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日馬擴辭別了粘罕,率軍渡過河去,粘罕遙遙揮手作?轉身便走,絲毫沒有將河對岸耶律大石的萬餘騎兵放在眼裡。倒也不是他託大,而是有恃無恐,耶律大石這一部純是騎兵,非但沒有渡河的器械,就連甲冑也不是那麼完整,倘若貿然渡河來攻的話,只有給他這三千女真甲士作箭靶子而已。?

而看耶律大石上一仗的用兵和歷來行事,當不至於如此魯莽,那麼現在兩軍隔河對峙,除了大眼瞪小眼之外,什麼也作不了,不走何待?只是粘罕走了一程之後,當道卻逢着斡離不飛騎趕來,一問馬擴已然交到遼兵手中了,斡離不氣得將馬鞭都撅了,叫道:“這廝好不奸猾,走的??快!”?

粘罕立知有事,忙問斡離不時,方知東路遼東歸宋之後,雙方邊境上摩擦事件急劇增加,阿骨打想起馬擴走的急,恐怕是大宋朝心懷歹?意,故而遣他前來追趕馬擴一行。粘罕瞭然,點頭道:“既是如此,敵國之意叵測,我兵越發不可在此久留,須得儘速回返國中,方好從容定計。這便走也!”幹離不聽的有理,亦只索作罷,兩下合兵一處,回遼國上京去了。?

這等心思,雙方的統帥其實都是彼此相知,耶律大石遙遙見粘罕走遠,心中亦有些感嘆,能夠不把剛剛遭受的失敗當成負擔,進退間如此瀟灑自如,足見對手亦是一員良將。粘罕這一走,卻趁了他的心,只因適才馬擴的那一句話。已經顯示出形勢發生了巨大地變化。?

當下接着馬擴一行,顧着周遭盡是軍士,耶律大石強自按捺。直到回到饒州城裡,安排馬擴使節住下之後,方請馬擴坐定了,摒卻左右,問道:“適才河上言語傳遞不確,恍惚聽得使人說及。乃是大宋爲我國與女真講和,果然否?”?

馬擴到了遼兵之中,已是一身鬆快。不過他現下還不曉得斡離不來追他,知道的話更要慶幸了。當時聽到耶律大石問訊,便道:“確是如此。好教大石林牙得知,某在貴國上京外見到女真國主阿骨打,申明我大宋不欲兩國交兵之意。那阿骨打亦不加留難,其意已許,現有國書在此爲憑,只是私相授受。國禮不容,恕不能交於大石林牙觀看。”?

耶律大石見說。已是信了八成,急道:“如此說來。那女真兵馬便要退卻回國?卻不知上京曾否失守?”?

馬擴嘆息道:“某到彼處時,上京已失數日,女真兵肆行無忌,其狀難言。只今阿骨打既許罷兵。不日即當東歸。大石林牙誠能率軍收復上京,亦是大功一件。”?

耶律大石聞言,且悲且喜。悲者上京已然失陷。自己終究是兵少不得冒進,女真劫掠屠殺之殘酷,他素所知聞。聽馬擴說道女真兵肆行無忌,正不知上京城郭人民受了何種塗炭,心中怎不悲憤??

喜者,好歹敵兵退去,遼國粗安,若能收復上京,招諭流亡,有幾年時間生聚教訓,遼國中興大有希望。現今大宋得了遼東,與女真接?壤,兩國之間有了地緣關係,自然也就有了利益紛爭,再不是遼國兩面作戰的局面,變做了三國逐鹿,其事尚有可爲者。?

當下謝過了馬擴,請他早些安息。自己出得房來,卻聽軍中頗有哭泣之聲,他喚過身邊軍士一問,方知上京失陷地消息已經傳到了軍中,往常雖有流言,卻無着實消息,因此耶律大石爲免動搖軍心,下令一律不許談論。現今從宋使隨行人員的口中得了確信,衆軍士心中悲憤,號泣者處處可聞。?

耶律大石心叫不妙,這一支兵並不是他一手拉起來的嫡系,底子是御營兵,新近又收了許多契丹人從軍,本質上來說和烏合之衆相去也不遠,純粹是憑他的一己手腕,再用救援上京爲號召,才能夠凝聚起來。現今這麼一哭,這軍心大有可能就此散了,如何得了??

當即下令吹起號角,命各部俱到饒州城下集結,又命人在城樓點起若干大火把,照得幾裡外也見得亮光。待得諸軍畢集,耶律大石換了一身戎裝,仗劍登城,望着下面一萬多人的目光,大聲道:“適才聽得軍中相聚哭泣,說道上京已失,我部無所歸,是也不是?是哪些人在哭?的,好漢敢作敢當,都與某家站了出來!”?

這一聲喝,氣凌三軍,衆人亦知耶律大石軍法嚴酷,犯者立斬,想起他前日纔有軍令,不許談論上京城守之事,適才衆人相聚哭泣,大是犯法,心中都是恐懼,不敢開言。?

耶律大石見羣心稍定,此時方好說話,便道:“軍情反覆,素爲常事,爾等多人初從軍徵,不識此理,亦不爲怪。今念在爾等亦是爲國悲悽,非爲己身,姑且不用軍法,爾等可心服麼?”?

衆人見這般說,方鬆了一口氣,忽然有人在下面叫一聲:“林牙大人,聽聞上京已經失守,其事果然否?”?

耶律大石應聲道:“不錯,爾等聽真,今有南朝使節自上京而來,確知上京已於半月前淪於女真之手!”衆軍士聽他這般說,登時又鼓譟起來,有人大聲道:“我等相從大人,只爲打回上京去,如今上京既?失,我等當歸何處!”?

耶律大石提氣丹田,喝一聲:“我等既爲遼人,自當歸於上京,復有何難?明日某便要渡河去收復上京,爾等若果真心存報國之志,敢隨我同往否?”?

他這一嗓子,迴盪在萬?

頭頂,久久不絕,諸軍仰望城頭,一時間竟不知說什?片刻,方有人叫道:“大人,此話當真麼?”?

身後燃着熊熊火燭,甲葉被映襯的閃閃發光,耶律大石在萬衆矚目之下。抽出腰間刀來,一刀斬在城??上,濺起數點火星,大聲道:“不錯!契丹歷代祖先在上,某身爲太祖皇帝八世孫,決計不容祖宗龍興之地亡於敵手,縱使爾等皆無鬥志,只得某家一人時,亦要前去和女真決一死戰,不收復上京。誓不罷休!”?

他身邊自有百餘親兵,聽他說得慷慨時,齊齊在城上跪倒。都叫?“願隨林牙死戰!”城下諸軍原本聽說上京失守,亦是心中悲憤,見耶律大石剛勇豪氣,皆爲之感奮,也都跟着下跪,口稱願相從死戰。?

耶律大石見狀大喜。曉得這軍心算是暫時安定了,卻還不算完。他隨即便要親兵持了火燭。自行走下城頭,來到城下地軍士當中,衆軍士不明其意,仍舊跪在當地不肯起來。?

耶律大石擇了一塊較高地空地,吩咐親兵將火燭插好。一擺手道:“大好契丹男兒,莫要跪在地上哭泣,都坐定罷!”說罷也不待衆人反應。自己一屁股就坐在地上。?

衆軍士見狀,亦都三三兩兩地坐定了,只看他作何說辭。卻聽耶律大石道:“女真肆虐,果爲勁敵,你等心中怕否?實不相瞞,我心中是怕的,前日與女真銀術可戰時,我便怕地幾乎要從馬上摔了下來,幸而你等將士英勇,殺敗了敵軍,否則的話,今日某便已作了女真的階下囚了。”?

他這麼一說,軍將們的心也都鬆弛下來,便有人叫道:“林牙爲軍帥,心中亦恐懼麼?”?

“我亦人爾,與你等相若,如何不曉得恐懼?”他正了正身子,將聲音提高:“雖然恐懼,然而契丹乃我故國,養我恩重,如今國家危在旦夕,哪裡有我心懷恐懼,便畏縮不前的餘地?諸位須知,今日之勢,正是忠臣烈士用命之時,我生則國亡,恥也;我亡而國存,榮也!不趁今日與女真死戰,難道要去作那女真之奴麼?”?

這等剖心瀝膽的言語,比剛纔地喊話更加打動人心,周遭許多契丹人聽得熱血沸騰,有的默默流淚,有地身上甲葉俱都鏘鏘作響,顯然抖的厲害。?

大石見火候差不多了,方立起身來,團團一抱拳道:“某身爲太祖八世孫,誓與契丹共存亡,寧死不爲女真奴。卻是古語云,螻蟻尚且偷生,爾等若爲己身計,不欲戰陣上亡命時,可於今夜自行離去,某決不留難,明日留在此間者,便得與某家協力殺女真去,可依得麼?”?

話音剛落,一員將跳將起來,將頭盔向地上一擲,叫道:“大人能爲國如此,某義不獨生,便是與大人一同爲國而死,亦落得痛快!”一夫呼,百夫應,衆軍士一起大聲鼓譟起來,兵器甲冑敲的山響,吵得沸反盈天。?

馬擴正在營中歇息,也是他連日來疲累不堪,先前耶律大石和諸軍說話,他居然一直未醒,直到此時方被吵醒,還沒明白怎麼回事,便有從人進來稟報,說道契丹全軍在城外說話,好似要誓師打到上京去。?

馬擴側耳聽了一回,漸漸明白過來,暗道:“這大石林牙果是將?才,如此一來,這班軍士便是爲他死了,眉頭也不會皺一下,怪道當日相公大兵十萬,亦險些兒爲他所困。”?

忽聽從人道:“大夫,這些契丹人說什麼要打回上京去,莫非要壞了和議?”?

馬擴笑道:“你把耶律大石作莽夫麼?憑他這些兵馬,再多十倍也殺不敗女真,如今只得一股血氣之勇而已。況且我料女真此時已經棄了上京而走,耶律大石到彼處唾手可得一座城池,既成其大功,又得了軍士之心。此人之心計,當真了得。”?

那從人聽說,方纔服了。到了次日,馬擴諸人起來,街道上不見契丹人,城外卻依舊吵鬧非常。等到馬擴出得城來,卻見當地搭起一座高臺,耶律大石站在上面,正用劍刺了一匹白馬,而後將血瀝在酒罈中,以此與諸軍盟誓,誓殺女真。?

這一幕,在短短十幾天中就傳遍了整個草原,契丹人爲之大受鼓?舞,紛紛前來投奔,耶律大石地隊伍隨之膨脹到兩萬人以上,故而這一次盟誓影響深遠,人稱爲石橋之盟。在此後向上京進軍,並且最終收復上京的征途中,各方前來投奔者更是絡繹不絕。等到耶律大石抵達上京時,其聲望立時攀上了一個新地高峰,此乃後話不提。?

當日耶律大石盟誓已畢,自以脫身不得,便遣一支兵馬護送馬擴一行南下。途經中京大定府時,馬擴有幸成爲第一位覲見遼國新帝天慶皇帝地宋朝使節,而他所帶來的女真已經同意罷兵地消息,又大大震動了這個遼國朝廷。?

其實現今遼國地主要問題,是信心的喪失,一方面國土大片大片地淪陷。隨之實力也便銳減,另一方面女真滿萬不可敵這句話叫的山響,要知道那時候人迷信的很。這等似是而非的諺語最是讓人沉迷,這種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爭,誰能抱持信心?當上京危在旦夕地時候,悲觀情緒瀰漫一時,就連耶律大石手下那些剛剛戰勝了一隊女真人的士卒都作如是想,皇帝身邊這些不經戰陣的大臣和侍從們就更可想而知了。是以馬擴帶來地這個和平消息,不啻是拯救遼國?

靈丹妙藥。一時間上下皆欣喜若狂,都以爲大宋一???祚,其德大於天地,之前將燕雲諸州交還果然是有道理的。相比之下,耶律大石等契丹忠心將士的奮戰。在遼國朝廷的心目中卻變得不那麼重要起來.?

當然,明白人還是有的,譬如說耶律餘睹。一知道女真退兵地消息時,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趁機振奮民心士氣的大好機會,即刻促請天慶帝御營起程奔赴上京,借收復失地爲號召,一方面也算完成了他登基時地宣言,大大鞏固其帝位的權威,二來也可以在那些還沒有信服於新帝的部衆中樹立威信。?

只可惜契丹承平百年,御營中也是養了一堆光會吃飯不會打仗的官兵,雖然說女真承諾退兵,可是不得確切消息,誰敢貿然進兵?於是東扯西扯,直到半個多月後,耶律大石收復上京的消息傳來,朝廷上下才如夢方醒,慌忙治裝就道,然而爲時已晚,白白錯過了一個大好時機,略過不提。?

單說馬擴向遼主通報了消息之後,亦探知了遼國易帝之事。按照宋遼兩國地傳統,新帝即位必定要遣使向南朝報聘,當下天慶帝亦擇了一員使者,與馬擴偕同南來,路行非只一日,總算是進了虎北口,馬擴這一趟歷時三個多月、馬不停蹄的出使之旅,方纔宣告結束。?

入關之後徐徐而行,大宋朝境內安定,水陸交通整治得當,因此只花了十日出頭,馬擴一行便從燕京抵達了汴梁城。待朝覲官家趙??,回報了出使先後出使兩國,行程數千裡的前後始末時,大宋君臣皆爲之讚歎不已,趙??當即下詔嘉勉馬擴等一行使人,各各封賞有差。原本馬擴並無實際差遣,當下趙??問他願作何官職時,他不假思索,便說文武兩道並無所長,只是略知北地兩國情勢而已,尤其是曾在女真中一年餘,亦識得女真國主以下名臣貴人,故而願爲朝廷理女真事。?

大宋朝對於外國事務,通常是歸屬樞密院,至於往來禮儀,則有禮賓司和大鴻臚執掌。當下趙??便問樞密使高強,高強出班奏稟,說道現今女真既已立國,兩國間有所往來,當如西夏、高麗故事,於樞密院中設女真房,便可命馬擴爲承旨,總其事務。趙??又以之問羣臣,多有稱其得體者,於是便命樞密院與門下詳定,不煩再取聖旨。?

此事既定,便有遼使上殿,報稱國中易主之事。趙??且是嘆息,?道:“當日天祚皇帝與朕同年登基,彼此遣使報聘之情,猶在眼前,不意如今國勢艱辛,想是天祚皇帝憂勤過甚,不能任事,故而要將大寶傳於今天慶帝了。”便即吩咐取些丸散膏丹,乃是補中益氣之用,自稱平日操勞政事之餘服用,頗有效驗雲,請使者帶回去給天祚帝補身用。?

那使者也算是讀過書地,曉得家醜不可外揚的道理,當下謝過了,又稱謝南朝爲大遼與女真講和,顧恤北地黎民生靈甚多,且說中京中多有士民爲南朝官家祈福,捐資修建廟宇云云。當時不獨契丹,即便中國亦多有此俗,寺廟的建築上每每要刻上捐助者的姓名,以爲福報之用。?

哪知這一下馬屁拍到馬腳上,趙??卻是個喜道術的皇帝,雖說現今蔡氏父子不象歷史上那樣得勢,趙??自封爲教主道君皇帝的鬧劇並沒有上演,不過他對於佛道兩教的態度卻沒有多大變化。聞說遼國有人爲他在佛寺中祈福時,頗有些怏怏不樂,藉機向遼使大講道術如何如何好,佛教如何如何不好,甚至佛教都不叫佛教,要稱爲金狄之教,根本就不當是中國應有之物。那使者大爲惶恐,謝罪不迭。?

好容易退了朝,趙??方要下朝,忽然有一中使到殿角磕頭不已,眼中含淚,口不能言。?

趙??一看這中使,卻是他遣往左相何執中府上探病的,見此情知不好,慌忙命人擺駕左相府。這等皇帝親至大臣府上視病之事,大宋朝原本是有的,不特是宰執,有時候侍從官病故,皇帝也會到府上致哀,大宋優禮士大夫之論,絕非限於厚祿而已。而何執中身爲趙??在潛邸時的老師,又格外與別人不同,由不得趙??不上心。?

當時一頂御輦到了左相府,趙??徑直來到內堂,見何執中躺在牀?上,眼眶深陷進去,面上盡是灰敗之氣,眼神卻較平時還要明亮些,顯然已是彌留之時了。見到老師這等模樣,趙??原是藝術家的心腸,不免爲之悽然,當即上前執着何執中的手,命他不可起身,且問其病體如?何。?

何執中掙扎不起,泣下兩行,向趙??道:“臣遭際聖主,得享天?年,爲相八年間河海無波,此生復有何憾?獨有身後數事未了,方草成奏章,未暇奏上。”?

趙??忙問何事,曉得這便是吩咐身後事了。只見何執中從枕頭下面取出一封奏章來,上面有蠟封,顫顫巍巍遞到趙??手中,只說得一句?“臣所欲言,盡在此章中,惟在官家聖裁”,便即咳嗽不休。?

趙??接過了,見何執中言語漸漸不繼,氣息迫促,曉得其命便在頃刻了。皇帝眼看着臣下死掉,這事說出去是不好聽的,當即撂下幾句言語,囑他好好養病,又賜些湯藥,然後便擺駕回宮了。?是夜,左相何執中??於府中。?

第33章 詭譎(下)第四章 上第38章 遇險(下)第八十二章第76章 換酒第18章 抽薪(上)第2章 交易(上)第二章第17章 復仇(下)第四十三章第34章 藏兵(下)第34章 反目(下)第二十一章第六章 上第25章 憔悴第3章 河上第1章 下第56章 踹營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31章 河工(上)第六十七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六十五章第38章 遇險(下)第1章 上第17章 拔刀(上)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十四章第七章 下第67章 相撲第八章 下第8章 收服(下)第六章 下第3章 下第九十四章第17章 師師第50章 神兵第73章 暗盤第37章 擒王第2章 買賣(上)第18章 抽薪(下)第十七章第5章 刑訊(上)第30章 內事第24章 鹽務(上)第20章 設伏(下)第21章 博覽會(下)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四十九章第五十八章第10章 心曲第9章 姻緣第33章 詭譎(下)第九十一章第29章 佈局(上)第6章 首告第12章 聖女第八十章第4章 出走(下)第30章 議定(下)第五十二章第4章 易相第12章 煉兵第31章 事後覺第十八章第25章 開戶(上)第23章 主客第4章 祭掃(下)第二十章第四十九章第12章 煉兵第25章 指點第四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26章 种師道(下)第34章 反目(下)第六十一章第五章 下第三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6章 意外(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七章 上第11章 出使(下)第四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22章 棒喝(上)第15章 夜探(下)第六章 上第五十五章第一章第六章 上第四十五章第11章 連環馬(上)第二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8章 拔刀第9章 到任(上)第18章 佳期
第33章 詭譎(下)第四章 上第38章 遇險(下)第八十二章第76章 換酒第18章 抽薪(上)第2章 交易(上)第二章第17章 復仇(下)第四十三章第34章 藏兵(下)第34章 反目(下)第二十一章第六章 上第25章 憔悴第3章 河上第1章 下第56章 踹營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31章 河工(上)第六十七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六十五章第38章 遇險(下)第1章 上第17章 拔刀(上)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十四章第七章 下第67章 相撲第八章 下第8章 收服(下)第六章 下第3章 下第九十四章第17章 師師第50章 神兵第73章 暗盤第37章 擒王第2章 買賣(上)第18章 抽薪(下)第十七章第5章 刑訊(上)第30章 內事第24章 鹽務(上)第20章 設伏(下)第21章 博覽會(下)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四十九章第五十八章第10章 心曲第9章 姻緣第33章 詭譎(下)第九十一章第29章 佈局(上)第6章 首告第12章 聖女第八十章第4章 出走(下)第30章 議定(下)第五十二章第4章 易相第12章 煉兵第31章 事後覺第十八章第25章 開戶(上)第23章 主客第4章 祭掃(下)第二十章第四十九章第12章 煉兵第25章 指點第四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26章 种師道(下)第34章 反目(下)第六十一章第五章 下第三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6章 意外(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七章 上第11章 出使(下)第四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22章 棒喝(上)第15章 夜探(下)第六章 上第五十五章第一章第六章 上第四十五章第11章 連環馬(上)第二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8章 拔刀第9章 到任(上)第18章 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