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西行記

“老爺,出了前面那個山口,咱們就離開了大宋的地界了。”一位小廝打扮的年輕人躬身對着旁邊衣衫華麗的人說道。

“哦,快去吩咐大家打起精神來,出了咱們的地界就得小心謹慎了,看好自己的馬車。讓大家都記住了,以後就叫我掌櫃的,都得把自己當成商人。記住了嗎?”

“記住了!”趕車的夥計們都大聲答道。

這一羣人,正是高繼宣帶領的奉命前往吐蕃的商隊。他接到趙禎給他的命令後,一刻也不敢耽擱,帶着幾位僕人就匆匆忙忙向蜀地趕去。北宋時期,與吐蕃接壤之地就在川蜀之地,他相信在那能夠了解更多的信息。此時交通不便,加上吐蕃地形特殊,高原地形就是於外界隔絕的天然屏障,導致吐蕃與宋朝相交甚少,僅靠一些民間商隊作爲兩地樞紐。

在交通不便的時代,與其說騎兵強大,還不如說是它高速的機動性。宋朝歷來與多國相交,邊境線延綿悠長,光靠兩隻腳的步兵防守確實吃力。想想人家一人多馬,來無影去無蹤,等你趕着十一路車來,人家都不知道搶完東西跑了多遠。

宋朝騎兵孱弱,這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宋朝不注重騎兵。恰恰相反,宋朝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無不想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尤其是各路邊軍,那是盼星星盼月亮,把馬命看得比人命還重。之所以會有這個局面,是因爲宋朝疆域確實不是產馬之地,又無馴養之術,更重要的是那些馬背上的民族私底下達成共識,堅決不給於宋朝擁有**的機會。

這樣一來,雖然宋朝每年都花大量的錢財購買戰馬,數量卻少得可憐,再加上戰馬本身的損耗,導致宋朝戰馬一直成不了規模,也無力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這也是趙禎開始建立野戰軍的時候,到處搜刮戰馬,才勉強組建了近五千騎兵。調走這些戰馬的時候,他可沒少被邊關將領暗地裡責罵。

高繼宣也非常明白大宋的形式,更是從趙禎的談話中,感受到了趙禎對武力的嚮往,戰馬就是最直觀的體現。此次奉命前出吐蕃,他不僅想好好完成趙禎交代的任務,還打着吐蕃戰馬的注意,雖然這很艱難……

高家祖輩征戰,立下汗馬功勞,延續多代,到高繼宣這一代,雖然是武將世家,卻也飽讀詩書,不再是隻會拼殺的武將了。

高繼宣趕到眉州後,找來當地跑商的老掌櫃,詳細瞭解了吐蕃的情況,發現與趙禎解釋的大體相同。在學了一些行商規矩和注意事項之後,他就開始策劃自己的吐蕃之旅。

經過數月的準備,高繼宣帶着龐大的商隊,滿載麻布、食鹽、絲綢以及香料等商品,慢慢的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吐蕃地區連年戰亂,土匪橫行,出了大宋地界,高繼宣聽從建議,把自己扮成行商之人。雖然吐蕃土匪多如牛毛,但他們的搶劫對象並不是大宋商隊,畢竟他們自己也需要商隊爲他們提供各種必需品,所有在這片土地上行商,只要遵守人家的規矩,還是比較好相處的。

在此之前,趙禎特意叮囑過他,要注意人家的習俗和處事風格,他也嚴格按照收集來的信息在做準備。

深吸了一口氣,高繼宣對着休整的衆人說道:“大家都起來吧!咱們準備出發了,以後要牢記本官給你們講的東西,好好與吐蕃人打交道。出發吧!”

高繼宣帶着嚮導率先踏上了征途,其餘衆人也都默默的跟着,一路上都沉默不語,豎着耳朵東張西望。也有些在滿天神佛的祈禱,期望那些恐怖的土匪不要出現。

宋朝以來,規模最龐大的一支商隊就這樣向着吐蕃的方向爬涉而去了。事實證明經驗還是很重要的,有嚮導的幫助打發走了一路上層出不窮的土匪,大家才平安到達了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

根據牧民們的指引,高繼宣所部終於找到了脫思麻部落聚集之地。龐大的商隊的到來,勾起了牧民們那顆躁動心,家家戶戶都拿着自家的東西前來打探。對於普通牧民來說,絲綢和香料之類的還比較遙遠,不過那白花花的鹽巴和軟和的麻布卻是嚮往已久的東西了。

由於吐蕃各個部落戰亂不休,沒有統一政權,也就沒有與宋朝的官方交流通道存在。平時行走在吐蕃地盤上的都是一些類似走私的小商隊,對於他們而言完全是杯水車薪。

聽聞有這麼一個人數不下200,載貨數千斤的大型商隊,脫思麻部落的首領答祿安戴坐不住了,打算親自接見一下這個商隊的頭領。

脫思麻部落本來在吐蕃諸部落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不過近年來,東邊的党項部落步步緊逼,西邊的吐谷渾部也虎視眈眈。脫思麻部落的領地是日漸縮小,牧民們的日子也是愈來愈難過。

答祿安戴還算是爲合格的頭領,屬下逾十萬子民都還挺擁戴他的。奈何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領地狹小,物產貧乏,加上週邊羣狼俯視,能撐到現在已經不錯了。

聽到有這麼一支大型商隊來到自己的領地,答祿安戴冥冥之中感覺這似乎是自己的一次機遇。

“尊敬的脫思麻部落的主人,請允許遠道而來的商人爲您獻上最珍貴的祝福,願您永遠威武強壯!”高繼宣單手撫胸,躬身向答祿安戴行禮,並送上早已準備好的禮物——絲綢條帶。

答祿安戴撫摸着這些質量上乘、花紋精美的哈達,對於這個知道尊重別人的商人甚是滿意。掂量了一會,他取出一條親自爲高繼宣披上,然後揮退左右,示意高繼宣坐下。高繼宣頷首示意,不緊不慢的坐在客位上,臉上掛着微笑,平靜的注視着他。

兩人相視良久,最終還是答祿安戴率先開口說道:“想必先生不是真正的商人吧!何不以真面目示人耶?”

“哦?答祿頭領此言何意?”高繼宣裝着驚訝的樣子問道。

“本王雖對你們宋朝不甚瞭解,但癡長近二十年來從未曾見過或聽過有先生這麼大的商隊。你們宋人有句話怎麼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最讓本王不可思議的是,先生的商隊中居然有大量食鹽和些許鐵器,先生可否替本王解惑呢?”答祿安戴盯着高繼宣緩慢地說道,不怒而威。

“答祿頭領,您可真是慧眼如炬啊!小生還以爲自己做的很好呢!沒想到聽您一說,還真是到處都是漏咧!不過這也說明小生沒有看錯您吶!”高繼宣站起來朝答祿安戴獻上哈達表示自己的歉意,說道:“請您接收小生的道歉,小生只爲自保而已,絕無其他意思。”

“既然您看出來了,那我就看門見山了?”

“先生請說,本王洗耳恭聽!”答祿安戴伸手示意高繼宣繼續說下去。

“我乃大宋皇帝陛下親封眉州宣撫使,我皇雖然年紀尚小,卻心懷天下。吾皇曾對我說過,我大宋是熱愛和平的國家!歷代以來,我宋朝從未主動攻擊過周邊友鄰,雖常有外敵來犯,我等一直是防守而已!”

“呵呵……本王怎麼聽說是你們宋人懦弱呢!好像你們宋朝皇帝還跟遼國簽了個什麼盟約,每年都要給人家朝貢的吧!”答祿安戴看着口如懸河的高繼宣忍不住出言譏諷道。

“答祿大王,您此言差矣!您說的那是‘澶淵之盟’,我朝確實有給予遼國援助,但那是我朝先皇不忍百姓受戰亂之苦,也不願見到遼國百姓忍受饑荒之災。此乃我朝大軍雖然陣前斬殺遼國大將蕭撻覽,仍與之結盟的原因。”對於答祿安戴的譏諷,高繼宣雖然憤怒,卻不得不壓住脾氣,耐心的解釋,至於他信不信,反正自己是信了。

“至於說道我朝軍力方面,我承認在這方面我朝有天然的劣勢,不像貴部落有成羣的戰馬,驍勇善戰的騎士。可我們大宋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有繁盛的文化,高超的工藝,豐富的物產,衆多的人口。我朝能夠以步兵防守住遼國多番大聚進攻,這是不爭的事實吧?”

“先生說的這些本王承認,雖然你們宋人懦弱了一些,不過在其他方面確實比咱們這種遊牧民族要發展的好。”答祿安戴點頭應道,這也是他羨慕宋朝地方,想把自己的王國打造成宋朝一樣的繁榮。

“其實要我說那都沒什麼,真正讓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大宋出現了一位天神下凡的君主。曾聞吾皇乃天神下凡,身負奇術,我以前還以爲是無稽之談。然而就在去歲年初,我朝新皇還是太子之時,就率領他訓練兩年的皇家野戰軍兩萬餘人,與黨項部落入侵我朝的兩萬多騎兵在延安府激戰,僅用一日就擊潰了對方。陣斬近萬人,俘虜八千餘人,還生擒賊首,而我方損失不過兩千餘人。”說道延安大捷,高繼宣那是興奮異常,當初聽到這個消息可是高興得宿醉多日,大祭多年來戰死的高家軍。

“啊!”答祿安戴聽聞此話,驚的張大了嘴問道:“先生是在欺本王無知吧!本王雖然年紀不大,卻未曾聽聞同等數量的步兵在無城池依託之下能夠擊敗騎兵的,而且本王親眼見過那些党項部落騎兵的威力,絕非等閒之輩。”

“大王您且稍待,容我稟來。初聞此事,我與大王一樣,我深知大宋現在沒有一支軍隊有這樣的能力,於是親自前往東京觀看了獻俘儀式,那些俘虜的党項人可做不了假。大王如若不信可派人前往一探便知!”

“敢問貴國皇帝今年幾何?”答祿安戴想想,覺得他沒必要拿這種事來說謊,便略過此事。

“吾皇今年尚未滿十五!”高繼宣說完微笑着保持沉默。

答祿安戴聞言先是一驚,接着也陷入了沉默……

第58章 暗流涌動公告第60章 大鍊鋼第106章 遭遇戰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戰第66章 收編失敗第66章 重金懸賞第94章 大頭社長第15章 三個臭皮匠上第91章 龍龜戰船第4章 遼軍南侵第104章 裁軍協議第63章 瘋狂的石頭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61章 手雷問世第91章 體溫計第89章 初涉海洋第7章 師生對第77章 聖僧駕臨第47章 養殖中心第71章 討樑會議第34章 西夏立國第90章 時來孕至第50章 交通事故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61章 手雷問世第39章 金花送禮第96章 瘟神走了第20章 三關戰役16第70章 街頭異象第92章 水師學堂第106章 遭遇戰第96章 瘟神走了第32章 裁軍伊始第94章 改元興華第61章 姐夫的作用第32章 功畢一役第45章 西行記第5章 三關戰役1第48章 三黨構思第93章 遼國政變第19章 三關戰役15第75章 金陵船舶研究所第37章 江陵疑案第47章 結黨不營私第18章 我們把皇后坑了第82章 奇怪的風輪船第33章 戰後事宜第42章 軍權第81章 贏錢就是那麼簡單第28章 壽宴上第39章 金花送禮第68章 龍鳳獎第8章 論國策第33章 延州大捷第59章 謠言之源第10章 找小三第18章 三關戰役14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戰第31章 延州特戰第27章 三關戰役23第82章 奇怪的風輪船第70章 街頭異象第23章 伉儷相遇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戰軍第72章 元昊反攻第79章 保安局第1章 天花來襲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45章 西行記第4章 寫字是個問題第10章 京城改造計劃下第53章 夢想地產第99章 邊疆挑釁第41章 狗血劇情第47章 結黨不營私第33章 戰後事宜第61章 姐夫的作用第41章 天聖軍演下第89章 初涉海洋第79章 保安局第54章 擴張之旅第3章 做人要講道理第22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110章 靜坐示威第64章 科舉前奏第37章 登基大典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16章 起重器上第50章 張柔的煩惱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80章 守湖待龍第23章 伉儷相遇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79章 山那邊的國家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45章 西行記第58章 海洋學院第6章 十三太保第14章 落鷹坡
第58章 暗流涌動公告第60章 大鍊鋼第106章 遭遇戰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戰第66章 收編失敗第66章 重金懸賞第94章 大頭社長第15章 三個臭皮匠上第91章 龍龜戰船第4章 遼軍南侵第104章 裁軍協議第63章 瘋狂的石頭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61章 手雷問世第91章 體溫計第89章 初涉海洋第7章 師生對第77章 聖僧駕臨第47章 養殖中心第71章 討樑會議第34章 西夏立國第90章 時來孕至第50章 交通事故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61章 手雷問世第39章 金花送禮第96章 瘟神走了第20章 三關戰役16第70章 街頭異象第92章 水師學堂第106章 遭遇戰第96章 瘟神走了第32章 裁軍伊始第94章 改元興華第61章 姐夫的作用第32章 功畢一役第45章 西行記第5章 三關戰役1第48章 三黨構思第93章 遼國政變第19章 三關戰役15第75章 金陵船舶研究所第37章 江陵疑案第47章 結黨不營私第18章 我們把皇后坑了第82章 奇怪的風輪船第33章 戰後事宜第42章 軍權第81章 贏錢就是那麼簡單第28章 壽宴上第39章 金花送禮第68章 龍鳳獎第8章 論國策第33章 延州大捷第59章 謠言之源第10章 找小三第18章 三關戰役14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戰第31章 延州特戰第27章 三關戰役23第82章 奇怪的風輪船第70章 街頭異象第23章 伉儷相遇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戰軍第72章 元昊反攻第79章 保安局第1章 天花來襲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45章 西行記第4章 寫字是個問題第10章 京城改造計劃下第53章 夢想地產第99章 邊疆挑釁第41章 狗血劇情第47章 結黨不營私第33章 戰後事宜第61章 姐夫的作用第41章 天聖軍演下第89章 初涉海洋第79章 保安局第54章 擴張之旅第3章 做人要講道理第22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110章 靜坐示威第64章 科舉前奏第37章 登基大典第120章 千年等一回第16章 起重器上第50章 張柔的煩惱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80章 守湖待龍第23章 伉儷相遇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79章 山那邊的國家第2章 趙受益的想法第45章 西行記第58章 海洋學院第6章 十三太保第14章 落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