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李老三也是個要臉兒的人

洛陽宮城,偏殿之中,一股難言的尷尬油然而生,並且迅速瀰漫在一衆朝廷大佬的心中。

因爲……

天子,沉默了。

有的人,對待不同事件的態度,沉默往往比暴怒更爲可怕。

李老三就是如此。

別看他今天自從進入偏殿就沒個好氣,張嘴閉嘴地懟首相張九齡,一衆朝廷大佬也根本不當回事,當天子富有四海,對臣工在起碼尊重的前提下,說上幾句風涼話,哪有算得了什麼,誰讓張九齡死乞白賴攔着人家回家了呢?

你僅僅是張九齡,就算是朝堂之上的其他大佬,面對這樣的李老三,就跟哄孩子一眼,你鬧任你鬧,我說不行就不行……這都快成小朝會的日常的了,誰也不當回事……

但是,李老三這麼一沉默,事情就大條了。

張九齡心裡頓時“咯噔”一聲。

他宦海浮沉多年,又擔任了大唐首相好幾年,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到天子,算是對李老三知之甚深了。

李老三這個人,作爲天子,起碼是合格的,甚至超出了這片大地之上歷朝歷代的很多帝王,如果真要是給所有帝王做個排序,開元二十四年的李老三,就算不是三鼎甲,也得名列前茅。

但是,他有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

好大喜功!

剛剛登基的時候,倒是還好,畢竟連續歷經兩場政變才坐穩了他屁股底下的那一張龍椅,李老三就算是再自視甚高,卻也多少有一絲敬畏縈繞在心頭。

不過,隨着大唐國力蒸蒸如上,短短十多年的功夫,甚至超出了高宗朝的巔峰,李老三就有點要藏不住自己好大喜功的毛病了。

尤其是在開元十三年封禪泰山之後,這種形勢愈發地明顯。

別的不說,就以張九齡的觀察來說,李老三的好大喜功,外化的表現越來越明顯,比如,喜奢華,好飲宴,愛遊冶……比如,越來越看重自己的顏面……

別看他能在小朝會的忍受,張九齡等一衆朝廷大佬的“拒絕”,雖然該甩的閒話一句都沒少,但是終究沒有以天子的身份強行下令,離洛返京,所謂的那些閒話,只不過是他在表達不高興而已……

說到底,李老三還是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幹,什麼事情不應該幹,什麼事情,應該什麼時候幹。

這就是人家李老三超出了歷朝歷代諸多帝王的地方,但凡有一個兩個帝王能夠做到這種程度,那就可以用“明君”二字自稱了……

但是,可別忘了,他是李老三,他是大唐的開元天子!

別的不說,如果是開元十三年之前的李老三,他甚至不會主動提出在入冬之前就離洛返京這樣“非份”的要求!

而現在呢,李老三不但提出來了,而且在張九齡已經派了謝三郎提前返京給他做準備的情況下,竟然又提出來要提前回去……

張九齡爲啥死乞白賴地攔着李老三不讓走,就是因爲他怕李老三的好大喜功,發展得越來越厲害!

而李老三也是讀懂大唐首相的良苦用心,這纔將自己不高興的“表達”,僅僅控制在“甩閒話”上。

但是,現在,一切馬上就要失控了!

因爲謝直!

或者,明確地說,因爲安祿山和謝直兩個人!

現在整件事情已經很清楚了。

安祿山戰場指揮失誤,並且臨陣脫逃,致使三萬邊軍葬身塞外。

謝三郎通過朝堂訂立的規矩,三堂會審,當着朝堂重臣的面,把安祿山給審下來了,

李老三卻聽信身邊內侍讒言,不信,並且要釋放安祿山。

謝三郎炮轟金鑾殿,帶着滿朝文武請斬安祿山,才面前維持住了朝堂對安祿山的反叛。

結果,人家李老三感覺顏面受了傷,即便知道自己的作爲,和朝堂訂立的規矩不符,也強行把謝三郎轟出了洛陽城。

然後呢,劉普會等人抓準了機會,走通了駙馬楊洄的路子,讓咸宜公主在李老三面前哭訴,成功地在李老三對謝直的不滿之上,又結結實實地釘了一根釘子。

要不然的話,杜九郎一個在御史臺都混不明白的新晉御史,金鑾殿上一彈劾,就能扳倒了在國朝聲名卓著的汜水謝三郎?他有那個能耐嗎!?

說白了,還不是一下子打到了人家李老三的“心尖子”上,讓天子這個“裁判員”想都沒想就做出了“裁決”——

赦免安祿山!

就看這個結果,還不知道李老三是咋想的嗎?

他杜九領彈劾的是謝三郎,具體事件是謝直爲胞親姐夫謀求安祿山的偏將職位。

如果就事論事的話,取消了謝直姐夫的職位即可,甚至下令處罰謝三郎都沒有問題……但是,你直接釋放了安祿山是個什麼鬼邏輯!?

爲啥此事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失聲。

因爲在謝三郎帶着滿朝文武“請斬安祿山”還歷歷在目的時候,李老三做出這樣的選擇,豈不就是很明確地給自己“找臉兒呢”?他就差明確地說出來三個字了——

我沒錯!

錯的是謝三郎!

結果呢?

謝三郎在長安東市遭遇刺殺,毫髮無損之後順手還平滅劉志誠叛亂,然後順滕摸瓜地破獲了彌勒教將要禍及整個大唐北方的叛亂陰謀!

隨後謝三郎狂奔八百里!

要將劉普會的叛亂,消弭於萌芽之中!

事情到了這一步,孰是孰非,已然一目瞭然了。

誰敢說謝三郎錯了!?

那麼,既然謝直沒錯,又是誰錯了!?

張九齡!?

人家一直明裡暗裡地保護謝三郎呢!

滿朝文武!?

人家在謝三郎第二次炮轟金鑾殿的時候,可是站在謝三郎的身後“請斬安祿山”來着!

李林甫?

這個……倒是有點可能,並在謝直帶隊縱馬洛陽城的時候,是他暗示金吾衛劉朗將,將所有跟隨謝三郎從洛陽城返回的金吾衛都劫了下來……

甩鍋給他……倒是合適……

但是!

人家李老三乃是堂堂的開元天子,自有自己的驕傲所在!

明知道沒有自己的默許,即便李林甫身爲政事堂的相公,而已指揮不動天子十二衛!

把鍋甩給他……開元天子不屑爲之!

那麼,到底是誰錯了!?

李老三沉默半晌,就是在想這個問題……

難道真的是我錯了?

不對……是朕錯了?

也不對……

朕,不能有錯!

可是……這事不認,也不成啊……

就眼前這事兒辦得……

就是因爲他不信任謝三郎,人家遭遇了一場刺殺,現在回了洛陽城了,一心要去平滅叛亂,結果他李老三還蔫不唧地把金吾衛給撤回來了,這不又把謝三郎置於危險的境地之中了嗎!?

而最讓李老三惱火的,卻是安祿山!

如今已然偵得了彌勒教的謀劃,京兆,洛陽,幽州,已經能夠確定,京兆就是劉志誠,洛陽就是劉普會,幽州呢?

不確定!

但是,就衝着劉普會爲了營救安祿山這不遺餘力的勁頭兒……就算安祿山跟彌勒教沒有關係,恐怕也逃脫不了關係……

最尷尬的是,安祿山,還是他李老三親自特赦的,而且赦書上寫有“忠君愛國、勇於任事”的字樣……

現在,面對嚴挺之的請求,速速派兵支援……

李老三就猶豫了,如果不派援兵,謝三郎還真就危險了,一旦謝直有個三長兩短的,恐怕他撤回金吾衛的事情,就會被人大做文章,說不定,過個兩天,“天子生生逼死國朝忠良”的謠言,就要喧囂之上!

可是,如果派了……

難道,就這麼硬生生地把自己的面子給撅了!?

要不說人家張九齡對李老三熟悉呢,他猜得沒錯,李老三就是讓自己的顏面,把自己給架在那了……

怎麼辦!?

不但李老三不知道怎麼辦好,就連朝堂上的一種大佬也不知道怎麼辦了?不光張九齡看出來李老三因爲面子卡那了,別人也都能看出來,這玩意,也不好勸啊,直接說,天子你這回玩漏了……沒事,我們有的時候也能玩漏了……正常,這都正常……這回就這麼着了,咱下回注意就行……這也不像個話啊……

平常時節,每逢碰上這種情況的時候,一般都是李林甫出面……

但是,今天,李相公,不敢!

爲啥?他也怕李老三把鍋甩給他啊!

雖說替天子背鍋這種事,對於他這種靠鑽營上位的“倖進之輩”,是一種“幸運”,不過,也得分事啊……國朝最年輕有爲的監察御史,出洛陽城平滅叛亂,因爲朝堂猜忌,橫死在洛陽城外……這個鍋,就算是政事堂的相公,就算是向來不把自己名聲當回事的李林甫,也不敢背!

現在,李林甫恨不得李老三想不起來自己,哪裡還有自己跳出來找存在感的道理?

他這一閉嘴,朝堂上就更沒人說話了。

可是別人忍得住,嚴挺之可忍不住啊,謝直還在洛陽城外生死未卜呢,你們再磨嘰會,弄不好屍體都他麼能涼透了!救不救的,趕緊給句話!

嚴挺之這護犢子的脾氣,又犯了,也不管李老三現在怎麼個面子不面子的,也不管其他朝堂大佬爲啥不說話,他就要上前開口。

巧了!

又來人報信了。

“報!

洛陽城外急報!

監察御史謝直,率領二十三名謝家部曲,衝擊洛陽豪商劉普會在洛陽城外的劉家別業,被劉普會提前佈置彌勒教教衆埋伏!

幸而有謝家二郎謝正,率領洛陽大車幫一衆人等及時趕到,才救了謝御史一行。

劉普會一見大勢已去,妄想逃脫,被謝御史單人衝鋒,陣斬於劉家別業!

現在,彌勒教衆羣龍無首,已然被謝二郎謝正率人繳械羈押,並且從衆多教衆口中審問出,劉普會隱藏的身份,乃是彌勒教在洛陽城的分舵舵主,暗中傳教多年,這一次糾集教衆埋伏謝御史,本就存了殺官造反的心思……”

衆人一聽,得,又一個造反的!

而且,又是被人家謝三郎平滅的!

怪不得人家狂奔了八百里,從長安跑回了洛陽城,而且回城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劉普會的麻煩,你看看,要不是人家謝直及時趕到,備不住劉普會就能把這幫教衆組織起來,真正地舉旗造反!

八天,跑完了八百里,一頭一尾,平滅了兩場叛亂!

這功勞,簡直沒法說了!

一衆朝堂大佬,被這個消息震得一愣一愣的,大唐立國百年,就沒有出過這樣的監察御史!

見微知著不說,順藤摸瓜破獲彌勒教陰謀不說,還能親自帶人平亂!?

最牛逼的,你朝廷給支持,有多少支持我就用多少支持,八十名金吾衛,能平滅一場叛亂!

你朝廷不給我支持,沒有金吾衛,我照樣也能平滅一場叛亂!

別人不說,單說李老三。

聽了這個消息之後,也被着實地震了一震,隨後又是失落又是無奈,最主要的,是不好意思。

失落,他一直盼着謝直判斷失誤,可惜事與願違,劉普會不但是彌勒教,還謀反在即。

無奈,事已至此,他這份顏面,註定是保不住了。

不好意思,在這件事情上,他的判斷一直是錯的,人家謝三郎的判斷,一直是對的,怪不得以前老有傳言,謝直是大唐辦案的第一能手,以前李老三一直覺得,他不過是一個辦案能力突出的臣工,如今看來,謝直這個辦案的能力,不僅僅在臣工之中突出,就連他這個自視甚高的開元天子,也被覆蓋了……

就在衆人感嘆的時候,嚴挺之可忍不住了。

“謝三郎現在如何了!?”

別人關心謝三郎的功勞,只有嚴挺之關心他的生死。

來人回稟。

“謝御史在劉家別業發現了幽州偏將安祿山的蹤跡,如今,命謝家二郎謝正,率領大車幫人衆看管羈押彌勒教一干人等……

至於謝御史自己,率領二十餘謝家部曲,一路向白馬渡追蹤而去……”

李老三一聽,臉色一沉。

安祿山!

又是安祿山!

謝直這是沒完了是嗎!?

你抓京兆劉志誠,你殺洛陽劉普會……好,他們造反,他們活該!你謝三郎抓得好,也殺得好!

但是安祿山呢!?

彌勒教確實在幽州有所佈置,安祿山確實也是幽州偏將,但是就因爲這麼一個地域名字,就能把他們兩個聯繫到一起?就算劉普會救了安祿山,這裡面也有點牽強了吧?

爲啥?

因爲無論是劉志誠在京兆造反,還是劉普會在洛陽城造反,都是早就準備好的,相應的,幽州那邊的佈置呢?難道彌勒教早早準備好了造反,就不發動,就等着還關在大理寺大牢裡面的安祿山?

有他麼這麼造反的嗎!?

這不是鬧着玩呢嗎!?

由此,李老三絕對可以確定,安祿山即便跟劉普會,甚至跟幽州彌勒教有所聯繫,也算不得這一次謀反的關鍵人物!

既然如此,你謝三郎還死追着安祿山幹什麼!?

難道我當天子的,就真的一點面子都不要了嗎!?

我剛剛把他放了,你就死追着不放,這是踩我臉呢,還是確實有私仇!?

李老三的臉色變得極其難看,自然逃不過一衆朝堂大佬的眼睛。

別人還好,李林甫卻突然眼前一亮。

有了!

天子現在如何表現,不就是因爲顏面嗎?

所謂顏面,在這件事情上,具體而言,就是安祿山!

只要安祿山沒事,即便謝三郎立下多少功勞,也傷不到天子的顏面!

既然如此……讓他抓不到安祿山,不就成了!?

“啓稟天子,微臣有事稟告!”

第11章 當官去第680章 鳴冤!第372章 魏家班第248章 御史被殺第490章 人命錢第557章 不要臉第434章 出發第578章 詰問第231章 漕幫致歉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258章 賞錢十文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75章 或有可能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23章 大唐驛站第240章 靠水難生之三十六文錢第372章 魏家班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328章 滿朝皆請斬謝直第93章 幹就完了第673章 所謂投誠第71章 蒼蠅的正確使用方法第678章 金!破營!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481章 白麪謝三郎第656章 土!不求殲敵,只求拖延第167章 公主漲工資第531章 我師徒二人,等着你!第637章 我要面聖!第446章 突襲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無題第29章 不學無術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662章 土!土耗子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29章 不學無術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99章 沒帶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69章 工資普調第85章 拜帖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541章 保險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529章 讓他查!第341章 審別人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376章 辛評事第259章 殺人償命第424章 臨都驛第624章 悔不聽,卿之言!第52章 謝直不服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277章 我給第62章 李兄且慢第87章 李旭上門第29章 不學無術第248章 御史被殺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94章 孫逖宅中宴第391章 軍事專家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373章 三上本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143章 二告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363章 白馬寺第636章 胡將守邊第444章 嫌少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247章 張公子,怎麼辦?第139章 殺夫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188章 怎麼還不安排我做官?第487章 你和王鉷是什麼關係?第84章 門包第408章 續水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632章 重返政事堂?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83章 行卷去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433章 拿下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
第11章 當官去第680章 鳴冤!第372章 魏家班第248章 御史被殺第490章 人命錢第557章 不要臉第434章 出發第578章 詰問第231章 漕幫致歉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258章 賞錢十文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75章 或有可能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23章 大唐驛站第240章 靠水難生之三十六文錢第372章 魏家班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328章 滿朝皆請斬謝直第93章 幹就完了第673章 所謂投誠第71章 蒼蠅的正確使用方法第678章 金!破營!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481章 白麪謝三郎第656章 土!不求殲敵,只求拖延第167章 公主漲工資第531章 我師徒二人,等着你!第637章 我要面聖!第446章 突襲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無題第29章 不學無術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662章 土!土耗子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29章 不學無術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99章 沒帶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69章 工資普調第85章 拜帖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541章 保險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529章 讓他查!第341章 審別人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376章 辛評事第259章 殺人償命第424章 臨都驛第624章 悔不聽,卿之言!第52章 謝直不服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277章 我給第62章 李兄且慢第87章 李旭上門第29章 不學無術第248章 御史被殺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94章 孫逖宅中宴第391章 軍事專家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373章 三上本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143章 二告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363章 白馬寺第636章 胡將守邊第444章 嫌少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247章 張公子,怎麼辦?第139章 殺夫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188章 怎麼還不安排我做官?第487章 你和王鉷是什麼關係?第84章 門包第408章 續水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632章 重返政事堂?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83章 行卷去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433章 拿下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