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西夏態勢

趙禎接到老婆安排的活計,絲毫不敢大意,趕忙召集孫復幫忙,然後選了個合適的黃道吉日就抓緊把張倩跟賈憲的事給辦了。藉此時機,趙禎也把張嵐接到了京城,讓她們三姊妹好好了聊了幾個通宵,當然這就沒他趙禎啥事了,因此吃了幾晚上閉門羹。

故而,等他們婚禮結束沒幾天,趙禎就把幾人趕了回去,繼續給自己打工幹活,而他自己則又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愜意生活。

與此同時,折惟正也帶着青龍軍團的全部家當把窩挪到了銀州,並將西北地區原來的部隊集中到了安保軍和鎮戎軍,形成對西夏三點一線的防禦態勢。當然,折惟正這麼做完全是爲了完成趙禎交代任務——改編第三個野戰軍團並監視西夏。

其實從宋朝習慣防守的角度來說,宋夏邊界是極爲理想的,整個邊界從始至終就是橫山山脈,唯一一個較大的缺口就在延州正對的地方,只有這個地方能夠容許大規模部隊通過,這也是當年党項部落入侵時選擇延州的原因。當然了,宋朝官員也不都是軍事白癡,也在延州之前佈置了一支部隊,還設了軍區,也就是安保軍。

折惟正接受西北邊陲防務,自然不會忽略這個戰略重地,又考慮當下的微妙態勢,他並沒有直接把青龍軍團佈置在這裡,而是將近二十萬整訓的部隊集中在了安保軍,至於另外二十餘萬整訓部隊則安排在了鎮戎軍。

對於這個佈置,趙禎還是比較滿意的,西北邊陲人口比較稀少,主要集中在各大城鎮周圍,並沒有分散兵力嚴防死守的必要,只要集中優勢兵力扼守要道即可。在趙禎還是太子之時,正是因爲兵力分散才被党項騎兵憑藉機動能力鑽了空子。

在原本歷史上,宋夏之間的三次大戰均以西夏大勝告終,西夏也以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西夏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這一方面,李元昊此人確實是一個軍事天才,一生大戰無數,鮮有敗績。可以說李元昊這人對游擊戰是頗有心得的。憑藉對地形的熟悉,常常聲東擊西,集中優勢兵力對宋軍各個擊破;另一方面,宋軍以文制武,主將並非都是軍事磚家。常常憑感覺指揮作戰,對作戰地形和敵方動向都想當然,連間諜、尖兵偵知的情報都不實,只能被李元昊牽着鼻子走,戰敗也就不足爲奇了。

趙禎也擔心歷史在自己這裡重演,特別交代了折惟正,要注意情報打探,沒有十足把握決不能輕易分兵。即便已經改編的青龍軍團,被李元昊抓住機會,也不是沒有戰敗的可能。西夏的歷史雖然很短暫。但是李元昊所創建的“鐵鷂子”卻威名遠揚,憑藉其引以爲豪的冶金技術和鍛造技術,西夏出品一度被冠以精品的稱號,並以此打造除了一支戰功赫赫的重甲部隊。

說到這,西夏在冶金的追求跟小日本可謂如出一轍。因爲歷史背景和地理背景,西夏要在宋遼的夾縫下生產,嚴重缺乏安全感,極度渴望在武器裝備上有所依仗。但是因爲西夏地理位置不好,鐵資源匱乏,並不能夠自給自足。常常要到宋國走私。既然量上不來,那就只好在質上做文章,從李元昊的祖宗開始就大力扶植冶金行業,召集全國工匠。集百家之長成冷鍛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西夏終於憑藉這些寶貴的工匠,取得了武器製造的領導者地位。

當然了,趙禎的到來,西夏的技術就拿不上臺面了,即便西夏的冷鍛技術不耐。但材料本質的劣勢光靠這個技術很難扭轉,更何況趙禎帶來的還是超前的鍛造技藝呢!

且說,折惟正這邊剛把部隊調配完,李元昊就收到了自己探子的報告。看到宋軍此次來勢洶洶,他也不敢輕視,趕忙召集自己的“智囊”和親信開會。

李元昊這傢伙還是蠻有個性的,他雖然瞧不上懦弱的宋人,但他最依仗的“智囊”,包括王仇在內的七個人,只有嵬名守全一個党項,其他幾個漢人分別是張陟、張絳、楊廓、徐敏宗、張文顯。

除此以外,還有兩個軍師級的人物——張元和吳昊。這兩貨常常誘導李元昊侵宋,在李元昊手下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兩個人也算是有些真才實學和聰明才智的,可惜運氣不佳,久試不第,自恃胸中文韜武略,本來想在邊境獻計獻策賺點功名。可惜宋朝以文制武,邊疆的主事人都是文官擔任,他們一個個都是正兒八經科舉出生,又豈會把兩個考試都考不過的傢伙放在眼裡呢!

於是乎,張元和吳昊碰了一鼻子灰,又受了一肚子氣,最後兩人就連袂叛逃到西夏,從此開始了他們的“漢奸”生涯。話說,他們在西夏發跡也頗有戲劇性,當初二人流竄到興慶後,天天在一家豪華酒館痛飲歡歌,又在雪白的粉壁上用筆墨大書“張文、吳昊來此飲酒”,被西夏便衣探子發現,連夜抓起,直接押往元昊處。

他兩運氣還不錯,李元昊這個時候正在物色幫手,見此二人不凡,便親自審問,怒問:“爾等怎敢犯我名諱?”

張、吳二人鮮衣華裘,皆一表人才,雖然人被捆成個糉子,兩張嘴仍舊伶牙俐齒:“你連自己姓什麼都不在乎,何必在乎名呢!”

就這一句話,讓李元昊大驚失色,正好戳中其痛處。因爲,唐朝五代直到宋初,元昊一族姓“李”,而後至今,元昊一族姓“趙”,皆是中原王朝的“賜”姓。於是,李元昊親給他兩解開繩索,好言相謝,三人頓時言語甚歡,張、吳二人成爲他侵宋的最重要謀士。直到王仇的突然出現,才慢慢取代了兩人的首席參謀的地位,但這並不是因爲王仇比他兩能夠多少,只是單純地因爲他們各自加入西夏的緣由不同罷了。

雖說,這個時代國家概念還比較模糊,甚至從上至下都習慣以國朝稱呼,導致他們“叛國”沒有那麼大的思想壓力,而且向他們這樣的“漢奸”。在夏遼朝廷都不少見。但是,對於李元昊來說,他們兩人還是有叛主的嫌疑,而且還是因爲權勢而叛主。他這心裡面多少有點疙瘩。可是,王仇的情況就跟他們兩人截然不同了,人家是爲了報仇而來,這心思相對單純多了,被重視也就理所當然了。

年前。李元昊立國之後,也把自己那巴掌大點地方分成了小塊塊,以夏朝都城興慶爲基線,將自己的地盤分成了上下兩半,設十二監軍司,分別命以軍名,規定駐紮地,由此,健全了西夏軍隊的指揮體系。這十二監軍司,即左廂神勇士、祥佑、嘉寧、靜塞、西壽保泰、卓羅和南、右廂朝順、甘州甘肅、瓜州西平、黑水鎮燕、白馬強鎮、黑山威福。各監軍司的長官爲都統軍、副統軍、監軍使。其下屬有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侍禁官等。由此可見,他的軍隊主要依據駐地來命名,可是其中部分地名卻在宋國境內,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並且在立國前的充分準備下,李元昊不僅改編了全國部落兵,還火速創建了幾個新兵種,分別是鐵鷂子、擒生軍、質子軍、衛戍軍,潑喜軍。

鐵鷂子又稱“鐵林”,是李元昊手中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也是亞洲地區最強大的重騎兵。沒有之一。此部隊配以最良的戰馬,最精的盔甲,總人數三千人,分爲十隊。每個隊長都是他的嫡系親信。

質子軍是西夏禁衛軍,共五千人,皆爲西夏貴族子弟充任,名爲保護皇帝,實則是爲了加強對各部落的控制,不用說。這種陰招也只有他那幾個“智囊”能夠想出來。

衛戍軍也算是禁衛軍,駐紮在京畿附近,約爲二萬五千人,全都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與鐵鷂子和質子軍合稱中央侍衛軍。

而擒生軍則是西夏爲了在戰爭中俘掠對方百姓專門成立的部隊,此部隊爲西夏“原創”,人數極多,有十萬之衆,也是西夏主要機動和攻堅部隊。其地位等同於趙禎創建的野戰軍,可見這孩子也在山寨趙禎登基後的道路,而且還玩出了新高度,趙禎都沒玩出他那麼多花樣。

除了中央侍衛軍、擒生軍和其他各部落的地方部隊外,李元昊還搞了一支新穎的戰術部隊——潑喜軍。這可以說是一支“炮兵”,而且還是非常高端的“自走炮”,由一人一駝組成,駝上架設小型投石機,必要時可當“坦克”用,雖然人數最少,只有200人,但無疑是支名副其實的“特種部隊”。

此外,李元昊創建了最富於心機、最缺德的軍制,就是他特意挑選被俘漢人組成“撞令郎”軍。日後,蒙古人、日本人都採用過此法,以這些“僞軍”爲先頭部隊,讓他們衝在本族主力軍隊前面充當炮灰,最大限度減少西夏党項兵士的傷亡。

總而言之,西夏立國之初,其總軍力已達50萬人,這還不包括打大仗時從各部落徵民爲兵的人數,幾乎算得上是全民皆兵。這也爲西夏雄極一時,卻又曇花一現埋下了禍端。

此時,李元昊坐在自己的皇位上,看着底下的智囊團和親信武將,將手中的情報扔了下去:“這是朕派人去橫山打探的情報,諸位愛卿都看看吧!宋國此次在橫山一線佈置了近六十萬部隊,除了之前駐守的部隊外,還有十萬是剛跟遼國交手的精銳部隊,諸位都說說看,我大夏該如何應對此次危機呢?”

張元在王仇到來之前一直是李元昊的智囊團老大,可謂文官第一人,現在被王仇搶了風頭,只撈到了一個尚書令的官職,執迷權勢的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於是乎,李元昊話音剛落,他便率先站了出來:“啓稟皇上,我大夏有橫山天險,根本不懼宋軍大舉進攻。再說了,宋國邊疆主事的都是些文官,讓他們殺個雞都不敢動手,又豈會兵家大事,給他們再多軍隊也白搭。臣以爲咱們完全可以藉助橫山重創宋軍,這樣不僅可以鞏固我大夏的地位,還可以學遼國向宋國索要好處,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

李元昊:“張愛卿由此信心,朕很高興!不過,你們也都看到了,宋軍數量高達六十萬,而我大夏在夏州一線只有十萬擒生軍和不到十萬的地方部落兵,在數量上差距頗大呀!”

吳昊又站了出來:“啓奏皇上,臣有話說!”

李元昊:“吳卿家儘管說!”

吳昊:“皇上,臣也贊同張大人的觀點,宋軍雖然數量多了點,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咱們都有數。除了新增的那隻部隊不太清楚,也就高家和折家那點人還稍微有點戰鬥力。以皇上您無上神威,對付他們小菜一碟!”

李元昊笑着微微頷首,很滿意自己小弟的馬屁,不過他看了一眼一言未發的王仇,又問道:“王愛卿,你一直一來不是很熱心攻打宋國麼?今個機會到了爲何沉默不語呢?難道你不看好朕?”(。)

第108章 王先由的絕招第10章 京城改造計劃下第85章 破戒了第41章 天聖軍演下第54章 鐵路佈局第75章 金陵船舶研究所第27章 傳說中的“仙術”第40章 獻俘開始第108章 王先由的絕招第27章 傳說中的“仙術”第83章 封賞事宜第94章 改元興華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戰軍第98章 興華兩案第33章 延州大捷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9章 三關戰役5第81章 西夏鉅變第37章 登基大典第52章 秘密行動第31章 弩炮發威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14章 三關戰役10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93章 又見報紙第97章 防範於未然第99章 月餅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63章 瘋狂的石頭第4章 遼軍南侵第106章 遭遇戰第76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28章 三關戰役24第113章 年度總結第27章 三關戰役23第38章 趙禎的小心思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28章 一切爲了和平第11章 雖遠必誅第102章 出使遼國第98章 興華兩案第81章 西夏鉅變第18章 武備研究第86章 海南種樹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戰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60章 籌劃工業體系第66章 收編失敗第91章 體溫計第48章 猥瑣的風箏戰術第57章 提親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戰軍第33章 戰後事宜第65章 神機營第84章 歪打正着第83章 封賞事宜第19章 三關戰役15第35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112章 王宣恩面聖第93章 遼國政變第39章 殿試軼事第67章 多體船第2章 揚州之旅第57章 提親第112章 王宣恩面聖第6章 三關戰役2第55章 萬家生佛第50章 張柔的煩惱第21章 三關戰役17第23章 伉儷相遇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69章 全面剿匪第56章 超級臨時工第51章 選後風波第6章 東南研究中心下第32章 延州會戰第89章 初涉海洋第80章 守湖待龍第30章 邊疆噩耗第81章 西夏鉅變第11章 雖遠必誅第79章 山那邊的國家第20章 天工開物第6章 東南研究中心下第5章 三關戰役1第60章 大鍊鋼第34章 班師回朝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30章 三關戰役26第105章 僞劣衝鋒舟第94章 大頭社長第90章 時來孕至第71章 討樑會議第29章 偷書第87章 宋初三先生
第108章 王先由的絕招第10章 京城改造計劃下第85章 破戒了第41章 天聖軍演下第54章 鐵路佈局第75章 金陵船舶研究所第27章 傳說中的“仙術”第40章 獻俘開始第108章 王先由的絕招第27章 傳說中的“仙術”第83章 封賞事宜第94章 改元興華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戰軍第98章 興華兩案第33章 延州大捷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9章 三關戰役5第81章 西夏鉅變第37章 登基大典第52章 秘密行動第31章 弩炮發威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14章 三關戰役10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93章 又見報紙第97章 防範於未然第99章 月餅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63章 瘋狂的石頭第4章 遼軍南侵第106章 遭遇戰第76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28章 三關戰役24第113章 年度總結第27章 三關戰役23第38章 趙禎的小心思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28章 一切爲了和平第11章 雖遠必誅第102章 出使遼國第98章 興華兩案第81章 西夏鉅變第18章 武備研究第86章 海南種樹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戰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60章 籌劃工業體系第66章 收編失敗第91章 體溫計第48章 猥瑣的風箏戰術第57章 提親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戰軍第33章 戰後事宜第65章 神機營第84章 歪打正着第83章 封賞事宜第19章 三關戰役15第35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112章 王宣恩面聖第93章 遼國政變第39章 殿試軼事第67章 多體船第2章 揚州之旅第57章 提親第112章 王宣恩面聖第6章 三關戰役2第55章 萬家生佛第50章 張柔的煩惱第21章 三關戰役17第23章 伉儷相遇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69章 全面剿匪第56章 超級臨時工第51章 選後風波第6章 東南研究中心下第32章 延州會戰第89章 初涉海洋第80章 守湖待龍第30章 邊疆噩耗第81章 西夏鉅變第11章 雖遠必誅第79章 山那邊的國家第20章 天工開物第6章 東南研究中心下第5章 三關戰役1第60章 大鍊鋼第34章 班師回朝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30章 三關戰役26第105章 僞劣衝鋒舟第94章 大頭社長第90章 時來孕至第71章 討樑會議第29章 偷書第87章 宋初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