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

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

凡事皆有兩面性,也有即時性。

就拿這些山中盜匪而言,當他們被貪官滑吏、豪強大戶們盤剝到一無所有,不得不棄家逃往太行山中當盜匪和流民的時候,這一時刻的他們無疑是天底下最無辜最可憐之人;

然而,當他們因爲缺糧而不得已下山劫掠以後, 事情也好,人也罷,性質就變了……這個時候,只能說一聲他們是可憐人,生死有命的那種;

而到了後來,當他們漸漸淪爲慣匪, 開始用那些豪強大戶們對付自己的手段來對付貧民百姓以後,此時此刻,也就只能說一聲死有餘辜了!

所以說, 在秉持着這種觀念的公孫珣眼裡,拒絕招撫,只是固守山窩子的那些人都已經可以毫無顧慮的動手剿滅了,更何況是這種做出了赤裸裸反擊動作的匪徒呢?

這種儼然已經有了組織性的盜匪,是沒有任何憐憫必要的!

於是乎,盛怒之下的公孫珣即刻不顧天色已暗,直接召集了所有心腹,商量此事對策。

然而,說是召集,但此時縣中僅存的心腹卻只有呂範、婁圭、王修三人,呂範還早就在官寺後院呆了半日了。

“敵情不明,訊息也不完整,只知道有盜匪可能從北面襄國縣過來,卻不知在何處?”剛剛趕到的婁圭捻着自己的鬍子如是分析道。“爲今之計, 應該先遣人通知城外諸鄉里,讓他們好生提防,然後再派人打探賊人數量, 匪首來由, 最後,還要遣人與襄國縣聯繫,以圖兩面夾擊……”

這其實就是問題所在了。

首先,訊息不明,現在是隻知道有一股賊寇好像往邯鄲來了,而且還是走民間渠道傳來的消息,至於這股賊寇的數量、兵器和其他什麼情報,則全然不知,便是行跡都還沒搞清楚;其次,事情牽扯到北面的襄國縣,雖然公孫珣很‘跋扈’,雖然襄國縣長不過是個五百石的低級縣長,但卻需要給人家最起碼的尊重。

而很快,公孫珣卻又發現自己還有別的窘境。

“這倒是也有可能。”沮宗緩緩頷首。“申氏立足百年,不說漏網之魚,也不說親朋故舊,便是魏郡、鉅鹿都有申氏的小支,真有人來尋仇也未必可知……可若是如此,也是不對,因爲深仇大恨,更兼豪強子弟多有手段,更不該讓費心聚攏出來的盜匪就此消失不見吧?”

“你說,若是這股賊寇搶了一把便直接回山,豈不是說彼輩只是烏合之衆?”

婁圭所出的主意,着實出色!

首先,趙平是郎中令,是國中官職,他領兵出去可以無視疆界,自然就省的襄國縣甄縣長那裡面子上不妥了;

其次,趙王的戍衛雖然有些花架子的感覺,可山中盜匪,又能強到哪裡去呢?再說了,趙王作爲一個封王,手裡是有大量車輛、馬匹的,所以這隻戍衛真能出動的話,無疑是一個機動軍事力量,這對平原上尋找並剿滅賊寇而言可不要太方便。

接下來,一日間並無訊息,兩日間也並無訊息,邯鄲城北的鄉亭無人發現這股有能力燒燬一個莊園的盜匪,而呂範和婁圭在確定邯鄲縣境內並無賊寇以後,一邊發信回來,一邊變按照原計劃領兵進入了襄國縣境內。

“可若是如此,他們又如何下的山呢?”公孫珣放下棋子,正色詢問道。“現在想來,太行山中的盜匪,應該是極爲散亂的,而能燒掉張氏一個莊子的大股盜匪,明顯是從山中各處彙集出來的……試問,能把這些各不統屬的盜匪聚攏起來的人物,又怎麼會坐視他們一鬨而散呢?”

然後,呂範倒是第一個反應了過來:“莫不是指趙王手下的衛戍之士?”

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公孫珣卻稍微有些擔心了起來。

“是,子衡兄初入襄國縣境內便轉道去了鉅鹿,所以不知道此人情況也正常。”

王修一時茫然,而旁邊的婁圭細細思索,卻是恍然大悟:“莫非是聞名天下的甄邵嗎?”

“子伯陪子衡一起去好了。”公孫珣稍一思索便乾脆言道。“再把縣中剩下的這十來個義從一起帶過去……”

“並無關係。”王修也是從容解釋道。“子衡兄不知,其實君侯路過彼處時也曾好奇,並專門打聽了此人根腳……這縣君雖然姓甄,卻與河北中山甄氏無關,乃是潁川甄氏。”

畢竟,這種跨區域的剿匪行動,和太行山上不一樣的,領頭的人不僅需要有戰爭經驗,而且終究還要有和鄰縣打交道的政治交涉能力,同時還要能代表公孫珣壓制住趙平……換言之,要能打仗,能交涉,地位也要高一些。

衆人紛紛一怔。

“不該是山中積年的老匪嗎?”

“這未免……”呂範趕緊推辭。“剩下這十來人是要護衛君侯安全的。”

沮宗亦是無言,只能勉力安慰。而公孫珣左思不解,右思不得,再加上呂範、婁圭終究已經是出城去了,所以也只能強行按下不安。

公孫珣一時默然。

“且住。”一旁一直沒開口的呂範忽然好奇問道。“甄姓縣長,與中山甄氏沒有關係嗎?”

“且不說他祖上如何了。”公孫珣腦子過了一遍此事後,便立即擺手。“趕緊按照子伯所言,先通知各鄉里亭舍,讓他們做好防盜警備,再發文與那甄度,請他派人去堵截這股盜匪,咱們自己也要派出一支人馬在邯鄲城北巡視……”

“我近日回來後無所事事,只是每日四處閒逛。”婁圭輕笑言道。“也是聽到了不少事情……聽說那郎中令趙平是個機靈之人?君侯爲何不以他爲將,調度趙王衛戍出面剿匪呢?大不了再派一個穩妥之人隨軍指導一二?”

“若本是太行山中的人物,趁此機會聚攏各股賊人,未必會避戰的,便是避戰也不會悄無聲息的……”公孫珣再度搖頭。“這種人需要勝仗和劫獲來穩定人心,不然如何吞併其他各家?”

呂範和婁圭剛要再勸,公孫珣卻再度擺手,語氣也嚴肅了起來:“此時不是爭執這個的時候,你們也是知道我在邯鄲全盤施政方針的,乃是一環扣一環。而所謂萬事開頭難,所以正如叔治之前所言,此時決不能放任這股盜匪爲禍邯鄲,丟了面子是小事,失了剛剛聚攏起來的人心就是大事了!故此,你二人此去,不僅要儘快拿下這股匪徒,還要乾脆利索,以此來安撫和穩固人心!”

“未必!”公孫珣低頭下了一子,然後才擡頭瞥了對方一眼。“申氏被我滅族……說不定有漏網之魚,也說不定有申氏的親朋故舊,深恨於我!那申蒙之前不是功曹嗎?功曹主升遷任用,不知道多少人承他家恩情。”

事情其實非常很簡單,就是一個真小人的故事,但無奈這廝的所作所爲實在是跟大漢的傳統價值觀太沖突了,所以名聲極大,以至於都三十年了,這天南地北的人居然都還記得。

“不可!”停了一會,還是呂範再度開口,輕易否決了這個提議。“若是如此,且不說剿匪攻堅之事要前功盡棄,就怕他們會聞風而退,然後故技重施,讓我們始終剿不了匪……叔治你想一想,這羣襄國縣境內的太行山匪下山,是不是本就是有感於脣亡齒寒,欲行圍魏救趙之法?”

“妙啊!”公孫珣也是不禁展顏。

“回稟君候,”王修等公孫珣說完以後方纔拱手提醒。“我們此時並無人手。”

沮宗稍一思索,便也認真起來:“莫不是怕了官軍?眼見着官軍去討伐,便順勢散掉……”

然而這麼一想的話,這個人選也很麻煩。

“看來這股賊寇本就是要趁虛而入。”呂範也是想到了這一點,然後不由搖頭。“他們本來就是瞅準時機,看到我們最得力的力量都陷在了太行山中,這才避實就虛,直插我們腹心……”

“君侯所意,莫非是擔心這股賊寇的動向?”問話的不是王修,而是無所事事的沮宗,這日上午,細雨紛紛,此人正陪着公孫珣閒坐在官寺後院的廊下一邊觀雨一邊下棋。“如此局面,莫不是回山去了?”

“君侯請言。”整日無事的沮宗倒是一如既往的輕鬆。

當時甄邵在鄴城當縣令,而當時當權的人是‘跋扈將軍’樑冀,甄邵又恰好有個好友得罪了樑冀,便跑來投奔他。結果呢,這甄邵一邊好言相慰,將人收留下來,一邊卻把事情暗地裡報告給了樑冀,害得這個好友直接被逮捕和處刑……這叫典型的賣友求榮。

“要不要將山中的人手都調回來?”王修忍不住建議道。“太行山中的賊寇可以慢慢來,但邯鄲腹心之地若遭荼毒,不說君侯威信有損,百姓也無辜啊?”

這些人,還有少部分當地大戶提供的賓客、壯丁全都和義從編制在了一起,又打散開來,分別交與了審配、韓當、魏越、楊開、牽招等人,此時正在太行山中分片包乾,辛苦鑿着賊窩子呢!

“這便是我所疑慮的了。”公孫珣長呼了一口氣。“無論如何,總是想不通……能將山中盜匪聚攏出來的人,又選了一個如此出色的時機發動,怎麼講都是個人物,斷不會就這麼虎頭蛇尾!到底是還有後手,還是出了意外?!也是爲子衡他們擔憂。”

非只如此,便是邯鄲城中的機動武裝力量,也就是那些縣卒,還有郡卒,其實也全都不在。

當然了,正如婁圭所言,趙平只是一個名分和招牌,肯定還要再派一個心腹之人進行直接指揮的。

此言一出,便是王修也好,公孫珣也罷,不由齊齊怔了一下,然後也跟着想起了這個著名人物。

“且不說這個,”公孫珣連連搖頭。“我再問你,能將山中盜匪臨時聚攏起來的人,應該是何等人物?”

此言一出,公孫珣悚然而驚……是了,自己長久以來依仗的基礎力量,也是手中最強大的一股力量,也就是那兩百屢經大戰的義從了,此時絕大部分都不在邯鄲!

這話合情合理,而且鞭辟入裡,於是呂範和婁圭各自對視一眼,也是不再推辭,便齊齊拱手。

如今城中所餘郡卒、縣卒,無外乎是勉強守城、治安,就連公孫珣所居縣寺也只有十來個義從留下,既是護衛,又是信使。

王修也是無奈頷首,但卻又連連搖頭:“既如此,如之奈何呢?敵情不明、事涉兩縣,關鍵是還無兵無人。”

“是。”王修當即應聲而答。

就是不曉得是對這股賊寇不安呢,還是對公孫珣感到不安?

但不管如何了,事情得到了進一步驗證,這三百車騎也就不再猶豫,直接出城往縣北去堵這股賊寇了。

就這樣,二人各自心緒不寧,勉強下了一盤棋,又無事可做,便重新清理棋盤再開一局。然而,剛下了兩個子,一個縣吏卻忽然頂着濛濛細雨來報:

第二日一早,公孫珣便將趙平喊到縣寺中好生一番要求和叮囑,逼得此人不得不指天畫地,先是答應即刻將王宮那三百宮廷戍衛和趙王私屬的馬匹、車輛全部發出,又再三保證萬事一定以呂、婁二人爲尊……然後方纔狼狽而出,徑直去調度兵馬了。

當然了,公孫珣倒是從公文中看出了些別的東西……此人對治下出了這種事,然後又牽扯到公孫珣領地,明顯顯得極度不安。

而至於此人如何與趙王討論,那就不關公孫珣的事了。

“其實不瞞公祧。”公孫珣眉頭緊皺,儼然心思不在眼前棋盤上。“我也是這般猜度,但不知爲何,後來越想越不安,其實並不是擔心他們回山會如何難剿,而是對此事有些通盤的疑慮,可偏偏又了無頭緒,這才找了公祧你過來……”

其實,說是通報,可襄城縣也只曉得有一股太行山匪從山中聚嘯而出,中途攻擊了一個張氏的莊子,大概是取了一些糧食、金銀,然後便往南面邯鄲縣而來,具體情況依然兩眼一抹黑。

“他們本就是烏合之衆吧?”沮宗隨意接口道。

蛙聲依舊,一夜無言。

而到了中午,就在城中諸事準備完畢,信使、預警也都已經發出,三百車騎也全數預備整齊之時,公孫珣這邊也受到了襄城縣甄縣長的快馬通報。

“襄國縣縣長我記得是叫甄度吧?”公孫珣擡頭向早就聞訊過來的王修問道。“速速讓縣中發一封公文聯絡他。”

“那就只能是本地大豪了!”沮宗坦誠言道。“只是本地大豪……多對君侯你心懷敬畏吧?”

中樞聽到以後,立即下令永不敘用。

呂範聞言忽然一怔:“潁川甄氏?”

“我不是這意思。”呂範搖頭笑道。“我是汝南人,是聽過潁川甄氏大名的……不過卻不是什麼好名聲。你們不曉得,這家人原本也是一戶二流世家,但在三十年前卻出了一件天大丑聞,因此一蹶不振,如今又有人出仕爲官,也是讓人感嘆。”

“其實國中還是有兵的。”許久沒開口的婁圭忽然失笑。“而且,若是用這隻兵馬的話,便是和襄國縣交涉之事都能免了……”

接着,樑冀因爲這事獎賞他,給了他一個兩千石的職務,但此時這甄邵的母親恰好去世,他爲了不影響自己的仕途,便將自己母親偷偷埋在了馬廄裡,先昂然接受了任命,確保官職和名位到手,這纔給母親發喪……這裡也有個說法,叫做貪位埋母!

至於這種人的結果嘛……後來樑冀一死,有知根知底的同僚在去洛陽的半路上遇到他,直接一擁而上把他車子砸了,衣服扒了,又捶了一頓,最後又在這廝背上寫下了‘謅貴賣友,貪官埋母’八個字,並揪着此人立在大街上向所有人講述此人的醜事。

其實,這個聞名天下的潁川甄邵幹所行之事情說來也很簡單。

衆人面面相覷……王修一直在協助公孫珣署理縣務,所以此時真正能派出去的人手無外乎是呂範和婁圭,而呂範可能確實更合適一些。

“我去吧!”呂範起身自薦道。“我是郡中功曹,又是潁川鄰郡之人,見了那甄縣長也能從容應對……至於行軍打仗,我也曾多年主管大營庶務,最起碼約束部隊,嚴肅軍紀還是能做到的,些許盜匪,應該不在話下。”

“我不出城便是。”公孫珣不以爲意道。“反倒是你們,是要出去打仗的,而戰場之上,萬事不能託大,那些宮廷戍衛多是架子貨,萬一賊首是個有本事的怎麼辦?所以子衡、子伯你們二人相互取長補短不提,這十來個人則是要充當軍官的,有他們居中,你們才能指揮得當!”

“君侯,襄國縣遣人送來文書,同時還帶來了一個張氏莊園倖存的徒附,說是此人知曉那股盜匪的內情!”

沮宗一時大喜:“這豈不是瞌睡來了就送枕頭?”

公孫珣手持棋子,既不落下,也不放回,居然一時面無表情。

——————我是無恥的分線——————

“潁川甄邵謅附樑冀,爲鄴令。有同歲生得罪於冀,亡奔邵,邵僞納而陰以告冀,冀即捕殺之。邵當遷爲郡守,會母亡,邵且埋屍於馬屋,先受封,然後發喪。冀死,邵還至洛陽,議郎李燮行塗遇之,使卒投車於溝中,笞捶亂下,大署帛於其背曰‘諂貴賣友,貪官埋母’。乃具表其狀。邵遂廢錮終身。”——《後漢書》.李杜列傳

(本章完)

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5章 勤奮苦讀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137章 直下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94章 放火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100章 大事(上)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21章 崩壞(下)第85章 首尾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171章 長驅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167章 祭旗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8章 破營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159章 定策(下)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81章 雞湯(上)第116章 驚動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133章 爭言第181章 日出東南隅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51章 當走第25章 勤奮苦讀第61章 中軍第82章 雞湯(下)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第53章 中流擊水第54章 見識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71章 大饗(下)第26章 緱氏縣中第39章 虛驚第118章 大事這次是正經請假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66章 插曲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93章 過河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第175章 國破第147章 意外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176章 定奪(還債)第5章 假傳軍令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169章 獻策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121章 崩壞(下)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82章 雞湯(下)第16章 存問風俗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103章 麥飯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355章 舟車何處不通津?第42章 請和第158章 定策(上)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99章 小謀這次是正經請假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143章 不取第145章 盛意(中)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481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上)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
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5章 勤奮苦讀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137章 直下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94章 放火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100章 大事(上)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21章 崩壞(下)第85章 首尾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171章 長驅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167章 祭旗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8章 破營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159章 定策(下)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81章 雞湯(上)第116章 驚動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133章 爭言第181章 日出東南隅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51章 當走第25章 勤奮苦讀第61章 中軍第82章 雞湯(下)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第53章 中流擊水第54章 見識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71章 大饗(下)第26章 緱氏縣中第39章 虛驚第118章 大事這次是正經請假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66章 插曲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93章 過河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第175章 國破第147章 意外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176章 定奪(還債)第5章 假傳軍令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169章 獻策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121章 崩壞(下)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82章 雞湯(下)第16章 存問風俗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103章 麥飯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355章 舟車何處不通津?第42章 請和第158章 定策(上)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99章 小謀這次是正經請假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143章 不取第145章 盛意(中)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481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上)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