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於現代人來說大禹是一個歷史人物讀過上下五千 讀物的都知道什麼父子相繼治水九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啥啥的。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絕大多數人對於大禹的認知也就停留在這種小學生文庫的水準上。

可是實際上大禹是一個與儒家理想國的“三代之治”緊密相連的人物所謂唐堯以上古之聖王不可得而法下則法三代也。翻閱儒家的典籍三代基本上算是一個關鍵詞其地位大約類似於馬克思主義中的共產主義社會都是現今的君臣們應當努力達致的目標大凡有人說到現今怎麼怎麼不對印證的反例通常都是三代以上如何如何。

有意思的是即便對於大儒們來說這三代也很難指定到底是哪三代一般說法都是指的堯舜以下的一段歷史時期但又不是夏商周三 朝因爲三代是好的時候好的時候怎麼會有暴君怎麼會出現兩次革命呢?但是不管哪種說法大禹屬於三代之王這一點是大家都沒有疑問的。

現今居然有人獻寶居然說是大禹王的元圭!滿朝君臣俱是飽讀典籍之人平常說話都能把三代掛在嘴上的哪裡看不出這個東西有多重要?

趙 心中亦是驚喜他自然不是儒家經典的信徒儒家要求皇帝是應該損己身而奉天下恭儉愛民趙 偏偏是愛熱鬧愛享受愛花錢雖然不至於象明朝某些皇帝那樣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爲。但是跟儒家的皇帝標準是相去甚遠地。

可是世人就是這般矛盾。他越是不符合這種標準就越是想要標榜自己合格。其掩耳盜鈴之心態皇帝和常人也沒多大分別。今年收復燕雲之後羣臣業已拍過一次馬屁要給他上尊號趙 當時就已經是心癢難搔不過本朝皇帝還沒有生前受尊號地先例即便是仁宗皇帝。也是一般趙 再大終究不敢大過祖宗去。因此當時是捏着鼻子推辭 了。當然這種謙遜的美德也得到了大臣們地一致褒揚。可是在趙 心中他卻着實是想有人能拍一記令自己舒服無比的馬屁的。

現今燕青在朝堂上這麼一亮寶。趙 心裡頓時就起意了。但凡學過儒家典籍的上古三王是必修課元圭這名字還真不陌生。尚書中有舜典。寫明瞭帝舜賜元 予大禹。用以表彰他治水之功。倘若這元 果真能認定是大禹之寶那麼此寶非人力所爲。殆天授也趙 受之正是順天應人無需顧忌。也不用給祖宗面子了。祖宗面子再大。大不過三王和天意吧?

可以說在見到這塊玉圭的第一刻起。趙 就已經下定決心。這東西朕要了!

高強站在左班。看到趙 的眼神死死盯在那塊玉圭上時已知自己所謀必成。按照歷史上的記載。徽宗朝確實有上元 這檔子事其時乃是政和二年。主事者乃是蔡京。然而自他登朝以來政和年間地朝堂格局早已大變蔡京當時已經被貶出京。這元圭自然也就沒人獻上了。

今番高強想要讓燕青上位。最快的辦法就是立一個大大地功勞。而對於趙 這種皇帝來說最大地功勞不是安邦定國。而是能順他的心意你讓他爽了他就會讓你爽。於是便命燕青去翻實錄果然覺政和二年河東路有民王景文獻玉圭只不過當時沒人借題揮也沒當回事這件事就這麼擱置了下來可憐那王景文帶着在汴梁一住幾年無人聞問連回鄉地盤纏都沒有抱着一塊玉圭吃也不能吃喝也不能 喝連典當都不敢萬一哪天朝廷想起這檔子事來又要納寶了呢?雖不比春秋時 和獻寶的苦楚這幾年的日子也夠難熬地。

燕青訪明確有其事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人挖了出來一看玉 果然在不由得大爲欽佩高強地記憶力當即回家去翻古書作了幾天功夫自覺萬無一失了這才領了王景文前來獻寶。

當時趙 取過元圭來只在那裡翻來覆去地看口中嘖嘖讚歎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他這般作態自然是想要有眼光地大臣看出他的心意跳出來支持燕青將這塊也不曉得什麼來歷的玉圭驗明正身一口咬定就是大禹元圭。

¸тт kan ¸℃ O

從來皇帝地身邊都不會缺少善伺人主心意地大臣明君身邊有直臣昏君身邊有佞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是也。而佞臣之中則又以宦寺居於是親王班後面登時跳出一位乃是千古之下頭一位封王地宦官童貫童大王是也。

“陛下仁孝愛民威及敵國文治武功皆爲人主之範人言天子受命於天故而降下這等寶物乃是上天眷顧陛下之意。”同樣是太監童貫和樑師成就不同他素來是在軍中說話自然不會文縐縐更不懂得引用經典。然而話雖然淺薄這馬屁卻拍的恰是癢處趙 一笑還要裝作謙虛:“卿家之譽朕也過矣!如何當得?”

這麼一作態是個有眼睛地人

出趙 的心意來了當下鄭居中等大臣亦紛紛叫好不 在那裡大拍馬屁不一會就把趙 升格爲能與大禹相提並論的聖王了。

樑士傑看着這般景象後脊樑卻一陣陣的冷。何故?這種手法對於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平生所見地大臣之中最善於用祥瑞來媚惑君王者非蔡京莫屬!聯想到新近耳朵裡灌進來地流言還有燕青出仕地經歷他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一個念頭不可遏制地浮上心頭:難道說此事乃是出自蔡京的授意燕青爲之?

本作品獨家文字版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更多最新最快章節請訪問 .!單單是燕青的話他還不大放在心上。但是加入蔡京地話。那形勢就完全兩樣了。平心而論即便是在現在他已經作了六年右相地情況下。蔡京在士林中地聲望依舊在他之上倘若蔡京當真能復出執政這左相之位多半還是非他莫屬。無他資歷老爾丈人和女婿先天上地優勢啊!

想想政和三年蔡京進京獻哲宗實錄時。朝野人人都以爲蔡京必相。然而玉清樓鹿鳴宴上。竟爾峰迴路轉蔡京不但不得爲相。相反是氣急嘔血最終是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去養老了。這中間地轉折別人或許不瞭解。他樑士傑卻看地分明。若不是高強從中動了手腳。蔡攸爲何會氣急敗壞出到派人刺殺這種下策?

“倘若這玉圭真是出自泰山授意。高強此子素來深知泰山爲人我既然能有此疑竇。他必定也能看地出蹊蹺。卻不知他如何應對?”樑士傑心中狐疑。一時拿不定主意。不曉得該不該迎合只把眼睛向對面去看高強的反應。

卻見高強亦正把眼光向他這裡望過來。二人目光恰好對上樑士傑有些心虛下意識地就想把眼光移開想想又覺得不對。這不是更顯得心虛了麼?然而與高強對視片刻。他又有些後悔了。這麼大眼瞪小眼地算哪回事!

高強業已收到了葉夢得的反饋知道樑士傑對自己的表態。且不論他本心究竟如何。起碼說明目前他還沒有正面挑戰自己地打算。這也正符合他之前對於樑士傑心理地揣測。此人雖然數年來爲相。然而事權卻被高強地樞密院搶去許多高強手中有平燕這杆大旗扛着。他自然是爭競不過而且政事有許多都得依賴高強的錢莊和博覽會等機構策 應方可推行無礙這右相當的是縛手縛腳任誰心裡都得有些想法爭權爭權這權力原本就是爭出來地不是誰能給予誰的。

然而現今擺在樑士傑面前最大地目標並不是從高強和樞密院那裡奪回部分權力而是對於即將空出地左相之位地覬覦在這左相之爭塵埃落定之前樑士傑根本就不會和高強拉開架勢搶權否則不是被旁人漁翁得利?橫豎高強現今是高處不勝寒等他當上左相之後大把機會來對付高強。

“樑士傑啊樑士傑想不到吧這一計對於旁人算不得什麼但你心中最懼者乃是蔡京復出此計就正中你的要害看你疑心生出多少暗鬼來!”高強心中偷笑驀地收回眼光出班向上奏道:“陛下臣不識古物卻有一事不解不知燕起居何以認定此物便是大禹元圭有何憑據?”

大宋朝的官員們大抵沒有聽過安徒生童話不會知道皇帝地新衣這個典故然而現今這局面就很有點象某個小孩子童言無忌剛纔那些拍馬屁地人一時間都不曉得如何繼續心裡都在那裡後悔我怎麼沒有先問問這個問題呢?光顧着拍馬屁了!

趙 也是一時語塞儒家典籍中記載上古事蹟最多者主要是尚 書其中有堯典有舜典也曾說及賜予大禹元圭之事。但是仔細回想一下就會覺其實尚書中壓根就沒載明這元圭是什麼材料什麼形 制雖說這元圭抓在手裡很舒服看樣子算是一件寶物可燕青憑什麼就一口咬定它是元圭呢?

燕青不慌不忙向上奏道:“陛下臣翻閱經典確乎不見元圭形 制然而此圭迥非常玉可比顧臣考較典籍慮其大義。昔大禹治水開九山疏九河定九州功莫大焉。故而帝舜賜予元圭以彰其功且以天意歸之故有禪讓之事此元圭者便是大禹受天命之憑據故而其形制皆合古意。”

他走上兩步指着趙 手中地玉圭道:“陛下請看這玉圭上方尖圓代表天下方平代表地。其色玄而赤者天之色也豈不聞天玄地黃?而此圭長一尺兩寸兩旁排列十二山又是帝堯建天下十二州之意……”

“且慢!”高強截入不解道:“只說是大禹元圭何以其形制乃是以帝堯行止而定?適才又說大禹定天下爲九州?”

燕青復笑道:“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物乃是帝舜傳於大 禹。自然不是大禹所制。而帝舜承帝 之道豈可不以帝 之數而反去記大禹之功?此亦二帝善體天道。能知天意故而能將此物傳承大禹卒成大業之故。

這等話語就好象後代地導遊解說詞一樣明明只是一塊普通地石頭偏要說它是什麼金猴三打白骨精而且說得有鼻子有眼。這一角是猴子屁股那一根是金箍棒。下面三個石頭依次是白骨精變地老頭老太小媳婦云云。總之是不說不象越說越象何況大家心知肚明。這種馬屁是要拍的但是也要拍地有水準道理都說不圓地話豈不是貽笑天下人?

眼見燕青說得頭頭是道。趙 龍顏大悅高強心知火候已到。用不着再作捧哏了忙向上稱賀道:“燕起居博學強記所論極是。如此說來。此物畢竟非元 莫屬。此物數千年方得一出恐是大禹所定九州中幽州二百年來淪落夷狄。有傷大禹聖德。今陛下奮英武。克取十六州全我漢家故地。足見陛下德配天地。寰宇無比故而上天眷顧降下此寶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趙 聞言大喜笑道:“雖是天意亦賴卿家等將士用命方得朕何德之有?”

這等君臣相互拍馬屁形勢登時分明朝臣們至此再無疑慮紛紛出班向趙 道賀一時間馬屁與諛詞齊飛口水共臉皮一色趙 口中謙遜手中卻把那塊玉圭抓地緊緊。

樑士傑從旁看時心中大爲驚訝高強居然如此贊成其事難道說自己判斷有誤這件事並不是出自蔡京地授意?他一面亦向趙 稱賀一面肚裡飛快盤算:現今這元圭獻寶已成定局燕青原本已有聖眷現今更加是要飛黃騰達地。這件事倘若是蔡京授意他所爲恐怕是想要讓他自己升官而後相機在趙 面前進言引進蔡京入京秉政如此看 來燕青便是蔡京地一個要害棋子須得想辦法拉攏過來纔好。

若是判斷失誤此事乃是燕青自己所爲那麼此人之善於迎合趙 處實不在蔡京之下偏生又是這般得寵將來前途不可限量自己何不設法招攬於他?一想通此節樑士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高強早已作如是想故而出班來湊了個趣大抵是想要和燕青重歸於好吧?好不狡猾!

樑士傑亦非常人當機立斷便向上奏道:“陛下地出至寶天降祥瑞此乃天意眷顧陛下當擇吉日告天地社稷宗廟而後具大禮於明堂受之以示陛下體敬天地之誠。至於天假民王景文及燕起居引進之功皆當破格封賞臣以爲民王景文可着即授官大夫而燕起居博雅君子善識古物禮制甚堪嘉賞可令入學士院爲詞臣庶幾隨侍帝側掌宸翰之要。”

所謂詞臣者便是翰林學士的別稱不但官高而且位尊等閒人一輩子也難做到這等位置樑士傑把出這等重賞來自謂不可曰不厚想來蔡京縱使能提拔燕青也不過如此罷?而給予王景文重賞卻是有心要遮他地口樑士傑久歷宦海深知其中險惡任何一件大事都有可能被人當作話柄來對付政敵。這王景文樣貌甚是落魄倘若被人收買了有心攀誣說出什麼話語來他執掌中書這幾年凡事幾乎都能扯到他頭上豈可不防?

下朝之後樑士傑得知這王景文居然是四年前就已經入朝獻寶了登時大爲慶幸還好自己見機的早主動建議給他一個大大的官職算是封住了他地口否則一旦這事被人牽出來就算不怪罪他這不識天意、不可爲聖君宰相總是跑不掉了那時節不但左相無望就連屁股下坐了六年地右相恐怕也要挪一挪了吧?想想後怕未免又請求趙 再加封王景文的官職此是後話按下不表。

趙 見樑士傑這般說大臣們的意見大致統一下面就該進行一貫的程序了。先是從善如流加封燕青爲通奉大夫、翰林學士承旨天章閣待制封民王景文爲朝散大夫通判開德府。至於樑士傑請求趙 接受元 至寶以告天地社稷宗廟之事趙 卻堅辭不可一味謙遜而 已。

這種事大家都是熟極而流當下便回頭去擬表章大臣們一同押了名姓請求趙 接受;趙 不受降詔推辭詔書中欲拒還迎之意甚 明;衆大臣體味聖意再次上表勸說趙 再次降詔不許。如是者三最後迫於民意天意趙 只得勉強依從遂定於是年冬至於寰丘祭祀時接納之分遣左相何執中告昊天上帝右相樑士傑告后土親王二人分告太廟別廟尚書左丞鄭居中告太社太稷且命鄭居中權領禮制 局看詳受元圭大禮。

這些繁文縟節只是虛耗時日而已是以在此說明。

卻說當日下得殿來燕青滿面笑容一一謝過諸位大臣尤其是樑士傑薦舉之功更是加意謝過。樑士傑自然是言辭謙和着意結納卻不知高強在他身後看到這般情景一股笑意幾乎就要壓不住了。

第5章 菩提第五十七章第26章 對箭(下)第十六章第13章 幫源第2章 父子第67章 相撲第六十一章第八十八章第五十五章第10章 赤佬第五十章第19章 河水(下)第五十九章第36章 泯恩仇(下)第24章 決然第12章 燕京(上)第54章 雙面第27章 欲見第27章 心痛(上)第8章 龜頭(下)第18章 抽薪(下)第5章 太學(二)第33章 董平(上)第十八章第十一章 上第16章 劉公島(上)第二十四章第36章 張榮第34章 來投第26章 絕情第22章 平匪(下)第二十四章第12章 煉兵第38章 夜襲(下)第3章 星變第14章 算帳(下)第12章 燕京(下)第三十六章第10章 徐寧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65章 招安第35章 動員(下)第七十六章第八十四章第27章 水軍第15章 香香第10章 治軍第四十三章第40章 遠人第3章 回京(上)第31章 故人來(下)第30章 內事第3章 上第十一章第9章 行者第14章 行路第五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十六章第23章 翻覆第24章 傳訊(下)第十一章 上第5章 菩提第72章 談判第十六章第23章 混沌第20章 歸去第三十五章第34章 戰敗第9章 索索(上)第四十章第32章 奔襲(下)第3章 羽翼(下)第34章 來投第四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27章 收蓮第23章 災起(下)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17章 嚐鮮第35章 上第一章第九十四章第二十章第六十章第十一章第38章 夜襲(上)第17章 三問(上)第13章 錢莊第十七章第80章 殺宋第30章 思變(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22章 出奔第21章 官逼第十五章第5章 刑訊(下)第1章 燕青(下)
第5章 菩提第五十七章第26章 對箭(下)第十六章第13章 幫源第2章 父子第67章 相撲第六十一章第八十八章第五十五章第10章 赤佬第五十章第19章 河水(下)第五十九章第36章 泯恩仇(下)第24章 決然第12章 燕京(上)第54章 雙面第27章 欲見第27章 心痛(上)第8章 龜頭(下)第18章 抽薪(下)第5章 太學(二)第33章 董平(上)第十八章第十一章 上第16章 劉公島(上)第二十四章第36章 張榮第34章 來投第26章 絕情第22章 平匪(下)第二十四章第12章 煉兵第38章 夜襲(下)第3章 星變第14章 算帳(下)第12章 燕京(下)第三十六章第10章 徐寧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65章 招安第35章 動員(下)第七十六章第八十四章第27章 水軍第15章 香香第10章 治軍第四十三章第40章 遠人第3章 回京(上)第31章 故人來(下)第30章 內事第3章 上第十一章第9章 行者第14章 行路第五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十六章第23章 翻覆第24章 傳訊(下)第十一章 上第5章 菩提第72章 談判第十六章第23章 混沌第20章 歸去第三十五章第34章 戰敗第9章 索索(上)第四十章第32章 奔襲(下)第3章 羽翼(下)第34章 來投第四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27章 收蓮第23章 災起(下)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17章 嚐鮮第35章 上第一章第九十四章第二十章第六十章第十一章第38章 夜襲(上)第17章 三問(上)第13章 錢莊第十七章第80章 殺宋第30章 思變(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22章 出奔第21章 官逼第十五章第5章 刑訊(下)第1章 燕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