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強很高興。

高強高興的原因,並不是成功地擺弄了滿朝君臣一把。誠然,燕青獻上元圭這一手玩的漂亮之極,在現今朝野這種幾乎是人人都心懷鬼胎的情況下,根本就沒人敢挑頭來拆他的臺,相反不約而同地把這件事給做大做好。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叫作借勢,就是憑着朝中大佬們你看着我,我盯着你的微妙局勢,燕青根本沒有倚仗任何人的引進和擡捧,就完成了這麼一件大事,而且效果絕佳,實在是令人叫絕。

並且這元圭的分量也大大重於本朝的前幾件大喜事。改六璽爲八 寶,建造明堂,這幾件事雖然是大張旗鼓地熱鬧了一回,但是那都是本朝君相們自己給自己貼金,玩的是禮制。這元圭則不然,大禹遺寶啊,象徵着三代之治的至寶,拿今天的話來說,那就相當於剛解放那會兒高唱“共產主義實現了”,這麼高的調子!尤其是趁着燕雲收復,真正是九州混一,大禹元圭的出世,好似正是在讚揚大宋朝做到了九州混一,豈同等閒?

於是乎全民出動,萬人空巷,汴梁城的熱鬧處堪比上元節,幾乎人人臉上都是興高采烈,各處宮觀更是香火鼎盛,繁華處更勝於當年真宗皇帝大搞天書封神。

然而高強現今的高興,卻幾乎和這件大事完全沒有關係,很簡單,師師有身孕了!

其實高強已經做過父親了,長子長恭政和元年出世。算虛歲如今也有七歲了,只是當時高強自己都不曉得在金蓮肚子裡留下了血脈,兒子一歲多了才抱到手中,根本沒有體驗過從一開始就期待着孩子降生的喜悅和興奮。

是以,高強從得悉師師有孕地那一刻開始,整個人便有些雲裡霧 裡,每天從樞密院一出來就往家裡跑。一到家就圍着師師在那裡轉悠。眼睛也不看人。一個勁地盯着師師的肚子看——其實沒啥好看的。才兩個多月。他純粹是瞎積極。

倒也不怪他這麼緊張,實在高府上下也沒經歷過這樣的事。自打高 憑着踢球發了跡,直封殿帥以來。他老人家雖說也娶了妻納了妾。卻愣是就沒播下一粒種子,發出一棵芽來,膝下惟有高強這麼一個過繼的孩兒,也難怪高俅愛惜高強。等到金蓮抱着兒子長恭回府。老高 樂的不行,隔三差五就叫人把孫子帶過太尉府去耍,可是饒是這般,他卻也沒有經歷過府裡有人有喜的事。

自打高家發跡以來。師師居然是府裡第一個懷孕地女人!高家父子自然不待言,家中地女眷們更是忙翻了天,可嘆兩代妻妾加起來十好幾個,竟然只有金蓮一個人有懷孕地經驗。衆女眷四下裡打聽有關婦人妊 地注意事項時,也不免要怨恨一下自己地肚皮不爭氣了。

高強自己倒沒這方面的自覺,反正子息絕少是穿越者的傳統。第一代穿越者如項少龍。乾脆就是絕育了纔過去地。他現在有了一個兒 子,這眼看第二個又要出世了。比前輩強過太多了!當然,前世看過些諸如《妻妾成羣》之類作品,高強也曉得眼下這內宅大約是要有些不安定地因素,一早就和家中妾侍們一一安撫過了,好在現今內宅中隱隱是金蓮爲首,如今的金蓮可不是《金瓶梅》裡那樣,自己生不出來卻放狸貓去害人家孩兒的,仗着年紀長,又有子嗣,幾個妾侍都甚是敬她,因此高府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然而世事無完美,高強家裡也有點事叫他不放心地,那就是長子長恭漸漸長大,也到了該發矇讀書的時候了。可是這幾年高強忙的厲害,家裡幾乎都沒空照顧,這小子基本上可以說是在內宅女眷的溺愛中長 大,慣地不象樣子,真個是無法無天,連學也不好好上。高強這些日子在家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說了幾句不聽,發脾氣就要打,可惱這小子居然會找援兵,一溜煙跑去找老太尉高俅訴苦,高俅尋着高強就教訓,說這孩子如此之好,你怎的捨得打他?

高強在那裡懵,這小子哪裡好了,皮的要死還不聽話,要是小時候不立下規矩,長大了還得了?哪知高俅一句話,直接把他噎了一個跟 頭:“我兒,你小時候還不就是這般?且由他去,待長大了自然成 材。”高強一聽,險些背過氣去,似他這般長大了,倒真是成了衙內第二,不過不是本衙內,而是原先那個,小 說??文字版首發花花太歲後繼有人吶!

總而言之,這孩子在家裡是養不好的。恰好這段時間高強總和師師在一起,就想到師師這個名字地由來,乃是她小時候體弱,她父親怕女兒長不大,就舍在廟裡,師師原本啼哭甚急,卻被一個老和尚摸了兩下頭,登時不哭了,其父以爲與佛有緣,故而叫做師師。

當時汴梁城中原有這等風氣,將孩兒舍在寺廟中,過活一段時日,乃是爲孩兒積福之

: 爹高 到城外軍營中去視察,將長恭帶到東京大相國寺,交給魯智深管教,想這位大和尚天然佛性,一身正氣威嚴,任你再頑劣地孩子,到了這位佛爺面前也得學好了。——哪怕是隻學會了好勇鬥狠,只須心地正派,也算是個爺們不是?

魯智深開初自然是不願,高強在那裡苦苦哀求,好話說盡,總算是求得大和尚點頭,許長恭在廟裡一年時日,只不許高府中有人來探望,便是送衣送飯也是不許,高強自然滿口答應。回到家裡也不告訴衆人,只說是派人帶出京去,尋高人拜師學藝去了,惟獨怕金蓮思念兒子過甚傷了身子,纔對她說了實情。金蓮亦曉得高強苦心。雖然心中不捨,也只得苦苦隱忍,實在熬不住了,便拿望遠鏡隔老遠向那菜園裡瞄上幾眼。

這日,高強方下了朝來。正要返家去看師師,有太尉府裡幹辦來 報。說道老太尉有事,請相公過府。高強心道定然又是來向自己要孫子的。雖說老爹對自己着實不錯,這件事萬萬不能順着他,只看當初那位衙內地行徑。就可知高 會教出什麼樣地孩子來了。

一路走。一路打定了主意,待進得太尉府,剛走到高俅書房門外,就聽見裡面談笑風生。好似是高 在和人說話。高強在門外報了姓 名。方進門去,見客座上坐着一位老者,身穿儒衫,樣貌有些面熟。再一想。纔想了起來。趕緊上去拜見:“劉大資政,一向可好?貴體無恙否?”

原來這人乃是劉正夫,當日高強還沒入朝時,他便已經官居執政。雖說談不上有多少才能,聲名卻還不差,只是後來身體欠佳。只得致仕回杭州去養病了。杭州也算是高強地根本重地。自然曉得劉正夫地情形。此老雖然身體有病,卻還想着要復出做官。在杭州都不忘了拍趙 的馬屁,在鳳凰山下建了一座大大地樓閣,供奉起趙 賜予他地御書來,爲此強奪民產甚多,風評一時大壞。

雖然心裡不大看重此老,眼下高強卻得對他恭恭敬敬。爲何?這劉正夫便是李清照地舅舅,李清照父母俱亡,孃舅爲大,兩家這就要攀 親,高強怎好給他臉色看。

劉正夫卻是臉色甚好,也不知是杭州水土養人病體見好,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總之是紅光滿面,坦然受了高強一禮,捻鬚笑道:“賢侄少年早達,出將入相,實爲本朝年輕才俊中的翹楚,不幸出妻亦是情非得已,今番與我家甥女卻是良配,老夫故而親自從杭州趕來,爲你二人主婚。”

高家父子自然連聲感激,只是高強一面客套,心裡就犯嘀咕,按說這種婚姻大事,論地是排行輩分,縱然在座之中數他現在官最大,可是也輪不到他插嘴,老爹把他找來,總不會是和劉正夫談彩禮的吧?必是這老兒自己想要弄什麼花樣。

果然高俅便道:“我兒,見今當朝何相公病重,樑相公雖說是政事淹通,所在有能聲,惜乎士林中終是欠了人望。不知你意下如何?”

話說到這份上已經是夠直白了,若非當着劉正夫的面,高俅大概就直接說,何不把咱家這位親家孃舅扶上相位,好替咱們高家遮擋風雨?高強心中一動,論理說,按資歷和聲望,劉正夫雖然及不上蔡京,但在趙 心裡也是掛地上號地,特別他是趙 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可以算是親信了,擔任左相也可謂是得人。須知趙 登基十有六年,其中蔡京爲相八年,而後樑士傑又作六年右相,蔡氏在文官集團中潛力驚人,趙 對此的牽制手段,就是任用他自己的老師何執中爲左相,從旁制衡蔡黨獨大。現今何執中不行了,若是由劉正夫來作左相,好似也能符合趙 心中對於左相人選地期望。

只是想起歷史上劉正夫地陽壽,好似就是在這一年到頭,雖說穿越者會帶來蝴蝶效應,不過高強可不敢斷定自己就能蝴蝶到劉正夫的陽壽上,他又不是孫悟空!“現今朝堂上大家都是你盯着我,我盯着你,倘若推出劉老來,好歹也是一把助力,只盼望他身體硬朗一些,才五十多歲的人呢……有了,何不遣安道全爲他把把脈。”

心中有了計較,高強便向劉正夫道:“劉公當年乃是天子親擢,若非身體欠佳,只怕早幾年便已拜相矣,今番痊可入京,正是國家之福,官家之幸也!卻不知劉公定於何日入闕面聖?”這話亦是說的隱晦,然而先已表明了自家樂於支持劉正夫地態度,也要看劉正夫在官家心中分量如何,說到底這宰相人選,還是要趙 拍板纔算數。

劉正夫亦是官場老骨頭,自然聞絃歌而知雅意,便即應道:“中使已至舍下,須後日面聖,官家且有御筆撫慰,甚言欣悅之意。

頗有得色。

高強與老爹相視一眼,便齊齊道聲恭喜:“既是天顏甚和,想必入相有望矣。這廂先行賀喜劉公。”劉正夫自然要謙遜幾句。其實何執中雖然病重,可人還活着,大家現在就在這裡談論相位誰屬,老左相聽到了估計要氣得吐血。

劉正夫沉吟片刻,話鋒一轉,卻向高強道:“賢契領兵平燕,成不世之功。且又是沖齡,今日朝野人人矚目,豈不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高強心說你倒是鼻子靈光。不愧是老官僚,便苦笑道:“小侄雖然不學,卻也懂得這等道理。本當功成身退。無奈尚有大事未了。方今正與契丹議盟,不瞞劉公。日前業已商定盟約。兩國重修舊好,現今契丹被女真侵攻困窘,我大宋亦當施以援手。恐怕北邊自此多事。而現今樞府之制大異於常。皆是小侄一手所經營,若是驟然易主。恐怕未易便得諳熟,若是誤了國家大事,則高強一身雖定,心卻何安?”

高俅聞言。自不免埋怨幾句,所謂天塌下來有高個頂着,你收復燕雲已經立下大功。莫非偌大中國竟無一個能人?說歸說。他也知道高強的意思。要緊配合:“劉公。此子頑劣。只是不知進退。老夫說來慚愧。竟是勸他不得,劉公高才。不免要教訓他幾句。”

劉正夫忙謙謝了。笑道:“賢契首建平燕之策,卒成大功,本朝雖多碩儒大德,卻有幾人能夠?賢契既然這般說,必是有不得已處。如今老夫卻有一計,庶幾可以稍解賢契之憂。”

高強大喜,忙即問計,劉正夫悠然一笑,手捻鬍鬚,擺足了高人地架子,方道:“便是適才賢契所言,樞府法度業已與往常大異,不可如前一般視同執政班。老夫之計,便是出於此,待後日面聖之時,可見機對官家言,稱說祖宗以樞府本兵,與都堂相對,然而後世宰相漸漸權 重,侵奪樞府事權,以至於樞相備位而已,皆同執政一般轉遷。而今燕雲雖得,北地未安,樞府不可一日不得其人主持,且不可令宰相復得以凌轢之。賢契以爲此對如何?”

高強還沒反應過來,高俅已是拊掌大笑:“畢竟劉公老成之人,果然計出非常!我兒,你不解得其中妙處麼?官家如今心中所念者,乃是朝中大權不可掌於一人之手,劉公此計,重開東西兩府對立之局面,宰相只可專領文官,不可兼制樞府,於是兩府分權,官家便可升降其間,無不如意。”

高強還是沒明白過來,加強樞密院地職權一直是他致力地目標,這是自然而然地事,你這個部門倘若要發揮最大的效能,就必須要別的部門配合你,伴隨着就是權力重心的偏移。而他現今之所以遭人忌者,亦是因爲手中權柄太重,威望又盛。若是如劉正夫這般說法,提請趙 將樞密院一發升作與宰相地都堂並列地步,豈不是使他更加招風?

高俅一臉恨鐵不成鋼:“劣兒,終是不思,俗語云不進則退,反之亦然,你既然不願退,那麼索性便向前進,兩府分立之後,宰相事權被分,自然要竭力制衡於你樞府,於是便不容你一府獨大。官家既可樂見其成,不但不會來忌憚你權勢太重,復要設法迴護於你,否則相府事權如此之重,你樞府終是受制於人,哪裡能夠和他相併?”

高強這才恍然大悟,暗叫妙哉!原本大宋朝兩府並立,對持事權,甚至於建國之初,樞密院地事權比相府要更大一些;然而承平日久,相權日益膨脹,而樞密院則成爲以文抑武的直接戰場,漸漸就成了文官系統的一個部分,自然就日漸屈居於宰相之下,位與執政相等。

然而現今劉正夫這麼一手,請求趙 將樞密院地地位再度提升,便使得原本只有一個權力中心地大宋官僚系統一分爲二,如此一來,臣僚間勢必要發生分裂,經過一番爭奪之後,始能確定權力地平衡。而對於高強本人來說,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個人威望勢必會成爲一個重重地砝碼,在層出不窮地官場鬥爭中被漸漸消耗,直至混同於尋常官僚。

而這種趨勢,卻又是高強所樂見地,他並不是官迷,也不是財迷,只是想要在自己手中把國家外部安全搞定,便好回家抱孩子,當然,還要好好管管不成器地兒子。倘若事情果真如劉正夫建議地這般發展,那麼文官集團的注意力勢必會被這種對立局面所吸引,而趙 爲了保持這種權力的平衡,甚至會極力設法保全他地位置,因爲環顧當朝,除了他高強之外,誰能對抗以宰相爲首地強大官僚隊伍?

他站起身來,向劉正夫深施一禮:“劉公老成,小侄拜服!”

第68章 暗議第7章 錢法(上)第30章 思變(上)第四十六章第24章 理財(下)第十一章第3章 上第17章 復仇(上)第六章第15章 頭陀(上)第九章第二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上)第五十章第3章 星變第五十七章第十章第四十五章第2章 交易(下)第13章 一上(上)第8章 奪權(上)第37章 包裝(上)第30章 思變(下)第17章 復仇(下)第三十六章第12章 東南第28章 鬼臉(下)第18章 召見(下)第23章 災起(上)第35章 上第五十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7章 大名第12章 連心第20章 楊戩(上)第27章 結盟(下)第五十七章第1章 燕青(下)第五十四章第三章第12章 審李(下)第五十一章第16章 試軍(上)第22章 民反第20章 危機(下)第44章 暗戰第24章 決然第八章 上第1章 下第三十七章第八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16章 入城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18章 佳期第五十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9章 內審第12章 審李(下)第25章 女真第四十八章第32章 奔襲(上)第四十七章第11章 待發第12章 煉兵第14章 二帝(下)第十六章第四章第7章 授書(上)第72章 談判第三十六章第43章 新軍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7章 授書(上)第四十九章第22章 民反第三十二章第1章 燕青(下)第26章 對箭(上)第十二章第1章 上元第19章 鐵牛(下)第19章 河水(上)第10章 曾頭市(下)第5章 刑訊(上)第三十七章第四章 上第28章 解勸(上)第十三章第11章 閱軍第五十三章第七十二章第30章 練兵第15章 備荒(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31章 河工(上)
第68章 暗議第7章 錢法(上)第30章 思變(上)第四十六章第24章 理財(下)第十一章第3章 上第17章 復仇(上)第六章第15章 頭陀(上)第九章第二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上)第五十章第3章 星變第五十七章第十章第四十五章第2章 交易(下)第13章 一上(上)第8章 奪權(上)第37章 包裝(上)第30章 思變(下)第17章 復仇(下)第三十六章第12章 東南第28章 鬼臉(下)第18章 召見(下)第23章 災起(上)第35章 上第五十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7章 大名第12章 連心第20章 楊戩(上)第27章 結盟(下)第五十七章第1章 燕青(下)第五十四章第三章第12章 審李(下)第五十一章第16章 試軍(上)第22章 民反第20章 危機(下)第44章 暗戰第24章 決然第八章 上第1章 下第三十七章第八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16章 入城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18章 佳期第五十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9章 內審第12章 審李(下)第25章 女真第四十八章第32章 奔襲(上)第四十七章第11章 待發第12章 煉兵第14章 二帝(下)第十六章第四章第7章 授書(上)第72章 談判第三十六章第43章 新軍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7章 授書(上)第四十九章第22章 民反第三十二章第1章 燕青(下)第26章 對箭(上)第十二章第1章 上元第19章 鐵牛(下)第19章 河水(上)第10章 曾頭市(下)第5章 刑訊(上)第三十七章第四章 上第28章 解勸(上)第十三章第11章 閱軍第五十三章第七十二章第30章 練兵第15章 備荒(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31章 河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