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緊急北上

“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夏寒居然和德軍總司令搭上了關係,一下子就打開了和德國合作的大門,堪稱首功一件,一定要好好的獎勵。楊宇霆笑着說道。

張廷蘭也十分高興,以前趁亂弄一點機器,那是一錘子買賣,但是一旦確定了長久的合作關係,能夠得到的好處就源源不斷了。

縱觀近代史,中國能弄到的好東西,多數都是從德國來的,比如定遠和鎮遠軍艦,漢陽鐵廠,鞏縣兵工廠,在後來還有大名鼎鼎的德械師。另外德國還曾經在青島建立一所理工科大學,這在列強之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英美等國的教會學堂都是教授文科一類的,能夠開設醫學法律之類的,就算是綜合性大學了。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英美等盎格魯撒克遜人做的斷子絕孫的缺德事太多了,他們非常忌諱後起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因此千方百計的限制,這一點在後世更加變本加厲。

至於德國人道德負擔並不沉重,故此可以提供更多的好東西。特別是一戰結束之後,德國失去了膠州灣,反倒是消除中德之間合作的最後障礙。

“德國人戰敗之後,並不甘心,這次塞克特主動提出要和我們搞技術交流,其實說白了就是玩得一手借屍還魂,把一些軍工產業轉移到奉天,利用東三省的土地,保留新技術。驗證新武器,同時也要獲取中國的物資供應,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甚至重整軍備。”

“拙言一針見血啊,德國人肯定是在打着這個如意算盤,只是我們該採取什麼措施呢?”

“當然是求之不得了!”張廷蘭哈哈大笑道:“德國想要利用我們。同樣我們也可以學習德國的技術,甚至直接挖掘德國的人才,這是雙贏的合作。不過在合作的時候,必須把眼睛擦亮了,要從德國人身上學到真本事,要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中國和德國相隔半個世界,不接壤,又沒有了殖民利益的糾葛,是最理想的合作對象,在歷史上德國甚至向蘇聯輸出了大量的技術。包括潛艇、飛機、坦克等等。蘇聯正是靠着這些技術,才快速完成工業化,建立起強大的工業體系,最後甚至亂拳打死老師傅,讓人不免十分感慨。

如果中國能從德國搞到技術援助。把工業體系建立起來,對抗小日本就不會那麼悽慘。不得不說當時中國當政者短視到了極點。

現在奉軍基本上取得了獨立地位。又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加上遠在東亞,和德國沒有什麼厲害衝突,具備了獲得德國技術的一切條件。

“我看和德國的合作可以分成三個方面,首先就是技術設備交流,要從德國獲得急需的各種機器技術。把東三省的產業完善起來,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其次是資本交流,可以允許德國商人到東北投資實業,開發資源。同時我們也要到德國投資,收購一些有前途的中小企業;第三個層面就是人員交流,德國可以把他們的軍人,技術工人派過來,實驗新武器,學習新戰法,檢驗新的工藝,我們也要向德國大量派遣留學生,最好把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引入奉天,爲我們培養充足的工人。”

德國曆經兩次世界大戰,能夠屢敗屢起,始終是歐洲大陸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和他們的發達的職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在後世中國的學生往往是成績差的,考不上大學的纔會去技校學習。

而德國同齡人之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纔會進入大學,其他的百分之八十則是參加職業教育,被培養成了技術工人,正是有了龐大的技工隊伍,高超的職業素質,才支撐起德國的製造業基礎。

張廷蘭也親身經歷過,一方面大學生過剩,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卻是工廠急需技術工人,其實說白了就是人才培養錯位了。從大學走出來的本科生除了公務人員,律師,記者,醫生,高級管理之外,理工科的人才也都是應該從事研究一類的行業,基本上是高端型人才。

結果大量並不適合的人涌入進去,除了拉低大學教育的水平之外,就只能造成嚴重的失業。

培養人才一直是張廷蘭非常關注的一件事情,清末到民國以來,中國教育整體就走錯了方向,培養了一大批不幹實事的大師學者,真正能幹點實事的,幾乎沒有。

當然社會也需要一些學者,可是如果沒有堅實的底層人才作爲支持,這些高端人才根本幹不了什麼實事,結果他們也變得油滑了,成了靠着賣弄風騷的文賊,非但沒有積極的作用,往往還會因爲他們的胡攪蠻纏,把好事也給搞壞了。

張廷蘭提出要引入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產業工人,也得到了楊宇霆等人的支持。

“拙言,你提出的這三點就作爲我們和德國人談判的原則,儘快把具體項目確定下來,越早落實,對我們提升實力就越有好處。”

“嗯,就讓顧維鈞親自跑一趟德國吧,我們展示出足夠的誠意,一定要爭取達成合作協議。”

和德國合作不是一件小事情,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張廷蘭又把顧維鈞和王永江等人都請了過來,大家又仔細商討一番。

“拙言,我們還可以把合作細化一些,比如弄礦產品的出口就可以單獨作爲一項,東三省連年豐收,倉庫裡面屯着大量的糧食,索性就向德國出口,用來換取機器設備。”王永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顧維鈞笑着說道:“王省長的想法太好了,德國戰後糧食嚴重不足,加上馬克貶值,無法進口足夠的糧食,老百姓怨聲載道,如果奉天方面能提供一批優惠糧食。一定能夠獲得德國的友誼。”

“嗯,顧部長,你去德國訪問的時候,就可以承諾提供五萬噸的免費糧食,二十萬噸低價糧食給德國。”

奉天上下商量妥當之後,顧維鈞就動身前往德國,這一次雖然只是秘密的外交行動,但是雙方達成了火種計劃,開啓了中德將近二十年的軍事技術交流的大門,徹底讓中國步入了工業時代。同時也極大的提升了德國的戰爭潛力,讓二十年後的戰爭更加的兇殘駭人。

和德國搭上線之後,張廷蘭的心情也十分不錯,他現在的主要的心思就放在了關內的上面,再和吳佩孚談成了軍火交換協議。爲東三省的商品打開關內的大門,奉軍就能擁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也就能夠放心北上。和俄國人較量一番了。

就在張廷蘭躊躇滿志的時候,突然馮永雙和常蔭槐聯袂找了過來,兩大情報頭子一起出動,這絕對不是小事情。

“大帥,高爾察克最精銳的幾個師被俄國紅軍殲滅,損失了幾萬部下之後。高爾察克已經無法在烏拉爾地區立足,他正準備率領部下向東撤退。”

張廷蘭一聽這個消息,眉頭也皺了起來,高爾察克這個傢伙簡直就是飯桶。自己已經向俄國輸血了,同時又給他一個假公主,讓他號令各方,沒想到高爾察克支撐的時間,竟然和歷史上差不多,簡直是豈有此理!

其實這也是張廷蘭冤枉了高爾察克,其實高爾察克的潰敗,張廷蘭也負有責任,他鼓動伊萬諾夫在遠東和日本人作戰,結果西伯利亞大鐵路陷入停頓,日本人也無暇支持高爾察克。

雖然有了一個公主號令天下,但是也加深了多數黨對他的忌憚,結果紅軍集中力量,將高爾察克擊敗了,迫使他不得不向着遠東逃竄。

“不要管他怎麼失敗了,我們的計劃現在就立刻執行,高爾察克攜帶的黃金,還有追隨他們的各行業的人才,必須都弄到我們的手上,現在就去安排。”

“是!”常蔭槐和馮永雙齊聲答應,他們早就針對高爾察克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出了情況之後,立刻啓動就可以了。

這兩位情報頭子走了之後,張廷蘭急忙又把手下的軍政大員都找了過來,向大家介紹了情況。

“我本以爲高爾察克還能支撐幾個月,哪知道這麼快就失敗了,奉軍必須把注意力放在北線,全軍立刻就要北上。”

說到這裡,張廷蘭看了看王永江,然後說道:“岷源先生,奉天的政務就要全部交給你了,另外和吳佩孚之間的談判也要你全權負責。”

“拙言,你放心吧,後方的事情絕對不會出問題,我一定竭盡全力,保證前線的供應。”

張廷蘭將王永江和朱慶瀾留住了奉天,這兩位一文一武,再加上老爹張作相坐鎮,東三省絕對不會出什麼問題。

另外又任命了孫安虎出任蒙疆軍區司令,負責守衛熱河、察哈爾、綏遠、外蒙等地,這些地區剛剛恢復,必須可靠的人員鎮守,跟隨張氏父子多年的孫安虎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至於其他人就都要跟着張廷蘭北上。

這次奉軍也的確拿出了最精銳的力量,其中完成整編的邊防軍第一第二第三步兵師全都出徵,第一炮兵師,第二騎兵旅,兩個獨立炮兵大隊,戰車大隊,空軍部隊,特戰部隊全都調動了北線,總兵力超過了七萬人,全都是奉軍當中的精華。

另外還動用了二十萬的民夫,幫着奉軍搬運戰爭物資,修築道路。吉奉鐵路和中東路全都忙碌了起來,每天對開三十幾列的火車,大量的人員和物資被送到了中俄的邊境地區,尤其是海蘭泡等地。

經過奉軍差不多兩年的經營,這裡已經變得鐵桶一般,牢不可破,李景林親自監工,動用了大批俄國勞工,在黑龍江沿線一百公里左右的沿岸上,修築了四座大型的炮臺,建立起三個飛機場。

在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外圍,修築了密集的防禦工事羣,建立起密如羅網一般的碉堡工事,地下坑道,甚至挖掘了大量的防空洞,把能想到的方面,都做到了。這樣浩大的工程也消耗了大量的俄國人生命,集中營差不多每天都有死人運出了,負責管理集中營的李景林也得到了血腥魔鬼的稱號。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奉軍在遠東終於有了最堅固的支撐點,李景林功不可沒。張廷蘭趕到了海蘭泡之後,就對李景林的工作大爲讚賞。

“大帥,這兩年光看着俄國人和日本人你來我往,弟兄們早都手癢了,而且大傢伙都知道,這腳下的土地原來是咱們的,看着兩個強盜在咱們的土地上打打鬧鬧,心裡頭挺不舒服的!”

“嗯,眼下奉軍已經準備差不多了,我們也要足夠的力量,不用在忍了,我們也要出面出擊,將這些土地都拿回來!”張廷蘭說着猛地一敲桌子,上面的茶壺茶碗不住地亂晃。

第129章 稱帝第275章 叢林法則第561章 勝利的滋味第42章 收買第214章 刺殺第434章 倒戈將軍第4章 有膽子麼第415章 代理人第196章 拐賣人口第391章 俄國驚變第329章 日本人再出手第662章 阻敵第620章 奢侈的欺騙第302章 中東路爭奪戰(四)第160章 法律爲重第416章 拖拉機第442章 大權在握第835章 接頭小鬍子第659章 日本人的鬼胎第752章 通膨促發展第252章 踢殘了第392章 畢恭畢敬日本人第585章 合圍第609章 打你丫的第774章 蘭新鐵路第6章 銀行家的瘋狂第508章 碰撞第607章 勢如破竹第560章 洗足第677章 猶太第800章 肆虐中亞第195章 一波未平第202章 乾坤挪移第802章 硬骨頭來了第368章 漲工錢第75章 殺器第316章 鐵道游擊隊第411章 人才大豐收第97章 肥羊過境第399章 美國人的險惡第776章 馬車伕的末日第601章 閻錫山第715章 誰先服軟第784章 大亨第367章 驅逐第21章 治安大權第465章 “月亮女神”號第267章 殺良冒功第220章 鋼鐵廠第327章 洗劫雙城子第400章 統一戰線第303章 中東路爭奪戰(五)第43章 日本人的拉攏第571章 後院起火第563章 甕中之鱉第798章 阿拉山口第797章 廟算第641章 要打仗了第147章 意在沛公第216章 誘餌第509章 都死了第700章 生猛的蘭帥第883章 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第725章 有威纔有望第405章 出兵第25章 大清剿 大收穫第322章 重炮逞威第460章 經濟大反攻第343章 天下大亂第784章 大亨第698章 星火第601章 閻錫山第223章 國父第39章 往常的武器第214章 刺殺第125章 開門辦公第766章 國際友人第328章 狼狽相見第346章 討逆第717章 新起點第192章 一統奉天(二)第394章 空軍第253章 交鋒第719章 風不止第212章 東窗定計第36章 治安和地皮第820章 說服第518章 火種計劃第273章 副師長第400章 統一戰線第83章 興旺的罐頭廠第464章 氣急敗壞第418章 兩種選擇第513章 快步前進第678章 送瘟神第741章 五年備戰期第255章 化學之父第433章 懾敵膽第96章 自作自受第44章 初一十五
第129章 稱帝第275章 叢林法則第561章 勝利的滋味第42章 收買第214章 刺殺第434章 倒戈將軍第4章 有膽子麼第415章 代理人第196章 拐賣人口第391章 俄國驚變第329章 日本人再出手第662章 阻敵第620章 奢侈的欺騙第302章 中東路爭奪戰(四)第160章 法律爲重第416章 拖拉機第442章 大權在握第835章 接頭小鬍子第659章 日本人的鬼胎第752章 通膨促發展第252章 踢殘了第392章 畢恭畢敬日本人第585章 合圍第609章 打你丫的第774章 蘭新鐵路第6章 銀行家的瘋狂第508章 碰撞第607章 勢如破竹第560章 洗足第677章 猶太第800章 肆虐中亞第195章 一波未平第202章 乾坤挪移第802章 硬骨頭來了第368章 漲工錢第75章 殺器第316章 鐵道游擊隊第411章 人才大豐收第97章 肥羊過境第399章 美國人的險惡第776章 馬車伕的末日第601章 閻錫山第715章 誰先服軟第784章 大亨第367章 驅逐第21章 治安大權第465章 “月亮女神”號第267章 殺良冒功第220章 鋼鐵廠第327章 洗劫雙城子第400章 統一戰線第303章 中東路爭奪戰(五)第43章 日本人的拉攏第571章 後院起火第563章 甕中之鱉第798章 阿拉山口第797章 廟算第641章 要打仗了第147章 意在沛公第216章 誘餌第509章 都死了第700章 生猛的蘭帥第883章 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第725章 有威纔有望第405章 出兵第25章 大清剿 大收穫第322章 重炮逞威第460章 經濟大反攻第343章 天下大亂第784章 大亨第698章 星火第601章 閻錫山第223章 國父第39章 往常的武器第214章 刺殺第125章 開門辦公第766章 國際友人第328章 狼狽相見第346章 討逆第717章 新起點第192章 一統奉天(二)第394章 空軍第253章 交鋒第719章 風不止第212章 東窗定計第36章 治安和地皮第820章 說服第518章 火種計劃第273章 副師長第400章 統一戰線第83章 興旺的罐頭廠第464章 氣急敗壞第418章 兩種選擇第513章 快步前進第678章 送瘟神第741章 五年備戰期第255章 化學之父第433章 懾敵膽第96章 自作自受第44章 初一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