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歸家

第57章 歸家

公孫氏是舉族聚居,實際上,在城中挨着西門那片,近八分之一個令支城都幾乎是公孫家的地盤,一族獨自佔領了三個城內的‘裡’,連里門、裡牆都省了。

佔地如此廣闊,倒不是說公孫氏的主支人口有多少,而是說這裡面出仕爲官的公孫氏族人太多。須知道,但凡是做到六百石的朝廷命官,然後一旦分家立業,就可以按照官方規制建立起相應規模的宅院。而一來二往的,世世代代,如此大大小小的宅院逐漸增多,這纔有了公孫氏在這令支城中一言九鼎的地位。

不過,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比如講公孫珣家裡雖然很有錢,雖然西門外的市場、南門外的貨棧全是公孫大娘的手筆,雖然這近些年來新起的宅院十之八九有她的贊助,雖然他家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都已經做到了塞外的管子城了……但是,他本人所居住的宅院門楣卻實在是不高。

因爲,不能逾制。

但也正是因爲如此,在與公孫越隨意揮手作別後,甫一踏入了自家的房門,公孫珣便看到了早早等在那裡的自家老孃。

於是,他當即就在門檻處下跪,以示自己遠遊不孝之罪。

公孫大娘其實原本有萬般話要說的,但此時看到自己兒子跪在門口請罪,瞬間也就眼淚婆娑,言語難治了。

“一走一年多,”好不容易緩過勁來,公孫大娘不待去擦自己的寶貝眼鏡,卻是趕緊上前把自己兒子從地上拽了起來。“連字都有了,還變得那麼古板,進門就下跪?”

公孫珣起身強笑道:“確實如此,在外面經歷的多了,咋一回來,恐怕跟母親的風格不合……”

公孫大娘連連搖頭:“我哪裡還有什麼風格?幾十年過去了,風格再不一樣,也要被這個世道磨平了。”

比如說曹操和夏侯家只是世代聯姻的親戚,卻並不是同一宗門;

“你……你不如先在家等等。”公孫大娘嘆氣道。“實在不行就辭去了這個吏員,在家養兩年聲望,然後直接運作一個孝廉……遼西是邊郡,這方面有優待,人口十幾萬就能每年一個孝廉。而如今阿瓚去了上谷,公孫氏的底子又在這裡,郡中也就是一個公孫範和一個田氏的田楷有些麻煩罷了,就算是不去當吏員,那兩三年中輪也能輪到你這個當朝光祿勳的入室弟子!”

總而言之,公孫大娘之前積攢了一年的牢騷,卻在甫一見面時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如今更只是不停的感慨自己兒子孝順罷了。

“這倒是奇了怪了。”公孫珣好奇道。“族中向來講究一個趨利避害,這趙太守只要不動族裡的根基,那他自然是個‘好太守’,若動了族中的根基,那他自然是個‘壞太守’,怎麼會猶豫呢?而且母親你也是見識非凡的人,消息靈通,評價人自有一番標準和路數……怎麼連你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還是能感覺到的。”公孫珣繼續笑道。“在洛陽一年多,見了各種人物,言談一定要遵循禮節,可見到母親,終究是隨意了不少。”

公孫珣連連點頭,卻又把話題引到了來時遇到的太守家人身上。

從弟,卻非族弟,這就意味着這位太守和那位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是未出五服的兄弟。而這年頭宗族觀念極強,只要未出五服,那就是記入官方檔案的兄弟,是非常親密的,是要講究一個榮辱與共的,甚至是要共同承擔法律責任的!換言之,不出大意外的話,那天下人一般會視你們爲一體的!

“就是這個意思。”公孫大娘猛地一拍手道。“沒有白把你往洛陽送這麼一趟!你還不明白嗎?你如今已經是名儒子弟,放遼西也是一號人物,既然如此,何必冒險去這趙太守身邊呢?不管他是準備裝一輩子還是裝兩輩子,又或者是真的想要投奔士人,然而一旦被他注意到,就很有可能也會被趙忠注意到……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嗎?不如在家養名來的穩妥。”

公孫珣愈發不解了起來。

“那、那我呢?”公孫珣腦子已經成了一片漿糊。

“你還真問到點子上了。”公孫大娘聞言稍微皺了下眉頭。“族裡對這位趙太守其實是很猶豫的,而趙太守的作爲也確實讓人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明白了吧?”公孫大娘繼續道。“這可是一位惹不起的真神。你之前剛到洛陽時不是還來信說什麼宦官子弟肆意荼毒鄉里嗎?那咱們這趙苞趙太守,恐怕就是天底下來頭最大,也恐怕是天底下官位最高的一個‘宦官子弟’……你說,族裡能不猶豫嗎?巴結吧,怕引起士人非議,不去巴結呢,又怕真的惹怒這位,直接一個大禍臨頭!”

最後,還有自己同門甄逸恍惚間好像就是那洛神的父親,但偏偏來時遇到他給剛出生不久女兒取名卻叫甄姜……

“孫子、孫女?”公孫珣悚然而驚。

“對了。”公孫大娘忽然又想起了什麼。“阿瓚現如今也不在郡中了,侯太守也是擔心自己自己女婿落入到宦官子弟手裡,然後被人羞辱,再加上上谷那邊也不是很遠,說不定還有立功的地方,所以就直接就把他帶到那邊了……”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公孫大娘繼續皺眉說道。“按照你的描述,這趙老夫人也是一位人物,他兒子未必就是如我們所想……實際上,這纔是我最擔心的地方,不然,反而能安心讓你回陽樂繼續當你的主計室副史了。”

這裡多說一句,如公孫珣與公孫瓚、公孫越,還有那個公孫氏嫡脈中的公孫範,其實全都是如此關係。

公孫珣看到母親露出笑臉,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趕緊勸對方去清洗眼鏡,好方便來看自己帶回來的各項物什……你還別說,不愧是親孃倆,這當兒子的帶回來的東西基本上都能符合當孃的價值觀:

公孫珣爲之默然,卻是忽然又想起了那位趙老夫人的風采……說實話,就趙家人趕路的那副樣子,怎麼看都不像是‘宦官子弟’作風吧?反而隱約有些是名臣子弟的味道!這種人真要躲嗎?

但是,但是……

“但大勢是對的。”公孫珣嚥了一口溫開水後毫不猶豫的答道。“太平道張角心存二心,造反不成後反而懂得吸取教訓捲土重來,熬過這段時間,恐怕會愈發做大;而按照韓遂的說法,西涼羌亂隱憂未去,指不定哪天局勢就要沸騰;至於山東河北,兒子則是親眼所見,豪強壓迫越來越重,幾乎民不聊生;可與此同時,朝中士大夫卻個個尸位素餐,宦官又只知道強取豪奪,雙方內鬥不休,反而沒幾個人願意照看局勢……所以講,母親你說的那些,拋開小節,十之八九還是對頭的。這就好像現在讀《史記》,稍微有腦子的人都知道漢高祖斬白蛇之類的說法跟‘大楚興,陳勝王’是一回事,但奪天下的終究卻如《史記》所言,是那沛縣劉家子!”

那一大窩貓自然不用說了,公孫大娘抱起其中一隻最重的胖貓連連感慨,說什麼兩輩子加一塊總算也混成了一個有貓的成功人士了,只是這公貓既然已經做了種,出了一窩小貓,那就該儘早騸掉;

至於蔡邕所書的儒家七經和《四十二章經》也是讓公孫大娘欣喜異常,用她的話說,這原件不僅可以收起來當傳家寶,還正好能用她正在研製的雕版印刷技術上,她可是準備用這玩意名垂千古的;

然後還有婁圭這個從南陽來的賬房,公孫大娘更是分外滿意……雖然據說是裝箱子裡偷運過黃河的,所謂‘偷渡’是也……但能有一個歷史名人當賬房想想都帶感!不過她也說了,就是有點年輕,也不曉得智力值到位了沒有,於是分分鐘又叫來賬房目前管事的李三娘,讓她把人帶走去做培訓!

公孫珣遊疑不定,卻總覺的哪裡不對的樣子。

“沒錯。”公孫大娘愈發得意了起來。“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原本我還想着等你結了婚再討論此事呢,但這一年我在家擔驚受怕的,反而是想明白了……這年頭亂成這樣,鬼知道你在外面會遇到什麼危險?既然如此,就不等結婚了,先給你安排些漂亮侍妾,生下兩個再說!你不曉得,你來之前我就已經派人去高句麗、三韓、扶余給你準備了一百零一個婢女,都是年紀十五六歲又有些顏色的,全都放在了城南的莊子裡,準備一邊培養一邊淘汰,不到一年就能爲你搞出來一個頂級跨國侍妾組合……不要嫌棄人家是夷女,混血的孩子容易養活……”

“因爲這個趙苞趙太守確實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公孫大娘繼續皺眉道。“他從出身上就很奇怪……你知道他是中常侍趙忠的從弟嗎?”

而這種表現,無疑也是天底下做母親的通病。

“這趙太守雖來此地不過半月,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來。”公孫大娘認真解釋道。“他這人行事作風並沒有想得那麼粗暴無理,反而有幾分名士風采。而且族中也好,我也好,都偷偷去他老家清河打聽了……你知道嗎?原來這位趙太守家中早在十幾年前第一次黨錮的時候,就跟趙忠做了切割,還直接從安平搬到了清河,那時這位趙太守纔剛剛加冠。然後這麼多年,他還一直上書抨擊自己的哥哥……”

等抱着那隻胖貓回到屋內候,近二十年沒走出遼西的公孫大娘又趕緊讓婢女準備溫開水,然後開始聽自己兒子講解一些趣聞……盧植的事情兩人心照不宣的都沒提,但是一些別的見聞卻着實讓公孫大娘有些情緒複雜:

“母親是懷疑……”公孫珣心中忽然一動,儼然是想到了韓遂與自己談論袁紹兄弟的那番話。“他們兄弟是互爲表裡,心照不宣?想用這種方式保全家族?”

“換言之,”公孫珣講述完這番遭遇以後忍不住稱讚道。“那位老夫人着實氣度非凡,這種人養出的兒子只怕也不會太差,就是不知道遼西這裡如何看待這位新來的趙太守?”

“你還是太年輕。”公孫大娘爲了扶下自己的黑框眼鏡,卻是將懷裡的貓遞給了旁邊的丫鬟,把後者弄的手忙腳亂。“你曉得嗎?雖然這些年,這趙太守每次更迭職務都會去一些苦地方幹一些苦差事,而且每次都能勤懇奉公,還經常上書大罵自己哥哥,甚至因此引得不少黨人名士的稱讚。然而,他卻從未有一次上書討論過黨錮之禍!而且,那趙忠雖然也經常跟人說自己挺討厭這個弟弟,若不是有嬸孃在,早就讓他下大獄了。可實際上,每一次他趙苞作出政績後,朝廷卻又都會暢通無阻的給他加官升職!”

公孫珣是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這就對了。”公孫大娘喜上眉梢道。“以前你娘我一個人,好多事情想做都做不了,如今有你幫忙,我們完全可以窩在家種幾年田,攀一攀科技樹,順便再與我添些孫子、孫女……”

正要舉起陶杯再喝口水的公孫珣猛地爲之一滯,卻是差點沒把手裡的水給出去。

這番話在情在理,公孫珣也只能緩緩點頭。

總之,如是種種,倒是讓公孫大娘跟着驚疑不定了起來。

公孫珣終於按捺不住:“既然如此,豈不是應該放心交往,怎麼反而要避讓呢?”

“現在想想,這恐怕纔是所謂歷史真相。”公孫大娘略顯不安道。“我之前跟你說的那些東西,也不過是隔着一千八百年的霧裡觀花,很多說不定是如漢高祖殺白蛇之類的附會……”

“那是因爲我是你娘,跟風格什麼的沒關係。”公孫大娘再度搖頭,可話說到這裡,卻是終於展顏一笑。“不過也無所謂了,我們母子倆管什麼風格不風格呢?”

公孫大娘抱着那隻大貓緩緩點頭:“這便對了……我一個女頻宮鬥加靈異寫手,又不指望能有什麼本事輔佐你能稱王稱霸,只要咱們娘倆能熬過這個亂世就好。所謂‘努力聞達於諸侯,以求苟全性命於亂世’,這就足夠了!”

再比如說呂範輕鬆識破自己的套路,卻因爲自己幫他仗義執言而當場認主;

還比如說那蔡文姬還在啃手指的年紀,考慮到她爹的長相,她也不可能是美女的猜測;

公孫珣聽得口乾舌燥……先是有些期待,但到了後來卻忽然變得驚恐起來。

“太祖自幼失怙,時漢末紛亂,時疫橫行,其母常憂本家無後。家富,乃陰購美婢百人,教以文字、數術、音律、舞蹈。待加冠,即奉之充其後幃。太祖至孝,不得推,皆納之。然至婚前,美婢前後羅列,溫香軟玉,以目傳情,太祖依舊舉燭苦讀,坐懷不亂,守禮愈甚,由是名聲日重。”——《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慚愧萬分……這感覺自己越來越坑啊……果然是蛋郎才盡了嗎?然而這才第三卷啊……我準備寫個幾十卷的……

還有新書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684558115。

(本章完)

第151章 不甘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第85章 首尾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74章 兵臨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149章 清楚第344章 平城逢候騎第78章 撤屯(終)第77章 撤屯(下)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158章 定策(上)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17章 歸家第138章 劫持(上)第336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146章 盛意(下)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7章 激戰第243章 億錢予一錢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346章 單于在山西(下)(新年快樂!)第47章 軟紙第121章 崩壞(下)第63章 臨陣(中)第45章 莫須有第364章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完本總結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125章 無生第88章 巡視(8k)第62章 臨陣(上)第12章 請賞第63章 臨陣(中)必須要單章感謝瀟瀟和諸位新盟主第539章 故人送客長江道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407章 空期戎馬收河北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62章 臨陣(上)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157章 親厚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06章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392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483章 違天輒非凱第171章 長驅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149章 清楚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74章 秋風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105章 渡口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139章 劫持(下)第155章 狂言第170章 失控第22章 借刀第162章 冬狩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447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62章 臨陣(上)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
第151章 不甘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第85章 首尾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74章 兵臨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149章 清楚第344章 平城逢候騎第78章 撤屯(終)第77章 撤屯(下)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158章 定策(上)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17章 歸家第138章 劫持(上)第336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146章 盛意(下)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7章 激戰第243章 億錢予一錢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346章 單于在山西(下)(新年快樂!)第47章 軟紙第121章 崩壞(下)第63章 臨陣(中)第45章 莫須有第364章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完本總結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125章 無生第88章 巡視(8k)第62章 臨陣(上)第12章 請賞第63章 臨陣(中)必須要單章感謝瀟瀟和諸位新盟主第539章 故人送客長江道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407章 空期戎馬收河北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62章 臨陣(上)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157章 親厚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06章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392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483章 違天輒非凱第171章 長驅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149章 清楚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74章 秋風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105章 渡口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139章 劫持(下)第155章 狂言第170章 失控第22章 借刀第162章 冬狩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447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62章 臨陣(上)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