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君與古人齊

金刀駱府佔地遼闊,本就是廣州城中有數的大屋,它黛牆黑瓦、鬥角飛檐的模樣與周邊灰體白牆、直角平頂的瓦房形成鮮明的對比,即便大雨傾盆也能屹立不倒。

正中南向的廳堂正對着曬場,起到保護後宅的起居房屋的作用,北高南低猶如鰲魚探水、直釣南江,賓客緩緩邁步走入其中只覺豁然開朗、恍如誤入洞天。

“武夷派……沒聽過啊……”

“這門派聞所未聞……”

“就是就是……”

議論之聲此起彼伏,伴隨着武夷派自帶鼓吹敲打的樂聲,持續到了他們即將落座探討聲也仍未停止。

今日爲了容納八方武林高手雲集,駱府之中的座位被排列劃分成三側,一同呈“品”字形分佈,互爲犄角地圍繞着中間金盆洗手檯,這樣佈置能讓相互之間不對付的武林人士,入內自行選擇方位入座,避免了同席或面對面的尷尬。

江聞站在“品”字形前躊躇了一會兒,正好被駱家弟子氣喘吁吁地趕上,並且不失禮數地說道。

“這位掌門,不知貴派擅長有何擅長武藝,又與哪派相熟?我也好帶您去落座,和同道好友一敘。”

對方看到江聞揹着寶劍,手足又不顯得骨節粗大,行走間氣定神閒、靜若處子,想必胼胝藏在掌中,恐怕是個某地趕來的兵擊好手。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的武藝或器械流行範圍與地域有很重要的關係。比如《明會要》記載東粵學習技擊的人,多“習長牌短刀”;河南嵩溪諸縣所出毛葫蘆兵,“長於走山,習短兵”;山東的長竿手,“習長竿”;徐州多出弓箭手,“善騎射”;井陘所出士兵,“善運石,遠可及百步”,被稱爲“螞螂手”;福建漳州、泉州人,則“習鏢牌”,最擅水戰;泉州永春人則“善技擊”;延綏、固原多邊外土著,“善騎射”。

此時若能問清擅長技藝、摸得底細,就能知道落座哪裡合適了。這種合併同類項的辦法向來管用,從事同一行當的總有共同話題,再問清對方門派交際也能判斷來歷,拎一塊坐多少能安穩點。

江聞思索了一會,又看了四周圍觀的武林人士一圈,眼看自己已經賺足了噱頭,這才伸出手朝天一握,叫停了戲班賣力伴奏的聲響。

“這倒是難倒我了……”

江聞佯裝爲難地託着下巴,

“在下的好友太多沒來,拳腳兵器又無一不通,你看是坐哪裡合適?”

駱家弟子差點被噎住,像看瘋子一樣看着江聞。此時周邊武林人士不約而同盯着他們,只要江聞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駱家弟子也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問道。

“呃,這位掌門,不知貴派所居何處?”

江聞緩緩說道:“福建武夷山。”

駱家弟子心下雖然不知道對面人在神氣什麼,可此時腦筋轉得飛快——聽這個門派的名字和位子,怎麼也該和道家洞天有點關係,乾脆放在有道士的地方好了。

“那不如就坐在上清觀邊……”

話還沒說完,斜切裡的座位裡就鑽出了一位莽漢,氣惱又急切地對那裡喊着:“胡鬧什麼?武夷派可是我們金剛門的舊識,怎麼能和這羣假吃齋的相提並論?”

江聞定睛一看,發現是位圓臉團團的北方漢子,寒冬冷雨裡也穿着單褂短衣,一身皮肉緊繃發亮,顯然懷着經年橫練的功底。

“周掌門,好久不見啊!”

起身招呼的不是別人,正是隨着江聞從閩入粵的金剛門掌門、興隆鏢局總鏢頭周隆,也不知他們是憑着護鏢情份混了進來,還是從哪裡弄到了請柬,此時正巧和江聞一行再次碰面。

場上的武林人士不禁也迷糊了,怎麼面前這個道士打扮的年輕掌門,會和一羣還俗和尚相談甚歡,卻不搭理近在咫尺的下山道士。

人人都曉得上清觀是武當山的外門,多是犯戒開革或捨不得出家的弟子,傳習的劍法拳經也頗有妙處,而金剛門是北少林衆所周知的俗家門派,金剛門和上清觀雙方在北地的恩怨埋藏已久。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當前明清江湖武林形勢的前世今生了。

滔滔江河奔騰向海,江河在歷朝歷代都常有改道淹岸之禍,武林自然也不可能一自誕生就是個鬚髮皆白的老人,總有歷代沿革變化的地方。

щшш●тт kān●¢O

在春秋戰國時期,武林與朝野還密不可分,畢竟生產力尚未發達,也只有千乘之國才養得起這些用於戰陣殺伐的武者。

當時的武學以拳搏鬥劍爲主,鬥劍尤爲殘忍,一旦交手上斬頸領,下決肝肺。莊子極力反對這種鬥劍,認爲其“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而《管子·七法》則不然,認爲當時春秋角試,可以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天下英雄豪傑麇集,規模可觀。又稱參賽之人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發之如風雨,莫擋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圍。

這些高手動作迅猛如雷電風雨,所向披靡,隨心所欲,功深已是驚人,故此越女劍法的蹤跡哪怕已經消失數千年,依舊能吸引無數武林中人聚集在武夷山中。

而再到後來,漢代武術流行劍術套路與象形術勢,兩晉南北朝傳習長兵與短兵,擁有拍張、跳劍、擲戟等記載,唐宋更是常見尋橦、走索、飛劍、角抵等技藝,手搏與角抵長盛不衰,演變成爲如今百花齊放的諸多武學。

說到底武功之道如兵家之法,常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從來都沒有無往不利的絕學,只有一代繼之一代的薪火相傳和推陳出新,當年輝赫顯要的武功已然不見記載,沉澱爲了武林中各門各派流傳不息的根基底蘊,用另一種形式發展成長。

此時場中的風頭又隱然不在江聞身上,而是聚集在了並不在場的少林武當兩派之中,他們雖未到來,當今江湖卻處處都是他們的影子。

正是因此,金剛、上清兩派固然算不得什麼大門派,場中也多有高手能勝過他們,可當兩者矛盾牽扯到了少林和武當的百年恩怨,很多事情已經雲山霧繞不可琢磨,其餘的武林人士也就紛紛緘口。

江湖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真要論起來的,武當和少林真是泰山北斗也不見得就人人都退避三舍,但武當少林之間的恩怨僅僅是一個縮影,背後盤根錯節之深超乎想象,乃至於比這方江湖的大多數門派勢力都要久遠——

久遠之極處,甚至能追溯到中原紛爭千年的佛道之爭,武當少林兩派雖然源遠流長,卻也不過是深湛潭水中今時今日揚起的一縷水花罷了。

有史可載從兩晉南北朝開始,佛道兩家就對中原武術的發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響。

如今的少林作爲禪宗祖庭,固然以面壁九年的達摩祖師爲始祖,後世鑽研出的門派武功也多是假託其名義傳習,但少林寺實爲印度高僧跋陀創建,早於達摩東渡就已經成型了,真正源自達摩祖師的,實則只有幾門用於強身健體的瑜伽之術。

史籍中未發現有跋陀尚武的記載,然其弟子僧稠與慧光,卻會些武術。據《高僧傳》載:少年慧光出家前“在天街井欄上,反踢蹀,一連五百。”能在狹窄的井欄上反踢鍵子“一連五百”,若無一定功夫,恐難辦到。

又據唐代張《朝野僉載》雲:僧稠爲小和尚時,能“橫塌壁行,自西至東飛數百步,又躍首至於樑數四。乃引重千鈞,其拳捷驍勇,動駭物聽。”他能夠“橫塌壁行”,表明其會輕功;“引重千鈞”,“拳捷驍勇”,自然是說其武藝過人,可見少林寺僧在建寺之初即有習武傳統,作用遠不止保衛禪林這麼簡單。

而道教之中的習武之風更加巍然,晉代著名道士葛洪,亦精通武藝。他在《抱朴子·外篇自序》中寫他少年時學過射術,後來在軍旅中,“曾手射追騎,應弦而倒,殺二賊一馬”。足見其射術之精。葛洪“又曾受刀楯及單刀、雙戟,皆有口訣要術,以待取入,乃有秘法,其巧入神。若以此道與不曉者對,可以當全獨勝,所向無前矣。晚又學七尺杖術,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由此可知,葛洪不僅善射,還精刀、棍、戟等多種武藝。

像這樣的軍旅戰陣之術傳入各處洞天福地,道門之中自然也是流傳着各種行之有效的武功,亦不遜色於佛門之中的拳術棍法。

兩家的鬥法從廟堂到江湖連綿不絕,武當派在元明間才興起,再往前的有宋一代,佛道代表則是青城派與大相國寺之間的恩怨。故而武林中人不摻和佛道恩怨,那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了,尋常人不小心沾染到,輕易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場。

再發展到了元代憲宗時期,大汗蒙哥主持的佛道大辯經,本質就是兩教矛盾白熱化時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當時執掌道門牛耳的是全真道,時任掌教李志常真人道法通玄,傳聞能蹈行虛空、出入無界,修煉時常有靈蛇仙鶴相伴,年老時的形貌蒼古出奇,不似凡人。

當時的少林聯合摩尼諸教共同發難,爲了維護長春真人留下來的道統,李志常真人與少林高僧福玉雙方自脣槍舌劍發展到詰難問疑,再辯不過乃至於燒經自焚,賭定三日之中誰的經書和身軀在火裡被燒了,誰就是僞經假學宜應盡數銷燬,杜絕流傳於世。

據說最後李志常真人從火中安然無恙走出,儼然已經勝出,對面少林的火堆中卻全無消息。

但隨着篝火被拆開,福玉長老卻化爲了一具晶瑩剔透的佛骨與滿地七彩斑斕的舍利,於薪盡火滅中顯現了斷貪嗔癡等諸煩惱的佛陀滅度之相,竟然靠着神通擊敗了道門。

少林趁機上奏焚燬了動搖人心的《老子化胡經》和妖妄怪誕的《八十一化圖》,兩書最終只剩下隻言片語以壁畫形式,還埋藏在某些深山幽谷的道觀之中。

隨後的“天下武功入少林”,又使得佛道兩家恩怨更加深重,道門武學險些無法留有痕跡。幸好武當派的興起之路,伴隨着“內家拳”和“外家拳”的說法分野,曾經幾近衰微的道家一脈,便是依靠着驚才絕豔的大宗師張三丰,破離原有武學之窠臼,以全新姿態的“內家拳法”逐漸能與少林分庭抗禮。

此時佛道兩家鬥爭的鋒面,最終轉入遠離朝堂的江湖武林之中,形成當今武當少林兩派勢不兩立的局面。

明清武林的格局離不開佛道紛爭、武當少林,更離不開一個青史之中被人大書特書的人物——戚繼光。

東南抗倭的戚繼光,就曾經精心研究過各家武學之長短,研究在兩晉隋唐後便逐漸衰落的兵器之術,成功地將武學與實戰殺敵再次融合起來,並且發現了武林中長久存在卻無人記得的道理。

他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載有:“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合拳,猴拳,囮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

在戚繼光的描述裡,他研究了各家武學功夫,卻沒有迷信於一門一派的說辭,認認真真地記下了“呂紅八下”、“綿張短打”、“李半天”、“鷹爪王”這些高手的名字,知曉了武功強弱不在招式,從來沒有天下無敵的武學,只有天下無敵的武者。

這樣的實事求是精神與東南倭亂的雙重考驗,深刻影響了明清武林的格局,導致除了佛道兩家武學能做到門戶森嚴,其他門派幫派如草而立,卻沒有什麼敝帚自珍、抱殘守缺的想法。

只見此時金剛門人義憤填膺,這些從武當山上跑下來的還俗道士們也橫眉怒目,兩邊就差要上演全武行了,但鑑於今天是駱老英雄金盆洗手的日子,雙方互放了兩句狠話,最終還是沒有動手。

隨着江聞與周隆的寒暄,場中的武林人士似乎有人大膽猜測,並且打算將想法付諸於行動。

“今日駱家做東主,怎麼倒請來了些無名小卒?”

出聲戲謔的是青旗幫的一名弟子,可能是不忿武夷派高調出場搶了他們的風頭,故意將說話聲拉高了幾分。

江聞放眼望去,瞅見前幾日章丘崗村碰見的羅東籬正在人羣中試圖制止,可青旗幫鐵塔般的楊幫主卻默不作聲,任由雨水從赤膊的身上滴滴答答灑落。

當晚江聞與羅東籬只有一面之緣,也沒見過三個徒弟,顯然沒有認出江聞,只是秉着息事寧人的想法在行動,可他一出口勸阻,那名青旗幫弟子卻像是熱鍋裡被撒了一把鹽,火焰頓時竄起了三丈高。

“怎麼?我說的不對嗎!”

他推開羅東籬,把和事佬搡了一個趔趄,“名不見經傳的道士,帶着三個小孩和戲班來混飯吃,你也至於怕成這樣?”

有的時候懂得江湖規矩不見得就是迂腐龍鍾之事,不懂得遵從前輩們的智慧纔是一種不能容忍的傲慢。青旗幫不懂規矩是出了名的,這讓他們能段時間不講規矩地崛起,自然也會讓他們受到一些不守規矩的反噬。

他們的無知體現在金剛門的橫眉立目,也反映在上清觀的出乎意料,明明與他們無關卻要淌這渾水,喜好看熱鬧的武林人士又暗暗沸騰了起來。

此時青旗幫的弟子顯然存着挑釁之意,卻沒發現他們座位邊的門派已經不動聲色挪開了幾步,冷眼旁觀這幫愣頭青傻乎乎地摻和進少林武當的恩怨之中。

江聞微微一笑,對着那人略一拱手:“還未請教這位英雄高姓大名,對本派又又何指教?”

青旗幫的年輕弟子毫不客氣地說道:“鄙人王惕想領教領教手上的真招,到底有閣下做曲子功夫的幾成!”

場中視線聚集在江聞身上,但他卻滿臉歉意地說道:“鄙人不善爭鬥,像這樣的事還是由本門弟子代勞——洪渭,快去領教一下高招吧。”

駱家的弟子見狀想要阻攔,畢竟自家師父今天要金盆洗手,哪有人在這裡鬥狠爭強的道理。

可他剛剛要上前,卻被另一個同伴給悄悄叫住,兩人竊竊私語了兩句,就眼望着北向愣怔了一會兒,這才滿臉驚恐地退回了人羣中。

“師父不敢上卻讓徒弟來捱打,真是令人可笑!”

見江聞顧左右而言他地不敢應戰,王惕就更加認爲對方是心虛,於是從青旗幫的位置裡走出,雙手抱拳擺開架勢,表示隨時可以迎接挑戰。

聽到對方的話,江聞臉上波瀾不驚,身上卻像過電一般渾身舒爽——劇情走向就應該這樣纔對嘛!他差點就要上去拍着對方肩膀說“痛快,我就喜歡你這脾氣。”

“洪渭,你可千萬要小心別受傷了。爲師很擔心你呀。”

江聞皮笑肉不笑看着洪文定,而文定也早就看出師父的用意。先前江聞所說的什麼即日封劍、維護榮譽的說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夷派需要他贏得漂亮。

“是,師父!”

這是洪文定自消除了秘傳龍形拳隱患後,第一次面對外人能全力出手的機會。

他雙腳分開四步半,左手微微擡起,右拳收在肋下,輕微呼吸時丹田中的內息如輕吹細草迎風而偃,瞬間轉化成爲絲絲縷縷細如牛毛的真氣,沿着經脈開始遊走,一種陌生而新奇的體驗油然而起,似乎空氣中的塵埃都在起舞、光線都在跳躍,靈光從天台直射入心,照亮了眼前的風景。

洪文定眼中的景象越來越慢,他自身的動作也忽然定格,陷入了持續的沉默之中。

青旗幫的王惕人高馬大,面對這個還沒到他腰間的少年顯然不以爲意,挺起胸膛就要上前短兵相接,教育對方什麼叫以力欺人。

但洪文定仍舊沉浸於天蠶功與洪家拳的感悟中,就像沉醉般遲遲有沒動靜,此時只顧着呆若木雞,連一絲殺氣都沒有察覺到。

眼看王惕越來越近, 江聞微微皺眉,忽然朝着天空擡起手來,身後沉寂已久的樂隊再一次奏起了慷慨激昂的旋律,無需任何鋪墊,在一瞬間就完成了從輕到重、由慢到快的交替,給這個人丁稀少的門派壯了幾分聲勢。

王惕被樂器聲音嚇了一跳,但就在恍惚的那一瞬間,他的眼前似乎有一道拳影閃過,轉眼之間跨越了兩人間的距離,印在了他的胸口上。

青旗幫還沒反應過來,武林人士也沒注意到變化,就發現王惕忽然向後倒下,武夷派的少年人卻保持着宛如推搡的動作,再次一動也不動。

此時只有倒地痙攣的王惕,能後知後覺地感受到胸口的力量,正如潮水般連綿不絕地層疊生起,淹沒眼耳口鼻直到如溺水般窒息,最終眼前一黑,就這樣昏迷了過去。

江聞看着眼前宛如定格的畫面默不作聲,心裡想的事情也很簡單——兜兜轉轉這麼多圈,今天這個風頭還是得由我們武夷派來出。

(

第三十六章 鑿齒之民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隔斷紅塵路第七十九章 偶坐爲林泉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皎驚烏棲不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剝極而復參九陽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郎白璧爲誰連第八十七章 耿耿寒星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見五陵豪傑墓第二十四章 樑上君子第六十章 桃李莫相妒第一百二十七章 別有人間行路難第七十章 前開二峰長第一百零八章 夜夜流光相皎潔第五十六章 夢入少年叢第九十章 壯荊飛擒蛟第二百二十四章 自將磨洗認前朝第二十八章 蛇鶴八步第一百三十九章 若浮海而望碣石第八章 勝負之間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葉亂紛紛第二十八章 蛇鶴八步第一章 青山隱隱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重恩怨屬名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父子竭力山成玉第八十章 金石猶銷鑠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幽鬼神茫昧然。第一百五十六章 江光夕滋漫第一百零六章 自言漢劍當飛去上架感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時誤拂弦第六十三章 天涯淪落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時誤拂弦第三章 兄弟鬩牆第七十四章 神怪何翕忽第一百九十三章 真性休空走第二百零四章 三載功夫一藏經第八十七章 耿耿寒星下第七十九章 偶坐爲林泉第五章 分道揚鑣第七十五章 幽寒坐嗚呃第九十一章 迷霧失樓臺第一百八十一章 獨自莫憑欄第二百二十章 只今懷樹更懷人第八十九章 燕飛東西去第二百三十二章 鳳城從此有雙身第二章 天涯蕭索第二百二十章 只今懷樹更懷人更新預告(僞)第一百九十二章 清耳敬亭猿第一百七十章 塵憂未能整第一十三章 合作初始第五十四章 儒冠多誤身第四十八章 龍吟怪談(下)第九十九章 深藏若玄虛第一百五十五章 風雲解鬥圍第一百三十四章 匣裡金刀血未乾第五十九章 幾度降神仙第二百零七章 椒花落時瘴煙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時誤拂弦第二百一十六章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一百七十一章 傾榼濁復清第一百四十九章 君世負詩寡和名第一百二十七章 別有人間行路難第二十章 誤會重重第一百二十七章 別有人間行路難第四十一章 苦海無邊第一百三十四章 匣裡金刀血未乾第四十三章 因陀羅抓第一百一十四章 長秋古宅空形影第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四十六章 似此星辰非昨夜第九十七章 星喚羣仙宴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斷紅塵路(補發)第三十四章 少林武當第五十八章 佳期猶渺渺第二百三十二章 鳳城從此有雙身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隔斷紅塵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秦王掃六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皎驚烏棲不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葉亂紛紛第一百八十六章 低雲愁廣隰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郎白璧爲誰連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涯不遠衡門深第七十八章 機詐不肆巧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第二百一十九章 滿目山河空念遠第二百一十八章 說法偶成舍利堆第一百六十八章 尤眚以掩德第三十三章 太極雲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落梅如雪亂第二百零九章 老僧相伴有煙霞第一百一十三章 剝極而復參九陽第八章 勝負之間第一百五十二章 今古照淒涼第一百七十章 塵憂未能整第二百零三章 整駕催歸及未晡第二百零九章 老僧相伴有煙霞第一百一十章 能憶天涯萬里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隔斷紅塵路
第三十六章 鑿齒之民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隔斷紅塵路第七十九章 偶坐爲林泉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皎驚烏棲不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剝極而復參九陽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郎白璧爲誰連第八十七章 耿耿寒星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見五陵豪傑墓第二十四章 樑上君子第六十章 桃李莫相妒第一百二十七章 別有人間行路難第七十章 前開二峰長第一百零八章 夜夜流光相皎潔第五十六章 夢入少年叢第九十章 壯荊飛擒蛟第二百二十四章 自將磨洗認前朝第二十八章 蛇鶴八步第一百三十九章 若浮海而望碣石第八章 勝負之間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葉亂紛紛第二十八章 蛇鶴八步第一章 青山隱隱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重恩怨屬名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父子竭力山成玉第八十章 金石猶銷鑠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幽鬼神茫昧然。第一百五十六章 江光夕滋漫第一百零六章 自言漢劍當飛去上架感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時誤拂弦第六十三章 天涯淪落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時誤拂弦第三章 兄弟鬩牆第七十四章 神怪何翕忽第一百九十三章 真性休空走第二百零四章 三載功夫一藏經第八十七章 耿耿寒星下第七十九章 偶坐爲林泉第五章 分道揚鑣第七十五章 幽寒坐嗚呃第九十一章 迷霧失樓臺第一百八十一章 獨自莫憑欄第二百二十章 只今懷樹更懷人第八十九章 燕飛東西去第二百三十二章 鳳城從此有雙身第二章 天涯蕭索第二百二十章 只今懷樹更懷人更新預告(僞)第一百九十二章 清耳敬亭猿第一百七十章 塵憂未能整第一十三章 合作初始第五十四章 儒冠多誤身第四十八章 龍吟怪談(下)第九十九章 深藏若玄虛第一百五十五章 風雲解鬥圍第一百三十四章 匣裡金刀血未乾第五十九章 幾度降神仙第二百零七章 椒花落時瘴煙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時誤拂弦第二百一十六章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一百七十一章 傾榼濁復清第一百四十九章 君世負詩寡和名第一百二十七章 別有人間行路難第二十章 誤會重重第一百二十七章 別有人間行路難第四十一章 苦海無邊第一百三十四章 匣裡金刀血未乾第四十三章 因陀羅抓第一百一十四章 長秋古宅空形影第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四十六章 似此星辰非昨夜第九十七章 星喚羣仙宴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斷紅塵路(補發)第三十四章 少林武當第五十八章 佳期猶渺渺第二百三十二章 鳳城從此有雙身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隔斷紅塵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秦王掃六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皎驚烏棲不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葉亂紛紛第一百八十六章 低雲愁廣隰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郎白璧爲誰連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涯不遠衡門深第七十八章 機詐不肆巧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第二百一十九章 滿目山河空念遠第二百一十八章 說法偶成舍利堆第一百六十八章 尤眚以掩德第三十三章 太極雲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落梅如雪亂第二百零九章 老僧相伴有煙霞第一百一十三章 剝極而復參九陽第八章 勝負之間第一百五十二章 今古照淒涼第一百七十章 塵憂未能整第二百零三章 整駕催歸及未晡第二百零九章 老僧相伴有煙霞第一百一十章 能憶天涯萬里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隔斷紅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