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

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五月中旬,孫權一族以一種釋然心態趕到潁川的時候,早先一步的天子‘一家人’便已經抵達了洛陽舊都,而與此同時,交州牧士燮與返程的大司馬、大都督呂範則剛剛到達南陽境內。

十五年風塵僕僕,眼見着便要塵埃落定了。

不過, 洛陽這裡卻沒有那麼萬衆期待的意味,恰恰相反,鄴下羣臣對忽然間到來的遷移展示出了莫大的抗拒心理,以至於猶猶豫豫、拖拖拉拉,甚至有不少人直接上書燕公,說什麼鄴下如何如何,頗有幾分雜音出現……對此, 燕公公孫珣展示出了極大的容忍與冷漠,既沒有駁斥和處置,也根本沒有改弦易轍的意思。

其實,沒有任何反抗餘地的鄴下羣臣心裡也明白,鄴下位於河北境內,對於整個天下而言,還是偏頗了一點,真要是定都,他們自己也會說長安、洛陽,更不要說還有幷州、陝州、三輔籍貫的官員隱隱敲邊鼓了。

只是,鄴下羣臣中的高層,乃至於中層核心官員,河北籍貫的人還是佔着絕對優勢的,再加上鄴下這幾年經過有序建設,經濟發達、市場繁榮,彼處人人皆有資產, 所以不免有些不爽罷了。

至於此舉的真正意義,也不過是想提醒公孫珣, 別忘了他們爲了燕國的‘犧牲’, 等燕公正天命、大家一起升官的時候, 需要看顧一下河北籍貫的諸人。

如此無端之事,也就難怪公孫珣懶得理會了。

不過,一個現實問題在於,洛陽與原河南地區,還有半個弘農被董卓遷移一空,而屯田與均田制又不免從側面約束住了老百姓回遷的腳步,昔日大漢都城此時空白一片不免讓人心有慼慼。

實際上,這日下午,城東都亭舍內的三層閣樓之上,終於回到了洛陽並再度俯瞰起這座故都輪廓的劉協,此時也不免黯然神傷……都說物是人非,可對這位來說,如今不僅是人非,連物也不是昔日之物了,甚至於整座城市、整個天下都要改換主人了,能不傷嗎?

“陛下,這便是洛陽嗎?”董貴人小心從兩名甲士身側穿過,上前攬住了自己丈夫的胳膊。“城池倒是極大,修整也的乾淨,可爲何如此荒疏,還不及長安有煙火氣?”

這便是諷刺公孫珣當日殺光董承全家一事了,而聽到這個稱呼,董貴人也驚惶躲到了天子身後,只是微微擡頭打量自己的殺父仇人。

“問的好,出去一年,到底是長進了。”公孫珣終於失笑回頭。“不過,誰說我不管了呢?”

故此,等到小天子難得扔下那副天子外殼,苦苦一求之後,公孫珣倒是釋然一時了。無論如何,這小天子終究還有幾分爲人的良心。

“好寶貝!”公孫珣拿在手中看了半日,卻又不免搖頭。“其實母親的心思我大概能猜到……井中之至寶,上面又有龍,而母親自陳是從井中因爲龍‘穿越’至此,二者果真有聯繫嗎?”

“阿定啊!”公孫珣愈發失笑不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你父親我最終定下洛陽,不是棄西域、草原、遼東不管,而是準備在有生之年盡力替你了結一番!不敢說萬世太平,最起碼能讓你執政期間,不爲三地之事憂慮!”

而一路行來,因爲身後有一人一直隨行的緣故,他卻不免多耽擱了一些。

“想問便問,往沓中一年有餘,如何反而老實了許多?”公孫珣勒馬在前,周圍騎環繞,並有前導在前,而其人身後赫然是他的長子、匆匆隨公孫越一起趕至此處的公孫定。

天子一時不解:“燕公喚朕來不是要行禪讓事嗎?如何宮殿一直未曾修葺?”

“那就去吧!”公孫大娘也是忽然釋然起來,卻又抱起玉璽向後舍轉入。“能給你娘留個念想,也算是有良心了。”

不過反過來想,自己父親若是這個月便登基,最少還有二三十年的天子可做,應該足夠了吧?

“問完了嗎?”就在這時,公孫珣忽然回頭,打斷了自己兒子的神思。

天子聞得此言,先是本能想要駁斥,但剛要說話心中卻已然反應過來——很顯然,京澤怕是真的死了,而且真的是自殺,因爲當日殿中最後一別時已有預兆,只是自己一心求生,沒有太注意罷了。

二人見面,公孫珣朝端坐後堂的親母行禮完畢,起身後也是乾脆直言:“母親,兒子見過了漢帝,決心已下,大約秋收前便要了結此事,登基稱帝!所以今日專門來求一物!”

天子陡然變色:“朕說笑而已……燕公既然親自至此,朕自然無話可說,無論何時行大禮,朕絕不推辭,只求燕公能謹守承諾,許漢室血脈自然延續而已。”

而且,公孫定也絲毫不懷疑,自己父親的水平和威望,會不足以壓服草原,控制西域!草原嘛,大不了打一仗便是,如今那個軻比能真有膽量如何如何嗎?而西域,已經有韓遂去經營了,將來繼續延續下去便是。

“五城,分別是洛陽、長安、鄴城、許昌、薊縣。”公孫珣緩緩言道,侃侃而論。“而五城所指,皆有偏向……如薊縣納入參考,並非是因爲這是爲父的封地首都,而是說若以此地爲首都,將來國家必然要背靠河北,經營遼東,開發三韓以及那個剛剛探明的倭島,並壓制塞外草原爲上!再如許昌,則是存了以中原爲基,開拓江南之意!不過,這二地未免偏狹,從地理上而言,同樣方略之下,薊縣稍不如鄴城,許昌稍不如洛陽!因爲鄴城可以兼顧中原,而洛陽可以反過來連結河北、三輔。”

“如此說來,燕公也不需要朕來禪讓了?”天子一時氣急。

“何處皆可問,一件件來。”

“兒子不是在看玩笑。”燭火下,公孫珣直接將匣子推到了自家母親身前。“區區死物,我還沒放在眼裡,區區天命,我也不曾在意……要我說,母親心中有掛慮,留着便是!兒子要登基當皇帝,母親給個別的賀禮也無妨。”

一瞬間,劉協幾乎對對方感激涕零。

“有!但爲父不想說……下一個。”

而父子二人說完此言,卻非沒了言語,而是沿途指點新營造的洛陽城,盡說些往日閒雜事而已。

“事到如今,朕也不敢受……”

公孫珣走上前去,打開匣子,從容取出一方玉璽。

見此情狀,劉協大約知道對方沒有惡意,便鼓起勇氣勉力相對:“燕公說笑了,董貴人區區一女子,又無家教,如何懂得這些大略?”

公孫定以下,衆人心中皆是微微一動。

就這樣,天子自然去哭,公孫珣自然轉回自己在洛陽的‘私宅’——他之前並沒有欺騙對方,南北宮都還在修葺之中,只能居於新建的城區之內,然後嚴加防守罷了。

公孫珣啞然失笑,卻又將手中還沒捂熱的傳國璽給放回了匣中,然後轉身對自家親母失笑以對:“雖說沒有必要跳井什麼的,但何妨磨點玉粉放粥中,試試有沒有特殊功效?或者將來母親真有千古的時候,按母親說的,葬在塞外草原上,埋骨入地三尺,白馬踏平之時,順便將此物隨葬,說不得還能魂魄寄託於上,再活一世呢?”

“敢問大人,爲何是洛陽爲都城呢?”公孫定打起精神,繼續認真相詢。

公孫定即刻頷首:“大人的意思兒臣盡知,但仍有疑慮。”

公孫珣聽得樓上哭聲難制,也是心中一時黯然。

“那大人,爲何一定要如此匆忙登基?天下雖一統,猶然可稍待……”

“陛下誤會了。”公孫珣依舊負手以對,儼然不以爲意。“孤還沒小氣到這份上,實在是北宮、南宮皆未修葺完成,便是孤自己,也只住在新營建的私宅中……估計秋收後,才能勉強住人而已。”

“說!”

“這有什麼可言的,就是爲父等不及了嘛!且爲父又素來不在乎臉面與名聲!”

公孫大娘緩緩頷首,然後便親自從身後捧出一個巴掌長寬的方正匣子來,直接擺在了一側几案之上,並一聲嘆氣:

“早就知道瞞不住你,等着你呢!”

劉協一聲嘆氣,剛要說話,卻覺得渾身冰冷,然後滿背汗水即刻順着後背流了下來,因爲就在這時,一個他以往還算聽過幾次的聲音忽然從他背後響起:

“不知是董貴人還是伏貴人,這就有些不懂了,孤在何時稱帝,與都城是否繁華並無關係……依孤來看,白紙一張,方纔好從容作畫!陛下以爲如何啊?”

“等月底交州牧和大司馬一併到來以後,秋收之前我便要登基爲天子。”公孫珣宛如在說什麼家庭瑣事一般隨意。“屆時你爲太子……這也是專門喚你來的緣故……但受任太子後,莫要我催促,自己直接回沓中去!謝徴身死也好,你受任太子也好,都要與我屯田出一番成績出來!加冠之後,再回洛陽!”

“還別說,陛下此言倒也有幾分道理,孤還真心動了。”公孫珣不由失笑。

“兒臣願聞其詳。”公孫定自然振奮,便是身後官復原職的司馬懿還有馬岱也都豎起了耳朵。

“第一,安利號牽扯龐大,如今連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生意了,需要緩緩移交,省得出亂子。”

公孫珣看到對方如此姿態,反而也是仰頭一聲嘆氣:“不錯,京澤本是漢室忠臣!與曹孟德、劉玄德無二!”

話說,母子二人這些日子一直都在洛陽,公孫大娘更是一直在安排洛陽城內外的規劃事宜,雖然都很忙碌,但每日也都能相見,並不缺說話的時候……所以此時公孫珣忽然突兀正式求見,倒是讓公孫大娘的侍女們驚慌不解。

“至於長安,自然是漢室老路,是要開拓西域,通暢絲綢古道,以西域擠壓草原,以關中遙控中原……”公孫珣繼續言道。“你若稍微讀過書,也能懂得其中之意,這也是極好的選擇。”

“講來。”

發中已經有微微白絲的公孫大娘聞言也是黯然一時,卻是扶了下自己那也已經磨損許久的黑框眼鏡:“不知道,我也沒膽量帶這東西跳井試一試,在這邊活了四十多年,兒孫滿堂的,馬上都要成太后了,事到如今,難道還指望能回去?還不如認認真真想做個孝莊太后什麼的。倒是你,這次登基這麼急促,而且到底是漢家四百年天命,總有人在意的,留給你正正天命也好!”

只見此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下方正面刻有八個大字,正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非只如此,玉璽四角之一,明顯磕破,卻是被人用赤金補上。而金玉交加,青黃浸染,燭火之下,熠熠生輝,更顯動人。

不用說了,這便是那傳國玉璽……公孫珣久尋不到,早猜到是自己母親通過公孫越在當日亂中直接拿到,或者是直接在亂後讓人從什麼井中尋到,只是一直沒有聲張而已,也沒有逼問誰。

晚飯之後,華燈初上,公孫珣與說話漸漸利索的小女兒相互閒扯了一陣子,卻又忽然摒棄諸人,來後堂肅立,求見自己親生母親,也就即將升格爲皇太后的公孫大娘。

“你問完了,我卻還有件事情說與你聽!”

“莫要開玩笑。”公孫大娘難道沒好氣言道。“我倒不是捨不得這東西,而是心中真有對此物有些掛慮。”

“大人既然定下洛陽,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正如大人所言,此舉便是要國家大策往開發江南那邊走……可若如此,西域便不理會了嗎?遼東便不管了嗎?草原便不壓制嗎?”公孫定認真相詢。

凡此種種,卻是折騰了一下午方纔回到那處臨時駐蹕的私宅,而全家難得一起用過晚飯,也算是給久未歸家的長子接風洗塵了。

劉協情知是何人到達,卻是強忍驚惶之意回過頭來,果然看到是燕公公孫珣錦衣常服、負手親自登樓至此,除此之外,其人身後還有一個和自己一般差不多年紀的黃口少年,以及兩名錦衣持刀的高大年輕男子。

公孫定一時語塞:“……”

公孫珣重重頷首。

而公孫珣眼見如此,卻也不再多言,只是負手轉身下樓去了。

“可父親也不是在意區區一個名位的人吧?爲何不等洛陽宮殿修好,天下州郡分劃好,天下人心也有所準備,再爲此事?”公孫定依舊不解。“是有什麼內情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公孫珣終於在馬上回頭看了一眼自己兒子。“定都這種事情,不僅是要求形勝之地的,還關乎國家大政……而洛陽是我與你祖母議論許久後才定下的所在。須知道,當時我們議論了不下五城!”

“因爲孤也沒想到,天下竟然統一的這麼快。”公孫珣從容以對。“這話便又扯回去了,孤何時登位,與此城並無多少關係……重要的是四海一統!四海一統,孤自然便是天下之主,何論其他?!”

“女子又如何啊?”公孫珣連連搖頭,倒也不氣,反而好整以暇。“臣便服來見陛下,就不行禮了。”

“諾!”公孫定趕緊跟上。“大人,爲何那漢家天子如此失態?其中可有緣故?”

想到這裡,天子心中萬般委屈、怒氣與隱忍俱皆消失,只覺腦中一片空白,根本不知所想所措……漢室凋零至此,到最後爲漢室和自己考慮到了一切,然後選擇盡忠之人,竟然是個間諜!

可是個間諜又如何呢?難道不遠勝那些四世三公之輩與什麼世宦兩千石嗎?

但來不及多想,一念之於‘間諜’二字,天子幾乎是瞬間醒悟,卻又忍不住淚流滿面,就在閣樓上朝着面無表情的公孫珣以哭腔相對:“燕公,京車騎本是漢臣……”

“兒臣……”騎着一匹大馬的公孫定當即應聲,卻顯得有些猶豫。“兒臣不知道從何處問起。”

公孫定心下恍然——感情這個開發江南的國策是讓自己去做的,也怪不得讓自己去屯田。

“天下可有歸於舊都卻住都亭的陛下嗎?”原本已經沮喪下去的劉協,聞得此言,卻又忍不住有些抑鬱。“燕公便是想辱朕,也無須如此吧?北宮畢竟是朕幼年居所……尋常百姓隔十年歸家,也許去看一看的吧?”

“母親請講。”公孫珣躬身以對。

譬如,此處某人與段熲拔刀對峙過;彼處曾有某人餵過雞;那處是某人初識他某位夫人處;這處某人曾拖着某個權閹的屍首遊過街。

“陛下都亭住的如何?”公孫珣再度一笑,依舊不氣。

不過,公孫大娘本人卻並沒有什麼不解,其人甚至早有準備。

“諾!”公孫定不敢猶豫。

“是!”公孫定趕緊應聲。

不過,正如小天子之前在樓上感慨的那般,如今洛陽城內居民極少,城中之人,不過是漸漸遷移過來的鄴下官吏以及之前移駐至此的鄴下禁軍,以及之前參與城池修復、營造的民夫而已,倒也算是格外安全了。

“請大人下旨!”公孫定沒有勒馬,因爲他知道父親不喜歡那樣。

“這是自然。”

再說了,以其人身份和作爲,本就有無數理由去尋死,而考慮到皇長子的掉包之策,此人很可能是就是爲了讓他劉協放心,方纔尋死的。

“今日不是爲此事而來!”公孫珣忽然肅容。“這點事情孤還不至於親自走一趟……陛下,臣至此是有件事情要告訴你,你走後,京有喜便投江自盡了。”

“有……但爲父依然不想說。”公孫珣依舊勒馬在前,平靜以對。

唯獨遼東,遼東如何開發,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公孫定就想不到什麼立竿見影之策了。

董貴人一路行來,見到沿途護送甲士尚且客氣,加之年幼,不免大膽了許多,其人瞅了一眼身後甲士,忍不住低聲相詢:“陛下,聽說那燕……那燕公只等他的大司馬一回來,便要在這根本無人的洛中逼迫陛下禪讓,如此迫不及待,將來豈不是要被人笑話?”

事到如今,他也確實不需要跟一個小孩子置氣,哪怕此時對方依然還是個天子。

公孫大娘將目光從玉璽上擡起來移到自己兒子面上,卻輪到她失笑以對了:“你娘我早該想到的……不過,我也確實早有準備!我答應你便是,等你登基後,安利號可以歸爲國營,任你來處置,但你也要應許我幾件事。”

樓上天子哀慟難名……他這輩子,見慣了至親橫死,但彼時年紀太小,多是恐懼大於哀傷,而今日局勢已無可退之處,或者說是處於一種另類的無可憂懼之地,驟然聞得此消息,其人卻是徹底明白了什麼叫做撕心裂肺,如喪肝膽。

說到底,他對京有喜也是有愧的……而今日來此,一則自然是負氣問罪之意;二則,卻是隱隱有考驗一下小天子的姿態!

畢竟,作爲少有知道袁皇后在呂布死前便有孕之人,公孫珣一開始便知道所謂皇長子是怎麼一回事,只是從沒放在心上而已,等到京澤身死,才發現有人居然爲此事豁出了性命,心中黯然慚愧之餘,自然也明白,京澤之死,多少是爲了天子周邊的那些破事。

不知道爲何,天子語氣中幾乎有哀求之意流露出來。

“因爲沒人……”小天子愈發黯然。“朕還記得昔日六七歲年紀,兄長偷偷跑來見我,我們一起往北宮角樓上登高,雖然只能看到北宮兩側區區邊角,但彼時滿目熙熙攘攘,到處都是人來人往……而今日,城牆輪廓還是樣式,區劃還是那麼整齊,甚至新建建築、宅邸比往日還高大整潔,但沒有人又怎麼能有首都氣象呢?”

“那兒臣便只有一問了。”公孫定也是無力。

“第二,安利號之所以無往不利,乃是靠着它是一家商號,而非官署……你拿到手後,務必謹記,拆分也好、合併也罷,卻不能讓它與朝廷官僚之間有太多交集、流通之處,不然這個商號自然會鈍掉!”公孫大娘肅容提醒。

“母親長命百歲,將來也會有良心的!”已經轉身欲走的公孫珣回過頭來,同樣釋然。

橫在母子二人之間的那個龐然大物,如此輕巧被一方玉璽撬起,或者說燕國天命最後缺失的一角,如此輕巧被一方玉璽補上,只能說怪不得此物價值連城了。

—————我是價值連城的分割線—————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宣之功,其餘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餘年,傳七十餘君,其卓然著見於後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而及太祖以燕覆漢者,盛哉!其除漢末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三代以來未之有也。至其率性而爲,不敬禮法,不尊天地,辱文好武,傲上重下,堪可嘆也。然《春秋》之法,常責備於賢者,是以後世君子之慾成人之美者,莫不嘆息於斯焉。”——《新燕書》.卷二.太祖武皇帝本紀

“嗚呼,自古有父創業以遺其子者矣,未有母創業以遺其子者也。至於燕太祖凡十年而奄有四海,其母孝莊文皇后捐巨億於幽燕,撫人心於幷州,安產業於三輔,控時局於遼東,坐鎮後方,總攬經濟,尤勝蕭何,功莫大焉!及太祖定策於洛陽,嘗曰:‘得非母爲女身,必坐享其成也!’豈非實言也?”——《漢末英雄志》.王粲

(本章完)

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9章 不見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106章 郎署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70章 大饗(中)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92章 進退第101章 大事(中)第4章 相談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83章 拿下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172章 直入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154章 張儉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105章 渡口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307章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118章 大事第165章 霧氣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84章 檻車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143章 不取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166章 漁夫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355章 舟車何處不通津?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145章 盛意(中)第39章 虛驚第225章 不負天下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62章 臨陣(上)第142章 雷雨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45章 莫須有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307章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172章 直入第63章 臨陣(中)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120章 崩壞(中)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297章 白雲迷路合復開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145章 盛意(中)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447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171章 長驅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
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9章 不見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106章 郎署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70章 大饗(中)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92章 進退第101章 大事(中)第4章 相談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83章 拿下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172章 直入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154章 張儉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105章 渡口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307章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118章 大事第165章 霧氣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84章 檻車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143章 不取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166章 漁夫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355章 舟車何處不通津?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145章 盛意(中)第39章 虛驚第225章 不負天下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62章 臨陣(上)第142章 雷雨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45章 莫須有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307章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172章 直入第63章 臨陣(中)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120章 崩壞(中)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297章 白雲迷路合復開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145章 盛意(中)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447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171章 長驅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