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

朝會上。

大將軍關平當衆提出“三路齊出”的北伐構想,將戰線分別劃分爲西線,中線,東線,又以西線、東線爲主,中線爲輔。

關平身席官服,穿着鞋,腰懸佩劍立於朝堂之上,高談闊論着:“中線也就是荊襄之地,荊州已北雖然距離宛、洛極爲相近,但洛陽乃僞魏國都,接下來自然會是敵方安排重兵防守之地,我軍若全力奪之,不是明智之舉!”

“且南陽與襄陽之間則就是南陽盆地,其間皆是平坦無比、一馬平川的平地,極適合魏軍鐵騎和大兵團的發揮,奪取宛、洛意義不大,反而會陷入戰爭泥潭,到時魏軍完全可利用富庶的中原諸州爲根基形成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一席震耳欲聾的話語聲,關平直接否決了主力軍出宛、洛的想法。

此言一落,便有一臣拱手道:“率主力出秦川欲奪關隴諸郡,且遣一上將領荊襄之軍攻宛、洛乃曾經丞相爲先帝所提的隆中戰略規劃,大將軍如此豈不是直接推翻了丞相的戰略?”

“難道大將軍以爲您的戰略規劃可比丞相?”

此人些許是崇敬諸葛亮的,如今所見關平抨擊“隆中對”,便站出直言言語譏諷着關平。

一時間,朝堂間瞬間寂靜無聲,諸臣都緊緊凝視着上首御案前跪坐的天子劉禪。

因爲他們發現,此時天子已經暗暗積攢怒意了。

只是,關平卻不願再這種小事上節外生枝,笑道:“不可否認,隆中對對於當初跨有荊、益二州的我軍,的確是最爲完美的戰略規劃,但世間萬物確都存在變化規律,局勢自然也是一樣。”

“現在我軍已經是全據江南之地,再延續三足鼎立時的戰略豈不時不合乎情理了?”

話落,位於百官之首的丞相諸葛亮也微微笑道:“大將軍言之有理,規劃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軍目前已經進據了江南之地,若再繼續執行本相所構想的隆中戰略,未免太過死板,戰略與戰術一樣,都需要靈活運用,豈能一成不變乎?”

此言一落,丞相諸葛亮也算是肯定了關平的戰略。

沉吟半響,尚書令法正亦是沉聲道:“大將軍的三線齊出北伐的戰略我確實十分贊同,以西線、東線爲主,魏軍將重心放在何方,我軍便集中主力攻擊另外一方,關中自古天府之國,奪之則佔據了地利上的優勢,淮四亦是盛產精兵強將。”

“這二處無論先攻取何方,都對於我軍北伐有着極其卓絕的成效。”

一席話落,殿中諸臣都一致附議。

眼見諸臣附議,天子劉禪自然也採納了“三路齊出”的戰略規劃。

……

漢建興四年,七月初。

大將軍關平不辭辛苦,連日連夜回返到建業主持大局。

由於建業的地理位置獨特性,故此收復江東數郡後,關平便將大將軍府設在了建業,以好總攬全局,誓師北伐。

途經江陵時,關平還召集荊襄各方都督聚集一起軍議,以商討北伐的戰略以及用兵部署情況。

最終經會議的討論,關平制定下了由負責荊北防線的都督鄧艾爲中線都督,節制荊襄各路軍馬北伐,分別進攻宛城、洛陽南部的陸渾等地,以及位於中原腹地的許都地區,起騷擾作用,牽制魏軍實力。

抵臨建業,關平立即便召集諸將制定了北伐的將略。

會後,關平特意召見了陸遜,詢問着:“伯言。這兩載來,海軍的訓練情況如何了?”

聞言,陸遜拱手如實回稟着:“大將軍。目前來說,士卒的戰力尚且可觀,沙船方面的工藝也比樓船等船隻的工藝強上許多,但也只能沿着海岸線航行還勉強尚可,若要進入深海,則極容易迷失方向。”

隨着一席彙報,關平連連點頭附議。

陸遜所說的這些,他也早有所料,似沙船這等海船的成熟工藝已經在唐宋之後,這時候的造船業還沒有那麼的發達,建造出來的成品工藝自然要大打折扣。

畢竟關平也只能提供一些後世的工藝,而沙船的建造相比這個時代的樓船、鬥艦等船隻自然性能方面要強上許多,但肯定無法與唐宋以後相比。

畢竟,工藝的嫺熟程度也是需要逐步發展的。

只不過,三國時期的吳地造船業也已經非常繁榮了,關平聯想到原史上孫權能派遣出萬餘左右大軍的船隊橫穿大海安然抵達遼東,並在後面遣船出海,還通過了難以通行的臺灣海峽抵達夷洲。

這已經是說明了吳地造船業的繁榮。

如今,有了關平所提供的造船工藝,他相信交由陸遜所組建的海軍定然實力會強盛無比。

“沿着海岸線航行,單純如此還不行,若不能深入深海,那麼海軍的建立便意義不大了。”

“伯言,你繼續組織海軍士卒磨合戰力、組織力,至於迷失方向的還是由本將來想法子。”

“喏。”

言罷,陸遜拱手應諾,隨即退卻。

待陸遜離去,關平才陷入到沉思當中,他之所以組建海軍,當然是爲了開闢第二戰場,若只是在江河與魏軍激戰對峙,那北伐必定是曠日持久,但如果能有海軍深入大海,出其不意的登陸曹魏腹地呢?

只是,他現在卻也考慮到更爲嚴峻的問題。

深入大海,茫茫海面沒有任何的參照物,是極爲容易迷失方向的,若沒有類似指明方向的指南針等物,那或許只能如陸遜所說那般,沿海岸線航行。

再度經過兩月時間的不懈努力下,再關平提供創意的情況下,丞相諸葛亮之妻黃月英終於是發明出了可用於指明方向的指南針。

至此。

漢軍三軍齊備,只待一聲令下,便浩浩蕩蕩誓師北伐。

……

漢建興四年,九月。

關平於建業集結五萬餘衆主力,對外則宣稱三十餘萬大軍,以水陸兵進沿長江分別徑取濡須塢、濡須口,皖口等重要港口。

大將軍關平更是親臨濡須塢前線,指揮大軍與魏軍會戰,以爭取快速奪取港口,進逼合肥城下,戰合肥,取巢湖,兵臨淮南重鎮壽春。

另一面,關平也命徐盛,呂岱等將領偏師進逼皖口威脅廬江等地,牽制江淮方面的魏軍實力。

與此同時。

中線都督鄧艾一面遣主力沿宛城等南陽盆地逼近,另一面則遣龐德、馬岱率騎士從江夏繼續侵襲汝南、淮南之地,以配合大將軍關平方面的攻勢。

就在荊、揚戰局一觸即發之時,蜀中自然不會坐觀成敗。

漢建興四年,十月。

丞相諸葛亮率衆進駐漢中,開始積極操練軍士,囤積糧草,並調令魏延整軍備戰,準備做好隨時大舉東進的準備。

山雨欲來風滿樓。

暴風雨的前奏已是到來,一場席捲南北大戰的戰役即將到來。

而這場大戰註定是曠日持久的。

因爲這將預示着勝者將會獲取對中原諸州的掌控權。

這亦是決定天下歸屬的一戰。

勝者將佔據戰爭主動,掌控大好江山。

敗者從此將只能偏安一隅,直至被完全滅掉。

一場輝煌的魏、漢國戰即將正式展開。

面對着漢軍三路齊出的北伐攻勢,魏國上下又將如何抗衡呢?

第十四章 收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二百零六章 分設州郡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三十八章 鄧艾抵比陽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一章 夢議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鐵車兵
第十四章 收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二百零六章 分設州郡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三十八章 鄧艾抵比陽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一章 夢議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鐵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