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膽設想

然裴承毅用不着考慮技術卜的問題,但是他必須知滑旺小能不能派上用場。

“非常可惜,聽老劉說,時間太緊迫了,如果在正妾投入使用前進行測試的話,恐怕到戰爭結束都用不上。”張孝瓏回答得非常直接,“老劉還讓我告訴你,局裡已經用計算機做了模擬實驗,在海灣那種相對平靜的封閉海域使用的話。風險不是很大,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也不能保證不出問題。”

既然裴承毅說了出來,張孝瓏也就沒有‘浪’費口水。

“看來,你們是在考驗我的膽量啊。”

“不管怎麼說,這是個機會。”張孝瓏與裴承毅合作過。知道裴承毅是爲人。“開戰之後。我們一直在撥集與後勤保障有關的信息。從已經掌握的情況來看。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投送力量,而是沒有能夠、或者說是無法合理的使用我們的兵力投送力量。以空運第八戰鬥單位的行動來說,如果能夠將空運的距離縮短到兩千千米以內,就能將空運效率提高三倍以上。把空運時間縮短一半。戰術空運的問題也很突出,在陸軍能力跟不上的情況下,很多戰術運輸機不得不在機場等待物資,或者空運一些無關緊要的物資。”

裴承毅嘆了口氣,說道:“你的意思是,問題出現了戰略與戰術這兩個環節之間?。

張孝瓏點了點頭,說道。“毫無疑問,這兩斤環節沒有銜接好,導致我們的兵力投送能力大打折扣。雖然我沒有參與這個項目的開發工作,但是就武所知,當年老李答應參與這個項目,並且負責系統工作。就是因爲該項目能夠解決我軍後勤保障中最嚴重的問題。這幾天的戰鬥也正好證明了這一點。”

對於張孝瓏的說法,裴承毅沒有發表意見。

當然,他不可能否認張孝瓏提到的問題。

雖然此時的共和國要比力多年前的美國幸運得多,不但能夠借用伊朗與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還能充分利用兩個國家的數個大型港口,基本上解決了海運的問題。另外,伊朗與伊拉克都有比較完善的鐵路與公路‘交’通系統。問題是,用卡車運輸物資,已經不再是共和國軍隊的主要保障手段了。更重要的是。在土耳其山區的作戰行動中。從地面運送物資的風險非常大。除了讓伊朗與伊拉克軍隊擔負起部分後勤保障工作之外,主要的作戰物資仍然得依靠空運。

問題就出在了這個地方。

不管是伊朗的霍梅尼港,還是伊拉克的巴士拉港,從港口的碼頭到最近的機場的運輸系統都不夠完善。說直接一點,送到碼頭上的物資,往往無法及時送到機場,也就無法及時‘交’付給承擔空運任務的後勤保障部隊。

如果在舊年前,哪怕是年前,這還不是問題。

當時,共和國面對的最多是印度這樣的地區‘性’強國,而不是美國。

從6月刃日開始,纔打了幾天的地面戰鬥已經證明,在與美國的戰爭中,速度已經成爲了致勝的關鍵。可以說,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往往幾個小時就能決定一場重大戰鬥、甚至是關鍵戰役的勝負。比如攻打卡瓦爾的戰鬥用了不到打手 時,而這場戰鬥最終決定了2個美軍旅上萬名官兵的命運。

高節奏的戰鬥,對後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只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後勤保障工作,纔有更大的把握擊敗對手。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爲: 除咕,洲敬請登擊閱讀!

作爲指揮官,裴承毅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事實上,共和國軍隊到這個時候還保持着優勢,就是因爲後勤保障的效率超過了美國軍隊。

“海上平臺”的意義也在這個地方。

前面已經提到,共和國搞的“海上平臺”不但是一個可以供戰術運輸機起降的浮動式海上機場,還是一個具有綜合保障能力的作戰平臺。在組成海上平臺的8艘投送艦中,只有6艘用來串聯成平臺的主體部分,另外破則用來構件平臺的“活動碼頭。”說直接點,其他運輸船隻將與這兩艘投送艦對接,由這破投送艦把物資送上平臺。在採用首位對接與側舷並靠的情況下,2艘投送艦可以同時轉運6艘貨輪上的物資,並且以非常高的效率把物資送上平臺。與港口相比,這就好比把機場建在碼頭旁邊一樣。貨物從船上卸下來後,就能裝進運輸機的貨艙,運輸效率可想而知。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強大的物資轉運能力,纔是“海上平臺”價值的根本所在。

如果爲了支持航空作戰,“海上平臺”的效率肯定比不上航母,畢竟在需要考慮遭遇敵襲的情況下,“海上平臺”的生存能力就太值得懷疑了。如果僅僅爲了投送作戰部隊,“海上平臺”則遠遠比不上兩棲攻擊艦隊,不管怎麼說。“海上平臺”不可能像兩棲攻擊艦隊那樣到敵人的海岸線附近活動。如果比拼絕對的物資轉運能力,“海上平臺。則比不上擁有完善裝卸設施的海軍基地,不管怎麼說,“海上。的容的能力都非常有限。但是在這種需要快速轉運物唆”一候,“海上平臺”的的位就是不可取代的。

按照張孝瓏提供的數據,在打手 勁米長的跑道上,至少可以同時讓的架屁這樣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執行裝卸作業,並且在裝載貨物的時候補充電能。如此一來。在按照正常載重量起飛的情況下,只要空運距離不超過沏千米。就不需要在前線補充電能,從而大大縮短了運輸週期。因爲的個附近都有充電設備、也有完善的物資裝卸設備、還有專‘門’的物資轉運通道,所以一個裝載週期不超過刃分鐘。也就是說,如果有足夠的皿一匝運輸機,平均每刃分鐘就能送出一批貨物。按照每架。過一次運送30噸貨物計算,平均每小時就能送出數。屯貨物。當然,這個數據在設計的時候就確定了下來,因爲在完全依靠投送艦上的裝卸具的情況下。卸下6艘載重量爲舊萬噸的大型貨輪的全部物資,大約需要周的時間,而組成平臺的6艘投送艦大約能夠容納其中的三分之一的貨物,因此剩下的貨物大約是的萬噸。如果不考慮運輸機的情況,即整個平臺一直以最高效率工作,送出這些物資則需耍大約周。因爲再次與貨輪對接前,傲投送艦需耍時間對裝卸工具進行全面檢修,大約需要3天半的時間,所以當儲存在平臺裡的物資金部投送出去的時候,第二批貨輪也開始卸貨了。當然,這是按照最高效率計算的。而實際作戰效率能夠達到最高效率的燃就是個奇蹟了。

事實上,這絕對能讓裴承毅心動。

按照理想情況下的溉計算,只要投入勁架。過。組成8個機羣,讓其中6個機羣執行運輸任務,2個機羣進行維護,就能以每天3酸燉的速度,向土耳其東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投送作戰物資。

這是個什麼概念?

第八戰鬥單位打手 勸噸物資。也就是說,即便在與敵人打得最‘激’烈的時候,3田燉的物資補給能力也能滿足2支戰鬥單位的需求。算上地面與戰略空運投送的物資,以及不可能同時在幾個方向上與敵人‘激’戰,同時保證6到8支戰鬥單位在前線作戰都不是問題。

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更加理想。

如果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海七平臺。”即利用鰓的戰術空運空隙時間,讓“舊這種能夠在打手 咖米跑道上起降的大型運輸機向前線空運或者空投物資,就能將平臺的投送能力提高到理想情況下的蜘左右因爲不可能同時讓鈞架甘舊降落或者起飛,甚至無法在甲板上擺放端舊,所以使用必舊的空運效率肯定比使用皿一匹的低得多。將日投送能力提高到4膿燉,從而保證8到心個戰鬥單位在前線作戰。本站祈地址已更改爲:慨除心,刪敬請登法閱讀!

也就是說,只要合理利用“海上平臺”就算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部隊全數殺過來,也不需要爲後勤保障發愁。

對於因爲缺兵少將而不得不時刻想到節衣縮食的裴承毅來說,真要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後勤保障問題,恐怕他會冒任何險。

考慮好後,裴承毅朝張孝瓏看了過去,說道:“如果立即採取行動的話,什麼時候能夠讓“海上基地,投入使再?。

“最快也得等上一週

聽到這話,裴承毅立即鎖緊了眉頭。真要等上一週的話!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事實上,別說一週,連3天都等不了。按照裴承毅的估計,杜奇威正在安排第二輪轟炸,2個美國陸軍王牌師將在7日凌晨投入戰鬥,而江晚承的第五戰鬥單位最快也要到8日凌晨才能殺上戰場。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8日凌晨解決後勤保障問題,不管“海上平臺”的投送能力有多麼強大。也難以發揮作用。

“當然,前提條件是現在才採取行動。

在裴承毅驚訝與疑‘惑’的注視下,張孝瓏不急不慢的說道,“快速戰略投送艦隊沒有參與前幾次行動,主要就是需要時間進行必要的改裝與測試,比如檢查磁‘性’鏈接系統能否正常工作,姿態控制推進器是否完好無損,以及以模擬的方式進行了連接試驗。經過我們的全面測試,六艘投送艦的狀態都非常理想,能在接到命令之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到達海灣。因爲我們派出的第一支運輸船隊最快也只能在八日才能到達巴士拉,所以差不多剛好趕上“海上平臺。投入使用,可以讓其中的六艘大型運輸船與平臺對接。”

“等等,你開始說的只有六艘投送艦。”

“對,在瓜達爾港的只有六艘。”

裴承毅愣了一下。意識到心急得有點過頭了。

“最後兩艘。也就是沒有下層直通貨艙甲板的滾裝型投送艦在年初上”劉早就料到這兩艘船能夠派上用場。所以讓海軍心,驗收測試工作並且在地面戰鬥打響的那天就讓這兩艘船以海試的名義離開了碼頭。四天前。在完成了所有海式工作之後。這兩艘船就從東海南下了,預計在明天的這個時候就能進入海灣。”

“也就是說。“海上平臺,明天就能投入使用?”

張孝瓏點了點頭。說道:“一切順利的話,對接工作只需要四個小時,隨後‘花’四個小時進行測試,因此在明天上午就能投入使用。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裴承毅有點不耐煩了。在他看來,情報人員都是一個德行,從來不會把話說得直截了當。

“兩艘承擔轉運工作的滾裝型投送艦都沒有運載貨物,而且之前從來沒有進行過對接後的測試工作,所以就算在明天上午完成了對接工作,也只能等到明天晚上,甚至後天凌晨才能正式爲運輸機羣服務。”

“運輸機羣?”

張孝瓏點了點頭。沒有搞明白裴承毅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只要不轉運物資,還是可以爲其他飛機服務。”

“這個沒問題。一千多米長的跑道,出了民航飛機之外,其他的飛機都可以在上面自由起降。”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平臺上應該有加油系統吧?”

“什各意思?”

裴承毅呵呵一笑,說道:“設計的時候,海軍不可能不考慮支持作戰飛機的能力,也就應該在平臺上設置加油系統與彈‘藥’補給系統,是不是?”

張孝瓏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平臺支持作戰飛機的能力比航母還要強大。”

“那就好了。”裴承毅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這幾天,我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出擊了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的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張孝瓏猛的一愣,說道:“你不會想打一場世界大戰吧?。

“這就是我擔心的問題了。”裴承毅嘆了口氣。說道,“雖然我們與美國已經處於‘交’戰狀態,但是我們並沒相互宣戰,甚至沒有對對方的盟國宣戰。按照不成文的規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多在海面下搞點小動作。非常可惜的是,到現在爲止,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都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內活動,而且所在海域很不適合潛艇伏擊,我們的潛艇也暫時進不了紅海與東地中海,所以潛艇部隊是派不上用場了。問題是,如果不能癱瘓美國海軍,就無法迫使美國坐上談判桌,也就無法用對我們比較有利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從而最終輸得一乾二淨。”

聽裴承毅說的時候,張孝瓏並沒急着表態。

“我也知道。真要用航空兵襲擊美國航母戰鬥羣。等於向美國開戰。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美國當局也不希望與我們開戰。也就是說,只要不撕破臉皮。問題就不大。如果有那麼一個機會,能夠讓我們出手幹掉幾艘美國航母,又能讓美國當局接受既成事實,我們就能迅速終結這場沒有多少營養的戰爭了。”

“問題是,這樣的機會幾乎沒有。”

裴承毅呵呵一笑。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首先是我們沒有理由,其次是我們沒有辦法發動突然襲擊。不管怎麼說。美國的間諜衛星時刻不斷的監視着我們的軍事基地與航母戰鬥羣,只要我們的戰鬥機一起飛,就會被發現。如果我們干擾美國的偵察衛星。就算不是我們出手幹掉了美國航母。美國當局也會把屎盆子扣在我們頭上。總而言之,難度非常大。當然,能不能解決問題,還得看我們肯不肯朝這個方向努力。”

張孝瓏也笑了笑。說道:“這麼說,我們已經找到辦法了。”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 除咕,洲敬請登陸閱讀!

“攻擊理由很好解決,只要美軍殺入敘利亞、或者伊拉克,這兩斤。國家就有理由攻擊美軍的任何目標,包括美國航母。事實上,到了這一步,美軍已經進入敘利亞,我們壓根就沒有必要爲理由發愁

張孝瓏微微點了點頭,知道裴承毅說的是以敘利亞空軍的身份襲擊美國航母戰鬥羣。

“關鍵就是。我們的戰鬥機從什麼地方起飛。”

““海上平臺,?”

裴承毅笑了笑。說道:“如果美國不知道我們有這麼一個好東西,而且我們也不打算在這場戰爭中用上這個平臺,我們就有理由充分利用唯一的偷襲機會。”

“問題是,接下來的地面戰爭怎麼打?”

“如果美國損失了幾艘航母,還需要與美軍打地面戰鬥嗎?”

張孝瓏微微皺了下眉頭。說道:“這得好好策哉,而且最好與老李商量一下。

“我會跟老李聯繫,你負責平臺的轉移工作與情報蒐集工作。等我想好該怎麼打,我們再討論細節問題。”

張孝瓏沒有反對。畢竟怎麼打由裴承毅說了算。

第16章 基礎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章 政治鬥爭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123章 覆滅第21章 替代品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0章 新人報到第59章 左右開弓第31章 軍售案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85章 打就打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152章 聯合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35章 軍士長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37章 暗度陳倉第48章 轉折契機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82章 調整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47章 兔死狗烹第68章 自釀苦果第25章 戰略天才第55章 大獲全勝第5章 軍情局長第31章 干擾第32章 箭在弦上第20章 軍事禁運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72章 鐵腕總理第54章 獨一無二序一利劍出鞘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21章 替代品第48章 緊鑼密鼓第6章 波瀾不驚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62章 絕對優勢第50章 試驗戰爭第62章 十萬火急第39章 九天之上第38章 第一槍第22章 風向轉變第13章 救場第42章 人盡其能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32章 穩住朝鮮第41章 明爭暗鬥第12章 合二爲一第30章 眼界高低第77章 爲了消耗第61章 奪權第15章 關鍵因素第2章 赤子之心第19章 干將出馬第20章 修憲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74章 軍控協議第37章 戰術規劃第24章 衆矢之的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70章 明爭暗鬥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3章 羣英會集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26章 殲滅戰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2章 臭味相投第84章 內訌第36章 致命決策第8章 再起波瀾第68章 文化第19章 政治鬥爭序十四鷹擊長空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5章 統一陰霾第100章 僵局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16章 迎難而上
第16章 基礎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章 政治鬥爭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123章 覆滅第21章 替代品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0章 新人報到第59章 左右開弓第31章 軍售案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85章 打就打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152章 聯合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35章 軍士長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37章 暗度陳倉第48章 轉折契機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82章 調整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47章 兔死狗烹第68章 自釀苦果第25章 戰略天才第55章 大獲全勝第5章 軍情局長第31章 干擾第32章 箭在弦上第20章 軍事禁運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72章 鐵腕總理第54章 獨一無二序一利劍出鞘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21章 替代品第48章 緊鑼密鼓第6章 波瀾不驚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62章 絕對優勢第50章 試驗戰爭第62章 十萬火急第39章 九天之上第38章 第一槍第22章 風向轉變第13章 救場第42章 人盡其能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32章 穩住朝鮮第41章 明爭暗鬥第12章 合二爲一第30章 眼界高低第77章 爲了消耗第61章 奪權第15章 關鍵因素第2章 赤子之心第19章 干將出馬第20章 修憲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74章 軍控協議第37章 戰術規劃第24章 衆矢之的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70章 明爭暗鬥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3章 羣英會集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26章 殲滅戰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2章 臭味相投第84章 內訌第36章 致命決策第8章 再起波瀾第68章 文化第19章 政治鬥爭序十四鷹擊長空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5章 統一陰霾第100章 僵局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16章 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