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吳淞江

第二天,吳縣二十幾位頭面人物,應邀登上了官府的福船,雖說是府尊大人邀請遊江,但大夥都心知肚明,這是在勘探將來開埠後的水道。

當初選擇開埠城市時,因爲不能選擇沿海港口,所以必須在一個距離適宜,安全與便捷均能照顧到的內陸城市開設,經過一番調研後,沈默選擇了蘇州,除了其工商業發達,人們的觀念比較新潮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條吳淞江。

吳淞江唐時闊二十里,到國初也有二里之寬,應該有承擔運輸大動脈的條件。其全長近三百里,源出太湖,穿過京杭大運河,流經吳江、蘇州城、吳縣、崑山、嘉定,然後入松江府青浦縣,在上海縣白渡橋附近注入長江,最後由太倉州出東海口通過這條四通八達的黃金水路,除了可以直通海外,還可將富庶的江南地區和閩浙魯晉等發達省份相連。

這些情況,都是沈默比照着地圖和方誌,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僅從紙面上看,無懈可擊,剩下的就是這次實地考察了,如果問題不大,便可以向衆人宣車開埠的日程表了。

於是在晨風中,我們的未來市舶司提舉大人,攜帶者半個蘇州城的頭面人物,登上了此次探勘的五層大福船……這也是一時能找到最大的船隻,且爲了達到測試效果,在下面數層對面了一筐筐的石塊,用有經驗老船工的話,已經達到一般海船的吃水了。

衆人從運河碼頭出發,先在艙內用過沈默招待的早點,等到了太陽升起,船已經出了蘇州,大家也在歸有光的招呼下,來到頂層的平臺上,在擺滿了水果點心的桌邊坐下,一邊品着香茗,一邊觀望四下景緻,但見江水清、桃花紅、菜花黃、垂柳綠、輕風暖、陽光媚,一片江南好春光……衆人不得不承認,雖然他們住的園子收納山水、巧奪天工,但比起這真正的自然風光,還是要遜色許多的。

一時間,衆位縉紳心曠神怡,高談闊論,吟詩作對,真把這次出行當成郊遊了。

但沈默的心情卻沒那麼好,因爲一出來蘇州城他便發現,吳淞江沒有書上記載的那麼寬闊……充其量不過四五里寬的樣子,水深也很一般,能明顯感覺出,大船行駛在面上,確實有些吃力。

不過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所以他纔沒把擔憂表現在臉上,但沒過多長時間,便再也坐不住,站起來走到邊上,扶着欄杆往外看去。

一見府尊大人如此,歡聲笑語自然戛然而止,衆人也紛紛起身,圍了上去,跟着沈默的目光往前看,只見江面比出城時又窄了不少!

這時,下面的水手上來請示道:“大人,水道淤塞的太厲害,我們必須要丟棄船上的石頭了,不然無法行進。”

沈默鬱悶的點點頭,答應了這請求。

一筐筐石頭從船上投入江中,減輕了大船的重量,這才緩緩向前通行;但沒走出二十里去,水手又上來請示,還得繼續減重。

就這樣扔一些走一段,走一段扔一些,終於到了下午時,再也沒法前進了——江面縮減到只有二十丈寬,深度雖然不詳,但已經無法托起如此大船來了!

沈默雙手攥着欄杆,面色變得煞白如紙,兩眼看似在瞭望江面,實則已經失去了焦距……心中只有一個聲音,無力呻吟道:‘不應該這樣,不應該啊!’

書上說,太湖之廣三萬六千頃,入海之道,獨此一路。北宋郟僑道:‘吳鬆古江,故道深廣,可敵千浦’。地方誌載唐時河口闊達二十里,北宋時尚闊九里,元代國初最狹處猶廣二里!

果然是盡信書不如無書,沈默怎麼也想不到,偌大太湖唯一宣泄之道,竟然如此狹窄,幾成溝壑!!

“這下可如何是好?”衆人也是面面相覷,雖然生於斯長於斯,可他們也就是對蘇州城附近了若指掌,稍微下游一點便兩眼抓瞎,還有人問道:“這是到哪兒了?”

“崑山縣境內。”一個蒼涼的聲音響起,將衆人的目光全都引過去。一看,是蘇州推官歸有光。

只見他雙手撐着欄杆,目光中含着淚花道:“大人,當初您問我是哪兒的人,我說是嘉定。其實嘉定只是屬下全家的寓居之所,這裡纔是我的家鄉,我的生長之地。”

“呵呵,是嗎?”沈默笑問道:“爲什麼不在崑山住了呢?”其實他對歸有光的突兀插言有些不快,但憑着兩人的融洽關係,該力挺時還是要挺他的。

便聽歸有光道:“嘉靖二十一年,太湖大水,整個崑山都被淹了,災後瘟疫橫行,十室九空,待不下去了,只好背井離鄉,到嘉定避難。這些年,年年洪峰,崑山年年險情不斷,寒家只好一直在嘉定住下去了。”

沈默問衆人道:“別的縣也這樣嗎?”

衆人黯然點頭道:“太湖之廣三萬六千頃,入海之道,獨此一路,每逢雨季,湖水高漲,宣泄而下,包括蘇州城在內的府縣,大都被淹,幾乎是年年如此,崑山低窪,更是遭災嚴重,所以纔有‘叫花崑山’之說。”

看看狹窄的河面,沈默輕聲問道:“這與河道變窄有關係嗎?”

“就是吳淞江的原因!”歸有光沉聲道:“蘇州東北,環以江海,中儲太湖。太湖水巨,吳地卑下,入海之道,獨有吳淞一路。然太湖之水,宣瀉而出,亦攜帶大量淤泥,於下游漸漸沉積。而且湖田膏腴,往往爲民所圍佔,而與水爭尺寸之利!”說着一指江北面的稻田道:“大人請看,上百丈的農田,其實全是原先的河道,如此圍河造田,江尾幾已淤成平陸,水道則細弱管簫,一來洪水,焉能宣泄及時?豈有不氾濫之理?”

沈默面色嚴肅的點點頭,沒有接話,這情況實在是太意外了,直接讓他準備好的說辭胎死腹中。

船上衆人滿懷希望前來,卻碰上這種情況,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最後還是陸鼎緩緩道:“其實國初曾經採取‘掣淞入瀏’及開範家浜水道,另謀排水出路的辦法。近百年來,吳淞江又進行多次浚治、但屢浚屢淤,收效甚微,終究改變不了日益萎縮的局面。

“這實在隱晦的提醒沈默,太湖水患的問題,是誰也解決不了的,如果糾纏在上面,會把正事兒也誤了的。最後,老先生道:“而且雨季馬上就要到了,現在再想整治吳淞,也是來不及了。”

衆人也紛紛附和道:“大人,其實每次水災,我們都要受到不小的損失!歷代府尊誰不想解決水患?但誰也解決不了……太湖滋養了蘇州,讓我們這裡變成了富庶的江南水鄉;又屢屢氾濫成災,使我們不至於富可敵國,這正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天命呀,我們都認了!”

沈默緩緩點頭,對歸有光道:“你可有解決之道?”

歸有光點頭道:“有!既可大治亦可小治。大治者以海爲壑,徹底疏通吳淞江,去江湖之淤澱,使足以受支河之水,恢復唐宋舊貌,導江湖之水而注之大海,自可一勞永逸!”

沈默擡手打住他的長篇大論,道:“先告訴我要花多少銀子吧?”他是在內閣幹過的,在他的印象中,治水就是堆金子一般。

“這個麼……”歸有光道:“恐怕要幾百萬兩吧……”

“幾百萬兩?”一邊的陸鼎失笑道:“要是朝廷有這個錢,還用得着讓府尊開埠,與西夷貿易了麼?”

“吳淞江早晚是要大治的。”沈默也點點頭道:“但現在朝廷戰事吃緊,正是用錢的時候,我們上大項目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說着笑笑安慰歸有光道:“等過些年,戰事結束了,咱們有錢了,肯定要大幹一場的……,看着這壅塞不堪的河面,沈默知道現在雨量稀少,尚且無事,可以想象,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等到夏天陰雨連綿時,江水暴漲,氾濫成災,也別想什麼開埠了,以一府之力抗洪救災吧!

一想到這裡,他發現不應該再牴觸歸有光的意見,而是要給予高度重視,便問道:“說說你那個小治吧?至少也得把這幾年最困難的時期對付過去。”

歸有光早知道前者不行,之所以還要說出來,不過是爲了掩護後者罷了,便道:“如果因形勢所迫,姑且治其小,則莫若修築防水堤岸……”

WWW● тт κan● ¢ O 此言一出,一片譁然,衆人笑道:“震川公謬矣,河道淤塞至此,就算要整治,也該清淤挖泥,還修堤岸作甚?”

沈默也詢問的望向歸有光,卻聽他自信道:“湖江水中蘊含泥沙,因爲這一段水流緩慢,才逐漸沉積淤塞,以至於河道變窄。清淤挖泥固然是一種辦法,但成本太高,現在也來不及了。”說着兩手平行豎起道:“現在是旱季,水流平緩,水量不及豐水期的三成,大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崑山低窪處修築堤壩,將水流約束,人爲的造成一段急流,勢必可以將淤積的泥沙沖走,經過一個雨季,這裡的淤塞必然大大減緩,此乃借天地之力造福己身。”

衆人聽得眼前一亮,確實是個巧妙的法子,便問道:“這得花多少錢?”

“花不了幾個錢。”歸有光見終於打動衆人了,不由歡欣鼓舞道:“大人和衆位請看,東西兩岸其實高下迥絕。東岸地勢高,不怕水患,怕的是連月不雨,無法澆灌。西岸恰恰相反,地勢太低,最患水漫金山,所以令東西兩岸民夫,合力修築西岸……也不必遠處取土,就在河道上挖掘,一方面可以疏浚河道,另一方面可以取塗泥附之舊岸,築而加高廣焉!待到夏秋雨季,水面高漲,再合兩岸之民,爲東岸疏浚支河,蓄水以備連月不雨!”一說着雙手一合道:“庶此財力不虛費,而旱澇皆有備矣!”“好!”陸鼎最早讚一聲道:“真是絕妙的法子!”衆人也聽得興高采烈,感覺再沒有比這個更妥帖的法子了,紛紛道:“如此,河道也加深拓寬了,大人的煩心事兒也沒有了。”

見衆人都望向自己,沈默展顏笑道:“議一議,如果可行的話,就這麼辦吧。”

歸有光終於鬆了口氣。

船回到蘇州城,已經是黃昏了,衆人辭別府尊大人,登上候在碼頭的車轎,各自回家去了。

他的目光從遠去人羣中收回來,再看向歸有光時,卻變得無比嚴厲。

歸有光頗有自知之明,跪倒在地,附身道:“卑職擅作主張,請大人責罰!”

“爲什麼事先不跟我商量?”沈默冷聲道。

“卑職怕大人不答應。”歸有光道:“只有出此下策了。”如果他早說出來,沈默肯定會設法避開這段水路,比如說將開埠地改在太倉州,那裡有瀏江入海,也不失爲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只是那樣,蘇州城就失去這個發展的黃金機會,吳淞江也沒機會疏浚了。

歸有光不想做蘇州的罪人,所以他不能早讓府尊大人知道吳淞江的真實情況,非得等到今天,沈默已經把蘇州城一半的大戶都請出來,沒法再改弦更張時說出來,才能讓他不得不答應。

“你這與脅迫本官有何不同?”沈默冷冷道,這股火他已經憋了半天,都憋得……不那麼生氣了。

歸有光除下烏紗,擱在地上,面色坦然道:“卑職任憑大人處置!”

沈默蹲下身子,打量着歸有光,似笑非笑道:“覺着擺了我一道,很爽是不是?”

“不爽。”歸有光小聲道:“承蒙大人親之信之,下官銘感五內,本當肝腦塗地,忠心不二;無奈一想到我鄉我土,仍在水深火熱之中,便不能不鬥膽犯上一回……”

“多好的人啊,”沈默拍拍他的肩膀,戲謔道:“要是摘了你這種‘青天’的烏紗,我豈不成了‘黑天’?”

“屬下不敢,“歸有光道:“我這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沈默站起身來,用一個腳勾球的動作,將歸有光的烏紗挑到手中,一邊輕拍着上面的泥土,一邊淡淡道:“知道嗎,清流官員最討熱人厭的地方在哪裡?”

歸有光搖搖頭。

“就是光提意見不幹事實兒!”沈默依舊語氣平和道:“所以不論結果如何,他們都是正確光榮的。”說着撇他一眼道:“你是不是也這麼想?”

歸有光趕緊搖頭如撥浪鼓道:“卑職沒那麼無恥。”

“那就休想撂挑子!”沈默將烏紗端正的戴在他的頭上,沉聲道:“自己搞出的事情自己收拾,限你七天之內,拿出詳細方案呈上來!”

“大人……”歸有光的眼中溢滿淚水道:“您……我……”

“怎麼,不願意?”沈默眯眼問道。

“願意願意,”歸有光趕緊抖擻精神道:“您真是仁義君子啊!”

“仁義個屁!”沈默兩眼一瞪道:“幹好了,是我們倆的功勞,大家一起升官發財;幹不好的話,這個黑鍋你來背!”

歸有光知道大人不過是說說氣話而已,河工這麼大的事兒,如果出了簍子,知府大人是不可能逃掉的。沈默之所以這麼說,不過是出出氣,順便給他加加壓罷了。

“不是屬下自吹自擂,我考察吳淞江十幾年了,”歸有光呵呵笑道:“走訪河工,查閱史籍,對吳淞江的治理,還是能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的。”說完又有些猶豫道:“但是真要我指揮那麼多人,管理那麼好大的工程,可沒這個本事。”

“嗯,你當好總工程師就行了,”沈默點頭道:“真正帶人幹活的,我另有人選,”說着擠擠眼道:“絕對是古往今來最好的包工頭!”

“誰?”

“海瑞。”沈默雙手一擊道:“昨天跟你談過後,我就在想,他幹什麼最合適,最後發現,絕對是管工程的最佳人選。”說着如數家珍道:“他清廉無比,不想牟利;精力旺盛,不怕吃苦;衝鋒在前,享受在後,這樣的人管工程,我放心,舒心,安心。”

第804章 束氏狸狌(中)第851章 對決(上)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380章 券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910章 甚於防川(中)第570章 死亡日記第326章 嘉靖的御膳第69節 極限(下)第919章 殺(上)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上)第743章 制勝之道下第883章 神鞭(下)第98節 陶虞臣(中)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921章 君(中)第828章 在腳下(中)第542章 嚴世蕃的反擊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下)第906章 茶館(中)第648章 終審第45節 第二道題(下)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912章 長沙(中)第121節 至一二二節 奪魁(上)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下)第401章 大幫派與大地主第915章 崩潰(中)第759章 躲不過(中)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60節 收成(下)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619章 上善若水第706章 人們第870章 暗潮(下)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586章 真兇第903章 南風(上)第712章 羨慕嫉妒恨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中)第724章 元亨利貞(下)第873章 隆慶皇帝(中)第105節 畫屏(下)第11節 萬般皆下品(中)第199章 總督的囑託第772章 言官們(下)第807章 審訊(下)第913章 金融之戰(上)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397章 今天就按規矩辦第283章 劫殺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372章 洞房第532章 化解第103節 畫屏(上)第19節 大條了(上)第728章 成敗轉頭(上)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中)第166章 危難總有男兒出!第89節 繡春刀(中)第817章 坑爹(下)第762章 審判(上)第159章 欽差到第746章 覆滅下第199章 總督的囑託第88 九章 罪己詔(上)第427章 狀師與縣令第734章 陽(中)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775章 多事之秋(中)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中)第25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422章 大事件第466章 連環計之空城計第442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86節 老宅(中)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189章 箭在弦上第88 九章 罪己詔(中)第477章 投名狀第454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上)第903章 南風(上)第615章 元旦第91節 最後一課(上)第869章 暗算(上)第690章 水或火第505章 帝國的繼承人第263章 百聯難爲解元郎第151章 嘉靖皇帝第124章 奪魁(下)
第804章 束氏狸狌(中)第851章 對決(上)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380章 券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910章 甚於防川(中)第570章 死亡日記第326章 嘉靖的御膳第69節 極限(下)第919章 殺(上)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上)第743章 制勝之道下第883章 神鞭(下)第98節 陶虞臣(中)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921章 君(中)第828章 在腳下(中)第542章 嚴世蕃的反擊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下)第906章 茶館(中)第648章 終審第45節 第二道題(下)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912章 長沙(中)第121節 至一二二節 奪魁(上)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下)第401章 大幫派與大地主第915章 崩潰(中)第759章 躲不過(中)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60節 收成(下)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619章 上善若水第706章 人們第870章 暗潮(下)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586章 真兇第903章 南風(上)第712章 羨慕嫉妒恨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中)第724章 元亨利貞(下)第873章 隆慶皇帝(中)第105節 畫屏(下)第11節 萬般皆下品(中)第199章 總督的囑託第772章 言官們(下)第807章 審訊(下)第913章 金融之戰(上)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397章 今天就按規矩辦第283章 劫殺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372章 洞房第532章 化解第103節 畫屏(上)第19節 大條了(上)第728章 成敗轉頭(上)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中)第166章 危難總有男兒出!第89節 繡春刀(中)第817章 坑爹(下)第762章 審判(上)第159章 欽差到第746章 覆滅下第199章 總督的囑託第88 九章 罪己詔(上)第427章 狀師與縣令第734章 陽(中)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775章 多事之秋(中)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中)第25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422章 大事件第466章 連環計之空城計第442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86節 老宅(中)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189章 箭在弦上第88 九章 罪己詔(中)第477章 投名狀第454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上)第903章 南風(上)第615章 元旦第91節 最後一課(上)第869章 暗算(上)第690章 水或火第505章 帝國的繼承人第263章 百聯難爲解元郎第151章 嘉靖皇帝第124章 奪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