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京察大計(上)

過了正月十五,各衙門都開印辦事了。隆慶改元后的頭等大事,便是京察。當天中午,吏部聯合都察院、六科廊,向兩京各大衙門移文,分發了內閣起草的《戒諭羣臣疏》:,朕初承大統,深燭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清氣濁…………書不云乎?,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朕誡諭諸臣,從今以後,其尚精白乃心,恪恭乃職……若或沉溺故常,堅守舊轍,以朝廷爲必可背,以法紀爲必可幹,則我祖宗憲典甚嚴,朕不敢赦”

一篇殺氣騰騰的詔書,宣佈了大明隆慶朝的首次京察大計拉開帷幕。

中國自古就有,明主治吏不治民,的傳統,歷代王朝都將官吏隊伍視爲統治之本,對其考功察過十分嚴格,本朝更是如此。其中,六年京察、典制最重,。兩京三十六衙門的數千名官員,四品以上的上《自陳不職疏》,如實陳述自身關於政績和操守的得失,送交皇帝審閱並作出裁決。四品以下的,分別由兩京吏部和都察院審察……其中又以北察爲主。

在考評過程中,兩部分工合作,相互監督,確定官員賢否涉黜。而六科廊言官則主要負責監察整個京察過程,是否有徇私舞弊、觸犯王法的行爲。結果出來後報送內閣,由內閣票擬去留,或者發還重審議定是否恰當,造冊奏請待皇帝裁決後,最後將考察結果下發。

在經察結束後,六科廊還會對留用官員進行拾遺,對遺漏者進行彈劾。被拾遺所攻擊的官員雖不多”但無人能夠倖免。

這是一種有很強監察意義的考評,考察對象是官員任職期間的德行和過失等,養重查處官員的不稱職情況,計過而不計功。其目有八:“曰貪、曰酷、曰浮躁淺陋、曰才力不及、曰老、曰病、曰罷軟、曰素行不謹,。相應的處分分四種:貪、酷爲民;不謹、罷軟冠帶閒住:老、疾致仕;不及、浮躁降調。

其結果一般只有降黜沒有升遷,又因爲這是對官員本人能力操守的評價,其對個人仕途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若是被降職外調還好說,將來努努力,還能再回來。但一旦被罷歸,往往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結束,若沒有,嘉靖遺詔,那種神器相助,一輩子別想再出頭了。乃是一道實實在在的鬼門關。。

整個京察過程,一般要持續兩個月”甚至三個月,這段時間裡,兩京官員噤若寒蟬、度日如年,無比煎熬。往常過完年回來上班之後,官員們仍會懶散一段時間,不是湊在一起雲天霧地吹大牛,就是偷溜出去喝酒聚餐,根本無心正事。但今年完全不一樣。官員們不管有事無事,都在自己的值房裡正襟危坐,既不串門,也不交頭接耳。那些幹着肥差或者在要緊位置的顯官,往日裡那是神氣得不得了,整日裡趾高氣揚,用鼻孔看人,如今也縮了脖子軟了聲氣,見了門口掃地的大爺”都是一臉的微笑,吃拿卡要更是全都不敢了,唯恐在這節骨眼上,得罪了別人,被告了黑狀。

而吏部的官員更是斷絕一切往來,除了上班就在家裡閉門不出,甚至連自家親戚都不許上門”唯恐被六科的言官們彈劾,整個京城的氣氛緊張極了。

身爲執行京察的重要官員,考功司郎中陸光祖,一過完年就住進了衙門裡,京察不完決不回家。沒辦法,雖然京察是以吏部尚書爲主,但楊博威望地位太高,說不見客,等閒便誰也不敢上門打擾。他可不敢這麼幹,畢竟太多的關係不能得罪,只能躲進衙門裡找清靜,誰也說不得什麼。

此刻,他正在聚精會神的閱看,今天上午的最後一份卷宗”這裡面是一個官員的京察資料,有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各衙門正官送來的官員之履歷、政績及考語,其二是吏部向各衙門下發的,匿名訪單,……所謂匿名訪單,就是一種不具名的羣衆評議書。要求官員對本衙門同事的操守和爲官進行評價,當然是不具名的,拿回家寫完之後,火漆密封直送吏部,誰也不知你寫了什麼。就算有神通廣大者,通過關係搞到手,也因爲大家寫出來的都是臺閣體,只能猜測無法確定,到底是誰打的小報告。

考功司的職責,就是將收到的考評和訪單彙集起來,並給出初步意見,然後呈送尚書大人裁決……,雖然考察內容皆有察例可循,但由於察例的內涵,本身就很難確定,而看似明晰的條目也往往包含着微妙的含義,爲使用中的隨意性留下了空隙。所以是筆下留情,還是筆下殺人,只在他的一念之間。

比如,老、疾”既可以當作,惡跡顯著,似當罷斥,和,才力暗庸,操守有議,的官員的保護傘,又可以當作黜退那些品行政半俱優,但不受上司歡迎的官員的藉口,許多循吏於壯年被坐以老而致仕,就是中了這招。

,才力不及,也不一事實上與官員的才幹有關。比如這次,兵部武選司郎中李紹恤,平時秉公辦事、鐵面無私,但因爲上面有人不喜,結果被誣告“平日招致同鄉,出入公衙,私相宴敘,既有以啓鑽刺之徑,亦有以開嫌隙之門”全是莫須有的罪名,陸光祖雖然知道他是無辜的,但只能略加援護,以,不及,外調。而倉場侍郎周永泉,走出了名的,性特暴戾,行更貪淫,庫官爲腹心,剋扣靡厭,出入拔鬍鬚,殘虐有聲”但因爲他送足了厚禮上面也授意只坐以不及,外調任巡撫去了。

李、週二人雖然處分相同“其跡涉瑕疵,尚未太著也,姑注擬於才力不及改教項下”但情節輕重差別如此之大竟坐同一察例也足可見其內涵的模糊了。其他察例亦然,所以考功司郎中在京察中的權力,要比本部侍郎甚至左都御史還要大。

但遇上一個強勢的尚書,他也只能依命行事了,就像方纔的李、週二人,起先的結果報上去,又被打回來,在尚書大人的暗示陸光祖纔不得不曲意爲之。不過他在部多年,看慣了多少好官蒙冤而去,多少貪官扶搖直上,早就不會因爲所謂的,正義感”而做出什麼抗上的事兒了。

但有些人他不得不去爭去抗,因爲自己前年放棄升遷的機會,從文選司轉任考功司,就是爲了等待這一犬”“由於陸炳的關係他與沈默早就結爲盟友,兩人又性情相投,相處的十分融洽,所以他早成了沈黨的骨幹。前年正是沈默請他過府一敘,陳說此次大計的利害告訴他沈黨很可能面臨一次極大地危險,爲了到時候能夠有人庇護,請他務必暫時做些犧牲既不能升遷,還得離開油水最大的文選司,來到這專門得罪人的考功司。

說實在的,當時陸光祖認爲沈默是杞人憂天了,覺着有徐閣老罩着,沈黨不會有大麻煩。但沈默雖然待人客氣,可他一旦決定的事情你就必須照做,除非和他決裂。而陸光祖的政治前途早就和沈默綁在了一起,所以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接受了安排。

然後也不知沈默如何操作,很快他便離開了文選司,真的成爲了考功司郎中。隨着時間的推移,他也愈發能看明形勢……,…隨着沈默升爲內閣大學士,沈黨已經明顯有脫離徐黨自立之勢,這樣徐階非但不會再像往常那樣提供庇護,反而會暗中打壓。而沈默又幾次開罪楊博,兩人積怨頗深,尚書大人肯定要藉此機會來給予報復。結果自己這枚,沈默早早佈下的閒棋,一下就變得無比重要起來要是換一個人來當這郎中,哪怕上面不打招呼,肯定也會逢迎上意,拼命的黜落沈黨份子。而現在有了自己在這裡盡力維護,情況就要好多了。

陸光祖覺着很不可思議,沈大人是如何在一年多前,就會預見到今日的形勢的?畢竟當時楊博還在邊關吃沙,吏部尚書還是高拱呢。其實這不是沈默的功勞,而是他的謀士們在先帝命不久矣的前提下,對朝局進行了反覆推演,而得出的結論。但陸光祖只以爲是沈默未卜先知,對他已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寫下最後一條評語後,上午的工作終於完成,陸光祖輕舒口氣,起身活動下酸脹的肩背,讓人把這些檔案擡着,送到了楊博的值房中。

楊博還是很器重陸光祖的,因爲他爲人誠懇低調,做事認真細緻,對上級尊敬卻不盲從,總能以恰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的下屬既讓人舒心,又讓放心,加之爲了避嫌,他便沒有替換掉這今年輕人,命其協理京察事宜。

這眸子楊博也是恨不能,把一天掰做三天來使,倒不是他攬權,而是京察大計,參與的人越少越好,人一多,人情就多,事情愈加難辦,他早對陸光祖說了:,這次京察,就咱們爺倆爲主,別人都是跑龍套的,咱們累集苦點不要緊,最後能少落埋怨就值了。,所以這次京察,除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外,一律不準其他人蔘與,只由他們倆初審和終審。

這樣一來,時間就總不夠用,所以陸光祖進來,楊博也沒擡頭,繼續寫着他的東西,只是口中道:“完事了?”

“總算沒給部堂耽誤事兒。”陸光祖知道時間緊,也就不繞彎子,單刀直入答道。

“嗯,放着吧,你先別走。”楊博道:“我這就看,有什麼要改的現場改,改完了我得趕緊送過去。”整個京察期間,將結果每旬報送一次,今天是第一次報送的日子。

“是……”陸光祖坐在那裡,心中難免有些惴惴,因爲這一批審察名單裡,有十幾名沈黨份子,其中還不乏在緊要衙門的骨幹。雖然之前數日楊博都對他的初審結果沒有異議,但今天恐怕沒那麼容易過關。

楊博寫完了手上的東西,便拿起陸光祖的簡報閱看,他看的十分仔細,時而皺眉時而發問,讓陸光祖始終心驚肉跳、小心應付,大冬天的便出了一身的汗。

“你很熱嗎?”楊博看他一眼,奇怪道。

“地龍有些旺,下官可能穿的多了。”陸光祖乾笑道:“不礙事不礙事。”

楊博也只是隨口一問,便回到正題上道:“看完了,基本同意你的意見,不過有幾處老夫都圈出來了,你看是不是再斟酌一下。”

“是。”陸光祖趕緊起身,雙手接過那簡報,然後坐在楊博的對面,飛快的翻看了上面的名單,心中大石不由落了地…………部堂大人竟放過了沈黨份子,只將一名文選司的員外郎圈了出來…………文選司負責官員任命,是吏部的要害部門楊博要用自己人,也是題中之義,並不是針對沈黨的。

再綜合前幾日的表現,陸光祖基本可以確定,楊博並沒有對沈黨下手的意思而是任由自己對其迴護,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不知沈大人給老頭灌了什麼**湯。

“怎麼嗎?”見他有些出神楊博問道。

“哦……”陸光祖趕緊回過神道:,“部堂的意見,屬下認爲十分正確,只是……”

“說。”楊博揉揉太陽穴道。

“只是上面幾名給事中,是不是…………”陸光祖小心道:“應該手下留情呢?”

“揭帖上寫得明白,這幾人曾經做過外官,而且或多或少有些劣評,將其罷黜有何不妥?”楊博不以爲意道。

“您說得對只是六科廊的人首次被本部察,似乎稍稍寬鬆也無不可……”陸光祖怕楊博誤會趕緊解釋道:“六科言官雖然只有六七品,但朝廷爲了保護言路向來命其向皇上自陳。基本上就是走個過場。這次卻劃歸吏部、都察院來管,他們當然不願意,都憋了一肚子火呢。”

楊博看陸光祖緊張的樣子,詰問道:“你聽到什麼風聲了?”

“外頭都在傳,高閣老借您的手,給言官個厲害瞧瞧呢。”陸光祖雖然足不出戶,但依然消息靈通。

“這都是捕風捉影庸人自擾,你堂堂考功司郎中,也信這些個謠傳?”楊博一捋長鬚,生氣地申斥。

“部堂,六科廊可是馬蜂窩,別看一個個小不起眼,可走動了一個,就會惹到一羣,瘋子一樣撲上來,不把人咬死,也要把人煩死!”陸光祖嘆口氣道:“屬下還是以爲,他們又沒有什麼鉅奸大惡,網開一面也無不可。”雖然看似頂撞了領導,但其實是在爲領導考慮,所以他不擔心老楊會翻臉。

楊博久涉朝政,對科臣們的想法,自然透透徹徹明明白白,他笑了笑,說道:“六科廊言官的京察,歷來都是由皇上主持不假,但這次既然例外,老夫也只能一視同仁了。”說着看看陸光祖道:“不用瞎操心了,時候不早,快點吧。”

陸光祖本來就是投桃報李,感謝楊博沒有駁自己面子,纔多說了幾句,現在楊博既然不領情,他自然不再廢話了。於是按照上司的心意修改了簡報,再給楊博看一遍就通過了。

讓陸光祖回去後,楊博便吩咐備轎往內閣去,也只有這種京察大計,他不得不涉足華個傷心之地。

從吏部衙門出來便是天街,這時是中午,大街上車迎轂擊、熙熙攘攘正是鬧熱。

天官出行雖有幡傘導引、瓜錢開路,怎奈路上人多還是快不了。楊博倒也不催,索性不管時間,在那閉目養神。

雖然眼是閉上了,但他心裡卻一刻沒閒着,反覆回想着陸光祖的話,對那些言官的處置,是不是應該手下留情呢?

正在胡思亂想間,轎子突然停了,楊博剛想問“到了嗎?,卻聽到外面傳來呵斥聲道:“閣老出行!速速回避!”

,什麼閣老?,楊博的臉色馬上十分難看,掀開轎簾往外看,恰好對面轎子也掀起了簾子,露出一張長鬚方正的英俊面孔,原來是張居正。

一看到是楊博,張居正的表情頓時侷促起來,呵斥自己的管家道:,“瞎眼了,沒見是楊少保的轎子嗎?!”說着朝楊博拱拱手道:“下人不懂規矩,部堂見諒。”便讓人趕緊把轎子避讓。

“呵呵……”楊博面上這纔有了笑容道:“哪裡哪裡,應該是我主動迴避纔是。”推讓一番,還是他先過去了。

一段小插曲後,轎子又上路了,楊博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按舊例百官與閣臣在途中相遇要主動避讓,但惟獨吏部尚書可以不避。但嚴嵩當政時位高權重,吏部尚書也開始要主動避讓,而後竟成定製。

但無論如何,張居正不過末位閣臣,他的轎伕竟也敢不把自己放在眼裡,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須要重樹吏部的權威了”楊博暗下決心,不能表現的太過軟弱了。

第86節 老宅(中)第636章 有情人當永聚首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88節 繡春刀(上)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599章 決裂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上)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370章 歸去來兮第846章 希望(下)第88 九章 君臣(中)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56節 小還鄉(中)第817章 坑爹(下)第765章 大限(上)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101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中)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855章 公主的心(上)第224章 李默第330章 生財有大道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826章 會面(上)第666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658章 盛世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上)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286章 火燒眉毛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688章 試藥第865章 返京(中)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165章 中華豈會無烈士?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121節 至一二二節 奪魁(上)第659章 影響第610章 話別第728章 成敗轉頭(上)第905章 中隱(上)第527章 相投第339章 張憤青第156章 府學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737章 禮物(上)第76節 賣與立(上)第844章 復東勝(中)第745章 火併(上)第8 九九章 江南(上)第299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下)第690章 水或火第786章 爭執(中)第842章 射天狼(上)第745章 火併下第874章 賓天(上)第843章 射天狼(下)第830章 名師高徒(上)第834章 時不我待(下)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第280章 解元郎請客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509章 投壺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88節 繡春刀(上)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714章 賑災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下)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389章 滄浪亭第647章 八百兩第479章 三岔口第594章 斷頭飯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下)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861章 無題(中)第706章 人們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333章 把愛全給了我第888章 好吉利(中)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815章 神仙們(上)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279章 意綿綿玉生香第865章 返京(中)第119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中)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543章 誰能笑到最後?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457章 東風起第851章 對決(中)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495章 交接第468章 銘志
第86節 老宅(中)第636章 有情人當永聚首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88節 繡春刀(上)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599章 決裂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上)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370章 歸去來兮第846章 希望(下)第88 九章 君臣(中)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56節 小還鄉(中)第817章 坑爹(下)第765章 大限(上)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101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中)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855章 公主的心(上)第224章 李默第330章 生財有大道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826章 會面(上)第666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658章 盛世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上)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286章 火燒眉毛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688章 試藥第865章 返京(中)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165章 中華豈會無烈士?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121節 至一二二節 奪魁(上)第659章 影響第610章 話別第728章 成敗轉頭(上)第905章 中隱(上)第527章 相投第339章 張憤青第156章 府學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737章 禮物(上)第76節 賣與立(上)第844章 復東勝(中)第745章 火併(上)第8 九九章 江南(上)第299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下)第690章 水或火第786章 爭執(中)第842章 射天狼(上)第745章 火併下第874章 賓天(上)第843章 射天狼(下)第830章 名師高徒(上)第834章 時不我待(下)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第280章 解元郎請客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509章 投壺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88節 繡春刀(上)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714章 賑災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下)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389章 滄浪亭第647章 八百兩第479章 三岔口第594章 斷頭飯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下)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861章 無題(中)第706章 人們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333章 把愛全給了我第888章 好吉利(中)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815章 神仙們(上)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279章 意綿綿玉生香第865章 返京(中)第119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中)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543章 誰能笑到最後?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457章 東風起第851章 對決(中)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495章 交接第468章 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