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內聖外王

吳天然在省城這幾天,在王聰聰的勸說下,一家三口到小非非他外公家聚了一天。

孫梅香抱着小非非和王聰聰聊天,吳天然對王國慶說,爸,我知道你這裡有關曾國藩的書不少,我想找一些看一看。

王國慶說,天然啊,不瞞你說,我是研究曾國藩的半個專家。我越是讀他的書,越是覺得這個人神秘莫測,越是覺得他是一座金礦,越值得咱們學習。這個人,你是得好好地研讀,我相信,他會對你有幫助。

吳天然說,我只是對他的修養功夫感興趣。

王國慶說,在他身上,很多方面都值得琢磨。

王國慶一邊說,一邊把吳天然引到了書房。

吳天然看了看,王國慶的藏書不少,整整有五個書架的各類書籍。其中有關曾國藩的佔了整整一個書架。裡面有《曾國藩全集》,有《曾國藩評傳》,有《曾國藩家書》,有曾國藩的《冰鑑》,也有相關的報刊雜誌的剪輯。看來,自己的岳父的確是在曾國藩的身上下了很大功夫。

王國慶說,當下研究曾國藩的人不少,湖南有個唐浩明,也算是一個集大成者。你可以先看看他對曾國藩的最新研究成果。但要想真正領會曾國藩的精髓,那還是要讀原著。

吳天然說,好,好。

趁王聰聰他們在外面閒聊的功夫,吳天然在書房裡找了幾本書,並拿過一份唐浩明的演講材料,隨手翻看起來。

今天講的題目是“曾國藩其人其事”。這個題目是比較大的。要全面介紹曾國藩和他所做的事,絕不是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所能說清楚的。我把範圍縮小一些,只談某一個方面,不做全面的評說。

從1984年着手編輯《曾國藩全集》開始,我研究曾國藩整整20年。這20年裡,我常常會想,在中國歷史上,做出大事業的人可謂數不勝數,近代叱吒風雲的人物也當以千百計,但爲什麼曾國藩這個人特別引起人們的興趣?帶着這個問題,我曾仔細研讀有關他的史料。我發現,曾國藩作爲一個政治家,有着一個明顯區別於中國歷史上政壇大人物的地方,所以大家纔對他格外感興趣。那就是他在事功建立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煉,並以自己人格修煉的完善來促進事功的建立。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自覺去這樣做,更別說做得好了。

這是我在20年的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他的一個不同於一般政界人物的地方,即人格修煉和事功同時建立,相互促進。孔子在《論語》中說“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他的“爲己”,不是今天講的自私自利,而是提高自身的修養。孔子的“爲人”,也不是今天講的爲人民服務,而是指治理、管理別人,即事功。可見在孔子時代,已經很明確地有這樣的概念,即治學有兩個方面的目的“爲己”和“爲人”。在這兩點上,曾國藩都做得比較好,不同於其他的政治人物。

故而今天就準備從這樣一個角度來切入,談談他的“人”和“事”:他怎樣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煉,又怎樣通過人格修煉來促使事功的完成。我的眼光會較多停留在那些對今人仍有借鑑意義的經驗上。

(吳天然想,這些正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一、曾國藩是中國傳統主流文化所培育出來的一個標本人物,或者說是主流文化所培育出來的最爲優秀的成功者。

曾國藩在孔子講的“爲己”和“爲人”這兩方面有一種雙重意義的成功,中國主流文化認爲這是一種大成功。

什麼是中國的主流文化?所謂主流文化,就是被歷代統治者認可的文化,也就是以儒家學說爲主體的傳統華夏文化。這種文化要求人們積極地面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裡,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它是一種積極的文化。傳統主流文化對此有一個表述語,就是“內聖外王”,這四個字出自於《莊子?天下》。

所謂“內聖”,就是講心中充滿聖人的學問和道德,並以此塑造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者說是按照聖人的標準來進行人格修煉。有句話說“人非聖賢”,人既然不是聖賢,故而聖人是永遠做不成的。所以嚴格地說,“內聖”只是一個不斷聖化的過程,不斷向聖人的標準去靠攏,也就是不斷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並不是說要你去做聖人。“外王”是表現在外的事功符合王政王道的要求,即施仁義之政,行仁義之道,建王者之業。曾國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時候,嚴格按照程朱理學來修身養性,修煉自己的人品人格。他甚至提出“不爲聖賢,即爲禽獸”的口號,這是一個很極端的口號。這表示他的決心,而且他一輩子都努力按照這個要求在做。在他的晚年,還專門寫了一篇名爲《聖哲畫像記》的文章。曾國藩晚年還在以聖哲作爲自己的榜樣,可謂“內聖”做到家了。

中年之後,他奉旨平叛,將混亂14年之久的社會重新納入封建正軌,使東南十餘省的百姓重新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這可算作他的“外王”。曾氏一生所走過的正是一條典型的內聖外王的道路。

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般都認爲人格修煉即“聖化”和從政即從事公共事業管理這兩件事情是難以很好結合在一起的。這是因爲“聖化”是屬於理想化的東西,在書齋裡,在山洞裡,它似乎可以完成。但是社會卻是複雜混亂的,所謂“人心險惡”,從事公共事業管理的人只能以毒攻毒,治理社會是英雄豪傑的事業,而非聖賢可以做到。我也比較贊同這個觀點。我想很多人都會這樣認爲。但曾國藩卻在一個較高層面上做到了“內聖外王”,這很罕見。

中國主流文化對最爲成功者還有一個價值評判體系,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立”出自於《左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按照《左傳》的說法,人若在這三者中某一個方面有着出類拔萃的表現,有傳之久遠的業績,即可稱爲不朽之人。當然這裡也有高下之分。最上等的不朽之人是建立高尚的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就是文字著述。若一個人既立功又立德又立言的話,也就是三者並舉,那麼他將是中國主流文化所認爲的最爲成功的人物。

即便做到了“內聖外王”,也難做到“三立”。我曾經拿這個標準去衡量中國歷史上的人物,符合者很少很少。

但是在近代,曾國藩因爲內聖功夫做得好,他的德行受到廣泛讚譽;因爲他建立了一支軍隊平定了太平天國和捻軍,在當時認爲他建立了很大的事功;他一生勤奮著述,留下1000萬字的《曾國藩全集》。從這三個方面來說,在當時的社會裡,他應該屬於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吳天然想,內聖外王,雖然今天的標準和內容與古人有所區別,但還是說到了修養的點子上。)

二、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曾氏一生所走過的道路,從中能發現有不少可供今人借鑑的成功經驗。

(一)修身立志,儲才養望,奠定做大事業的基礎。

清嘉慶十六年(1811),曾國藩出生在湖南湘鄉白楊坪(今屬雙峰)的一個耕讀之家。所謂的耕讀之家,就是家裡有讀書人的種田家庭,又耕又讀。這在湖南的農村比較普遍,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曾家與一般的耕讀之家不同的地方有這麼幾點。

第一,曾國藩出生的時候,家裡是四代同堂。四代同堂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是很理想的家庭。他出生的時候,他的曾祖父還在,直到5歲的時候,曾祖父纔去世。這樣的家庭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是很完整的,很受尊敬的家庭。

第二,他的祖母和母親都比自己的丈夫大,這是他家庭的第二個特徵。他的祖母比他的祖父大7歲,他的父親比他的母親小5歲。

第三,他的父親考秀才,考了17次,到43歲才考中。

第四,他的祖父是他心目中的英雄。通常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是父親,但他不是,他認爲祖父纔是英雄。直到曾國藩晚年封侯拜相,祖父依然是曾國藩心目中的英雄。

曾國藩5歲發矇,23歲中秀才,24歲中舉,28歲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靠自己的努力,通過層層嚴格的考試,改變自己的處境。從偏遠的鄉村進入京師做官的人不少,這還算不上很特別。曾國藩跟其他科舉優勝者相比,他的特別不同之處或者高明的地方就是在於他進京師以後,不但沒有陶醉在科舉勝利的喜悅之中,而且很快看出自身嚴重的不足。他覺得自己最大的不足是缺乏身心修養。

到了翰林院以後,他有機會接觸到鄉村所不容易看到的書籍。於是在師友的引導下,選擇程朱理學作爲修身養性的理論依據。他決心要與過去告別。把自己的號改爲“滌生”。所謂“滌”就是滌去過去不好的東西,“生”就是重新獲得新生。過去有一句話,說是“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滌生”,表示他告別過去、追求嶄新境界的決心。

他當時爲自己立了很多的功課,其中最主要的有這麼五個字,即“誠、敬、靜、謹、恆”。所謂“誠”,就是要誠實、誠懇,爲人表裡一致,內心的一切都可以公佈於衆。程朱理學非常講究“誠”,它甚至認爲“不誠無物”。所謂“敬”,就是敬畏,內心裡要有所敬畏:畏道、畏法、畏輿情。畏道,就是畏人世間的大道理;畏法,就是畏法律,要遵紀守法;畏輿情,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重視社會輿論、口碑,重視老百姓對你的看法。“靜”就是人的心、氣、神、體都要處於一種安靜放鬆的狀態。“謹”就是指謹慎。“恆”指的是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別的要求,比如他早起要練字,晚上不出門等等。

許多人都認爲,修身是很空疏的東西,辦事靠的是才幹和實力。但是我們縱觀曾國藩後半生的事業,可知這五個字對他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在以後的歲月中,他大致守住了這五個字,使得他在腐敗的晚清官場中不入濁流,不陷卑污。

他當時用什麼樣的辦法來監督自己呢?除和師友一起互相幫助監督之外,主要是靠寫日記。他以日記的方式來促使自己每天反省、檢討,以取得心靈上的日新日日新的效果,特別是監督自己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的作爲,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慎獨”。

(吳天然想,看來,堅持寫筆記的人不光是他吳天然啊!)

曾國藩“慎獨”慎到什麼地步呢?我給大家講一件事情。他有一天的日記中寫道,早上起來想起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別人得了好處,心裡很羨慕。於是他就批判自己,每天講要按照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靈魂深處卻是那麼羨慕金錢,這很卑鄙。下午他到一個朋友家裡去,知道這個朋友得了一筆別敬,心裡又很羨慕。他回來後補日記,說上午剛剛進行了自我批評,下午又犯這個毛病,真可謂下流。這就是曾氏當時的“慎獨”。

就在這時,他爲自己立下志向。他的志向大大小小比較多,主要有一大一小兩個志向。小的志向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月,他在給弟弟的一封信裡寫道:“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爲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爲可羞可恨。”他不但以謀取非法之財爲可恥,而且認爲拿自己的積蓄給子孫,也是一件很可羞可恨的事情。“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神明鑑臨,予不食言。”他發了這個誓言:絕不以做官來發財,請老天爺監督,絕對不食言。下面又講:“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後人;若祿入較豐,除堂上甘旨之外,盡以賙濟親戚族黨之窮者:此我之素志也。”就是絕不以做官來發財,假如今後薪俸多了,除了讓父母生活好一點以外,其他的錢都送給親戚朋友中貧窮的人。這是我的素志,就是我一貫的志向。這是曾國藩修身立下的志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志。與他後來大半生的事業比,這隻能算是小的。但即便是小志,對於我們今天的各級領導來說,仍然值得借鑑。

(吳天然想,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就很不容易了。這雖然只是爲官的一條底線,但也是最難做到的一條。可以說是爲官者的一塊試金石。

———————————————————————————————

第284章 有色眼鏡第139章 無知少女的命運(2)第138章 無知少女的命運(1)第897章 火箭兵的夢第136章 人在囧途(2)第21章 健美大師(下)第248章 做人大於做官第552章 出世與入世第916章 相見恨晚第369章 李冰冰第808章 世上只有雞雞好第275章 天使與死神第715章 也許只是領導藝術第575章 說的好不如送的好第885章 鐵血警魂(中)第662章 用人原則第324章 惺惺相惜第66章 我的叔叔阿姨(5)第547章 擲地有聲第346章 拳打一方天地第124章 官道兇險(3)第290章 運籌帷幄(下)第872章 王愛民走麥城第287章 腐而不敗第229章 首長深入豬中第489章 昆吾刀第274章 我是護士長第324章 惺惺相惜第312章 八仙過海第819章 把戲演好第546章 生孩容易起名難第930章 清洗第797章 胸部按摩器第409章 諸葛亮借刀殺關羽(中)第9章 文字殺手(下)第928章 再起波瀾第879章 英雄末路(3)第501章 金頂佛光第543章 政治狙擊手第855章 最大的恥辱第416章 這年頭,送禮真難第478章 賠上小姨子第695章 誅殺四位高官第3章 煮酒論英雄(1)第857章 送你六個字第357章 家天下第325章 舌戰第233章 首長閱邊(下)第2章 午夜驚魂(下)第917章 我的修養要則第103章 家有仙妻(6)第363章 總會有一個人適合你第200章 天倫之樂第771章 馬家軍第302章 畢業等於失業?第681章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第223章 廬山之戀第212章 結繩記事第158章 老鴇的哲學(3)第807章 小農民的快樂生活第823章 公雞與情人第27章 追擊野人(1)第672章 嘔心瀝血第399章 鬼斧神工第294章 8000人大會(下)第460章 爲愛瘋一場第403章 你我都是傳奇第33章 白衣天使(1)第48章 連環計(3)第593章 佩槍的司機第15章 喝花酒(下)第686章 躺着睡覺也是奉獻第208章 黃色段子第267章 講奉獻,也要講科學第568章 鬥智第591章 萬法歸一第318章 笑裡藏刀第782章 副市長落網第796章 長相守,到白頭第840章 緝捕花狐第166章 對下要安撫(5)第912章 我只爲領導服務第948章 王國慶的震怒第405章 官官相衛第650章 藍色門牌第857章 送你六個字第347章 鷸蚌相爭第841章 借刀殺人第846章 目標王國慶第611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495章 狼與狗第814章 這個地方爛透了第777章 老粗出人物第178章 必殺令(6)第510章 霸氣內斂第500章 佛之長子第756章 黃雀在後第828章 色誘(2)第342章 向省委副書記進軍
第284章 有色眼鏡第139章 無知少女的命運(2)第138章 無知少女的命運(1)第897章 火箭兵的夢第136章 人在囧途(2)第21章 健美大師(下)第248章 做人大於做官第552章 出世與入世第916章 相見恨晚第369章 李冰冰第808章 世上只有雞雞好第275章 天使與死神第715章 也許只是領導藝術第575章 說的好不如送的好第885章 鐵血警魂(中)第662章 用人原則第324章 惺惺相惜第66章 我的叔叔阿姨(5)第547章 擲地有聲第346章 拳打一方天地第124章 官道兇險(3)第290章 運籌帷幄(下)第872章 王愛民走麥城第287章 腐而不敗第229章 首長深入豬中第489章 昆吾刀第274章 我是護士長第324章 惺惺相惜第312章 八仙過海第819章 把戲演好第546章 生孩容易起名難第930章 清洗第797章 胸部按摩器第409章 諸葛亮借刀殺關羽(中)第9章 文字殺手(下)第928章 再起波瀾第879章 英雄末路(3)第501章 金頂佛光第543章 政治狙擊手第855章 最大的恥辱第416章 這年頭,送禮真難第478章 賠上小姨子第695章 誅殺四位高官第3章 煮酒論英雄(1)第857章 送你六個字第357章 家天下第325章 舌戰第233章 首長閱邊(下)第2章 午夜驚魂(下)第917章 我的修養要則第103章 家有仙妻(6)第363章 總會有一個人適合你第200章 天倫之樂第771章 馬家軍第302章 畢業等於失業?第681章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第223章 廬山之戀第212章 結繩記事第158章 老鴇的哲學(3)第807章 小農民的快樂生活第823章 公雞與情人第27章 追擊野人(1)第672章 嘔心瀝血第399章 鬼斧神工第294章 8000人大會(下)第460章 爲愛瘋一場第403章 你我都是傳奇第33章 白衣天使(1)第48章 連環計(3)第593章 佩槍的司機第15章 喝花酒(下)第686章 躺着睡覺也是奉獻第208章 黃色段子第267章 講奉獻,也要講科學第568章 鬥智第591章 萬法歸一第318章 笑裡藏刀第782章 副市長落網第796章 長相守,到白頭第840章 緝捕花狐第166章 對下要安撫(5)第912章 我只爲領導服務第948章 王國慶的震怒第405章 官官相衛第650章 藍色門牌第857章 送你六個字第347章 鷸蚌相爭第841章 借刀殺人第846章 目標王國慶第611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495章 狼與狗第814章 這個地方爛透了第777章 老粗出人物第178章 必殺令(6)第510章 霸氣內斂第500章 佛之長子第756章 黃雀在後第828章 色誘(2)第342章 向省委副書記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