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謝三炮

還要彈劾!?

沒完了是吧!?

你以後別叫謝三郎了,叫謝三炮得了……

冷場……

沒人說話,彈吧,不讓你彈也不行啊……

現在誰還敢攔着汜水謝三郎?

看看人家的戰績,上殿之後彈劾兩次。

第一本,高力士的侄子,仗殺!

第二本,楊玄璬被三司會審,還弄出來個“犯罪網絡”……

這特麼多嚇人!?

謝三炮,名不虛傳!

你現在攔着他,不怕汜水謝三郎把你的名字記在小本本上,對景兒的時候也給你一下子?你這身板,扛得住嗎?

現在滿朝文武之中,好多人都在後悔,剛纔還“請斬謝直”來着,謝三郎不會把自己記住吧?早知道人家這種水平的“戰鬥力”,咱招惹他幹啥啊!?不行,雖說剛纔滿朝文武都“請斬謝直”了,也算是“法不責衆”了吧,但是咱不能把自家的安全寄託在人家謝直的大度上啊……下了朝,還是想辦法跟他緩和一下吧,省得他什麼時候就給咱一下子,怕!

當然,更多的人對謝直的第三本彈劾興趣更大……

朝臣也八卦!

看看下一個倒黴蛋是誰……?

謝直卻不管他們這麼多,在金殿上朗聲開口。

“臣,監察御史謝直,彈劾含嘉倉一衆官員,與河南府士曹參軍楊玄璬蛇鼠一窩,藉着爲通濟渠青壯供應糧秣的機會,上下其手、以權謀私!”

含嘉倉的倉令,品級太低,沒資格參加常參朝會,自然不知道有人衝着他開炮。

但是,有人知道啊。

九卿之一,司農寺卿,陳思問。

作爲含嘉倉的直屬管理部門,司農寺的老大,陳思問,聽到謝直把第三炮瞄準了自己管轄的含嘉倉,差點哭出來,我就知道跟通濟渠疏浚工程掛上關係,就沒好事!看看,謝直在金殿上連放三炮,第一炮,打死了到通濟渠搗亂的高內侍,第二炮,打掉了主持通濟渠糧秣供應的河南府士曹參軍,第三炮,直接瞄向了給通濟渠供應糧秣的含嘉倉……

陳思問是要多膩歪有多膩歪,但是作爲含嘉倉的主管領導,又不得不問清楚了。

“謝御史且慢。”

陳思問站了出來,面對謝直。

然後……

陳思問第一次單獨面對謝直,看着他雙眼微眯的盯着自己,真正感受到了一種壓力。

按道理說,謝直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八品御史,他乃是堂堂九卿之一,斷然沒有懼怕的道理,但是,今天謝直的戰績實在是太嚇人了,嚇得陳思問獨自面對謝直的時候,也不免有點心虛……

陳思問頓時後悔了,臥槽,我有病啊,謝三郎彈劾含嘉倉就彈劾含嘉倉唄,即便天子下令徹查,也不過是查問含嘉倉的上上下下而已,跟我有啥關係?就算真有事,司農寺也不過是一個連帶責任,或者乾脆就是個領導責任,這有啥?你說我現在跳出來幹啥?替含嘉倉吸引火力嗎?

但是,後悔之後,陳思問還是跳了出來……

因爲,他有不得不跳出來的理由!

“謝御史彈劾含嘉倉上上下下,可有實證?”

謝直一聽,頓時雙眼如刀,狠狠地盯在陳思問的臉上。

“監察御史風聞奏事,什麼時候必須有實證了才能彈劾!?”

陳思問被問得一臉無語!

這……你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不是,你這是不按照套路出牌啊……

按道理說,監察御史監察百官,掌律天下,但凡聽聞天下不平事,可以直接上書彈劾,自然調查周全。

但是,這不是那些庸庸碌碌的監察御史嗎?

您嘞謝三郎,哪是那樣的人啊!

你就看看今天這兩炮打的……

高內侍勾結匪類,你直接帶了證人河南縣張主薄上金殿。

楊士曹勾結糧商、勾結匪類,你直接以漕幫爲破局點,揪出來一個“犯罪網絡”。

現在,你在金殿上開第三炮……

誰還不想着你已經掌握了實證!?

誰知道你竟然“迴歸傳統”風聞奏事了!?

陳思問無語之後,卻暗自鬆了一口氣,沒有實證纔是最好。

謝直狀告含嘉倉“以權謀私”,這個不可怕,真正讓陳思問鬧心的,確實罪名之前的那一句,“與楊玄璬蛇鼠一窩”,這個纔是最麻煩的!

剛纔人家謝三郎都給楊玄璬定性了,犯罪網絡,現在誰和他牽扯上關係,都有可能是“犯罪網絡”中的一員!如果含嘉倉真要是落在“犯罪網絡”之中,完全有可能會牽扯到他自己,所以,容不得陳思問不上心。

這也是他必須跳出來質問謝直的原因,是不是真的,無所謂,關鍵是謝直知道了多少?沒有實證怎麼都好說,真要有了實證,嘿,那就麻煩上身了……

所以,陳思問跳出來,與其說是“質問”,不如說是“試探”。

現在聽了謝直“風聞奏事”,踏實了。

不過,在官場沉浮多年的九卿之一,自然明白朝堂爭鬥“輸人不輸陣”的道理,最起碼,氣勢不能輸。

“沒有實證!?”

陳思問冷哼一聲。

“沒有實證,謝御史你就敢彈劾含嘉倉,還一口氣彈劾了含嘉倉的上上下下!?

你就不怕因爲你的彈劾,讓所有含嘉倉的官員都停職待參嗎?

別的我不多說,只說含嘉倉還肩負着爲朝廷官員發放俸祿的重責,如果含嘉倉無人管理,那麼咱們這滿朝文武吃什麼喝什麼?”

陳思問那是相當的陰險啊,他知道今天謝直上殿,一連兩炮、炮炮建功,頗有點氣勢大成的意思,以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和謝直正面對抗,結果還真不好說……所以,他特意把含嘉倉給官員發工資的職責點了出來,以此來拉動其他官員跟自己站在同一立場上對抗謝直,言下之意,謝直你可別折騰了,要是沒有實證,就先別動含嘉倉了,要不然的話,把他們都控制起來審查,誰給大家發工資啊?

要不說人家是九卿之一,宦海浮沉多年,朝爭的經驗那是相當地豐富啊,三言兩語,就不知道給自己拉攏了多少同盟軍,一下子把謝直頂到了大部分朝堂官員的對立面上。

謝直畢竟當官時間太短,自然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不過,人家又人家的招數……

謝直衝着陳思問嘿嘿一笑。

“誰說我沒有實證的!?”

陳思問:“……”

可憐他五十多歲的朝堂九卿之一,因爲這句話,差點閃了腰……

這一下子,李老三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有話說話,沒事給人家挖什麼坑啊……

結果,還沒等李老三出言訓斥呢,人家謝三郎直接放了大招。

“啓稟陛下,三天前,謝某受命打壓洛陽糧價,洛陽糧價應聲而落,只有林家和周家兩家糧商還在堅持出糧,固然有兩家糧商關係密切、一心想要營救糧商總會的緣故,也有兩家糧商佔據洛陽城大半糧食份額的事實,才讓他們膽敢以區區兩家糧商的實力,就敢對抗朝廷的政令。

當時,謝某聯繫洛陽城中大車幫,準備組織人馬前往汜水縣運糧,準備以商戰方式將洛陽城的糧價打壓下來。

不過,在正式開戰之前,謝某自然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所以,謝某就安排了人員對整個洛陽城的糧食市場進行了調查,同時也派人對林家、周家兩家糧商進行了調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林、周兩家糧商,不但佔據了洛陽城超過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還包攬了洛陽城超過七成的民間糧食儲備!

微臣當時就有一個疑問,這麼多的糧食,他們是哪裡來的?

正巧,當天河南縣羅縣令找到了微臣,給微臣解了惑。

其實,羅縣令也不知道他們這些糧食是怎麼來的,不過那天羅縣令找到了微臣,給微臣提供了一條線索。

有民間義士曹水生,與三天前暗中向羅縣令通傳消息,漕幫殘餘勢力正在通濟渠暗中串聯,約定三天之後鬧糧鬧事。

羅縣令經過多方查證,確定他們篤定三天後通濟渠將會斷糧!

這就有意思了。

通濟渠耗用的糧食,分爲兩個部分,其一,就是以前提到的,由河南縣出錢,河南府出面,到洛陽城中去購買,具體經手人,就是楊玄璬,這部分糧食,主要供應給河南縣僱傭來的民壯,簡而言之,這部分糧食,是洛陽城市場上的糧食,可能會受到糧價的影響。

但是,另外一部分,一直是由含嘉倉提供給通濟渠,根本沒有進入市場流通環節,根本不會受到糧價的影響,那麼,漕幫賊人,又如何能夠確定三天後斷糧呢!?

羅縣令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他也沒有驚動當時在通濟渠主管糧秣的楊玄璬,因爲無論是民間的糧食,還是含嘉倉提供過來的糧食,都需要經過他的手。

羅縣令怕楊玄璬也牽扯到其中,故而沒有走漏消息。

幸而微臣曾經做過一人河南縣尉,頗得羅縣令的信重,再加上微臣受命打壓糧價,羅縣令就把這個消息通知了微臣。

微臣得信之後,大膽猜測,含嘉倉也出現了問題。

但是,由於含嘉倉的責權極重,就像陳司農剛纔所言,含嘉倉肩負官員俸祿的發放,在沒有真憑實據之前,實在不得輕動。

所以,微臣就暗中派人,探查含嘉倉向通濟渠的糧食運輸情況。

可巧,因爲微臣在河南縣尉任上破獲了漕幫賴三謀反一案,含嘉倉向通濟渠運輸糧食的任務,便從漕幫獨攬,變成了腳幫和大車幫分擔。

有民間義士,大車幫田大壯竭盡全力探查,一來將大車幫運輸糧食的名冊集中,二來通過大車幫原來在腳幫的成員,向腳幫現在的成員多方詢問查證,也計算出一個多月以來全部運輸的糧食數量。

然後,將兩者相加,與通濟渠糧食的賬冊對比,發現了其中的差額,而且差額十分巨大!

這麼大的差額,絕對不是行事不謹可以搪塞的!

通濟渠這邊,楊玄璬負責,咱們已經知道他就是犯罪網絡之中的一員,出現了巨大差額,必然是有意爲之。

而含嘉倉那邊,出庫、入賬、監督、管理、運輸找人、支付等等,不知道有多少人蔘與其中,但是,他們就沒有一人發現其中的差額?

微臣不信!

所以,微臣彈劾含嘉倉上上下下!”

一番話出口,滿朝文武驚得眼角直抽抽!

出大事了!

他們雖然聽不懂什麼“市場份額”之類的詞彙,但是他們都聽得明白過程。

謝直所得繁瑣,但是,正是這種繁瑣,將事情的全貌描繪得纖毫畢現!

大體的過程:

人家謝直受命打壓糧價,就懷疑洛陽城中大量糧食的來路不正,這是懷疑的肇始。

羅縣令得到鬧糧的消息之後,不明白爲什麼含嘉倉提供給“國家工程”的糧食也會出問題,就私下聯繫謝直,這正好給謝直解惑。

謝直膽兒也是大,沒有通過任何人,直接就派人探查,從運輸糧食的數量爲切入點,一下子掌握了糧食的大體數量,然後再跟通濟渠那邊的賬冊一對比,發現了巨大的糧食差額。

這份糧食差額,不但關聯着通濟渠那邊的經手人,還關聯着含嘉倉這邊上上下下的經手人。

已知楊玄璬乃是犯罪網絡中的一環,那麼,含嘉倉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答案不言而喻!

含嘉倉上上下下,沒好人!

甚至,他們本身也是“犯罪網絡”中的一環!

謝三郎這個推理過程,絕對一點問題都沒有!

含嘉倉,完了!

陳思問聽了謝直的這些話,後悔得直想抽自己大嘴巴,行事不密啊,行事不密!以前不是還好好的,怎麼就到了謝直面前,全都稀碎了!?

其實,不僅僅他有這個疑問,滿朝文武也在想這個問題。

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麼含嘉倉上上下下早就爛透了,爲什麼以前根本沒有人發現呢?

該怎麼說就怎麼說,朝堂之上,都是聰明人,滿朝文武在思索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有了答案——

因爲,謝直!

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393章 且慢第38章 科舉考試的程序問題第447章 誰要殺我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491章 糟心第267章 三管齊下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144章 三告第593章 上牆!第629章 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341章 審別人第67章 戴捕頭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687章 十八年前的第三刀!第138章 口供!口供!第133章 合謀第423章 沒有私仇第359章 少女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582章 聰明人楊國忠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436章 抵達長安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583章 問案第144章 三告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157章 你是這樣的李昂第393章 且慢第264章 監斬第489章 就是這麼不講理第420章 請斬安祿山第132章 楊九姐真正的身份第202章 你來啊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279章 狠辣第652章 火!力大無窮第571章 果然蹊蹺!魏六之死!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33章 所託非人第423章 沒有私仇第692章 吾之家國,由君再造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468章 李老三也是個要臉兒的人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533章 用計第491章 糟心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1章 王昌齡來了第264章 監斬第251章 重點,西邊第481章 白麪謝三郎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187章 放榜第235章 三把火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280章 謝閻羅第6章 共謀竊盜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193章 真接地氣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197章 身言書判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206章 瑾姑娘第143章 二告第347章 你兒子第379章 史思明論安祿山第307章 楊玄璬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220章 減、贖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485章 火藥!淮南!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469章 足夠了第424章 臨都驛第690章 馬嵬坡之變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537章 果然!疑兵之計!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427章 見過謝御史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132章 楊九姐真正的身份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130章 楊家爲什麼要拉攏孫縣尉第8章 《謝公狀告楊龜壽貼》第394章 主導權
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393章 且慢第38章 科舉考試的程序問題第447章 誰要殺我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491章 糟心第267章 三管齊下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144章 三告第593章 上牆!第629章 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341章 審別人第67章 戴捕頭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687章 十八年前的第三刀!第138章 口供!口供!第133章 合謀第423章 沒有私仇第359章 少女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582章 聰明人楊國忠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436章 抵達長安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583章 問案第144章 三告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157章 你是這樣的李昂第393章 且慢第264章 監斬第489章 就是這麼不講理第420章 請斬安祿山第132章 楊九姐真正的身份第202章 你來啊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279章 狠辣第652章 火!力大無窮第571章 果然蹊蹺!魏六之死!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33章 所託非人第423章 沒有私仇第692章 吾之家國,由君再造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468章 李老三也是個要臉兒的人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533章 用計第491章 糟心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1章 王昌齡來了第264章 監斬第251章 重點,西邊第481章 白麪謝三郎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187章 放榜第235章 三把火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280章 謝閻羅第6章 共謀竊盜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193章 真接地氣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197章 身言書判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206章 瑾姑娘第143章 二告第347章 你兒子第379章 史思明論安祿山第307章 楊玄璬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220章 減、贖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485章 火藥!淮南!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469章 足夠了第424章 臨都驛第690章 馬嵬坡之變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537章 果然!疑兵之計!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427章 見過謝御史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132章 楊九姐真正的身份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130章 楊家爲什麼要拉攏孫縣尉第8章 《謝公狀告楊龜壽貼》第394章 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