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沒有私仇

人家李老三也不傻,當了這麼多年的天子,對個基本的“話術”還能沒有了解嗎?

你就看看張九齡今天說的這些東西。

朝有諍臣,國有明君。

這是先給謝三郎明確了一個“諍臣”的名頭,然後用這句話給李老三打預防針呢,就差指着鼻子告訴李老三,你要是處置謝直,你就不是明君,你要是不處置他,你就是明君!而且這事兒不光是我知道,全洛陽甚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這麼想。

完了還怕李老三生氣之餘一意孤行,還特意把李世民和魏徵這對君臣拎出來說了一番。

尤其是哪隻“鳥”,這是重點。

張九齡明確說了,人家太宗皇帝還喜歡那隻“鳥”呢,你呢?

安祿山你見都沒見過一回,就從另外一名幽州偏將史思明的嘴裡聽說了他的事蹟,你就能喜歡?那不是無稽之談嘛!

既然你對安祿山都談不到喜歡不喜歡,何必爲了這隻從幽州飛過來的“鳥”,而處置謝直?

你不是要全面向太宗皇帝李世民學習嗎?看看人家怎麼做的,不但沒有處置魏徵,反而說了“以人爲鏡”爲魏徵揚名,這個你得學學吧?也不用你爲謝直揚名了,反正你就別處置他就行了……

正所謂,說話說理兒,聽話聽音兒。

張九齡這話裡話外,明面上的,隱晦着的,反正都是爲了謝三郎求情。

這也就是張九齡提到了李老三的先祖太宗皇帝李世民,才讓他沉浸在對先祖的追憶之中,一時不慎,別張九齡灌輸了“放過謝三郎”的暗示,等到他真正的清醒過來,立馬聽出來大唐首相在爲謝三郎求情。

甚至在某個瞬間,李老三都想明白了,怪不得張九齡也不喊也不嚷,就這麼一路從金鑾殿追到這裡,追得他滿頭大汗、如此狼狽,他就是誠心的,就是要讓自己的“風度翩然”,在今天,在李老三面前蕩然無存!

爲啥?

這不就是給李老三寬心煩呢嗎?你在金鑾殿上被謝直懟了,挺慘的哈……你看我,爲了追你,弄得我一腦門子熱汗,是不是也挺慘的?既然都慘,咱們就算同病相憐了吧?行了,別生氣了,說正事吧——朝有諍臣,國有明君,所以,放過謝三郎吧……

這套路,絕對是扛扛的,連一直以來保持的“風度翩然”,都不要了,怪不得李老三都得問上一句:

“也難爲你爲了謝直開脫,竟然能想出這麼多手段啊……”

張九齡嘿嘿一笑,他宦海浮沉多年,又擔任大唐首相多年,幾乎每一天都能見到李老三,要說起來對他的瞭解,絕對深入,他也沒有指望着這些簡單的套路,能夠把李老三糊弄得團團轉,心中明白李老三這位開元天子絕對聰明,就算一時半會想不明白,卻也終究能夠反應過來,與其讓他很晚反應過來,感覺到自己被套路了,還不如讓他當場反應過來。

開元天子這種聰明勁,果然沒有讓張九齡失望,你看,這不就反應過來了……

張九齡嘿嘿一笑,正視李老三的雙眼,一點也沒有套路被識破的尷尬,倒是有一種釋然,一種開懷,滿臉喜色地開口。

“謝三郎已經同意爲我大唐主持鹽法改革了……”

“什麼?真的!?”

李老三一聽也高興了,之所以這麼“放縱”謝三郎,一來是謝直爲人做事比較穩當,不管做啥都緊貼這大唐律法,還真讓人抓不到他的痛腳,二來,還不是因爲鹽法改革這件事情勾搭的!?

鹽法改革,都不用多說,一聽就知道能賺不少錢!

爲啥這麼肯定!?

因爲大唐立國百年一來,就沒有鹽政管理!純粹放養,一文錢都沒有從“鹽”上掙過!現在要把“鹽”也納入到大唐財政收入之中,不掙錢都不可能啊!

說實話,李老三一聽說謝直提出了鹽法改革,剛開始聽說的時候,就激動了,恨不得當天就推動鹽法的改革。

但是,就硬生生地被張九齡攔住了,理由特別強大——推動鹽法改革,不能影響民生!

不影響就不影響,剛纔不是說了嗎?本來就一文錢都沒掙過,只要能掙,不管多少,都是白來的……

然後李老三一邊讓內侍統計了一下內庫,另一邊又讓戶部統計了一下國庫,兩項疊加,出來個數字……

然後就尷尬了……

這個數字太大了,要是全部用“鹽”來找補,一擔鹽至少加價百文……

這特娘誰還敢說不影響民生!?

咋辦!?

張九齡給出了辦法。

找謝直!

這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鹽法改革是他的首倡,並且有一篇策論,完整的表達了理論基礎,說明人家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支撐着……

不找他找誰!?

結果,就是這麼無奈,人家要求食鹽定價不能超過三十文,要不然,不接活兒!

這可給李老三愁壞了,有心用天子威嚴去鎮壓,卻又是被張九齡攔着下來,好說歹說,拖了下來,按照張九齡的說法,朝廷這邊做準備,然後謝直那邊他再想辦法,終歸要讓謝三郎心甘情願地爲大唐推動鹽法改革,要不然的話,沒有主觀能動性的謝三郎,給你來個消極怠工,你是一點招兒都沒有……

無奈之下,李老三隻能暫且按捺住了心頭的火熱,又對謝三郎多有“放縱”,說到底,還不是希望有朝一日,張九齡真能說動了謝三郎,讓他甘心情願地開始爲朝廷,爲他這個天子去掙錢去?

如今聽了張九齡說謝三郎終於吐口答應了,李老三能不高興嗎?盼着這一天都盼了多長時間了?

“真的嗎?他怎麼說的?”李老三興奮之下,連謝直在金鑾殿上懟他的“仇”都忘了。

張九齡一笑,把謝三郎提出來的條件原原本本一說,這倒是讓李老三意外了。

“僅僅請你這個大唐首相秉公而斷,不要刻意推翻三堂會審的結果,他就答應了爲大唐主持鹽法改革?”

李老三怎麼聽着心裡這麼沒底啊……盼星星盼月亮才盼來了這麼一天,還以爲人家謝直要提出多少難以達成的條件呢,結果,就要求“朝廷和他這個天子秉公而斷”而已……幸福來得太突然,讓李老三有點不真實啊……

他突然眼神一凝。

三堂會審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幽州偏將安祿山,判斬!

如果沒有其他力量的擾動,這應該就是最後的結果了……

謝三郎寧可答應主持鹽法,也要杜絕“其他力量的擾動”,就是爲了……弄死安祿山!?

難道……?

“這幽州偏將安祿山……和他謝直有私怨?”

這個必須得問清楚了,李老三就算殷切盼望謝直去給他掙錢,也不能以朝堂司法公正爲代價,去和謝三郎交換,如果是私怨,那還真不行!

張九齡搖了搖頭。

“應該沒有……

陛下您也知道,謝直的父祖都是河南府人士,他本身也是從汜水縣長大,起碼沒有記錄他到過幽州……

而幽州偏將安祿山,本是雜胡出身,長大之後就在幽州邊塞做通譯,後來入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法眼,才進入幽州邊軍效力……

他們兩人這成長軌跡,簡直風馬牛不相及,要說他二人有私怨,臣是不信的……”

李老三聽了,不由得緩緩點頭。

只聽張九齡繼續說道:

“據我所知,在三堂會審的時候,在大理寺二堂,謝三郎主審,問得安祿山啞口無言,最後惱羞成怒,曾經質問謝三郎,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爲何要置他於死地……

由此,可以作證,他們兩人,在三堂會審之前,至少在安祿山前來洛陽之前,別說私怨,就是見都沒有見過一回。

據此,臣分析,謝三郎請斬安祿山,非是私情,乃是公心!”

張九齡這麼說,就由不得李老三不信了,從謝直那邊分析,他不認識安祿山,就連安祿山自己的親口說兩人“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的,再說人家謝三郎殺安祿山,是出於私心,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就算硬強着這麼一說,也沒人信啊……

不過,李老三還是有點疑問。

“那這事兒也不對啊……

當初咱們推動鹽法改革的時候,一心想要謝直來主持,他死活就是不幹……

現在因爲一個安祿山……僅僅要求你我秉公而斷,就能答應爲朝廷推行鹽法……

我還是覺得這裡面有什麼不對?

到底是什麼,讓謝三郎改變了主意呢?”

面對李老三的問題,張九齡早有準備。

“陛下,關於這個疑問,臣下也曾有過,而且思索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不過呢,倒是有了一個猜測……”

“什麼猜測?”李老三連忙追問。

張九齡略略停頓之後,才把自己的猜測說出口:

“我想,是不是謝三郎也知道,無論如何,他也擺脫不了爲朝廷主持鹽法改革的差事,所以才故意借安祿山的這個三堂會審爲由頭,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

李老三聽了,嗯,這個角度倒是很新穎哈,具體說說……

只聽得張九齡說道:

“陛下請想,謝三郎堅持不爲朝廷主持鹽法改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鹽價控制在三十文左右,如果朝廷不答應的話,他寧可不出手。

但是這個三十文實在是太低了,實在不足以改善朝廷如今的財政狀況,這纔沒有辦法答應謝直的這個條件……

具體的內容,就不多說了。

我想,謝三郎堅持鹽價三十文,說到底,還是考慮到了我大唐百姓的生計,不願用高昂的鹽價增加百信的生活負擔,這也是公心吧……

這是事情就這麼卡在了這裡,咱們雖然着急,不過也在推動鹽法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

我估計,謝三郎恐怕也害怕了吧?

等當朝廷各項準備工作完成,那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到了那個時候,依舊不能滿足謝直的條件的話,怎麼辦?

堂堂朝廷,還能讓他一個人拿住!?

就算沒有他謝三郎,也要指派其他官員負責鹽法的改革了!

到了那個時候,謝三郎除了撈出來一個‘首倡’的名頭之外,可再無好處可言,甚至一旦在推動鹽法改革的過程中,但凡有一二不如意之事,說不定就要把惡名甩到他的頭上!

我估計,他謝三郎正是怕出現這樣的情況,才故意找了安祿山的這個由頭,好給自己,也給朝廷雙方一個臺階下……”

李老三聽了張九齡這麼一分析,不由得連連點頭。

有理!

是這麼回事!

沒有張屠戶,還能吃帶毛豬不成!?

你謝三郎當然是鹽法改革的最好人選,但是你死活不幹,我能有啥辦法!?只能另外選人去做!

反正從“鹽”上來錢都是白來的,多點最好,少點……其實也沒有啥大影響!就算不能完全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起碼也能夠做到緩解啊……

要是這麼說的話,你謝三郎,好像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吧……

你要是還抱着那個架子不鬆手,那就對不起,咱們一拍兩散,各玩各的吧!

張九齡分析的不錯,估計謝三郎也是怕出現了這種情況,這才隨便找了個由頭,給自己一個臺階下,說到底,他還是想替朝廷主持鹽法改革的!

想明白這一切,李老三不由得啞然失笑。

嘿,要不是讓張九齡給分析了一番,還真差點讓謝三郎給套路了……我這還一直擔心他和安祿山有私仇,要公報私仇呢……結果,安祿山就是倒黴催的,正好碰到人家謝三郎的槍口上……

行嘞,都明白了!

李老三到了這個時候,心中不快已然消散的七七八八了,不過他是有點不放心,最後多問了一句。

“那個安祿山,果然當斬!?”

張九齡點頭。

“當斬!”

李老三又追問。

“他和謝三郎之間,果然沒有私仇?”

張九齡再次點頭,“現在來看,沒有!”

李老三終於也不再多說什麼了。

“既然如此,就按照三堂會審的結果處理吧……”

張九齡趕緊領旨,隨後又多問了一句。

“那謝三郎今天金鑾殿上頂撞陛下之事……”

李老三本想高高拿起、輕輕放下,隨後轉念一想,不行,多少得給謝直一個教訓,要不然的話,其他朝廷官員都有樣學樣的,以後這常參朝會還開不開了!?我還天天挨懟去啊?哪誰受得了!?

一念至此,開元天子甩出來這麼一句話。

“死罪饒過,活罪不免!

着汜水謝三郎,戴罪立功!”

第22章 坑挖好了,等你來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441章 小畜生第200章 咱得謝謝他去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462章 吾往矣第567章 覆盤!小義,歪打正着……第120章 上路吧,楊七!第607章 李老三的眼神變了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223章 還是出事了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23章 大唐驛站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403章 御史臺傳話第394章 主導權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72章 洗冤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448章 刑訊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235章 三把火第343章 姓陳!第51章 在下不服第139章 殺夫第549章 攔不住第560章 訓徒第70章 首飾匣子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45章 無頭女屍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689章 你跑啥!?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444章 嫌少第490章 人命錢第435章 行路難第384章 恩人第174章 首倡之人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95章 楊銛說跋扈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327章 自己動手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643章 送行第340章 熱心羣衆五娘第294章 河陰事了,直奔洛陽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532章 留得好!第541章 保險第211章 持械搶劫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299章 過堂第630章 河東第672章 鐵口直斷,道士玄文第299章 過堂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503章 第一局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67章 戴捕頭第278章 不過三十貫而已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574章 師門有幸,道長無奈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673章 所謂投誠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42章 鄉貢第一關就不好過第203章 好兄弟第489章 就是這麼不講理第216章 我不願意!第14章 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第370章 新戲首演第513章 遇襲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224章 河南縣尉成了角力點第607章 李老三的眼神變了第271章 沒有漕幫!(三連更,求訂閱)第333章 只能是謝直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642章 傳首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541章 保險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240章 靠水難生之三十六文錢第7章 三審第602章 我給你提個醒兒第110章 白條第31章 王昌齡來了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203章 好兄弟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89章 套路太深了第264章 監斬第695章 相州之戰
第22章 坑挖好了,等你來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441章 小畜生第200章 咱得謝謝他去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462章 吾往矣第567章 覆盤!小義,歪打正着……第120章 上路吧,楊七!第607章 李老三的眼神變了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223章 還是出事了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23章 大唐驛站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403章 御史臺傳話第394章 主導權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72章 洗冤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448章 刑訊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235章 三把火第343章 姓陳!第51章 在下不服第139章 殺夫第549章 攔不住第560章 訓徒第70章 首飾匣子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45章 無頭女屍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689章 你跑啥!?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444章 嫌少第490章 人命錢第435章 行路難第384章 恩人第174章 首倡之人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95章 楊銛說跋扈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327章 自己動手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643章 送行第340章 熱心羣衆五娘第294章 河陰事了,直奔洛陽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532章 留得好!第541章 保險第211章 持械搶劫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299章 過堂第630章 河東第672章 鐵口直斷,道士玄文第299章 過堂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503章 第一局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67章 戴捕頭第278章 不過三十貫而已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574章 師門有幸,道長無奈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673章 所謂投誠第453章 一百衝兩千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42章 鄉貢第一關就不好過第203章 好兄弟第489章 就是這麼不講理第216章 我不願意!第14章 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第370章 新戲首演第513章 遇襲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224章 河南縣尉成了角力點第607章 李老三的眼神變了第271章 沒有漕幫!(三連更,求訂閱)第333章 只能是謝直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642章 傳首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541章 保險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240章 靠水難生之三十六文錢第7章 三審第602章 我給你提個醒兒第110章 白條第31章 王昌齡來了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203章 好兄弟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89章 套路太深了第264章 監斬第695章 相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