正成本也就越低。”

現在小萊茵河對東非的地位就和泰晤士對英國的地位是一樣的,沿岸都是兩國的首都,所以恩斯特對小萊茵河的治理也比較上心。

不過治理小萊茵河的方案只適合沿海地區,這裡離大海不遠,東非可以通過工程修築直接連通大海的污水排放溝渠。

這一點在索加市建城時恩斯特就已經實驗過,修建了一套單獨延伸到大海的污水排放管網系統。

第一鎮市的生活污水(第一鎮市基本上不存在工業)目前都是直接排入小萊茵河,恩斯特也打算把第一鎮市的地下水道系統和索加市連網,最後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沿海附近入海。

中央省的城市距離大海近可以這麼幹,像內陸的內羅畢,姆貝亞這些城市,污水照樣是往河湖裡排放,最後通過河流流入大海。

保護生態環境,確實有些超前時代版本,不過恩斯特認爲自己既然有能力,還是應該主動在東非推行的。

這麼做無非就是多付出一些人力和物料成本,而在東非最低廉的就是人力,物料方面有消耗,必然也要有生產,還能進一步提升東非的工業化水平。

小萊茵河等河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航運,灌溉以及供水這三個方面,直接向這些河流排污雖然省事,但是沒有必要。

也就是第一鎮不是工業城市,不然下游那些依靠小萊茵水灌溉農田非要遭受不可逆的污染不可。

現在東非爲保護環境做出的妥協和讓步,等到二十一世紀再回過頭來看,東非人必須感謝恩斯特的長遠目光。

第37章 戰爭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61章 檢閱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704章 底氣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388章 換師第10章 各國反應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594章 矛盾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99章 結款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55章 五五開第574章 服軟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91章 歸途第361章 k001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469章 鯨灣港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1章 部落衝突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03章 “大殺器”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03章 “大殺器”第195章 拜訪第453章 借款第108章 歷史課第210章 小丑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33章 尋找“光明”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03章 撤資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24章 幸福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53章 土豆種植第570章 投降!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章 穿越第240章 大借款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24章 幸福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5章 牛馬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426章 回歐第676章 摩托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56章 鐵路第658章 方針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556章 氣吐血第404章 暴富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2章 戰場間隙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
第37章 戰爭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61章 檢閱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704章 底氣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388章 換師第10章 各國反應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594章 矛盾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99章 結款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55章 五五開第574章 服軟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91章 歸途第361章 k001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469章 鯨灣港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1章 部落衝突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03章 “大殺器”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03章 “大殺器”第195章 拜訪第453章 借款第108章 歷史課第210章 小丑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33章 尋找“光明”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03章 撤資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24章 幸福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53章 土豆種植第570章 投降!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章 穿越第240章 大借款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24章 幸福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5章 牛馬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426章 回歐第676章 摩托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56章 鐵路第658章 方針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556章 氣吐血第404章 暴富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2章 戰場間隙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