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冰凍三尺

bookmark

過境遷,短短數年間共和國與日本的關係發生了翻天T化

公元2009年自民黨在大選中落敗,民主黨上臺執政,中日關係由此發生重大轉變最初兩年,因爲民主黨政府首腦沒有參拜靖國神社,主張與亞洲國家、特別與中國改善關係,不再向海外派兵等;所以中日關係有很大改善,雙方實現了政府首腦互訪,在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合作與交往更加深入

“蜜月”並不長久,不到兩年,中日關係發生重大轉變

公元2011年,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結構,提高工業生產水平一年後,第一座試運行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動工建造,拉開了全電力時代的帷幕共和國站在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列,成爲了產業革命的發起者與領頭人

表面上看,自蒸汽機、內燃機、核能、電子技術與網絡技術之後,以全電驅動以及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爲核心的第六次科技革命所引發的產業革命,並沒有立即從共和國推廣到全世界,短期內主要對共和國的產業結構有着重大影響,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剛剛結束的大背景下,第六次科技革命必然對全球經濟與貿易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改變全球產業結構

從共和國自身看,第六次科技革命不但化解了經濟發展的諸多問題,還爲中華民族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復興機會

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一誕生,紀佑國就着手大力推行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是淘汰高耗能、勞動力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低端產業,全力發展環保節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產業,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高勞動者收入、提高國內消費在經濟中佔的比重

具體政策方面,紀佑國採取的方法很簡單,即“國退民進”

通過放開由國營企業壟斷的市場、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給予民營企業稅收優惠、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的力量等等方法,充分調動與發揮民間力量、鼓勵民營資本加大在新產業上的投入、確保民營企業的利益,更加有效的將新科技、新技術轉變爲實際產能

五年來,紀佑國的“新政”受到很多人的質疑,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事實證明中華民族地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是無與倫比地只要去掉負擔與枷鎖讓民衆地才智與能力獲得自由發揮地空間無人能夠阻止中華民族前進地步伐全世界還在金融危機地餘波中苦苦掙扎地時候共和國卻以平均每年超過百分之十地速度飛速發展五年間經濟總量翻了一番

從長遠看產業結構調整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地唯一良藥

到公元2015年共和國地人口增長]計將在2021年到2024間轉爲負增長曆史證明如果沒有產業技術革命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人口減少地時候高速發展甚至將由此進入衰退期日本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進入衰退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社會地“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數十年萎靡不振關鍵原因也是俄羅斯進入了“人口負增長”階段

比起來自外界地挑戰“人口老齡化”給共和國與中華民族帶來地危害更加嚴重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地唯一辦法就是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增加人均產能達到這個目地地唯一辦法就是產業革命利用新型科技與技術提高工業產能用更少地工人生產出更多地社會財富彌補勞動力減少產生地損失

產業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地事情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對共和國、對中華民族來說,如果不能在十年內完成產業革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就將面臨“未富先老”的窘境,國家振興、民族復興將無從談起

前五年中,紀佑國全力調整國內的產業結構,爲產業革命打下基礎

接下來的五年,將是共和國進行產業革命的關鍵時期

產業革命不僅僅是一兩項關鍵技術的革命,必須將新技術用於生產,並且建立配套的基礎設施比如橫貫全國的數條超高壓電網主幹線、規模宏大的公路交通體系、建設更多的發電廠、新的經濟體制、配套的司法與行政體系等等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與財力

由此可見,紀佑國並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

共和國需要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更需要相對緩和的國際環境一年前,紀佑國下定決心打擊印度,也是希望藉此展示共和國的軍事實力,對周邊國家起到震懾作用,爲共和國創造相對理想的發展環境可是事與願違,世界上總有那麼些人、那麼些國

望看到共和國振興,更不希望看到中華民族復興

歸根結底,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矛盾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走上“全盤西化”的道路,由此獲得數十年的繁榮,成爲了亞洲最強大的國家,最終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國之一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繼續推行“脫亞入歐”的“西化”政策,成爲冷戰期間西方集團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前沿陣地,由此獲得“黃金二十年”,再次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自民黨執政期間,日本的核心政策是“美日同盟”

雖然民主黨上臺後,日本的基本政策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加強政治、外交與軍事的自主權,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強化“亞洲國家”身份等等;但是“美日同盟”仍然是日本的核心政策,民主黨推行的“自主政策”都以日本作爲亞洲核心國家爲重點、以懾制共和國爲關鍵

隨着共和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逐漸顯現,中日對抗變得愈加不可避免

去年,共和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否決了日本“入常”的申請,成爲中日關係的重大轉折點

接下來的半年內,共和國與日本在經濟、貿易、外交等領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5年底,日本率先對278種共和國商品徵收75到150的鉅額反傾銷關稅,隨後共和國對322日本商品徵收100到200鉅額貿易補貼關稅,兩國的貿易戰正式打響2016年上半年,雙方貿易額同比下降35

2016年初,日本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要求共和國就濫用二十一項電子、網絡、通信產品的專利技術向日本支付240美元的知識產權賠償金隨後共和國提起反申訴,要求日本就盜用十四項與複合蓄電池、超導電動機有關的知識產權向共和國支付380美元的賠償金

世界貿易組織還沒對中日知識產權問題做出裁決,日本就宣佈將在臺北設特別辦事處隨後共同社與美聯社發佈相關報道,日本政府正在設法廢除“禁止外售軍火”的法律,很可能向臺灣出售武器裝備或者軍事技術共和國立即召回駐日大使,驅逐了日本使領館人員,將雙邊外交關係降爲代辦級別直到日本政府宣佈不會破壞“一箇中國”原則,撤消駐臺北特別辦事處,中日邦交才恢復正常

雖然共和國與日本的對抗沒有上升到軍事級別,但是所有人都嗅到了火藥味

對共和國來說,遏制日本是爲了防止日本再次威脅到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避免重演數十年前的慘劇,確保共和國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大國地位,不給日本更多的擴張空間

對日本來說,與共和國對抗的根本目的是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成爲政治、外交與軍事大國,擺脫戰敗國的地位,成爲世界性大國、成爲亞洲的頭號強國

兩國政府進行激烈對抗的同時,雙方的民間力量也在暗中角力

半年中,唱主角的正是以彥博爲代表的歸國華人按照之前的安排,彥博在收購的數十家資源企業的基礎上,成立了“三堅資源投資集團”,隨後以該集團資產做抵押獲得鉅額貸款,在海外大肆收購資源類產業短短半年間,“三堅資源投資集團”的規模擴大40,在亞非拉四十多個國家進行資源開採投資

在彥博的帶動下,半年間,葉永畿等數十位海外華商先後歸國

年初,彥博與葉永畿共同創立了“歸國華商聯合會”,號召全世界的華人華商投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爲民族復興做出貢獻

細流匯聚成江河,江河匯聚成大海

在這場被稱爲“華人總動員”的運動中,僅歸國華商帶來的資產就高達1800億美元,爲共和國的產業革命注入了澎湃動力

海外華人的“集體行動”對日本產生的影響更加巨大

僅“海外農墾”這一項,短短半年內,羅世華等五位華商在非洲與東南亞地區獲得的“農墾基地”的規模擴大了兩倍,同期日本企業的“海外農墾基地”只增加了14五到七年內,共和國“海外農墾基地”的規模將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一大海外農墾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日積月累、錯綜複雜

做出戰略決策之前,紀佑國不得不充分考慮這些問題

擺在他面前的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分析題不管紀佑國怎麼選擇,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不會立即化解,更不會由此轉好

今日30更,殺上更新狀元榜第一位置,

第6章 一路走好第53章 高起點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8章 獨醒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8章 突然襲擊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23章 進軍古巴第48章 誰綁架誰第56章 連唬帶嚇第7章 動員機制序七死亡遊戲第38章 第一槍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10章 殺機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68章 搶先攻擊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48章 玩火者第1章 導火索第17章 高原槍聲第40章 窗戶紙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5章 有理有據第22章 風向轉變第5章 線索第76章 攻堅戰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24章 死灰復燃第5章 衆望所歸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32章 推心置腹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37章 登陸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17章 統一意見第18章 猜一個準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109章 打招呼第67章 緊急調整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45章 部署第83章 造勢第39章 殺雞儆猴第14章 兩手準備第47章 厲害關係第60章 戰役穿插第70章 換位指揮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54章 外交鬥爭第37章 兵棋推演第45章 折翅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57章 關鍵一步第83章 圍殲第95章 前程第78章 以假亂真第90章 自掘墳墓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2章 順從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15章 論爭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17章 正名第5章 獨一無二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70章 眼中釘肉中刺第22章 元老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章 殺人於無形第146章 墊腳石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7章 借勢第40章 窗戶紙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9章 熱點時局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4章 停戰談判第47章 兔死狗烹第99章 單獨戰役第90章 誘敵深入第26章 愈演愈烈
第6章 一路走好第53章 高起點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8章 獨醒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8章 突然襲擊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23章 進軍古巴第48章 誰綁架誰第56章 連唬帶嚇第7章 動員機制序七死亡遊戲第38章 第一槍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10章 殺機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68章 搶先攻擊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48章 玩火者第1章 導火索第17章 高原槍聲第40章 窗戶紙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5章 有理有據第22章 風向轉變第5章 線索第76章 攻堅戰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24章 死灰復燃第5章 衆望所歸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32章 推心置腹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37章 登陸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17章 統一意見第18章 猜一個準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109章 打招呼第67章 緊急調整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45章 部署第83章 造勢第39章 殺雞儆猴第14章 兩手準備第47章 厲害關係第60章 戰役穿插第70章 換位指揮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54章 外交鬥爭第37章 兵棋推演第45章 折翅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57章 關鍵一步第83章 圍殲第95章 前程第78章 以假亂真第90章 自掘墳墓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2章 順從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15章 論爭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17章 正名第5章 獨一無二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70章 眼中釘肉中刺第22章 元老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章 殺人於無形第146章 墊腳石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7章 借勢第40章 窗戶紙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9章 熱點時局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4章 停戰談判第47章 兔死狗烹第99章 單獨戰役第90章 誘敵深入第26章 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