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說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信然。高強難得安生了一晚,卻連個懶覺都沒得睡,第二天一大早就得上朝去。按照宋制,在京官五日一至朝堂面聖言事,不過高強身爲樞密院成員,卻一個休息日都沒有,每天都得見皇帝,還好自元佑年之後,朝參時間從四更改爲五更,否則非把他累死不可,想想每天半夜就得趕到待漏院等着閣門開,那是什麼滋味?一面和宰執衆大臣寒暄,高強一面肚子裡想:“這不是成了現代的曲金領了,要不就別休息,要休息就可能永遠休息了?”

上朝之前的進門次序也讓他很是有些尷尬,無他,今日他老爹殿前太尉高俅也得面聖。按照宋禮,太尉雖然是武臣之首,見到宰相都得參謁,而且要由閣門使橫杖於前,帶有些侮辱性的意味。這本是宋初文人重新掌握大權之後,爲了壓制武人的跋扈而想出來的玩意,不過落到這對父子頭上,就成了老子要向兒子參謁,而且兒子還不能還禮,還禮就成了破壞祖制了!

雖然高俅已經習慣了這套,而且一向寵縱兒子,看到高強少年早達,位子更在自己之上,這位踢球太尉行起禮來臉上都是笑容,眼睛都笑的細細了,不過高強身爲兒子,這個老爹又一向待自己不薄,這個禮受起來委實彆扭。

等到朝議之時,還沒說正事,高強先跳出來。請求聖裁。要太尉不須向執政和樞密行禮,只需禮敬當朝宰相便可。張商英一聽,當即出來講大道理,高強一句就頂回去:“凡覓忠臣者,須向孝子門。今臣若不以孝事父。陛下何能責臣以忠耶?”儒家講究地是百善孝爲先,在家孝父,在朝則忠君,因此皇帝又叫君父。便是此意。高強拿這個道理來駁張商英地祖制,正是好大的一頂帽子。

張商英張口結舌。答不上來,餘人多半與高氏父子交好,因此都在一旁讚歎高強純孝感人。以此事君則必爲國家忠良無疑。因請趙佶降旨依從,趙佶自然欣然隨大流。命禮制局記入典章。

這件事情說罷,纔開始說國家大事。張商英便出來奏稱。比年國家累興大事,又西北和京東用兵,雖然兩處稱捷。不過靡費錢糧已是不少。況且捷報之後激賞的錢糧金帛也是一筆大花費。京東這裡更是一舉招募了十萬山賊,近日濟州府籌建梁山軍的文告已經到了,說是點檢梁山軍卒,等杖以上堪披帶人多達四萬。其餘不中式者也有近七萬。總計十一萬掛零。如何編制,以及整軍所需錢糧。伏請朝廷降給。張叔夜並因京東匪患連年,十州板蕩,百姓流離。因請求免去京東兩路賦稅一年。所謂等杖以上,乃是依照宋朝衡量士兵素質的標準,用一根木杖來衡量士兵地身高,超過的就算好兵。不夠的就算孬兵,宋初全都以此招兵,以至於禁軍建立以後,由於這些士兵的後代都得當兵,朝廷特意揀選個子高地女人來配給他們,希望生下來的小禁軍們個子一代比一代高;後來覺得單單個子高還不行,又增加了負重要求,也就是可以披掛甲冑,因此叫做“等杖以上堪披帶人”。

西北童貫那裡其實沒什麼好議地,一應賞格都有條例。照着辦就是。難辦的就是梁山這裡,四萬精兵,而且都是打過仗見過血的,即便對於號稱養兵多達百萬地大宋來說,這批兵員地素質和數量也是難得的。

趙佶以此事先已有庭議,且是高強地功勞下面,因此一手點將:“高小愛卿,此事當如何?”眼下朝堂上兩個高愛卿,因此對於高強要加一個月、“字”,聽起來有些好笑。

高強也不去管那些不曉得從哪個角落裡傳出來的偷笑。出班道:“此事已有前議,今當依照施行。將此四萬精壯悉數編入軍中,餘者悉入梁山軍籍,由吏部選人充任梁山軍諸曹官,以安其心,並由戶部派員前往梁山軍,考察彼處各水路堪行綱運船隻與否,擬訂諸綱。”

高強話音剛落,張商英便道:“高樞密,此事各有有司,不勞西府。今本相只問你,前爲進剿梁山,招討司募軍買馬,整編六軍一萬五千人,內中五千馬軍;又有三千水軍,水師戰船百二十艘,再加上新增四萬兵,便是陡增六萬軍。如今四海宴平,獨西北有事,敢問高樞密,可是要將這六萬人盡數調往西北參戰?”

高強心說你這不是找茬麼?本衙內那近兩萬招討軍又不都是憑空招來,大多數還不是從大名府地原有軍兵中選出來的?不過這話一說,又恐怕張商英就坡下驢,要求將這些兵將悉數打回原籍,那他費了半天勁整編的新軍不就風流雲散了!

想了想,便道:“張相公之議似有不妥,國家用兵有時,平素當存心武備,難道用時方招?似相公這般說法,如今只西北有事,便只有西北有兵即可,他處無需兵將,倘若一旦河東河北有邊事,張相公莫非再從西北千里迢迢調軍去麼?”

張商英本來是反問他一下,意存譏嘲,不想高強裝傻,反拿來將他地軍,倒說地他完全不懂世務一般,頓時着惱,道:“高樞密,祖宗將兵柄歸於樞密院,如今六萬之兵,莫非樞密院竟無一策措置麼?”

一句話惱了樞密使侯蒙,他爲人持正,平素也不大和高強來往,不過這事張商英是衝着樞密院全體來了,侯蒙當然不能裝死人。便即出班,也不理張商英,徑自向趙佶道:“陛下,前日密議,朝廷不可謂無事,今有四萬精兵,又有兩萬招討新軍,正是國家之福。倘若今日措置不當。只因吝惜些許招募安置錢糧。便散了這六萬虎賁,他日邊疆有事用時,縱然耗費數倍錢糧,卻未必可得,況且又要訓練。選拔將佐,緩急亦未可用。一進一出,何其謬也?臣請陛下降旨,將六萬軍一體與大名府整編。以待不時,一應錢糧。應命州縣支吾。”

趙佶見說,想起日前才定下平遼策,不過幾年間北邊就得用兵。有這六萬兵豈不是好?連連點頭。正要允可,張商英見勢不好。撲上來叫窮:“陛下,如今府庫不豐。六萬大軍,單單從軍地招兵錢絹就須六十萬貫匹,再有軍糧一年四十萬石。軍營建置須費五十萬貫。兵將一年須餉八十萬貫,猶不記七萬廂軍之費,軍器製備之費,如今朝廷正務理財。如何能橫增這一年二百萬貫?萬萬使不得啊!”

趙佶一聽要這許多錢。嚇了一跳。便有些猶豫,惱了高強。喝道:“張相公謬矣!祖宗之法,荒年時招募饑民爲兵,以國法羈縻之。既免百姓流離,或鋌而走險爲盜匪,又可爲國家增兵員,如此良法。張相公如何不省得?如今梁山兵員雖衆,皆是招安而來,倘若朝廷此時顧惜錢糧絹帛,安置不當,一旦激反了這些人,甚或連同已經編練立功的那些新軍也一同逼反,到時候難道是你張相公去平亂?

張商英被說地面紅耳赤,卻又反駁不得。這確實是宋朝的一項基本國策。將災民招募爲兵,以減少國中的不安因素。而現在梁山軍如此之衆。又都是剛剛從賊變成兵的一旦處置不好,生出變亂來,恐怕比原先還要鬧的厲害,那時候再要討平,就不是這點軍費能搞定的了。只是道理雖然是高強佔了,不過這位衙內向來很少在官場中混,說起話來絲毫不給人留情面,張中書在大殿上就有些下不來臺,呼哧呼哧地之喘粗氣。

左相何執中是慣於和稀泥地,見狀忙出來解勸,說大家同爲國家,何分彼此,張相公操心的是財計,高相公關心的是軍隊安定,大家都有道理。這下卻提醒了張商英,高強可是號稱本朝地財神,現在要花這麼多錢,搞得朝廷今年又要出虧空,此時不敲他地竹槓,更待何時?

當即先向皇帝告了罪,接着就說左藏庫錢糧不足,計算全年用度,尚欠一百萬貫匹。趙佶一聽缺錢,又是因爲高強招安了大批山賊而導致的缺錢,這眼光自然就轉向高強了。

高強已經曉得這一遭是逃不過了,也不作態,便向趙佶道:“食君之祿,自當爲君分憂,臣有一策在此,可支吾軍需糧垧。”

要說高強有什麼辦法?辦法自然是有的,區區百萬貫,對別人是錢,對手握着應奉局、海外船隊、大通錢莊外加大宋博覽會這四大財源的高衙內來說,這就不算錢了,隨手籤一張錢票,錢莊裡立時就能拿出來。不過呢,錢可以出,帳目可不是這麼作的,要是成了朝廷的提款機,那就有多少錢都不夠填的了。

因此高強地建議就是,發行大宋第一期護國債券,總額百萬貫,年利息一分,由大通錢莊全數認購,這筆錢從錢莊打入戶部左藏庫,而後再通過錢莊遍佈全國的各分支,將這筆錢向下分散下去;與此同時,在博覽會下設的交易所裡,設立債券交易項目,以便民間債券流通,從而擴大購買市場。

這裡面涉及地金融理念比較多,高強也懶得——解釋,反正趙佶聽說馬上就能解決了,拍手叫好,立時就準備叫人擬旨了。張商英一見不妙,忙跳出來道:“陛下,豈有朝廷用度缺乏,反向臣民借貸之理?高相公有如此家財,正該佐軍,而敢言貸於君父,其心可誅。”

高強一翻白眼,心說你這叫什麼道理?哦,我有錢就活該拿出來佐軍,你這不等於明搶麼?難怪中國民族資本發展不起來,都是你這種無視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地傢伙給鬧地!今兒本衙內就教教你什麼叫赤字財政,什麼叫天上不會掉餡餅!

“臣敢請問陛下,朝廷用度連年窘迫,可有臣僚願出資以資給朝廷的?”

趙佶搖頭,進納錢米買官者每年有之,不過頂多萬石米而已,哪有人一把拿出百萬貫巨資以助朝政的?也就是高強有這本事罷了。

“臣再問陛下,是否今年以後,朝廷再不會有用度窘迫之事?”

趙佶再搖頭,這不明擺着麼,過兩年北面就是大戰連場,到時花錢真如流水一般,眼下這幾萬兵地費用算得了什麼?

高強當即道賀,說天子聖明:“陛下,如今一度窘迫,倘若真能爲國爲君父解憂,雖百萬貫錢,臣又何所惜耶?但此事可一而不可再,他日再有需用錢處,則臣財已竭,世間豈有另一高強,肯將自家百萬貫家財盡出佐軍也?即是說,今日朝廷取了臣的百萬貫,他日便欲得一貫亦不能也。”

趙佶連連點頭,又看張商英。張商英這時已經是騎虎難下了,現在的辯論很有些當初和高強辯論錢引的味道,都是在高強的陣地上交鋒,上次已經差點把褲子都輸掉了,連方田法都險些不能廢掉,這次不曉得又會輸掉什麼?硬着頭皮道:“高相公巧言僞飾,爲的便是要作陛下的債主。”

高強眼睛一瞪,冷笑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日之事,非只爲區區百萬貫也,乃是爲了後世百代立法,一旦後世再有窘於用度時,便可向臣民發行國債。所謂集腋成裘,百世未必有一高強,能以一身而致百萬貫,且願以之佐助朝廷;但大宋臣民千萬,家有百貫者何止萬人?令此等人購買國債,國家得百萬貫軍資,其民則一年可坐致十貫利錢,公私兩便,可爲後世之法,何樂而不爲?”

尚書右丞劉正夫在一旁聽的入神,忍不住插嘴道:“高相公,本相有一事不明,倘若一年之後,朝廷不能籌措一百一十萬貫以還本償息,失信於民,如之奈何?”張商英一聽這問題提的犀利,趕緊跟着叫板。

高強笑道:“此事易與爾,再發新一期國債,定額一百一十萬貫便可!”

趙佶以下,人人都聽的目瞪口呆,心說這不是等於欺騙臣民麼?還沒等他們提出反對意見,高強正色道:“世間之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等爲天子輔政,難道無意於進取,而期以年年相同麼?今年國用不足,便當勵精圖治,這一年中多取一百一十萬貫出來,上報陛下,下安百姓,這方是我等爲臣之道。”他看了看張商英,大聲道:“若是無意於政事,只知把些難題來令君父煩憂,或者籌劃着刻剝臣僚地家財,此乃守戶之犬爾,何可爲天子之宰臣?”

張商英險些一口血噴出來,心說這小子罵的夠狠啊!無奈此時趙佶已經被高強的大話給感動了,率先拍手叫好,走下龍案來拉着高強的手,連聲感嘆道:“卿家真乃國家之棟樑也,朕得卿爲輔,實乃祖宗之福,國家之福!”

皇帝調子唱的這麼高,臣子們自然要湊趣,況且高強這一派眼下在殿上黨羽衆多,一時間從左相何執中以下,樑士傑樑子美劉正夫外加太尉高俅等人一體道賀,張商英無法,也只得跟着喊萬歲了。

於是皇帝降旨,擬發大宋第一期國債,總額百萬貫,年利一分,由大通錢莊包銷,並許於大宋金銀鈔引交易所上市交易,皇帝御賜名爲“惠民國債”。責令中書和尚書省會同樞密院詳議京東諸軍安置事宜,一應用度不得扣減,並且以後每年中書編制國用時,須得將國債情況列入,今年須償付多少本息,須再舉債多少,務須詳細,倘有不明處,得向大通錢莊諮議之。

數日之後,朝廷的德音來到梁山,宣讀了各軍的編制和姓名,並傷幾名大將各領親兵赴汴梁面聖。此詔所到之處,萬歲之聲不絕於耳,梁山軍士們連日來眉宇間的隱隱憂慮,一夕間全都變做了喜氣。

第23章 翻覆第八十七章第20章 究問(上)第二十六章第8章 東瀛(上)第八章第三十六章第17章 拔刀(上)第19章 個唱第27章 躍躍第三十五章第38章 夜襲(下)第35章 受降(上)第1章 清溪銀(上)第3章 豪奪第30章 練兵第二十二章第四章 上第六十八章第34章 戰敗第十一章第九章 下第十九章第20章 歸去第13章 夜話(二)第15章 奚車(上)第31章 河工(上)第18章 謀定第6章 面斥第23章 歸來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8章 奪權(上)第24章 決然第四十三章第九章第32章 奔襲(下)第六十章第8章 東瀛(下)第十六章第九十一章第34章 下第32章 戰情第三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14章 結黨(上)第31章 河工(上)第9章 浪子第20章 張青第十一章 上第27章 收蓮第三十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48章 大舉第21章 招降(下)第2章 言政第十章 下第27章 水軍第6章 意外(上)第28章 解勸(下)第31章 事後覺第四十四章第2章 冤案(上)第35章 動員(下)第八十九章第三十一章第22章 棒喝(上)第20章 張青第五十章第四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6章 建策(下)第四十一章第3章 星變第18章 唐猊第三十章第34章 來投第10章 捉姦第八十二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30章 內事第12章 算計(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三十一章第八章第18章 召見(上)第二十一章第5章 齟齬(下)第八十八章第36章 關撲(下)第三十九章第2章 買賣(上)第22章 棒喝(上)第六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61章 死戰第二章第七十二章第十一章第19章 鐵牛(下)
第23章 翻覆第八十七章第20章 究問(上)第二十六章第8章 東瀛(上)第八章第三十六章第17章 拔刀(上)第19章 個唱第27章 躍躍第三十五章第38章 夜襲(下)第35章 受降(上)第1章 清溪銀(上)第3章 豪奪第30章 練兵第二十二章第四章 上第六十八章第34章 戰敗第十一章第九章 下第十九章第20章 歸去第13章 夜話(二)第15章 奚車(上)第31章 河工(上)第18章 謀定第6章 面斥第23章 歸來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8章 奪權(上)第24章 決然第四十三章第九章第32章 奔襲(下)第六十章第8章 東瀛(下)第十六章第九十一章第34章 下第32章 戰情第三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14章 結黨(上)第31章 河工(上)第9章 浪子第20章 張青第十一章 上第27章 收蓮第三十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48章 大舉第21章 招降(下)第2章 言政第十章 下第27章 水軍第6章 意外(上)第28章 解勸(下)第31章 事後覺第四十四章第2章 冤案(上)第35章 動員(下)第八十九章第三十一章第22章 棒喝(上)第20章 張青第五十章第四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6章 建策(下)第四十一章第3章 星變第18章 唐猊第三十章第34章 來投第10章 捉姦第八十二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30章 內事第12章 算計(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三十一章第八章第18章 召見(上)第二十一章第5章 齟齬(下)第八十八章第36章 關撲(下)第三十九章第2章 買賣(上)第22章 棒喝(上)第六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61章 死戰第二章第七十二章第十一章第19章 鐵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