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7章 不安

張氏並不是對如何處理蔣氏沒有意見,她只是堅信京城裡的皇帝會爲她主持公道而已。她也不認爲蔣氏會有什麼好下場,消息傳回京城,趙玦知道了妻子做過的好事,即便錢姨娘不鬧,他也不會容忍她的,即使是看在她所生的孩子份上。

趙澤雖是他的嫡長子,但不是他唯一的兒子,次子趙演只比趙澤小一歲,是錢姨娘所生,已經啓蒙,也很聰慧,不比趙澤差。若長子殺弟的秘密不曾爲人所知,他也許還會幫忙掩蓋下去,但現在有那麼多人知道了這件事,趙澤就等於廢了。長子廢了,他生母對於趙家就成了障礙。她生的女兒用處有限,趙玦是不會爲了一個女兒就留下這個障礙的。他還年輕,大可以再娶一房出身顯赫的妻室,不愁沒有嫡子。

問題只在於蔣家那邊的反應而已。

奉賢離京城太遠了,消息傳遞不便,但有欽差在,張氏認爲自己只要安心等待消息就好。她現在已經知道了兒子媳婦死亡的真相,對於細節詳情,就沒什麼心情去進一步瞭解了。無論蔣氏是如何作惡的,她都已經失去了親骨肉,瞭解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可是趙琇有不同的想法,她一再企圖說服祖母,要向欽差打聽清楚,蔣氏都派了什麼人去害人,是怎麼行的兇,事後又如何掩飾痕跡,有何人與她同謀,等等等等。趙琇認爲,凡是參與了行兇的人,都應該抓起來,該殺的殺,該關的關,不能讓任何一人逃脫罪責。

張氏有些不安,她發覺小孫女不僅僅是聰慧過人而已。她有些懷疑,在郡公爺的鬼魂把小孫女一掌拍得開了竅的那一晚上,會不會因爲兇案也在同一時刻發生,所以小孫女心裡就牢牢記住了那份仇恨?

她將趙琇單獨抱進了房間,十分鄭重地問孩子:“琇姐兒,你爲何那麼想知道蔣氏做的事和她合謀的人呢?”

趙琇疑惑地看着她:“祖母,難道我不該想知道嗎?他們害死了爹孃,害死了春草和珍珠嫂,還有船上所有人啊!”

張氏嘆了口氣:“祖母知道,祖母也恨他們,可是這種事……不是你小孩子家應該過問的。我們只要等候消息就好,等候皇上把案子查清楚了,自會有人將事情經過告知我們。在那之前,你不必打聽太多。”

趙琇隱隱約約地明白了,作爲一個古代大戶人家的女兒,她不應該對這種血腥又罪惡的事情表露出太多的興趣?

可她還是想知道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一天沒弄清楚,她就會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她穿過來之後,趙焯和米氏夫妻一直對她很好,春草和珍珠嫂雖然腦子不太靈光,但也非常照顧她,他們好端端的就死了,她至少該弄明白,他們是被誰害死的吧?至少要讓所有傷害了他們的人都罪有應得吧?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象她家這樣,生活在大宅門裡,身邊親人和丫頭婆子下人護衛一大堆,坐船也是前呼後擁的,居然有人只憑着身手了得,就能潛進來殺人作惡了,簡直太沒有安全感了好不好?到底是兇手太厲害,還是她們身邊有安全漏洞?總得做些什麼來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才行,否則誰能擔保將來某天她正過得快活自在時,不會忽然有個陌生人翻牆跳進來給她一刀,要了她的小命?

再比如這一回,蔣氏想借着下趙炯下毒來嫁禍張氏,到底是打算做什麼?她收買了兩個人來做假證,那是不是代表這老宅裡的下人不是全都可靠呢?還有哪個下人是有可能會背叛出賣他們祖孫的?蔣氏是不是還有後手?等等等等。

趙琇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她擔心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是張氏讓她不要再追問,等案子查清楚後,自會有人來解釋的,而張氏也答應,等她長大了,會把事情真相跟她說清楚。

趙琇不想等到長大以後,可她沒法對張氏做更多的要求。她看得出來,張氏是真的不希望她過於關注這件事。她畢竟不是本尊,雖然假借鬼魂之說,爲自己的特異之處做了解釋,而周圍的人也信了,可在她內心深處,還是會防備幾分的,就怕有朝一日張氏他們發現她不是真正的趙琇,會從此視她爲異類。

趙琇擡頭看向張氏,隱隱覺得最近幾天自己行事可能有些浮躁了,她不想讓張氏起什麼疑心,就緊緊抱住了她,小聲說:“祖母,您讓我不要問,那我就不問。大堂嫂他們所有壞人都逃不掉的吧?皇上會把他們關起來的吧?”

張氏放柔了表情,摸摸她的頭:“當然,皇上會爲我們主持公道的。好孩子,我知道你心裡恨他們,祖母心裡也恨,但我們要把恨放在心底,不能因爲恨,就變得狹隘,變得尖刻。你要記得,無論別人有多麼可惡,我們也要堅持做一個奉公守法、從容正直的人。”

趙琇在她懷裡點頭,但她心裡卻有着另一個想法:奉公守法、從容正直是應該的,但同時也應該有防人之心,還有自保的手段。

從此之後,趙琇重新成爲了一個乖巧貼心的小女孩兒,老老實實地和哥哥一起,跟隨祖母讀書認字,不再象之前那樣積極地想要探查蔣氏與趙炯的情報。

但她也有了一點小小的改變。

當小哥哥趙瑋跟着魯雲鵬學習打拳時,她會繞着院子周圍的走廊,邁着小短腿跑步。她跑得不多,絕對沒有超過小女孩的身體承受度。在大人們看來,她不過是小孩子調皮愛亂跑。只有她自己心裡清楚,她的步子邁得越來越穩了,體力也漸漸有了增長。

她比小哥哥趙瑋更快記下了魯雲鵬教的拳招,同時也在不停地複習着高楨所教的拳法。張氏與秋葉見了,還以爲她是見哥哥打拳,跟着學來玩的,並沒有當一回事。誰也不知道,她是在增加自己自保的本事。

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地過去,在蔣氏罪行暴露十天之後,皇帝對趙炯下達的第二份處置旨意也終於抵達了奉賢。皇帝沒有因爲趙炯癱瘓就赦免了他,只是免了他的流放,不用去遼東了,改爲押回京城,關進大理寺牢獄之中。

不過新來傳旨的欽差對於案情的最新進展也有些瞠目結舌,兩位欽差商量了一下,又去見了張氏,然後決定把蔣氏主僕一併押回京城去,上報大理寺和皇帝,再決定該如何處置她們。

旨意裡沒有提到建南侯的爵位該由誰來繼承,卻給了趙瑋一個縣男的待遇,不是正式封爵,只是讓他每月照縣男的品階領祿米而已,地方官員也要給與這個五六歲的孩子應有的禮遇,對張氏這位真正的郡公夫人,更不能怠慢。

張氏早就知道了這件事,並不覺得出奇,很平靜就接受了旨意。趙瑋與趙琇也早就表過態,對爵位沒興趣的,小兄妹倆也沒什麼表示,專心致志地溫習着功課。

倒是汪四平,心裡有些不安,特地請見張氏,問:“大老爺罪名已定,明日就要被押送回京了,大奶奶也是罪證確鑿,大爺受此連累,能不能平安度過都難說。整個二房能繼承建南侯爵位的,只有瑋哥兒一人而已,爲何皇上旨意中不曾提起?難不成真如大奶奶剛回鄉時說的那樣,皇上只是因大老爺惡行,暫時遷怒了大爺,過後仍舊會讓他襲爵的?”

張氏微微一笑:“爵位之事,皇上自有主張,你有什麼可慌張的?瑋哥兒還小呢,得個縣男就已經不錯了,若爵位再高一些,恐不利於他求功名。我倒寧可他老老實實在家讀書,日後科舉出仕呢,這也是他父親生前夙願,因此特地向皇上請了旨的,是皇上開恩,才賞了個縣男給他。”

汪四平沒話可說了,離了院子後,就私下跟人說:“老夫人真不愧是書香門第的小姐,所思所想都透着清高,跟大爺大奶奶他們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爵位於她根本不算什麼,她更希望瑋哥兒能考科舉得功名,將來封閣拜相呢!”

老宅裡衆人都驚歎不已,消息傳開去,族裡也有人笑話張氏太傻的。但奉賢地處江南,靠近蘇鬆,素來也是文興之地,大部分人都覺得科舉入仕是正途,倒不會公然嘲笑張氏的想法,反而還敬重幾分。

也有人悄悄將這話傳到了被幽禁在後院的蔣氏耳中,她幾乎不敢置信:“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那可是堂堂侯爵!她怎麼能說拒就拒?!”早知如此,她連奉賢都不會回來,更不會多此一舉地招惹張氏!

傳話的人見她幾近瘋魔,怕被人發現,忙逃離了,離得遠了,才鬆了口氣,過後私下跟親友議論:“都說大奶奶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老夫人只是尋常書香人家出身,論見識,老夫人可比大奶奶強出一百倍去了!爵位算什麼?不過是虛富貴罷了,有了功名,才能進朝做大官,大奶奶的父兄都是官,怎麼她的眼皮子就這般淺,只會盯着爵位了呢?”

這番評論只在小範圍內流傳,但周圍人對張氏的敬意是一天比一天深了。欽差押送趙炯與蔣氏回京,張氏帶着孫子孫女來到街口相送,人們遠遠地就爲他們讓出了一條寬敞的路來。

趙炯畢竟是趙老郡公的兒子,欽差看在老郡公份上,又見他已癱瘓,沒讓他坐囚車,將他搬進了一輛簡陋的馬車,還留了個趙家的粗使僕役照顧他。蔣氏是女眷,也是同樣的待遇,上海府城女牢特地調了兩個孔武有力的女牢頭來監視。

不過紅綾就沒那麼幸運了,她被拖上囚車的時候,趙琇差點沒認出她來,當初那個圓滑風光的大丫頭此刻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形容狼狽,跟路邊的乞丐沒什麼差別。

相比之下,青緗這些有眼色願意配合調查的丫頭婆子們,處境要好得多,她們擠兩輛普通的馬車,也沒有戴枷鎖,衣飾整齊,氣色正常。

蔣氏來時,一行人連主帶僕加行李,浩浩蕩蕩十七八輛馬車,如今四五輛車就塞完了。來時風光,去時狼狽,回到京城,還不知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着他們呢。

第28章 賬簿第226章 東昇第475章 大案第318章 反覆第232章 山居第41章 惹衆怒第106章 親戚第418章 口風第416章 起意第512章 嘉獎第187章 新皇第75章 後宮詭異第475章 大案第45章 破綻處處第30章 自告奮勇第505章 感悟第133章 改道第171章 驚聞第584章 側妃第120章 搬離第566章 見識第18章 審問第595章 病倒第271章 告誡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186章 教孫第52章 匆匆五年第266章 知不知第467章 提議第504章 慈善第239章 誤會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171章 驚聞第550章 喜脈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608章 太醫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12章 嘉獎第612章 波瀾第471章 傳言第202章 御史第232章 山居第495章 回鄉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11章 書與茶第373章 失蹤第437章 討價第405章 要人第581章 賞賜第388章 探望第576章 開導第490章 勸說第306章 宣傳戰第438章 還價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542章 爭執第409章 聽戲第556章 請期第167章 舊僕第562章 離去第395章 偶遇第461章 盛況第202章 御史第384章 藏梳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00章 養子第184章 蠢話第566章 見識第103章 扯皮第237章 露餡第356章 堅決第295章 賠禮第482章 賞燈第142章 善後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537章 白目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412章 丟臉第589章 質問第21章 好戲第628章 送妝第48章 盧媽第233章 邀請第594章 結交第8章 弄巧成拙第249章 搶白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48章 盧媽第215章 捷報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188章 賞賜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216章 戰果第528章 心煩第266章 知不知第283章 偶遇第529章 影響第476章 會面第508章 相見第41章 惹衆怒
第28章 賬簿第226章 東昇第475章 大案第318章 反覆第232章 山居第41章 惹衆怒第106章 親戚第418章 口風第416章 起意第512章 嘉獎第187章 新皇第75章 後宮詭異第475章 大案第45章 破綻處處第30章 自告奮勇第505章 感悟第133章 改道第171章 驚聞第584章 側妃第120章 搬離第566章 見識第18章 審問第595章 病倒第271章 告誡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186章 教孫第52章 匆匆五年第266章 知不知第467章 提議第504章 慈善第239章 誤會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171章 驚聞第550章 喜脈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608章 太醫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12章 嘉獎第612章 波瀾第471章 傳言第202章 御史第232章 山居第495章 回鄉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11章 書與茶第373章 失蹤第437章 討價第405章 要人第581章 賞賜第388章 探望第576章 開導第490章 勸說第306章 宣傳戰第438章 還價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542章 爭執第409章 聽戲第556章 請期第167章 舊僕第562章 離去第395章 偶遇第461章 盛況第202章 御史第384章 藏梳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00章 養子第184章 蠢話第566章 見識第103章 扯皮第237章 露餡第356章 堅決第295章 賠禮第482章 賞燈第142章 善後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537章 白目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412章 丟臉第589章 質問第21章 好戲第628章 送妝第48章 盧媽第233章 邀請第594章 結交第8章 弄巧成拙第249章 搶白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48章 盧媽第215章 捷報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188章 賞賜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216章 戰果第528章 心煩第266章 知不知第283章 偶遇第529章 影響第476章 會面第508章 相見第41章 惹衆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