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殿試軼事

隨後也有不少人站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於第一個問題,大多與宋庠觀點一致。至於第二個問題,大家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管他現不現實,反正先要抓住機會表現一把。

甚至,還有些比較二的傢伙,在這樣的場合還引經據典,旁敲側擊,暗示這是皇帝你老人家德行有問題,只要你乖乖聽我們的話,黃河根本就不是個事。

對於這些貨色,趙禎當然是無視之,他又向躲在後面的賈憲問道:“賈憲,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學生剛從南邊來,僅在船上見過黃河水的樣子,也未曾關注過,不知道黃河爲何有如此多泥沙。但學生見過長江,相較黃河,長江似乎更大一些,可長江卻是清澈的。學生雖不知其所以然,但學生相信,只要能夠遍訪兩河,找出差異,想必結果不遠矣!”賈憲一板一眼地說道。

他的說法在其他大多考生看來是不可取的,作爲一個讀書人,而且還是讀聖賢書的人,怎麼能夠用這種低端的辦法呢?讀古籍,找真相,這纔是我輩之人該做的事嘛!

總之在這一刻,因爲這個低端的傢伙混入自己這羣高端的人,讓大家感覺很不爽!

趙禎聽完衆人的觀點,又觀摩了大家的反應,未對衆人的答案作出評價,只是默默地在名冊上面做了些記號,這才擡頭繼續說道:“這個問題到此爲止,朕再問你們另外一個問題。衆所周知,這些年朕正在修建一條連接京城與成都府的大道,爲了修建這條大道耗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因爲一些大山的阻隔,不僅路途變得更遠,而且道路彎道多而急。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讓道路變得更加寬闊筆直,那麼只有一個解決方案,那便是‘逢山鑽洞。遇水搭橋’。

朕就想讓你們這些飽讀詩書的天之驕子,想出一個辦法來。怎麼才能夠量出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個峽谷的深度?如果想要鑽洞,爲了節省時間,可以在山兩邊同時開始挖洞,但如何才能夠保證山兩邊挖的洞能夠吻合?”

這個問題幾乎問得大家啞口無言,不是大家讀書不努力,這尼瑪誰叫聖賢書上沒有寫呢!難道讓大家拿竹竿去捅麼?

哪怕因爲趙禎這一攪合,歷史上天聖初年好幾屆的狀元都跑來扎堆,包括宋庠。王堯臣、王拱辰(都是開封附近的,可見在家在首都就是好處多多哇)在內的諸多大才,都對此問毫無頭緒。

最後,還是那麼一兩個名不經傳的傢伙出來解答了這個問題,而這兩個人之所以會,那是因爲他們都是在皇家學院讀書的寒門子弟,這不過就是三角形的運用而已。由於寒門學子的底子確實比那些豪門大戶的讀書人要差,故而,會試前一百三十名就他們兩個代表。

值得一提是,這兩人在之後還一起合作發明了測距儀。更是被曾公亮給挖到了自己手下。

而此刻他兩還在戰戰兢兢地等着皇上的臉上,看到趙禎趙禎朝他兩頷首,才把那顆叮咚的心放回了肚子裡。

接着。趙禎又問道:“最後一個問題,諸位都飽讀詩書的菁菁學子,朕想問你們,如何解決我朝百姓的溫飽問題?”

這問題還不簡單,立馬就有人站了出來:“啓奏皇上,聖人多有言,天子聖德無虧,天下風調雨順,自然國泰民安矣!”

這貨尼瑪膽子真大。當着皇帝的面還敢這麼直接,趙禎立馬就在他名字下打了一個大大紅叉:“下一個!”

這下出來這個就眼力見強多了。起碼他就不會那麼直接:“啓稟皇上,學生以爲現在我朝還有些的地方的百姓缺衣少食。無非兩大原因。一來天氣不好,導致糧食減產;二來也可能是百姓們耕作不佳,亦或是百姓憊懶所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多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再教導百姓勤耕細作,學生以爲如此便無大慮矣!”

雖然說了一堆廢話,但總算是比剛纔那個好聽得多,趙禎勉爲其難地點了點頭:“說得還行,還有誰能說得更具體一點麼?”

具體一點?這個問題似乎不關咱們這些天之驕子的事情吧!那不是那些泥腿子乾的事麼!也不知道當今聖上哪根筋搭錯了,好好的一個殿試,盡問些亂七八糟問題,搞得人家一點準備都沒有。

既然沒有人主動回答,趙禎只好一個個點名了,按照會試成績,趙禎第一個就點到了宋庠。

宋庠這人做學問確實很能幹,或者說是他們家遺傳比較,他弟弟宋祁成績也不賴,兩弟兄都在此次進士之列,但要問他農事方面的問題,他也只能夠引經據典,誇誇其談,至於具體的細節……

一路問下來,趙禎並沒有聽到什麼實質性的答案,大多是顧左右而言他,就算有些個人幹過農活,也沒有總結出什麼好的經驗,基本上都是在人云亦云,反正皇上說了不點狀元,那還費那麼腦子幹啥玩意。

“賈憲,你可有什麼想法?”趙禎無奈,只好找這個一直在基層幹活的人出來問話。

“回皇上,學生對農事方面也知之甚少,只是前些年在金陵的時候,見過皇后娘娘創建的養殖中心,到目前爲,那裡培養出了數千頭牛,金陵周邊幾乎都用上了耕牛,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學生想,是否可以在我朝各個地方都開辦一個類似的養殖場,培育更多耕牛來代替人力呢!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這個答案嚴格來說並不算合格,但卻給趙禎提了個醒:“此話深合朕意,待皇后的養殖中心培養出足夠的人,朕便下令在各路開辦養殖場,大肆培育耕牛及其他家畜,一來解決耕牛稀缺的問題,二來也引導百姓更好地養殖家畜。改善生活條件。

今天的殿試也就到此爲止,雖然朕不會點狀元,但三甲還是要分出來的。經過朕認真考慮,一甲取士十人。賜進士及第;二甲取士三十人,賜進士出身;三甲取士一百人,賜同進士出身。本次科舉‘常科’共取士一百三十人,也就是在座的諸位,稍後還會選拔若干‘制科’進士,皆賜同進士出身。

朕看得出來,你們有的人很開心,以爲朕今年取士如此之多。實乃幸事耳!可是朕要告訴你們,不要高興得太早,朕之所以選出這麼多人,是因爲朕擔心過不了多久你們當中就有不少人會被革去功名,而且永不錄用。怎麼樣,聽了朕這番話,你們再也高興不起來了吧!

朕就是要告訴你們,不要以爲科舉考完就萬事大吉,你們讀聖賢書,學做聖賢人。理當學以致用,報效朝廷,遺福萬民!如果在今後。朕發現你們當中有人違背法紀不自律者,一律革去功名。在此,朕要告誡諸位,如果你們還把文人狎妓尋花問柳當作風流韻事的話,你們現在就可以站出來,朕直接給你們除名,免得到時候頂着我朝進士頭銜出去丟人現眼。”

趙禎挨個看了一遍,出了好些個臉紅的,就沒一個站出來的。想想也是,這時候站出來。那不是傻麼!

“看來你們都是還是挺在意這個進士頭銜的,那就請你們以後好自爲之。雖然今天朕不點狀元。但是這個狀元不是沒有,只不過要三年之後纔會評選出來,朕希望你們三年之後還能夠齊聚這裡。至於這個狀元的評選資格,朕是這樣想的,在這三年裡面,朕會派你們到各個部門去當差,三年後根據你們的表現評選三甲前三名。

接下來,大家聽好了,朕現在開始安排任務。一甲者中,賈憲可以回金陵協助參與我朝金融體系籌建工作,朕命你爲經濟使,歸戶部管轄,全權負責此事。其餘一甲者,皆入翰林侍讀,參與我朝律法編修。二甲者,先入皇家學院師範班進修半年,合格者半年後即可啓程前往各路所開設的學院,負責文科教學,與諸位一同前往的還有皇家學院培養出來的理科老師,今後文科與理科並列爲我大宋國學,望爾等齊心協力,開創美好紀元。三甲者,同樣先入皇家學院農事班進修半年,合格者半年後分赴各路,掛職各路經略使衙門,負責各路農業技能推廣。諸位都聽清楚了麼?”

“回皇上,學生聽清楚了!”雖然這個結果讓大家都很不開心,但是皇帝話還是得答應,大不了在苦三年,這麼多年的都熬過來了,可不能因小失大。

“朕還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如果你們當中有人知道朕問的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隨時可以上奏摺,已經查實,朕會破格提拔爲本屆狀元!

嘿嘿……你們聽了是不是很高興,是不是打算回去就狂啃書本,若果諸位是這麼想的,那朕真是有點爲你們感到悲哀!

諸位自小便讀聖賢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也有許多真理是書上沒有的。朕聽你們平日喜歡喊些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口號,如果你們只知道讀聖賢書,而不動腦子去發現新鮮事物,那朕只能說你們修身齊家勉強可以,治國平天下你們還是不要想了。就憑朕剛纔問你們的題,朕就敢保證聖賢書上沒有,人家聖賢又沒有經歷這些事情,總不能什麼都希望先賢給出答案。社會是進步的,人類是發展的,事物是變化的,朕希望你們能夠真正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謝皇上教誨!”

“小順子,帶他們下去安排吧!”

“是,皇上!”小順子低聲應道,帶着一百三十號人離開了大殿。

好不容易等着這些考生離開,憋了許久的大臣們都紛紛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先是爲了在考生面前給皇上留點面子,這會他們就可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但是趙禎今天不想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晏殊帶頭站出來還沒開口,趙禎便先說道:“諸位愛卿不必多言,朕知道諸位想說什麼,如果諸位也能夠回答朕剛纔的三個問題,那麼就請暢所欲言吧!”

晏殊墨跡了一會,還是回答了自己的位置上,其他人同樣也不想在這樣的場合下露底,誰都不想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不行。

隨後,趙禎便又開始了“制科”考試,這個就要簡單的多,就好比選拔特長生一樣,基礎知識達標就行,關鍵是這個特長一定要長。結果也不甚理想,這年頭的特長大多都是琴棋書畫,趙禎恰恰對這些沒多大興趣。

到頭來,反而是一個跛子給了他一點驚喜。

第69章 百年大計第106章 遭遇戰第36章 遲來的科舉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56章 超級臨時工第9章 京城改造計劃上第52章 武舉考試第33章 戰後事宜第64章 戰場風雲第28章 壽宴上第28章 一切爲了和平第39章 殿試軼事第71章 討樑會議第42章 軍權第52章 秘密行動第45章 滿載而歸第64章 科舉前奏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53章 夢想地產第50章 張柔的煩惱第35章 活字印刷術第66章 重金懸賞第39章 金花送禮第53章 天聖改制第42章 軍權第92章 水師學堂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21章 思奇集團第77章 聖僧駕臨第8章 論國策第16章 起重器上第46章 晏殊請辭第9章 三關戰役5第34章 西夏立國第8章 三關戰役4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11章 雖遠必誅第11章 雖遠必誅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22章 新軍整訓第34章 遼皇的直覺第23章 視察工作第5章 東南研究中心上第48章 道路與海鹽第30章 三關戰役26第99章 邊疆挑釁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10章 找小三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35章 遼國政變第22章 新軍整訓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38章 沒有狀元的科舉第83章 封賞事宜第66章 收編失敗第11章 雖遠必誅第46章 宋脫協議第7章 三關戰役3第81章 贏錢就是那麼簡單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40 章制科驚喜第75章 峰迴路轉第113章 年度總結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24章 三關戰役20第69章 百年大計第12章 送錢上門第16章 三關戰役12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8章 三關戰役4第4章 紙 幣不是交子第19章 包拯也黑腹第22章 新軍整訓第38章 竹筒方便麪第90章 龜船第83章 封賞事宜第107章 回家第72章 虎頭蛇尾之戰第50章 交通事故第14章 落鷹坡第8章 有錢就是任性第70章 水泊梁山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17章 起重器下第38章 竹筒方便麪第7章 師生對第3章 幼兒培養計劃第25章 大練兵一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92章 水師學堂第73章 偷樑換柱第63章 遼夏結盟第27章 三關戰役23第15章 衛樸拉投資第75章 金陵船舶研究所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62章 西夏態勢第67章 取長補短
第69章 百年大計第106章 遭遇戰第36章 遲來的科舉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56章 超級臨時工第9章 京城改造計劃上第52章 武舉考試第33章 戰後事宜第64章 戰場風雲第28章 壽宴上第28章 一切爲了和平第39章 殿試軼事第71章 討樑會議第42章 軍權第52章 秘密行動第45章 滿載而歸第64章 科舉前奏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53章 夢想地產第50章 張柔的煩惱第35章 活字印刷術第66章 重金懸賞第39章 金花送禮第53章 天聖改制第42章 軍權第92章 水師學堂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21章 思奇集團第77章 聖僧駕臨第8章 論國策第16章 起重器上第46章 晏殊請辭第9章 三關戰役5第34章 西夏立國第8章 三關戰役4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11章 雖遠必誅第11章 雖遠必誅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22章 新軍整訓第34章 遼皇的直覺第23章 視察工作第5章 東南研究中心上第48章 道路與海鹽第30章 三關戰役26第99章 邊疆挑釁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10章 找小三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35章 遼國政變第22章 新軍整訓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38章 沒有狀元的科舉第83章 封賞事宜第66章 收編失敗第11章 雖遠必誅第46章 宋脫協議第7章 三關戰役3第81章 贏錢就是那麼簡單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40 章制科驚喜第75章 峰迴路轉第113章 年度總結第114章 古版春晚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24章 三關戰役20第69章 百年大計第12章 送錢上門第16章 三關戰役12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8章 三關戰役4第4章 紙 幣不是交子第19章 包拯也黑腹第22章 新軍整訓第38章 竹筒方便麪第90章 龜船第83章 封賞事宜第107章 回家第72章 虎頭蛇尾之戰第50章 交通事故第14章 落鷹坡第8章 有錢就是任性第70章 水泊梁山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17章 起重器下第38章 竹筒方便麪第7章 師生對第3章 幼兒培養計劃第25章 大練兵一第55章 張柔的陽謀第92章 水師學堂第73章 偷樑換柱第63章 遼夏結盟第27章 三關戰役23第15章 衛樸拉投資第75章 金陵船舶研究所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62章 西夏態勢第67章 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