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月丁未,高強輕車簡從,自州前線南返汴梁。

過河間府時,石秀就已經將此次女真遣使的來龍去脈送到了高強的手中。原來那女真並不知遼東常勝軍與大宋的確切關係,但高強的商旅從登州到遼東,這條路始終保持暢通卻是不爭的事實,前次粘罕與希尹二人隨使團來到汴京求見高強,亦是由此海道而行。是以當女真擊敗遼主親征,新生的女真國真正站穩腳跟之後,阿骨打與粘罕等女真將帥的目光就開始放到更大的舞臺上來,這其中,要和高強所在的大宋建立起穩固的關係,就成了女真國的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女真亦向其周邊諸鄰都派出了使者,其中包括遼東常勝軍與高麗國,試圖在對遼的進一步行動之前,先行整合外部環境。只是郭藥師接獲使者之後,卻不敢擅專,一面好吃好喝招待着,一面飛報旅順口,請武松派人速速向高強請示行止。

在女真遣使的同時,北地各方也都沒有閒着,遼國在交割了四州之後,當即提出要求大宋依約提供糧草援助,並且要求以歲幣向大宋購買戰馬兵甲,以爲軍備之用;那高麗國聽說遼主失利,女真又咄咄逼人,竟也派了使者前來南朝入貢,想要找一個大的靠山。

“第一,是對遼的盟約還要維繫;第二是女真使者前來,要求出兵夾攻契丹;第三是遼東常勝軍要採取何種對策,其地位恐怕已經到了不得不確定的地步;第四就是高麗國原本是遼地屬國。現今遣使入貢,又要牽涉到與遼國的關係……”掰着手指數了數,高強很有一種揉腦門的衝動,這事要麼不來,要來就一起來,真是叫人頭痛之極。

當然,這中間並非沒有脈絡可尋。事態之所以複雜,根節就在於對遼關係上。倘若直接對遼開戰。則諸事迎刃而解。可以同意女真夾攻,可以立刻宣佈常勝軍內附爲宋軍,也可以應許高麗入寇,以上國的身份要求女真與高麗國和平共處,更可以讓已經部署到燕雲前線的宋軍立刻開始大舉進攻。

不過,這不就是走上了歷史上大宋所走的老路了麼?雖然如今形勢與歷史上有所不同,然而高強卻自問沒有能力改變塞外的大勢。照這麼發展下去,燕雲收復那是一定的,遼國大約也要滅亡了,但隨後崛起地女真卻會強大地叫人頭皮發麻,哪怕能避免象歷史上那樣地靖康之恥,這北地往後百十年恐怕也安定不了,一旦燕民有變,整個河北與河東都會變成戰場。要真走到這樣的境地。那麼高衙內穿越了這麼多年。忙的終日不歇,到底忙了些什麼?

“若要分女真之強,遼國就不能滅亡。有遼國一日,塞外之民就不能奉女真爲主,失去了這些額外的人力,就憑那幾十萬女真人,能掀起什麼風浪來?”這是高強自始至終都不曾忘記的要點,在此次收復州,加深了對北地各族心態的瞭解之後,越發堅定了他的這個意念:所謂天命,在舊地天命不曾消失之前,新的天命又如何能誕生?

然而以此爲前提來考量燕雲戰略,高強很悲情地發現自己正走在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上面。往後退一步,堅持這個前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棄收復燕雲,坐視女真和契丹鬥個你死我活——當然,最終的結果十有八九是契丹死而女真活,然後大宋就再來和女真拼個你死我活,這回就不曉得誰死誰活了;若向前進一步,放棄這個前提,那麼就和女真夾攻契丹,加速其滅亡,然後當遼國滅亡之後,再和女真拼上一場,以決定在北地到底誰的手腕更有力一些。退一萬步說,萬一契丹祖墳冒煙,再度把女真摁了下去,這些契丹人在戰爭中鍛煉出來的兵力,多半又會用來威脅大宋歸還剛剛割讓的四州之地。

“總而言之,打是一定會打地,但是怎麼打,和誰打,在哪打,什麼時候打……這些問題,全都要視接下來這一段時間地折衝樽俎而決定。咦,曾經聽人說起,所謂戰爭,就是年輕人在前線浴血奮戰,老年人在酒桌上談笑交易,爲何本衙內如此苦命,年輕人的活要幹,老年人的活居然也要幹?”

就是帶着這樣地牢騷,高強撒氣似的一路狂奔,仗着胯下照夜獅子馬神駿非凡,每每將隨同南返的陳規和石秀等人甩下十幾裡遠,直到過了大名府之後,爲了愛惜寶馬,他方纔放緩馬蹄,按轡徐行。

這一日到了黎陽,驛道在此拐了一個小小的彎,遠遠已經望見了一座山峰挺立。高強馳下驛道,一路縱馬躍上山峰之巔,展現在他眼前的景象着實讓人心懷大暢,但見三山矗立,黃河水被硬生生劈作兩半,奔騰咆哮在這三山形成的兩條河道之間,河上一道浮橋筆直飛架南北,河上車輦馬匹與行人絡繹往來,如同川流不息,與腳下的黃河水相映成趣。

“這便是三山浮橋麼?”高強勒馬山巔,馬鞭點着前方,言語中充滿了驚歎和讚賞。

“正是,自前年朝議定計,歷時一年有餘,役工四十萬,工程耗費二百一十萬貫,方成此三山永久浮橋,落成之時今上御賜橋名,在南者曰聖功,在北者曰天成。”許貫忠墮後半步,回答的語聲中亦充滿了驕傲和自豪,無論什麼人,在看到自己的國家能以這樣的方式征服黃河之時,他的心中都會如此感動。

能夠爲這樣的國家而奮鬥,縱使前途多艱,又有何懼?眼前的滔滔黃河,再一次讓高強漸漸迷茫的心中充滿了力量。

當他在汴京上殿,面聖之時,趙第一句便問起他對三山浮橋的觀感。高強很順口地答道:“臣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錯非當今盛世,孰能及此?”

“好一個天塹變通途!”趙大笑,只這麼一句話,便將君臣間許久不見所造成地些許疏離感盡數驅除。對於高強這位內則理財應奉無不如意,外則領兵拓地折衝敵國的心腹大臣,趙真覺得一刻也離不得。

既然還朝。第一件事當然是賞其已有之功。因不動刀兵就收復四州。當消息傳來之時,汴梁的熱鬧不亞於上元佳節,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百司街坊各自慶賀,殿前司甚至組織了一場蹴鞠表演賽以示慶祝。而今功臣高強還朝,自然要論功行賞,賞賜從優。當廷封爵武昌伯,加食邑七百戶,實增三百戶,賜號揚武運功臣。同時因樞密使侯蒙老病,特許以天章閣大學士致仕,進高強爲樞密院正使,童貫則加一鎮節度,成爲徽宗朝第一位兩鎮節度。制書自然是極盡華美之能事。不過高強多半是有聽沒有懂。

其實侯蒙雖退。按照高強與童貫的資歷來說,本該童貫遞補樞

然而此人畢竟是宦官出身。獨掌宰府的話物議難免,了高強,再度創造了正任樞密使的最低年齡記錄。至於加童貫爲兩鎮節度使,亦是爲了安撫之用,本朝自來得此殊榮者,也不過寥寥十餘人而已。

正所謂彈冠相慶之時,趙這樣的皇帝當然不會掃興的來談國事,高強深知他地脾氣,除非是當真天就要塌下來了,他纔不會在這種時候掃趙地興咧。於是當日地朝會就成了團拜會一樣的熱鬧場面,到了晚間更是由趙親自賜宴玉清樓,鬧了整晚方罷。

等到皇帝鬧的夠了,羣臣恭送天子迴鑾,高強雖然是年輕又習練武藝有年,這時也覺得有些吃不消了,正要往閣門外去時,卻被樑士傑從後面趕上來,熱情異常地邀他同車而行。

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高強一看樑士傑這架勢,就知道一定有事。果不其然,上車之後,樑士傑也顧不得說場面話,劈頭就問:“賢侄,燕地戰事尚需多少時日?需費幾何?”

原來高強當日出兵之時,朝議軍費以兩千萬貫爲限,軍糧稱足,期以兩年收復燕雲,這樣的預算在現今的財政框架中就可以滿足,不須另拓財源,所仰仗的大半是北路各州軍自熙豐變法以來所積貯的錢糧。但去歲歲末到今年年初,南邊卻出了一樁不大不小地事端,有個瀘南晏州夷人卜漏作亂,攻殺州縣,數敗官兵,並將當地一名守臣的妻子擄劫回去作了壓寨夫人。

說實在的,宋時對南夷不時動兵,這等事算不得什麼大事,不過卜漏搶的這名女子不比旁人,乃是濮安懿王之曾孫女,封作縣主,跟當今天子趙算起來服屬甚近。這等事對於皇家臉面大大不利,趙爲此甚至幾天吃不好飯。

常言道,主辱臣死,趙臉上被夷人狠狠打了這麼一記耳光,西南守臣個個臉上無光,當即請命各路合剿,唯恐兵力不足,甚至不遠千里從秦鳳路調了上萬兵將前去攻打。那夷人不過阻遠恃險,其實兵甲都極其簡陋,一旦被官兵以優勢兼先進的師旅攻打,沒堅持多久就潰不成軍。主事的守臣再祭起招安大旗,則無往而不利。

從去歲歲末到今年五月,這場事端歷時半年有餘方纔了結,前後動用兵馬四萬有餘,耗費錢財三百餘萬貫,有一多半倒是給那些先造反又接受招安的部落首領的犒賞。仗是打完了,皇家地面子也保住了,可樑士傑這裡一算帳,當即發覺這個窟窿不大好填,要是燕雲戰事不能如期結束,這財政帳目上就得開大口子了。是以盼到高強回京,火急火燎地邀他商議。

高強聽罷,眉頭一皺,心說我這裡正不知要如何應付日益複雜地局面,哪裡說的準什麼時候能打完仗?看這樣子,就算再過一年半就能收復燕雲,往後數年之中北邊花的錢糧也少不了。

不過這番心事也不消和樑士傑說,再者樑士傑所急者,無非是眼前這窟窿如何填補罷了。眼珠一轉,高強已經有了計較,遂向樑士傑道:“世叔勿憂,小侄已有一計在此,若要開源,需向那三山浮橋上作文章?”

樑士傑大惑,這三山浮橋花費了錢糧人工無數,不拖財政地後腿就算好了,怎麼還能造血?卻見高強不慌不忙,口中納出三個字來:“過橋稅!”

過橋稅?樑士傑先則一喜,那三山浮橋建成以來,每日往返的行人貨物不計其數,若果真收些過橋費時,卻是一注大大的財喜。旋即卻又搖頭,道:“賢侄,若說這過橋稅,當真所得不貲,只是有兩件難處,一者,尚書雲,關者譏而不徵,而今國家造橋,爲的是省卻兩河役費,倘若收費,只怕不合古禮,易遭人彈劾,此其一也;這還罷了,尚有第二件,這過橋稅收的再多,無非是將原先渡河之資再行收取,每年不過三四十萬貫,總需十年方能補的上瀘南戰事的軍費損耗,遠水救不得近火,如之奈何?”

高強笑道:“世叔稍安,小侄話未說完。這過橋費果然收來甚慢,然而朝廷卻可將之變快,可用債券之法。”他將自己的念頭解說一遍,乃是發行三山浮橋國債,本息分作二十年償還,每年就用三山浮橋的過路費計息以償,如此一來,朝廷可一舉收得四百多萬貫現錢,足抵軍費有餘。

樑士傑大喜,笑道:“世侄,這樣一件大事,又是新鮮,朝廷官吏可辦不來,說不得又要你那錢莊承銷國債,可當得麼?”

“當得,當得!”高強滿口答應,心說你就是不提,我也得爭,這樣的債券有賺無賠,我不抓在手裡,難道把這錢送給別人去賺?

心事既了,樑士傑便有說有笑,此次高強和童貫收復四州,汴梁普天同慶,宰執大臣都有封賞,他身爲右相,自然也少不了,已然趁此機會進位楚國公,連老婆都得了國夫人的誥命。所謂飲水思源,對於高強這個一力主張平燕的功臣,樑士傑自然也是越看越順眼。

正說的高興,看看府第將至,高強便要告辭下車,樑士傑忽然想起一事,扯着高強的袖子道:“世侄,過幾日製下,加你封賞之時,想必還要賜你夫人一個誥命。如今你府中正室乏人,接旨之時,不免有些尷尬,想那穎兒因受外家牽連,自請出外吃齋持戒,到今亦有兩年餘,想來縱使有多少罪,也該贖的盡了。何不就趁這誥封之機,接她回府來?”

高強不意他有此一言,登即愕然,不知如何應對。在樑士傑本是好意,高強加封正任樞密使,又加爵賞,原是一樁大大的好事,俗語謂封妻廕子,亦是少不得的,又想起當日之事,蔡穎亦無大過,因而一時興起,纔有此勸,卻不料高強腦子裡從沒把這等爵祿放在心上,居然沒有想到這上頭去。

當時見高強愕然相對,樑士傑方曉得自己孟浪了,無奈話已出口,也不得收回,只好胡亂道別,自回府去了。

高強下了車來,曹正牽了寶馬上前,他卻擺了擺手,示意不想騎乘,顧自背了手,沿着汴河畔一路緩緩走過去。夏日的汴梁,每晚的街市都是通宵達旦,何況近日迭傳喜訊,百姓官民更是歡欣鼓舞,那街上的絲繡謔笑之聲傳揚開去,好似空氣中都是幸福的味道。

***下看着自己的影子拖的長長的,獨個兒在地上搖曳,高強的心驀地從忙碌算計中沉了一下,一種很久沒有察覺到,卻又好似深深印在骨子裡的味道漸漸浮上心頭,攪的他心裡一陣陣虛的慌。那種味道叫做孤獨。

第三十一章第35章 武松(上)第32章 釘子戶(上)第74章 無間第15章 炒金第5章 刑訊(上)第64章 張叔夜第3章 林沖第七章 下第24章 鹽務(下)第17章 難爲(下)第2章 風起第五十一章第4章 巧取第39章 脫困(上)第22章 平匪(上)第55章 夜行第32章 釘子戶(上)第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16章 遺篇(下)第15章 賣刀第29章 洞房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2章 下第二十九章第37章 圍攻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上第四十八章第19章 鐵牛(上)第19章 河水(下)第五章 下第二十五章第14章 狹路(下)第31章 河工(上)第30章 中計第五十六章第四章第45章 整編第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1章 放榜(下)第5章 圖謀第34章 藏兵(下)第五章第六十章第57章 陳規第3章 下第35章 受降(下)第26章 种師道(下)第五十八章第七十五章第27章 結盟(上)第29章 劉琦(下)第31章 故人來(上)第6章 意外(下)第71章 託夢第80章 殺宋第25章 憔悴第二十九章第24章 鹽務(下)第六十六章第22章 出奔第二十一章第8章 東瀛(下)第8章 龜頭(上)第10章 赤佬第八十三章第14章 行路第八十四章第70章 蕭讓第十九章第四十一章第38章 遇險(上)第五章第47章 強攻第三十四章第五章 下第31章 故人來(上)第十六章第20章 刺客第36章 關撲(上)第23章 災起(上)第25章 開戶(上)第四十二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四章第3章 下第30章 結合第二十六章第35章 受降(上)第33章 再見宋江第7章 收服(上)第十三章
第三十一章第35章 武松(上)第32章 釘子戶(上)第74章 無間第15章 炒金第5章 刑訊(上)第64章 張叔夜第3章 林沖第七章 下第24章 鹽務(下)第17章 難爲(下)第2章 風起第五十一章第4章 巧取第39章 脫困(上)第22章 平匪(上)第55章 夜行第32章 釘子戶(上)第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16章 遺篇(下)第15章 賣刀第29章 洞房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2章 下第二十九章第37章 圍攻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上第四十八章第19章 鐵牛(上)第19章 河水(下)第五章 下第二十五章第14章 狹路(下)第31章 河工(上)第30章 中計第五十六章第四章第45章 整編第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五章第1章 放榜(下)第5章 圖謀第34章 藏兵(下)第五章第六十章第57章 陳規第3章 下第35章 受降(下)第26章 种師道(下)第五十八章第七十五章第27章 結盟(上)第29章 劉琦(下)第31章 故人來(上)第6章 意外(下)第71章 託夢第80章 殺宋第25章 憔悴第二十九章第24章 鹽務(下)第六十六章第22章 出奔第二十一章第8章 東瀛(下)第8章 龜頭(上)第10章 赤佬第八十三章第14章 行路第八十四章第70章 蕭讓第十九章第四十一章第38章 遇險(上)第五章第47章 強攻第三十四章第五章 下第31章 故人來(上)第十六章第20章 刺客第36章 關撲(上)第23章 災起(上)第25章 開戶(上)第四十二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四章第3章 下第30章 結合第二十六章第35章 受降(上)第33章 再見宋江第7章 收服(上)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