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史思明論安祿山

“還不是爲了咱們教中的大事!”

面對劉普會帶有指責意味的詰問,史思明比他的氣勢還狀呢。

“如今教中衆人,只有我和安祿山兩人手有兵權,這是我教舉事的最根本的力量!

當時安祿山兵敗,除了幽州帶出來的三萬人馬,麾下核心戰力三千也損失殆盡,之餘二百騎左右而已。

也就是說,我教之中,能夠聽令行事的,只有他的二百騎與我麾下的三千人馬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容不得史某不小心,不謹慎!

你們的消息,都是安祿山的一面之詞,什麼胡人損失慘重,什麼帶兵衝擊必然一鼓而下,具體的情況,你們瞭解嗎!?你們再瞭解,還能有我身在戰場瞭解的清楚!?

安祿山一戰之後,我麾下哨探不但收攏了他麾下的潰軍,還親自前往戰鬥所在地探查消息,胡人確實是多部聯合,損失也是不小,但是,幾部還保有上萬人馬,而且胡人經此一戰,士氣正盛!

說什麼一鼓而下!?

那純粹是他安祿山不甘心失敗,要用我麾下的三千人馬孤注一擲而已!

要不是打掃戰場,瓜分戰利品耽誤了時間,恐怕那羣胡人都不用我去找他們,他們都要集結大軍來找我的麻煩!”

說到這裡,史思明頗有點義憤難平的味道。

“那個時候,我麾下三千人馬就是教中最後的武力了,我要是答應了安祿山,和他一起去殺回馬槍,最後是什麼結果,你們都想過嗎!?

輸了,人馬損失殆盡,我教最後一支武力就如此消散。

贏了,以三千對上萬,即便是突襲,也是慘勝!說不定我麾下的人馬,整個建制都會被打亂!

如此一來,安護法麾下消失殆盡,我麾下人馬損失慘重,成就的,只能是安祿山百折不撓、轉敗爲勝的威名而已!

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我教潛伏大唐百餘年,難道還缺他那點虛名嗎!?

而且,咱們的計劃眼看就要發動,卻又如何發動,難道就讓你劉普會和長安劉兆,帶着我教忠實信徒去送死嗎?”

史思明越說氣勢越重,本就挺拔的腰身變得更加昂揚,在他身高的加成之下,竟然有一種的霸絕瀰漫在整個劉府偏廳之中,壓得劉普會竟然一時無言。

史思明見他沉默,不由得冷哼了一聲,繼續說道:

“說白了,史某就是要保存實力!

不是爲了我自己,而是我教保存實力!

如果有人指責史某保存實力,可以,但是,他們必須是大唐軍方之人!

因爲史某爲了保存了實力,畢竟沒有支持安祿山,放棄了一舉擊敗胡人的這個機會……無論怎麼說,不管這個機會的成功率到底是多少,終究是一個轉敗爲勝的機會,放棄了,可惜……

這是史某的小心思,幽州節鎮上下都能看明白!

所以……

節帥張守珪能夠說我史思明保存實力!

幽州節鎮上下能夠說我史思明保存實力!

甚至安祿山都可以說我史思明保存實力!

但是,唯獨我教中人,沒有資格說我保存實力,甚至安祿山,都應該把嘴給我閉上!”

劉普會一聽,還真沒啥話說。

史思明的話說得很明白,人家看重麾下三千人馬的存在,寧可讓大唐軍方、幽州節鎮、節帥張守珪對他心存意見,也要替教中保留最後一份武裝力量。

這個立場,可是完全站在教中的立場上,穩穩的。

這讓教中洛陽分舵的劉普會還能說啥!?

尤其是史思明這麼一說,還弄得他挺尷尬的,他之所以一見史思明就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就是因爲早就得了幽州總舵那邊的傳信,對安祿山一戰而敗的情況作了基本的介紹。

說實話,他倒是沒有什麼立場,只是覺得安祿山統領三萬人馬出塞大敗,不但打斷了上升的勢頭,還將麾下三千嫡系損失殆盡,實在是爲了安祿山、爲了教中可惜,尤其又是爲了日後哪一個計劃是否能夠實行而感到心焦。

結果,在這種情緒之下,聽到了後續,啥?安祿山本來有機會反敗爲勝,就是因爲同爲教中護法的史思明故意躲着他,這才錯失了良機?知道了這個,劉普會能咋想,自然是把怨氣、怒氣全發泄到史思明的身上了。

結果,現在,面對面地聽了史思明的說法,他就無奈了。

他終究是洛陽城中一個富商而已,就算還錢買賣了朝廷的官身,也對軍政一事一竅不通。

安祿山的說法,史思明的說法,都是根據戰場當初的具體情形做出來的選擇,安祿山的選擇很激進,史思明的選擇很穩妥,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爲了教中考慮。

這說明什麼?

說明兩人都是一片赤誠!

具體誰錯誰對,劉普會是真不知道,以他對軍政事務一竅不通的實力,根本判斷不出兩個人誰的私心更重一點。

這還讓他怎麼說話?

劉普會沉默良久之後,纔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史護法爲何不能與安護法直接溝通,你們二人都是領兵大將,又是教中最重要的左右護法,有什麼事情不能說清楚,何必躲了他整整三天時間……現在教中的傳言,對史護法可是相當不利啊……”

史思明聽了,不由得冷笑一聲。

“說明白!?

說得明白嗎!?

當時安祿山是什麼狀況,統領三萬大軍出塞,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然後被胡人埋伏,大敗虧輸!

這是從高峰瞬間跌落低谷,要是你劉普會,受得了這份打擊嗎?

安祿山肯定受不了!

尤其他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想殺個回馬槍!

你劉普會也是明白人,你就想吧,在當時,我麾下的三千人馬,就是他安祿山能夠抓住的最後一絲稻草,如果讓他找到了我,我勸他爲教中保留實力,他能聽嗎?

對他來說,贏了,就是保證了自家的聲譽,然後統領更多的人馬,輸了,只不過是在無奈之中接受大敗虧輸這個結果,反正已經是這樣了,最後努力一把,成了最好,不成,就認命,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損失,倒是還有翻盤的希望。

但是,他就沒有想到過,在輸贏勝敗之間,真正有所不同的,是我麾下的三千人馬,是咱們教中的最後的武裝力量!

他這是什麼,是在賭!

是用教中最後一支武裝力量,賭他能夠轉敗爲勝!

我勸他!?

嘿!

我要是用教中保存力量的道理去勸他,他能聽嗎!?”

劉普會一聽,無言以對。

史思明說到這裡,再次冷哼一聲,臉上怒氣一閃,想來也是被教中流言折騰得不輕,心中的怨氣也積累得夠久了,今天又被劉普會當面指責,一下子爆發出來。

“你可別忘了安祿山是什麼人!

他本身是我教中護法,說起來跟史某的職位一樣,但是人家在教中的影響力可比我強多了!

你劉普會身爲洛陽分舵的舵主,也是教中老人,你還不知道他的情況嗎?

他生身孃親是突厥神母!

雖然在我大唐之中聲明不顯,但是在所有幽州突厥部落之中,卻是神一般的存在,號稱突厥狼神座前使者!

我教在大唐立國之初被大唐皇族大肆屠戮,最後保留火種在幽州立足,這些年發展迅速,就是對胡、漢一視同仁,尤其對雜胡、突厥人大肆傳教。

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就是因爲突厥神母也加入了我教!

你想,安祿山是突厥神母長子,在教中是何等存在,別看我僅僅是我教護法,就算是教主親臨,也要不看僧面看佛面,終歸要給突厥神母留下的香火情一點顏面。

故而,安祿山在我教之中,向來以飛揚跋扈而著稱!”

史思明一聲長嘆,突然有些意興闌珊。

“當時在那種情況下,我還勸他?我就得躲着他!

要不然,讓他找到我的話,以安祿山平日的做派,說不定勸說不能,倒是有可能對我不利!”

史思明雙眼之中精光一閃。

“你別忘了,他突出重圍之後,還帶着麾下嫡系二百餘騎!

真要是一時迷了心竅,嘿,真帶着那嫡系人馬跟我火拼,就算我能殺了他,咱們教中最後一支武裝力量,又能如何?

而且,如果他暴起發難,要是殺了我,又該如何?”

劉普會還真沒有想到,只不過是一場戰敗,裡面還有這麼多博弈。

別的不說,就史思明提出來的問題,他就沒法回答。

如果兩個人真的發生火拼,固然是教中一大損失,但是對於安祿山、史思明兩個個人來說,完全是不一樣的結果。

如果史思明殺了安祿山,嘿,那就是出大事了,教中護法火拼,安祿山身死,他麾下好不容易死裡逃生的嫡系人馬,也被屠戮殆盡,教中之人,必然對史思明口誅筆伐。

這種情況,就算是教主恐怕都壓不住了,不得不出手對史思明處罰,輕了,教中幫衆不服,重了,人家史思明手上還掌握着教中最後一支武裝力量,真給人家逼急了,屠了總壇都有可能!

真到了那時候,教派中樞都沒了,還玩個屁!

而如果安祿山殺了史思明,呃……最後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安祿山麾下還有二百嫡系,雖然一定會被史思明的麾下三千人馬包圍,但是也不能確定史思明的麾下一定會爲他報仇。

一來,史思明的麾下人馬,很多人也是教派中人,眼看着兩位護法火拼,自然要出手幫忙,但是如果安祿山果斷地造成了既成事實,這些人,還真不一定能瞪着眼以下犯上。

二來,即便安祿山被圍了,也不見得就不能逃出生天,甚至直接掌控史思明麾下的人馬。

這裡面,就要涉及到人家安祿山獨特的能力了。

當初,安祿山還僅僅是大唐邊疆一個小小通譯的時候,夾帶武器出塞,被大唐邊軍人贓俱獲,捆結實了,推到了節帥張守珪面前,準備開刀問斬。

那時候,張守珪剛剛成爲幽州節帥,正在嚴查走私之事,之所以把安祿山這個小小的通譯弄到面前開刀問斬,就是要殺雞儆猴。

按道理說,放在一般人身上,肯定挨砍了。

但是,人家安祿山有招。

上了斷頭臺,劊子手要讓他跪下挨砍的時候,安祿山故意仰天一聲長嘆,聽聞張節帥初至幽州,就是要穩定塞外戰局,如今卻因爲夾帶這樣的小事,砍了我一個英雄人物,實在是可惜!

張守珪一聽,我去,你還是個英雄人物?來,先別砍了,叫過來問問。

結果安祿山就用了這麼一句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救了自己一回,然後被帶到張守珪面前,一頓忽悠,給張守珪忽悠滿意了。

從根本上來講,人家安祿山已經抓住了張守珪的心理,他初至幽州,是想有所作爲的,根本而言,就是要穩定幽州戰局,嚴查走私,只不過是準備大戰之前的一個準備工作而已,安祿山犯了走私,按律當斬,但是他誇耀自己是英雄人物,並且明確表示要替張守珪出塞征戰,這就對了張守珪的心思,殺雞儆猴如何比得上千金市馬骨?

所以,張守珪就饒了安祿山一名,並且把他收爲螟蛉義子,允許他投入軍中戴罪立功!

仔細一看,安祿山心思之機巧,言語之影響,堪稱登峰造極。

所以,即使在燕山山脈之中,他殺了史思明,被他麾下人馬包圍,也未嘗沒有一條活路。

三來,人家安祿山能夠給史思明麾下人馬一個立功的機會,突襲胡人聯合。

這就是利益了。

如果按照史思明的套路,在安祿山大敗之餘,他能夠全軍而回,自然是一份功勞。

但是,又怎麼比得上安祿山反敗爲勝的功勞大?

有此吸引,說不定史思明麾下兵馬,就有可能跟着安祿山搏一個前程!

關係,個人能力,利益吸引。

有了這三點,如果安祿山殺了史思明,非但不會給他陪葬,說不定還能直接掌控了史思明麾下的三千人馬!

至於教內,那就更無所謂了,有他親孃留下的香火情,教主都不會死氣白咧地收拾他,那些教衆更不用提了。

所以,如果安祿山和史思明火拼的話,安祿山死了,大事,史思明死了,沒事!

劉普會仔細一想,這要是他,估計也很史思明一個選擇,躲着點吧……

想明白了這一切,劉普會一聲長嘆,算了,別說了,終究是他們兩個護法之間的事情,他一個分舵舵主,又沒有在戰場之上,瞎摻和個啥!?

“那……史護法這次前來洛陽,不知道意欲何爲?”

第263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307章 楊玄璬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52章 多謝員外郎美意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459章 有人謀反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17章 您是不是想多了啊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92章 楊七到底有什麼值錢的?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385章 屏風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56章 真相大白第371章 儒家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167章 公主漲工資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645章 投名狀第56章 真相大白第181章 李老三第435章 行路難第58章 謝家侄子初長成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116章 杜某爲三郎府試而來第390章 三法司之分工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398章 牛仙童第674章 說書人第87章 李旭上門第410章 駙馬爺第408章 續水第685章 卑劣高尚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180章 登聞鼓第140章 物證第310章 水生之宿怨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4章 懂法,真爽!第257章 擡手,向下,切!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611章 以律法,不以歲月!第688章 李老三,跑了……第232章 謝公案第309章 所謂打壓糧價第16章 蝴蝶金簪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620章 協助調查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199章 一起一落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3章 另外一種可能第39章 科舉也是需要資源的第378章 史思明第108章 寫不了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655章 土!機會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450章 謀反?是真的!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592章 地形,影響戰局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318章 水生之鬧糧第693章 殺楊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474章 六年一進士,高明高光卿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326章 連番變故第556章 師徒相承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134章 哭第660章 土!富貴險中求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133章 合謀第585章 強橫第393章 且慢第367章 借福第610章 老了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
第263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307章 楊玄璬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52章 多謝員外郎美意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459章 有人謀反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17章 您是不是想多了啊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92章 楊七到底有什麼值錢的?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399章 三郎何必爲難三郎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385章 屏風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56章 真相大白第371章 儒家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167章 公主漲工資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645章 投名狀第56章 真相大白第181章 李老三第435章 行路難第58章 謝家侄子初長成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116章 杜某爲三郎府試而來第390章 三法司之分工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398章 牛仙童第674章 說書人第87章 李旭上門第410章 駙馬爺第408章 續水第685章 卑劣高尚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180章 登聞鼓第140章 物證第310章 水生之宿怨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4章 懂法,真爽!第257章 擡手,向下,切!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611章 以律法,不以歲月!第688章 李老三,跑了……第232章 謝公案第309章 所謂打壓糧價第16章 蝴蝶金簪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620章 協助調查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199章 一起一落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3章 另外一種可能第39章 科舉也是需要資源的第378章 史思明第108章 寫不了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655章 土!機會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450章 謀反?是真的!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592章 地形,影響戰局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318章 水生之鬧糧第693章 殺楊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474章 六年一進士,高明高光卿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326章 連番變故第556章 師徒相承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134章 哭第660章 土!富貴險中求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133章 合謀第585章 強橫第393章 且慢第367章 借福第610章 老了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