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盛極而衰

※訕回瓜仗爾港的塗中……裴承毅跟李存勳好好談了下※

“其實我早就應該跟你好好談一下了,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時間與機會,你也知道。國內的情況比想像的複雜得多。”李存勳一邊說着,一邊將一份紙質文件放在裴承毅面前,“這是大約九年前,王元慶第二次當選國家元背後制訂的一份共和國的長遠發展計利,你仔細看

裴承毅遲疑了一下,還是拿起了文件。

“我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知道一句話。”

“什麼話?”裴承毅朝李存勳看了一眼,目光再次回到了文件上。

“落後就要捱打。”

裴承毅愣了一下,再次朝李存勳看了過去。

“兩百年來。中華民族經歷的所有風風雨雨都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只是絕大部分人都錯誤的理解了這句話。”李存勳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在普通人眼裡,“落後,是實力上的落後,而不是觀念上的落後。事實上。最可怕的不是實力上的落後,而是觀念上的落後。作爲軍人,你應該知道,早在一百年前,當所有人還在懷疑坦克的作用時,德國就在沒有一輛坦克的情況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裝甲部隊,正是這支將木板釘在摩托上充當裝甲戰車進行日常練的部隊。在日後的戰場上幾乎掃蕩了整個歐州大陸。”

聽到李存勳這麼一說,裴承毅頓時明白了過來。

“我們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觀念進步的貢獻最大。”李存勳示意裴承毅抓緊時間看文件,他也接着說道,“雖然在絕大部分人看來,我們能夠超越美國。關鍵是我們掌握了電力革命的關鍵技術,在科技水平上超過了美國。從而帶動生產力全面提高,最終在國家綜合實力上超過了美國。但是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紀老發起的產業結構調整,沒有王老發起的政治改革,就算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也不可能超越美國。實事求是的講,嚴業結構調整與政治改革就是觀念進步的產物。前者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特別是那些長期受到壓制與歧視的民營企業的生產力,而後者解放了所有國民的思想,特別是那些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權力的民衆的思想。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如同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的民族企業、如果沒有積極向上的國民,我們有可能將足以改變人類文明命運的先進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造福全人類嗎?”

裴承毅一邊看着資料,一邊聽着李存勳的講解。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觀念進步纔是真正的進步。”李存勳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不可否認,近三十年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但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還基本上解決了周邊問題,建立起了以我國爲核心的同盟體制。橫向對比的話,我們僅用三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國家需要半個世紀、甚至一百多年才能完成的進化。問題是,任何頭腦冷靜的人都能發現,我們的進步太快、也太順利了。三十年來,我們就沒有嘗過敗績,甚至沒有經受哪怕最小的挫折。”

裴承毅長出口氣,朝李存勳看了過去。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而且這也是觀念上的問題。”李存勳苦笑了一下,說道,“因爲一路順風順水,所以幾乎所有國民都無法接受失敗。哪怕是最小的失敗,母庸置疑,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古話說的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西方也有類似的觀點,即國家的發展呈現週期性。有強大就有衰敗。回顧歷史也能發現,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帝國數不勝數,沒有任何一個帝國能夠長盛不衰,甚至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原原本本的生存繁衍至今。經歷了三十年的輝煌,我們遲早要面對一次衰退,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次足以改變整個中華民族命運的大衰退。”

裴承毅立即皺起了眉頭。

“衰退說”並不陌生,早在凹年左右,也就是日本戰爭前後,就有人提出了“中華衰退論”認爲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共和國必將迎來一次大衰退雖然這個預言還沒有成真,但是“衰退說”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王元慶離任後的這幾年,因爲顧衛民一直沒有提出能夠與政治改革媲美的國內改革方案,所以很多人認爲,顧衛民執政時期就是共和國的衰退時期。

問題是。沒人相信共和國將從此一蹶不振,更沒人相信中華民族將徹底衰敗。

不管怎麼說。現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都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民族,而且是一個仍然充滿了活力的民族。即便在文明的大輪替中,中華民族也比已經統治人類文明數百年的西方文明活躍得多。裴承毅一直堅信,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華文明仍然處在擴張週期,不會那麼快進入衰退週期。

“事實上。沒人願意承認這一點。不瞞你說,在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王老跟我都不願意承認這個結論。”李存勳苦笑了一下,說道,“問題是。我們不能否認事實。大約在七年前,也就是我們正式着手策哉印度戰爭的時候,在王老的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爲: 除咕,洲敬請登陸閱讀!攢洲不,由軍情局走持、總參謀部參與。動用數個國家計算數十臺超級計算機。針對半個世紀內的國際局勢發展搞了個戰略推演,結果是,我們在半個世紀內面臨大衰退的可能性接近九成。雖然由計算機進行推演的可靠性還有待商椎,畢竟在此之前,所有類似的推演都是由人來完成的。但是這正好與王老的判斷一致。”

“也就是說。當時就在策戈打手 中東戰爭了?”

“這個我跟你提到過,我們確實在印度戰爭之前就在策劃中東戰爭。”李存勳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你仔細回想一下,就應該知道,正是這次推演,讓王老改變了看法,從根本上改變了印度戰爭的進程。”

裴承毅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過來。

“母庸置疑。我們絕對不能輸掉印度戰爭,所以不能讓大衰退在這個時候到來。”李存勳長出口氣,說道,“如同愷撒拯救不了腐敗的古羅馬帝國、袁崇煥扶不起搖搖欲墜的明帝國一樣,誰也改變不了社會發展的自然規模。”

“但是可以影響社會發展。”

李存勳點了點頭,笑着說道:“這就是關鍵。與我們在國內搞的產業結構調整、政格改革一樣,我們也能想辦法延緩大衰退到來的時間,並且降低大衰退造成的影響。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大衰退肯定會以爆炸式的方式到來,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中華民族肯定將從此一蹶不振。如果我們有所作爲,大衰退就將變得更加溫和,把損失降到最低,保住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事實上,歷史上的所有帝國都在這麼做。遠的不說,就以美國爲例。如果按照客觀發展規律,從打手 咽年的大蕭條實際上就是美國大衰退的標誌。實際情況是,一場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讓英國乖乖交出頭號霸主寶座的世界大戰讓美國死裡逃生,最終化解了這場危機。當然。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不管你相信還是不相信”咽年之前,美國的很多政策不是在阻止世界大戰。而是在鼓動世界大戰。別的不說,英法等國在二戰爆發前的靖餒政策、以及在二戰初期的不作爲政策,實際上都與美國有關。總的來說。控制美國的利益集團用最直接的方式化解了一場足以讓美國徹底完蛋的大衰退。”

裴承毅沒有與李存勳辯解二戰的問題,因爲軍情局掌握了許多絕密資料。

“從舊世紀末到打手 咽年纔多久?三十年而已。”李存勳淡淡一笑,說道,“三十年就是一道坎,對任何一個世界級大國來說,要想稱霸世界,就得挺過三十年這道坎。再舉個反面例子,即前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前蘇聯達到鼎盛時期,成爲與美國平起平坐,讓整個西方世界膽顫的強國。導致蘇聯土崩瓦解的衆多原因中,耗費了巨大國力的阿富汗戰爭絕對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的阿富汗戰爭爆發時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過三十三年,距離前蘇聯成功引爆第一顆原子彈還不到三十年。再往後看,繼承了蘇聯衣鉢的俄羅斯子至今沒能有所起色,也與前三十年的發展有很大笑系,或者說與力口年爆發的全球大蕭條有很大笑系。而四7年距離年也僅僅只有三十七年。”

“也就是說。我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李存勳點了點頭,說道,“從第四次印巴戰爭算起。到力石年就纔好三十年,而現在距離力污年也不到四隻。王老沒有讓更加富有進取精神的顏副元首上臺執政,與那次推演有很大的關係,也與他的判斷有很大的關係。對共和國來說,如果能夠在解決內部問題、自我發展的情況下邁過這道坎,自然是在好不過的了。

問題是。知道這個發展規律的不是我們一家。”

裴承毅立即鎖緊了眉頭,李存勳最後一句話纔是關鍵所在。

“用一個成語就能很好形容我們在印度戰爭後的處境。”

“強弩之末。”

李存勳點了點頭,說道:“事實證明,美國當局也非常清楚我們的處境。印度戰爭結束後,我們的政治改革處於逆水行舟的境地,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甚至不能駐足不前。受常年戰爭影響,我們的國內矛盾已經累積到了必須化解的地步,而且不是完全依靠政治改革就能化解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國內建設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注入更多的精力。周邊問題方面,印度的戰後重建工作、以及佔領印度市場就足夠我們忙上二十年到三十年了。由此可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都的以解決內部問題爲主,也就是常說的戰略防禦,不可能繼續擴張。”

裴承毅苦笑了一下,非常清楚李存勳這番話的意思。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爲:慨比咕,洲敬請登法閱讀!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當局開始謀劃中東戰爭。”李存勳冷冷一笑,說道,“萬幸的是,王老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並止叫就採取了行以說,如果不是互老在印度戰爭之前鋸備的話,恐怕我們現在的處境將非常被動。而王老做的最爲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以退出限制太空軍備條約做要挾,迫使美國當局在全面銷燬核武器的問題上與我們通力合作,使《倫敦條約》的到落實。”

裴承毅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過來。

李存勳說的限制太空軍備條約,實際上就是《外層空間非軍事化條約》。該條約不但是共和國與美國保持戰略平衡、鞏固戰略地位的基本性條約,還是限制兩國進行全面軍備競賽的根本性條約。說簡單一點,如果共和國與美國進行全面軍備競賽,外層空間必然是爭奪的制高點。對兩個超級大國來說,在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任何性質的外層空間軍備競賽都將導致兩個超級大國中的一個土崩瓦解。更重要的是,在某一方倒下之前,沒人知道誰能堅持到最後。王元慶利用了這一點。準確的說,是利用了共和國在外層空間技術,特別是航天發射技術的優勢,以恫嚇的方式讓美國做了讓步。換句話說,在歷年左右,美國當局肯定沒有理由認爲能夠在外層空間軍備競賽中跑贏共和國,也就只能在全面銷燬核武器的問題上與共和國全面合作。

誰都知道。全面銷燬核武器的最大贏家就是共和國與美國。《倫敦條約》給共和國與美國帶來的衆多好處中,地區性戰爭威脅降低無疑是最大的好處。也正是如此,共和國有能在地區性戰爭上來取更加靈活務實的政策,不用過分擔憂地區戰爭造成的影響,從而可以充分利用地區戰爭。

想到這,裴承毅猛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事實上,這麼做有好也有壞。最大的壞處就是讓美國知道,我們需要集中力量鞏固發展成果。”李存勳說出了裴承毅想到的問題,說道,“當然。美國當局不可能通過臆測來推斷我們的基本戰略,這就有了後來的丐島戰爭。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布蘭迪諾在馬島戰爭之後與美國的利益集團達成了某項秘密協議,其中就包括民主黨輸掉力口年的大選,由共和黨上臺發動中東戰爭。也就是說,在經歷了韋斯特伍德與布蘭迪諾兩個總統後,民主黨已經成爲美國政壇的主要力量。按照我們掌握的情報,蘭德斯的影響力非常有限,而掌握美國實權的洛布林夫人與利益集團的關係非常密切。也就是說,共和黨最多執政四年,民主黨就會再度上臺,而洛布林夫人很有可能在缸年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女性總統。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到四隻的時候,將由一位民主黨總統把美國帶入第三次世界大戰,而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杜奇

裴承毅立即露出了不太相信的神色。

“這是我們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做出的判斷。是否正確,歷史自然會給出答案。”李存勳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不管怎麼說,在美國淪落爲二流國家之前,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因此我們必須想方設法的破壞美國的發展計利,絕不能讓美國掌握主動權。中東戰爭就是這麼一個機會,如果能夠讓這場戰爭的結局與美國當局預料的不一樣,我們就算達到目的了。”

“你是說,”

李存勳看了眼裴承毅手上的文件,笑着說道:“不管怎麼說,你是還在世的,唯一在正面決戰中擊敗過美軍的高級將領。事實上,美軍對你的評價非常高。讓你出任聯合司令官就是希望傳達一個信息。

“也就是說。希望讓美國當局認爲,我們絕對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李存勳點了點頭,說道:“你沒有吃過敗仗。所以會讓對手認爲你永遠不會吃敗仗。當然,這還是次要的。更加重要的是,你的出現,必然加大美國的戰爭開支,從而對美國國內的政治局勢產生影響。換句話說,如果能讓蘭德斯在白宮住到海年,那麼美國利益集團的戰略規劃就會出現問題。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自然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讓蘭德斯取的某種意料之外的勝利,並且讓杜奇威獲得足以挑戰總統的威信與地個。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於我們的規利完全一致。說直接點。一場有限的失敗,不大能夠改變近三十年來我國長盛不衰的局面。還能讓民衆嚐到失敗的滋味,提高民衆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更大的失敗時,不至於無法接受

“看來。這場戰爭是沒什麼好指望的了

“由你來指揮這場戰爭是整斤。計戈打手 時纔到瓜達爾港,你可以抓緊時間看完這份資

裴承毅知道他要的答案就在手上的文件內,也知道。這份絕密文件絕對不可能到達瓜達爾港,不然李存勳不會花上幾個小時送他返回聯合司令部。

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82章 新境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0章 冰山一角第74章 開盤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24章 風暴來臨第29章 野心家第20章 唱高調序七死亡遊戲第37章 變策第36章 致命決策第5章 戰爭製造者第6章 喧賓奪主第43章 藍天之主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33章 亮底牌第54章 導彈雨第71章 劇7941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30章 取捨第25章 意外失足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17章 積極主動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48章 圓滿結果第37章 鋌而走險第89章 禍不單行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5章 軍火貿易第9章 新老交替第48章 中東攻略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56章 快準狠第94章 死亡競賽第23章 說客第32章 信號第38章 第一槍第30章 影子戰士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61章 硬仗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9章 干將出馬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7章 戰爭部署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49章 場鬧劇第24章 出山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39章 鬥法第61章 由冷轉熱第84章 排兵佈陣第78章 以假亂真第1章 出發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8章 責任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62章 溝通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30章 取捨第78章 少壯派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2章 大殺器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65章 國家意志第63章 一錘定音第60章 軍事變革第7章 潛移默化第126章 進攻號第13章 暗中支持第28章 策動力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28章 策動力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20章 軍事禁運第75章 坐等第11章 定策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73章 大權在握第44章 機械戰士第59章 星戰計劃第86章 空中夾擊
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82章 新境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0章 冰山一角第74章 開盤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24章 風暴來臨第29章 野心家第20章 唱高調序七死亡遊戲第37章 變策第36章 致命決策第5章 戰爭製造者第6章 喧賓奪主第43章 藍天之主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33章 亮底牌第54章 導彈雨第71章 劇7941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30章 取捨第25章 意外失足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17章 積極主動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48章 圓滿結果第37章 鋌而走險第89章 禍不單行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5章 軍火貿易第9章 新老交替第48章 中東攻略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56章 快準狠第94章 死亡競賽第23章 說客第32章 信號第38章 第一槍第30章 影子戰士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61章 硬仗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9章 干將出馬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7章 戰爭部署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49章 場鬧劇第24章 出山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39章 鬥法第61章 由冷轉熱第84章 排兵佈陣第78章 以假亂真第1章 出發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8章 責任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62章 溝通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30章 取捨第78章 少壯派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2章 大殺器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65章 國家意志第63章 一錘定音第60章 軍事變革第7章 潛移默化第126章 進攻號第13章 暗中支持第28章 策動力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28章 策動力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20章 軍事禁運第75章 坐等第11章 定策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73章 大權在握第44章 機械戰士第59章 星戰計劃第86章 空中夾擊