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

謝直打馬回城,經過一番波折,仰仗着自家監察御史的身份,終於在宵禁了的洛陽城中,站到了李尚隱的面前。

李尚隱坐在自家書房之中,看着一臉倔強的謝直,都有點驚了。

在他的印象中,汜水謝三郎雖然年歲不大,但是行事極穩,近在眼前的好處可以說不要就不要,轉身就韜光養晦、不畏人言,這是啥?這是人家心裡頭明白,懂得節奏二字的重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並且能夠無視外界的誘惑,一心一意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堅持下去。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明白人,大晚上的,竟然冒着被彈劾的風險,突破宵禁走到了自己的家中。

這是有多大的事情,急成這樣?就不能等明天再說嗎!?

謝直見到李尚隱,先是一躬到地。

“驚擾大夫了,萬望贖罪!”

李尚隱現在哪有心思跟他說這些,即便是剛剛讓他從被窩裡面薅出來,現在也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啊。

“三郎,到底是何事,讓你夜訪老夫?”

謝直假客氣了一句之後,也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心中的想法。

“聽聞有幽州一偏將,犯了事兒,被送到了洛陽聽審?不知道這個犯官的卷宗可曾到了御史臺?”

李尚隱一聽,抄起書桌上的水杯,就想砸謝直臉上!有病吧你!?大晚上的,違反宵禁,跑我家裡面,就爲了問一句這個!?我特麼執掌御史臺,手底下各級御史二十多個,要是每一個都因爲這種事情跑到我家裡來問,我他麼還睡覺不睡覺了!?

也就是人家身爲御史臺的老大,乃是當之無愧的朝堂大佬,深諳喜怒不行於色的城府,這才勉強忍住了,沒直接對謝直動粗。

不過水杯也端起來了,那就喝一口吧,正好能掩飾自家剛剛的暴怒。

結果這一口茶水,倒是把李尚隱的火氣壓下去了。

三郎茶。

不同於大唐流行的茶團,不用碾碎、沖泡、打沫等等繁瑣的程序,只需一小撮炒制好的散茶,用清水沖泡,立時可飲,初時略有草木苦澀,回味卻是甘甜,正如人生在世一樣,先苦後甜,方得始終。

這正是汜水謝三郎獨創之後,通過儒家連鎖待客,漸漸風靡洛陽的三郎茶。

李尚隱手上的茶葉,據說是謝三郎親手所制,是他初至御史臺的時候,拜訪上官的伴手禮。

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伴手禮。

重了,不適合,彷彿有求於人。

輕了,也不行,看不出你對送禮之人的看重。

尤其是第一回拜會上官的時候,輕重之間拿捏到位,纔是能耐。

謝直這份三郎茶,就是功力深厚的表現。

說重吧,不過是半斤左右的散茶,放到普通農戶的手上,根本不值錢,就算是加上運輸的費用,也絕對貴不到哪去。

說輕吧,這卻是洛陽城中風靡一時的東西,除了儒家連鎖,你想喝都喝不到,就算你到儒家去買,人家嘿嘿一笑,數量有限,對不住您嘞,不賣!更不用說這個謝三郎這個創始人親自出手製作的,更加顯得彌足珍貴,甚至李尚隱都聽說過一些傳聞,謝三郎親手製作的三郎茶,本就不多,除了快馬送回汜水老家,向祖父祖母盡孝心之外,就算是他身邊的親二叔,手上也就是一斤左右,其餘親朋故舊就更不用提了,據說嚴挺之這樣的,僅僅獲贈了半斤而已。

人家嚴挺之是什麼人物?

論公,堂堂尚書省右丞,眼看着已經擠到了政事堂的門口,只要天子下旨,給他掛上一個“同中樞門下平章事”,就是一個大唐宰相,真要是說起來,比李尚隱這個御史臺老大的位置還要高上半格。

論私,嚴挺之是王昌齡的座師,而王昌齡又是謝三郎的啓蒙老師,謝直在人家面前,一直是執子侄禮的。

就這關係這背景,嚴挺之手上纔有半斤!

巧了。

這個數量,跟李尚隱手上的數量一模一樣!

人家都把你當做跟他師爺一個輩分的人物了,你還有啥不樂意的?

說實話,當時李尚隱心中還有一絲竊喜來着。

爲啥?

要說起來,也是一件趣事。

因爲師承的關係,汜水謝三郎身上就打着嚴挺之一系的烙印,而嚴挺之又是誰?那是大唐首相張九齡的左膀右臂,據說謝三郎的那一份鹽法改革的策論,就是通過嚴挺之遞到張九齡面前的。

爲什麼說這是趣事呢?

就應在這一份策論身上了。

張九齡一見這份策論,頓時驚爲天人,一心要把這份鹽法在大唐推行,好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

結果,因爲推行之後的定價問題,謝直竟然跟張九齡鬧翻了!

最有意思的部分來了……

張九齡不愧是大唐首相,對於謝三郎的突然翻車,表現的非常大度,該怎麼準備推動鹽法改革就怎麼準備,對於謝直,一句重話都沒有,反倒是對天子、對朝臣,一力強調謝直對鹽法改革的重要性。

謝直呢?自那以後,連張九齡家的大門都不登,甚至連點茶葉都不給……

這是啥?

年屆知天命的李尚隱,一眼都看出來了,這是小孩子鬧脾氣,然後大人寵溺呢……

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個小玩笑而已,他身邊的那些高官權貴,也都抱着看熱鬧的心態,在看待謝三郎和張九齡之間的這點事。

爲啥這叫趣事呢?

有趣,無傷大雅,老友聚會之間的一樁笑談,甚至當事人過後都能哈哈一笑的小事。

這就是了。

當李尚隱收到謝三郎送來的三郎茶,而且知道張九齡手上沒有,就自然有一絲竊喜了,你是大唐左相又能如何,想和三郎茶,還不得去嚴挺之家裡打秋風?我呢,嘿嘿,人家謝三郎就直接送過來了……

回想起這些,李尚隱的怒氣也消散得差不多了。

爲啥?

他知道謝直不是那種不知進退之人,能讓他超出常規地跑到家裡來問的事情,必然很是重要!

況且,從謝直和張九齡這段趣事上面來看,這孩子真拿你當長輩,纔會向你發脾氣呢,要不然,楊玄璬一家,就是前車之鑑。

既然謝三郎能夠不避忌諱地親自夜訪,說明這孩子那我沒當外人哈……

一想到能讓聲名鵲起的謝三郎不拿自己當外人,李尚隱還能有啥氣兒,孩子還小,不懂事,咱不能跟他生氣,要不然的話,豈不是讓張九齡給比下去了?

“案子?

幽州犯官……偏將……今天……

哦,想起來了,是不是一個名叫安祿山的?”

問了這句話之後,李尚隱突然做恍然大悟狀,明白了!

他明白啥了?

李尚隱想起來一件舊事。

也不是很舊,就在前幾天,謝直韜光隱晦,直接到御史臺來請假,給他晃得不善,當時李老大夫還想抓緊把第三個任務給安排了,好讓謝直去當巡城御史呢,結果謝直這麼一請假,他的安排全落空了!

就在李尚隱生悶氣的時候,盧奕上門了。

盧奕官居御史中丞,聽着好像是御史臺的二把手,其實不是,人家是東都洛陽的御史臺留守,等於一個分公司的經理,跟總公司的副總不是一回事,人家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也是響噹噹的一把手,這也就是天子李老三這兩年駐蹕洛陽城,才顯不出來人家盧奕,怎麼說李尚隱也是御史大夫,這是總公司的經理,跟着大唐董事長來了洛陽城,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不管如何控制,都會或多或少地侵佔了盧奕這個分公司經理的權力。

不過,盧奕倒是一直很配合。

李尚隱也對盧中丞很是尊重,所以一見是他上門,自然起身相迎。

兩人落座之後,一打聽,原來盧奕是爲了謝三郎而來,說了什麼韜光養晦之類的言語,勸李尚隱不要動氣。

李尚隱身爲朝堂之上有數的大佬之一,自然對官場上的這些套路熟悉得很,盧奕只是提了一個話頭,他頓時就明白了。

不過,讓李尚隱特別奇怪的是,爲啥是盧奕來替謝直說這句話。

後來一打聽,他才知道,盧中丞和謝家竟然還有親,謝直的胞親大姐,就嫁給了盧奕的族侄。

這麼一說就明白了,以前光知道汜水謝三郎的本後是張九齡一系人馬,卻沒有想到,他竟然和五姓七家還能扯上關係。

今天,謝直這火燒火燎地跑過來問安祿山,李尚隱還真誤會了。

爲啥?

他把“幽州”這兩個字給想歪了。

要知道所謂五姓七家,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之外,就是盧氏了,這個盧氏,就是盧奕的盧氏,也是謝直大姐嫁了過去的盧氏。

盧氏,郡望何在?

范陽!

范陽恰巧就是幽州的首府!

也就是說,范陽盧氏,就是在幽州節鎮所在地繁衍生息。

現在再結合上謝直這火急火燎的樣子,也容不得李尚隱多想。

“怎麼?

這安祿山和你有關係不成?

你怎麼着急夜訪老夫,難道是要讓老夫網開一面?”

說到這,李尚隱越發肯定了自己的猜測,然後就有點不樂意了,看你謝三郎以前行事,不管恩怨情仇,都是在大唐律法的約束之下,即便爲了張氏兄弟謀求生路,行事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在律法框架之內,怎麼一提到這個安祿山,你就要徇私枉法嗎?也枉我本以爲你鐵面無私,還想讓你做巡城御史呢!

不過李尚隱終究是愛才之人,實在不忍心看到一個大唐司法界的新星,就因爲這點子小事,落下一個以私情壞國法的名聲。

“三郎,我不管你和那安祿山有什麼關係,也不管是誰找到了你的頭上,他率領三萬大軍出塞,大敗而回,乃是不爭的事實。

這種罪責,罪不容誅!

你如果要是想要爲他說情,還請免開尊口!

另外,老夫以私人的身份多勸你一句,五姓七家固然在我大唐聲名卓著,但是也是枝繁葉茂得令人難以想象,你和盧中丞有親,我知道,如果能借助他范陽盧氏的些許助力,也是好事,但是你得守住自家的本心,不管如何,行事都不能超出我大唐律法,即便是盧中丞親自找到你的頭上,你也得好好想想,千萬不要因爲私情壞了國法!”

謝直一聽都懵了,這都哪跟哪啊!?

“不是,老大夫,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我詢問安祿山的案子,是想參與到審理之中……”

李尚隱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救他?”

謝直一卜楞腦袋,“我救他!?我瘋了!?我弄死他!”

李尚隱:“……”得,徹底弄錯了,滿擰!

“你跟他有仇……”

李尚隱說到一半,也就說不下去了,一來打聽他人隱私,非是君子所爲,跟他平日做派不相符,二來,如果真的是有仇的話,倒是好辦了,這倒不是人家御史臺老大雙重標準,什麼救人不行、殺人就可以,而是在李尚隱這種長期浸淫在大唐律法之中的官員來說,一眼就能看出來安祿山一案的最終結果——

他必死無疑!

既然是這樣的話,讓謝直參與到審理之中,也沒有什麼,只要他在不違背大唐律法的情況下做事,那他李尚隱就沒有阻攔人家的理由,更何況如果三郎和那安祿山有仇,讓他參與進取,不過是一個順水人情而已,還真沒什麼。

到了這個時候,李尚隱纔算弄明白人家謝三郎爲啥火燒火燎地跑過來,他是怕安祿山的案子落到了別人的手上,讓他不能親自出手處置仇人!

這麼一看,這個仇,還真不小哈……

不過……

李尚隱一臉無奈,衝着謝直吹鬍子瞪眼的。

“讓你小子跟我玩什麼韜光養晦,沒事還請假!

誰知道你還能有這麼一檔子事兒出來!?

早知道這樣,你老老實實在御史臺多好?

這個案子一來,我安排給你,正好讓你完成第三個御史臺的臨時任務,既能成就資深歷史,又能手刃仇人,多好?

現在弄成這個樣子,還不是你自己弄得!?”

謝直一聽,得,怪不得人家是領導,這甩鍋的本事,簡直了。

“老大夫,您是說……?”

“這個案子,已經分配出去了……”

“給誰了?”

“杜九郎!”

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585章 強橫第120章 上路吧,楊七!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292章 彼之毒藥、吾之蜜糖第438章 小猴子,走一趟吧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255章 誰是保護傘?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144章 三告第392章 還不歸位,更待何時第490章 人命錢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547章 還有人!?第689章 你跑啥!?第379章 史思明論安祿山第126章 意外頻頻(加更!第四更!求訂閱!)第266章 二少爺出事了第177章 交卷第659章 土!心狠第540章 天下武備第11章 當官去第690章 馬嵬坡之變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64章 大唐特色的審訊第2章唐律疏議第501章 我有個提議……第278章 不過三十貫而已第185章 糊名第652章 火!力大無窮第397章 避嫌第691章 謝三郎,到了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664章 土!填平地道第307章 楊玄璬第383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49章 縣試開考第226章 諾第121章 下油鍋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341章 審別人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388章 新手任務第154章 敲打第694章 錯失良機第397章 避嫌第69章 再次勘驗第501章 我有個提議……第622章 要反?第75章 或有可能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640章 當浮一大白第81章 二哥第95章 楊銛說跋扈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352章 人情得還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206章 瑾姑娘第490章 人命錢第672章 鐵口直斷,道士玄文第455章 安祿山……被放了……第678章 金!破營!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87章 李旭上門第244章 靠水難生之善惡終有報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150章 三十七,真好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418章 轟走史思明第284章 障車第238章 靠水難生(三)(三更補作業)第62章 李兄且慢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417章 杖責八十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631章 胡人!塞外胡人!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205章 分錢都分不痛快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637章 我要面聖!第241章 靠水難生之漕幫早死了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586章 王繇、王準、王銲第509章 下一步第390章 三法司之分工第159章 楊家和李昂的關係如何?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56章 真相大白
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585章 強橫第120章 上路吧,楊七!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292章 彼之毒藥、吾之蜜糖第438章 小猴子,走一趟吧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255章 誰是保護傘?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144章 三告第392章 還不歸位,更待何時第490章 人命錢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547章 還有人!?第689章 你跑啥!?第379章 史思明論安祿山第126章 意外頻頻(加更!第四更!求訂閱!)第266章 二少爺出事了第177章 交卷第659章 土!心狠第540章 天下武備第11章 當官去第690章 馬嵬坡之變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64章 大唐特色的審訊第2章唐律疏議第501章 我有個提議……第278章 不過三十貫而已第185章 糊名第652章 火!力大無窮第397章 避嫌第691章 謝三郎,到了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664章 土!填平地道第307章 楊玄璬第383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49章 縣試開考第226章 諾第121章 下油鍋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341章 審別人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388章 新手任務第154章 敲打第694章 錯失良機第397章 避嫌第69章 再次勘驗第501章 我有個提議……第622章 要反?第75章 或有可能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640章 當浮一大白第81章 二哥第95章 楊銛說跋扈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352章 人情得還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206章 瑾姑娘第490章 人命錢第672章 鐵口直斷,道士玄文第455章 安祿山……被放了……第678章 金!破營!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87章 李旭上門第244章 靠水難生之善惡終有報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150章 三十七,真好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418章 轟走史思明第284章 障車第238章 靠水難生(三)(三更補作業)第62章 李兄且慢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417章 杖責八十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631章 胡人!塞外胡人!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205章 分錢都分不痛快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637章 我要面聖!第241章 靠水難生之漕幫早死了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586章 王繇、王準、王銲第509章 下一步第390章 三法司之分工第159章 楊家和李昂的關係如何?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56章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